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百花洲杂志在线阅读

2023-12-12 11: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百花洲杂志在线阅读

这篇小说是汉产作家阿宁的新作,原名《智慧女人》,开头写:“潘聪三十九岁生日这天,收到三条短信。第一条是上午十点收到的:一男一女共睡一床,睡前女说,过中线的是禽兽,男非常小心,一夜不过中线。次日早晨,女上来就给男一耳光,说:想不到你连禽兽都不如。”阿宁善编段子,汉味十足。
小说发表在《百花洲》杂志2007年第4期上,很想找到全文让你大快朵颐,可是没有发现一个网站在转登,所以爱莫能助……
不过建议你去最近的书摊买一本2007年第4期的《百花洲》,这是一本双月刊小说杂志,只卖8元,很厚绝对物超所值哦~

江西有哪些文学类杂志

《文学与人生》 CN 36-1177/I 江西省南昌市沿江中路77号 330009
《微型小说选刊》 CN 36-1089/I 江西省南昌市新魏路17号 330002

《百花洲》 CN 36-1053/I 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出版大厦10层 330008

《鹃花》 CN 36-1062/I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365号 330046

个人喜欢写点现代诗歌,想赚点稿费,请问有什么诗歌投稿网站?

诗歌投稿邮箱(2014)

黑龙江省

《北方文学》[诗歌]

《雪花》[诗歌]

《岁月》[诗歌]

《诗林》[诗歌]

《辽宁青年》[诗歌] 或

辽宁省

《辽河》[诗歌]

《芒种》[诗歌]

《鸭绿江》[诗歌]

《满族文学》 [诗歌]

《大连日报》[诗歌]

贵州省

《山花》Email: 电子信箱:

云南省

《滇池》[诗歌]

山东省

《时代文学》[诗歌]

《新诗文》[诗歌]

福建省

《福建文学》

安徽省

《安徽文学》

天津

《青春阅读》

浙江省

《江南》

甘肃省

《飞天》组诗

四川省

《星星诗歌》

《散文诗世界》

北京

《诗刊》

《青年文学》 或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文化报》

《中国铁路文学》

湖南省

《芙蓉》

《散文诗》湖南益阳市

湖北省

《长江文艺》电子邮箱:

《荆门日报》[诗歌]

《民族诗刊》[诗歌] 或

《打工知音》[诗歌]

山西省

《黄河》[诗歌]

青海省

《青海湖》[诗歌]

《石岩文艺》[诗歌]

江苏省

《青春》[诗歌]

广东省

《讲门文艺·打工诗歌》[宋世安]

《佛山文艺》[诗歌]

《打工族诗歌》

《长安报诗歌》

其他:

《常青藤》[美国]

《梅园文学》[欧洲]

《新城市》诗刊

《大地诗刊》

《上海文学》 或

《天涯》 或

《滇池》[邹昆凌主持]

《中国铁路文艺》ZGTLWY@21CN.NET

《鸭绿江》[柳云主持]

《边疆文学》

《广西文学》[诗歌主持冯艳冰]

《芒种》[张启智、王霆] 或

《朔方》[杨梓] 

《长江文艺》[诗歌]

《岁月》[诗歌]

《作品》[诗歌]

《红岩》 [诗歌]

《延安文学》[诗歌]

《雪莲》[诗歌]

《山西文学》[诗歌]

《黄河》[诗歌]

《福建文学》[诗歌]

《东方文学》[诗歌]

《广州文艺》[诗歌]

《延安文学》[诗歌]

《西湖》

《作家杂志》[诗歌]

《江河文学》[诗歌]

《北极光》[诗歌]

《诗潮》[刘川]

《诗选刊》[郁葱]

《人民文学》[诗歌]

《时代作家》

《作家林》

《创作》杂志

《广西文学》

《红岩》

《南方激情诗人报》

《青春》杂志

《人民文学》

《青青世界》

《诗歌大典》

《诗歌月刊》

《海鸥》[台湾余崇生主编]

《特区文学》

《新诗界》

《扬子江》[子川]

国内有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文学杂志

《翠苑》 综合双月刊

主办:江苏省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

《江河文学》 综合双月刊

主办: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投稿邮箱:

《野草》 综合双月刊

主办:浙江省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芙蓉》 综合双月刊

主办:湖南文艺出版社

投稿邮箱:

《扬子江诗刊》 诗歌双月刊

主办:江苏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延安文学》 综合双月刊

主办:陕西省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电子邮箱:

《东京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河南省开封市文联

投稿邮箱:

《西藏文学》 综合双月刊

主办:西藏文联

投稿邮箱:

《辽河》 综合双月刊

主办:辽宁省营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岁月·燕赵诗刊》 诗歌年刊

主办:黑龙江省大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北方作家》 综合双月刊

主办:甘肃省酒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地址: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18号综合楼3楼《北方作家》编辑部

邮编:735000

《红豆》 综合月刊

主办:广西南宁市文联

投稿邮箱:

《伊犁河》 综合双月刊

主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山花》 综合半月刊

主办:贵州省文联

投稿邮箱:

《安徽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安徽省文联

投稿邮箱:

《星星》 诗歌半月刊

主办:四川省作家协会

投稿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星星》诗刊编辑部

邮编:610012

《厦门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福建省厦门文学院

投稿邮箱:

《青年文学》 综合半月刊

主办: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投稿邮箱:

《山西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山西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上海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四川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四川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红岩》 综合双月刊

主办:重庆市作家协会

投稿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52号《红岩》编辑部

邮编:400015

《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

主办: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大钟楼邮政局518信箱《诗歌月刊》编辑部

邮编:230001

《诗潮》 诗歌月刊

主办:辽宁省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民族文学》 综合双月刊

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投稿邮箱:

《诗林》 诗歌双月刊

主办:哈尔滨文艺杂志社

投稿邮箱:

《十月》 综合双月刊

主办: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投稿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十月》编辑部

邮编:100120

《天涯》 综合双月刊

主办:海南省作家协会 海南省农垦总公司

投稿邮箱:

《清明》 综合双月刊

主办: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清明》编辑部

邮编:230001

《作家》 综合月刊

主办:吉林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啄木鸟》 综合月刊

主办:群众出版社

投稿邮箱:

《诗刊》 诗歌半月刊

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投稿邮箱:

《长江文艺》 综合月刊

主办:湖北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人民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投稿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人民文学》编辑部

邮编:100125

《北京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地址: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北京文学》编辑部

邮编:100031

投稿邮箱:

《广州文艺》 综合月刊

主办:广东省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岁月》 综合月刊

主办:黑龙江省大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黄河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宁夏银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青年作家》 综合月刊

主办:四川省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满族文学》 综合双月刊

主办:辽宁省作家协会 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剑南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四川省绵阳市文联

投稿邮箱:

《六盘山》 综合双月刊

主办:宁夏固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lps_ lps_ lps_

《雪莲》 综合双月刊

主办:青海省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海燕》 综合月刊

主办:辽宁省大连市文联

投稿邮箱:

《西湖》 综合月刊

主办:浙江省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延河》 综合月刊

主办:陕西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北极光》 综合双月刊

主办:大兴安岭地区文联

投稿邮箱:

《鸭绿江》 综合月刊

主办:辽宁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草原》 综合月刊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联

投稿邮箱:

《飞天》 综合半月刊

主办:甘肃省文联

投稿邮箱:

《江门文艺》 综合半月刊

主办:广东省江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长城》 综合双月刊

主办:河北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东风文艺》 综合双月刊

主办:东风汽车公司

投稿邮箱:

《文学界》 综合月刊

主办:湖南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福建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芳草》 综合双月刊

主办:湖北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

《百花洲》 综合双月刊

主办: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投稿邮箱:

《时代文学》 综合月刊

主办:山东省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小说)

(纪实文学、诗歌)

《敦煌》 诗歌半年刊

主办:兰州市敦煌诗歌研究会 西北师大文史学院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投稿邮箱:

求一篇写李白的文章

杜甫《赠李白》
余光中《寻李白》
西川《李白》
朱以撒《走出长安》
辛文《李白的地图》
夏立君《在西域读李白》
李元洛《与李白同游庐山》《寄李白》

个人感觉李元洛的《寄李白》很不错。

只是很遗憾的是。网上很难找到《寄李白》此文。。

另附上《与李白同游庐山》
唐诗之旅·与李白同游庐山(转帖)



远在唐朝的诗家天子李白,常常使我于千载之后低回怀想。春夜秋宵,在展读《李太白文集》而一灯独对之时,我真希望他忽然从卷帙中飘然而出,和我于书房作长夜之谈;或是在音响中播放今人演唱的李白诗词歌曲,我也总是在不禁心醉神驰,击节而和之际,常常异想天开他也许会按响门上的电铃,来和我作千载一时的聚会。而近在隔邻却无缘一见的庐山呢?(诗人将自己高超的文化修养投射到山水田园之中,不仅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也因之有了灵性。)那里是山水幽奇之地,风云变幻之场,陶渊明诗中早已多次提到的“南山”,就是它美丽的别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已批准它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文士留下了他们的吟唱,历朝历代,多少高官贵人在那里演出过他们的悲剧或喜剧,但更使我心神向往的,却是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曾经三上庐山,却是永远奔流轰响在他诗中的那条瀑布。何时能一游庐山而一晤李白呢?时当仲夏,忽接江西《百花洲》杂志的一纸书,邀我忝列“庐山笔会”,我大喜过望,这回不仅可以一偿往游名山的宿愿,而且可以邀李白同游了。

虽自认为是李白的苗裔,可是我十分遗憾,连他的照片都没有见过一张,只怪唐代其时还远远没有发明摄影术。当代画家画李白像的倒有不少,但千载之下信笔由之,都是凭空虚构,有多少是近于“真人”的呢?在世界各地现今珍存的李白画像之中,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极为著名,因年代最早而弥足珍贵。这幅收藏于日本而影印行世的名画,我曾有幸观赏。梁楷生当l3世纪前半叶,与李白时代相去不远,他该听到过许多有关李白的传闻,读过不少有关李白的文字资料,或许他还看到过唐人作品中的李白画像吧,其《行吟图》写意又兼写实:一袭巨袍飘然临风,隐约可见民间传说里李白腰间所长的“傲骨”,而相貌则是隆鼻大耳,眼眶深而眼梢长,依稀可见胡汉混血的风貌。(引前人之画之言之诗,写李白之真,李白形象跃然纸上,风流四溢。)——凭这张画像,我们就可以前去迎候而不致错过了,虽然作假行伪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但古往今来,什么都可以假冒,有谁能又有谁敢冒名顶替李白?何况李白同时代的铁杆崇拜者魏万,在李白有生之年就曾作《李翰林集序》,记录了他万里追踪而终于在古之产陵今之扬州初见李白的印象:“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魏万是诗人而非画家,但这真是画龙点睛之笔。杜甫曾写有包括李白在内的《饮中八仙歌》,李白的朋友而被杜甫誉为“潇洒美少年”的崔宗之,也是其中之一,李白后来去金陵拜访崔宗之,崔喜出望外而作《赠李十二白》,他只有一首诗流传至今,但幸亏就是赠李白这一首,其中说李白“袖有匕首剑,怀中茂林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他也没有忘记写李白人已中年而仍然精光照人的眼睛。李白从千年前飘然而至时,且不要说心灵的感应了,就凭梁楷之画,魏万之言,崔宗之之诗,我们怎么会至于错认?

然而,到唐代路远山遥,时空修阻,我们当代人之间的一些信函尚且不免遗失,何况通古今之邮?我担心《百花洲》的请柬中途或者有误,或一时无法递到,于是我几通电话打到唐朝,辗转相寻,请李白一定赐驾相见:庐山脚下的星子县境,遥望香炉峰的鄱阳湖边。



我和青年散文家王开林、小说家聂鑫森乘坐现代的火车,从古长沙载欣载奔而至南昌故郡。然后换乘国产的“桑塔纳”,直去鄱阳湖边的星子县。在星子县之东南隅鄱阳湖之西北角,远眺长江,放眼烟波,心香三炷,伫候李白从千年前高挂云帆而来。

公元724年亦即开元十二年,年方24岁“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峨嵋山月在船尾,楚国波涛在船头,他离开四川顺长江而东下,开始了他生平的第一次壮游。庐山,喜爱登山临水的李白当然心向往之。船经九江,至湖口,他便从鄱阳湖扬帆南下,至庐山东南之星子县境弃舟登岸,雄秀巍峨的庐山接待过无数高人韵士,它总是昂首天外,睥睨八荒,但这一回,也不禁微俯身躯迎候这位风华绝代的诗人的光临,而李白猛然抬头遥望,香炉瀑布也霎时更洗亮了他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他便随口而吟成了《望庐山瀑布》这一千古绝唱。(也可以说,是李白“双眸光”点亮了瀑布。于是瀑布流泻着永恒的诗性之光,其奇壮清绝的想象,永远令人惊叹不已。)我们在湖边等他,也是为了陪他沿原来的路线故地重游,让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水,惊醒他也许因岁月悠长而淡忘了的记忆。

一艘古代的帆船终于乘风破浪而来,船头卷起千堆雪,一位身着唐代衣冠腰悬长剑的来者傲立船头,剑眉星眼,气朗神清,如同一颗巨星将四周骤然照亮,这就是我们久候而至的李白了。解缆系舟,趋前致侯,说不尽的千年行路难,道不尽的异地相见欢。越过古老的田间阡陌,便上了现代的柏油公路,李白说他不知“桑塔纳”车为何物,他过去骑的是高头骏马,于是我们便请他登车,向晴阳朗照下的庐山东南麓缓缓而行。

“庐山风景在山南,山南风景在秀峰”,我们的前面便是秀峰了。秀峰并非一峰独秀,而是香炉、双剑、文殊、姊妹诸峰的总称。秀峰有二瀑,一瀑数十百缕而状若马尾,名马尾瀑;一瀑从绝壁直下千寻,如银河倒泻,俗称“匡庐瀑布”,也就是奔泻在李白诗中的那条瀑布。透过汽车的挡风玻璃,我仔细端详,虽然也觉得它颇为壮观,但并不像李白诗写的那样令人魂悸而魄动。心中不免疑惑,便回头向李白请教,李白若有所思,像是在重温千年前的旧梦,然后朗然而笑:

“我那时正当青春年少,对‘开元之治’满怀热情和幻想,也还没有经历江湖的风波与庙堂的挫折,壮志逸四海,豪气干云天,加之时当夏日,山雨忽来,瀑水的声势也远比秋冬为大。我也许是写实而兼写意吧?”(想象中与李白对话。一是落实文题;二是消释心中疑虑。)

“15世纪末期日本画家祥启,曾作《李白观瀑图》,并题‘日照香炉’一诗于其侧,是现存最古的画您观瀑的作品。但他将您画成一位弯腰拄杖的老翁,我看时就觉得和您那首诗作颇不协调,现在经您一说,我就疑团顿释了。”我说。

先是诗人后来易帜为小说家的聂鑫森,曾数游庐山,他插言说:“现在也是夏天,但瀑布的水量已比前辈您那时为小,因为‘文革’中有某主事者认为,如此好水白白流失,太浪费了,可以截一部分去灌溉田地,于是这瀑水就被强行分流而消瘦了许多。”(荒唐。“文革”中多有荒唐的事情发生。)(李白若“躬逢其盛",定被“摧眉”被“折腰”。)

李白不知“文革”为何物,欲言又止,欲问还休,这个“时间差”太长太大,我们也不便多做解释,只于心中暗喜他幸亏没有躬逢其盛,否则也难以逆料后事如何。

将车暂停于公路之侧,一行人便如众星捧月,簇拥着李白沿山路上行,至二瀑汇合之青玉峡,边仰观瀑水,边小作休憩。斯时斯地,触景生情,我自然联想到与李白诗有关的一场笔墨官司。在李白之后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徐凝写了一首题为《庐山瀑布》的诗:“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人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宋代诗人苏东坡对此颇为不满,写下《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苏东坡有自知之明,他似乎没有雄心再去写庐山瀑布,和李白一争高下,而是掉转笔锋去写山,他的《题西林壁》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者写山,一者咏水,是乐山乐水的两颗不夜之珠。对李白咏庐山瀑布的诗,文人相重的苏东坡可谓推崇备至,但对徐凝之作却贬为“恶诗”,(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混淆诗美。若没有李诗,徐诗当然难说是“恶诗”。有李诗,徐诗劣处就比出来了。李诗中“日照”“遥看”“飞流”“落”让我们明白了诗作产生的基础。“日照”呈“银河”之色;“遥看”缘“银河”之象;“飞流”见“银河”之质;“落”由幻入真写“瀑布”之状。诗性来自想落天外的奇思,但奇思必然要有现实基础。两者结合,便可谓之“诗”;结合得天衣无缝,便可谓妙诗。李诗即如此。 徐诗虽也有想象,但有不和谐处。一是首句之“直”与第三句之“飞”不统一;二是“白练飞”太“轻浮”,不能必然引出后句之“破”。这就给人“做”的痕迹,与李诗的“天然”不可同日而语。)是否过于求全责备呢?清人马位在《秋窗随笔》中,认为徐凝的“一条界破青山色”出自《天台山赋》中的“瀑布飞流而界道”,而清代诗人兼诗论家袁枚,则更认为徐诗的三、四句“的是佳语”,并且指责苏东坡的海棠诗“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比徐凝写得“更恶”。众说纷纭,向无定论,现在李白当前,这一重公案请他了断,不是可以一言以决吗?于是开林率先而言曰:

“青莲老前辈,不知您对苏东坡的评价看法如何?”

“咏庐山瀑布的诗不少,东坡居士说‘古来惟有谪仙词’,我只能谢谢他的赞赏。众人常说我傲岸不谐,目无余子,其实我的诗文中也有不少赞扬他人作品之辞。说徐凝的作品是‘恶诗’,也未免贬斥太过了。”

“老前辈所言甚是。”开林说,“不知您听说过没有,现在分行书写的诗大陆叫‘新诗’,海峡彼岸叫‘现代诗’。大陆诗人写瀑布,丁芒的《听瀑》说‘也许是行雨的雷电/疲倦了,来这儿洗沐?/还是东海的波涛/竟在丛山中走迷了路?’台湾诗人写瀑布,余光中的《飞瀑》说‘不是失足更不是自尽/一路从上游奔腾而来/是来赴悬崖的挑战’。另一位诗人的《瀑布》只有两句:‘一条拉链/哗啦啦拉开两山翠绿。’他所本的,大概就是徐凝的那两句诗吧。”

“咏庐山瀑布的诗汗牛充栋,从南朝鲍照《登庐山》的‘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起,到清代刘爵谌《秀峰寺》的‘曲径随流水,飞泉隐绿烟’,不是成百上千,而是成千累万,但真正传诵人口而千古不朽的,却只有青莲老前辈这首诗。”鑫森说,“可见作品珍在精粹,贵在经典,一篇上上之选,胜过万万千千的平凡之作。可悲的是现在许多文人,其实并无一篇可以名世,无一字可以流传,已注定如同过眼烟云,还动辄张扬自己出了多少个集子,发表了多少万铅字,沾沾自喜,两眼向天,自骄且以骄人!”

“太白先生写庐山瀑布不仅有这首绝句,暮年再次登临,还写了一首有名的同题古风,其中的‘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被许多诗论家赞誉为‘冠绝古今’。”我望了望鑫森和开林,侧身向李白说:“您同时代的诗人任华,追寻您至长安,您已去了江东,他一直以无一面之缘为憾。他写了一首《寄李白》托人带给您,劈头就说‘登庐山,观瀑布。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并且特别标举‘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说‘余爱此两句’。可见天地间的大手笔,真是可一而可再!其实,作家大略可分为‘一般’、‘优秀’、‘杰出’、‘伟大’四级,名副其实的伟大作家,百年不遇甚至数百年不遇呵!”(伟大如李白,世界几千年只有一个啊!)

鑫森接过我的话头:“可笑的是,有的人不知天之高地之厚。前些年在一次诗歌研讨会上,一位青年诗人口出狂言,竟然说‘李白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完全可以超过,他的《望庐山瀑布》,我看每句就可以删掉两个字’。超越前人的豪情壮志固然可嘉,但如此目无传统而唐突前贤,浮躁张狂而不自量力,这种人也真是前所未有还看今朝了。”(难怪许多“新诗”无人阅读了!这等“诗人”写出的诗会有诗味吗?如前引那位写瀑布,“拉链”的比喻恶劣,“哗啦啦”的拟声浅俗。)

“青莲老前辈是写‘望’中的庐山瀑布,而且是在‘日照’的背景之下,而且是明知故问的‘疑是’,如果每句删去两字,不仅‘远望’与‘日照’落空,后两句也变成了‘直下三千尺,银河落九天’,那就不是地震而是天塌,太危险了,太危险了!”开林说时,其表情仿佛真的心有余悸,不,心有“预”悸。

我们在议论之时、放言之际,竟然没有想到要去主动征求李白对这种高论和当今文坛的看法,待我们回过神来,想向他询问求教时,他不仅“笑而不答心自闲”,而且背负双手,昂首松云,以他的蜀地乡音,放声吟唱他晚年所作的《望庐山五老峰》。此诗虽有隐逸之意,但毕竟仍是黄钟大吕之声,那金石之音在空中久久琶扬,使得水舞风回,山鸣谷应: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荚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李白高吟《望庐山五老峰》一诗,可能出于不胜今昔之感吧?他写《望庐山瀑布》绝句,正当生命的盛年,有如地平线上初升的旭日,而创作同题的那首古风之时,已是公元756年亦即天宝十五年,整整30年后,红日早已西斜,西天早已漫起向晚的苍烟。经历了供奉翰林的荣光与赐金放还的屈辱,饱尝了四处游历干谒而终于壮志难申的痛苦,他在安史之乱中避居庐山,隐于五老峰之侧的九叠屏。“吾将此地巢云松”,他差不多已经完全意冷心灰,打算和自己的诗章一起藏之名山了。千年后旧地重来,他怎能不饶多感慨?(爱山爱水的李白只有将生命置于山水中,才能那样灵光四射,英气逼人。“吾将此地巢云松”亦可看作李白皈依山水的真心抒写。)

今日的庐山,已远非李白昔时的人烟稀少,山路崎岖,而是宾馆与疗养院踵接肩摩,环山与穿山公路四通八达。如此名山本不应该鸣笛,但大小汽车一齐鼓噪的喇叭噪声,已舍我其谁地代替了生风的虎啸与生怨的猿啼。牯岭原来人迹罕至,现在的长街短巷和无所不在的卡拉OK,已经将空山幽谷变成了闹市。我们避开青山中的红尘,在青莲寺的净室借宿一宵,次日经三叠泉而去五老峰之侧的屏风叠。



屏风叠又名九叠屏,在三叠泉之东北,因山如九叠屏风而得名,李白在《庐山谣》一开始就高唱:“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安史之乱初起时,李白在此避难隐居,并筑“太白读书堂”。小小的金丝雀啼鸣的只是自己渺小的悲欢,然而,关心国难民瘼的诗人不会甘心归隐,遁人一己之私的小天地,只是由于报国无门,才像垂翅的大鹏栖息于山岩之间,而炯炯的眼睛仍在注视山外的八方风雨。李白在《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中,发出的是积极人世与消极出世在心中相斗相争的长叹息:“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李白一生抱济世之宏愿,这样的诗句只能说“诗人之志”与“现实之状”是无法建立起真正联系的。或许这正表明了诗人的纯粹。)时隔千年,“太白读书堂”已是一片荒烟蔓草,一般的游客对此也已茫然不知,只有李白依稀记得旧时踪迹,他带领我们拨开过膝的山间野草,挥开过眼的历史烟云,在千年旧居之前徘徊凭吊。

旧地重来,触景生情。从李白的眉宇问,可以看到他还在因过去的不幸遭逢而感慨系之,我们也为之不胜凄然。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磷在江东起兵,以吊民伐罪相号召,三次派使者去庐山请李白出山,李白出于建功立业一申壮志的愿望,更出于救民报国的赤心热肠,终于应允了永王的征召而做了他的高级行军参谋。但中国历史上文学家而兼政治家、军事家的人物实在不多,才兼文武又大权在握的曹操,应该是屈指可数者之一。许多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在残酷的现实和翻云覆雨的权术之前,常常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不得全身而还。李白是一位天真浪漫的诗人,在文场上他是泰山北斗,罕有其匹,如杜甫所赞颂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也有诗人的敏感,早在天宝十载北游幽州期间,目睹安禄山的骄横坐大,他预感到唐王朝的危机深重,一场时代的狂风暴雨即将袭来,“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远别离》),他心中悲吟的,是大唐盛世江河日下的挽歌。杜甫是和李白同一级别的天才,他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中,也曾发出过先知者的盛世危言,对时代有如此敏锐深刻的认识,除李白与杜甫而外,不作第三人想。然而,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官场上,李白却是一个连段位都没有的白丁,以前供奉翰林时,就连遭那些手段高手的明攻暗算,这一回又作了皇室内讧的牺牲品。即位灵武的肃宗李亨,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也是攘外必先安内,竟然以谋反之名肆行镇压,李磷被杀,忧国忧民投笔从戎的李白也锒铛入狱,在浔阳(今日之九江市)狱中饱尝铁窗风味。(李白入狱并非因为“诗”,并非因为“多言”,而是因为报国而“投错”了路。李白政治上的幼稚进一步印证了他作为“诗人”身份的纯粹与可爱。)受皇帝控制的传媒与见风使舵的舆论,纷纷对他交相攻击,落井下石,从杜甫诗的“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可以想见李白其时的狼狈与悲惨。素来豪放豁达的李白也不禁老泪纵横,浔阳狱中的泪水湿透了他的一袭青衫,也湿透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据说,幸得李白于其微时有恩而后来成为平乱之帅的郭子仪的营救,李白才免于一死,以年近花甲的暮年流放夜郎。真相如何,今日已难确考。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明朝须上望夫山!”李白当年曾作《别内赴征三首》,鑫森现在虽主攻小说,但对诗却念念未能忘情,在李白当年应召出征之地,他不禁朗吟起来。

“我刚进大学时,就曾写过有关您的沦文,发表在中文系的学生刊物《谷风》上。”我对李白说,“正题是《忧国忧民的请缨之歌》,副题是《读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不意今日与您同游,真是不负此生!”

“哦,你的论文可以一读吗?”李白欣然色喜。也许是为了奖掖后生。

“那是我的试笔之作。虽不敢说往事如烟,但逝水年华也已整整四十年,现在恐怕只能去中文系资料室寻觅了。”我为未能保存少作而遗憾,不免喟然而叹。

“我们的故乡在湖南,洞庭湖中的君山也是您的昔游之地。”开林说,“您当年从流放途中归来,途经江汉,在《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重到巴陵,也在《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说什么‘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前人评论您这是‘胸襟阔大’,我读到的却是汹涌在您心中的那一股抑郁不平之气呵!”( “碎”“楼”、“倒” “洲”,“铲”“山”、 “铺”“水”,是否可说是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的具体化。)

“沧海桑田,星移斗转。那些帝王将相奸佞小人俱已化为土灰,而您的诗章却如百刊明珠,精光万丈。我们今日有幸和您同游庐山,什么时候,我们能陪你重游洞庭续写新篇呢?”我向李白探问,鑫森、开林的眼神中也满怀期待。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提到洞庭,李白就不禁诗兴勃发,豪兴遄飞,他轻声吟哦起昔日的名篇。(“且就洞庭赊月色”“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天借一明月”——“赊”“买”“借”一一在李自心中,天与人相通相融,这是李白式的“天人舍一”。这样的“天人合一”,或许正是李白诗作上足入地、在天地间自由驰骋的深厚原因吧。)沉思有顷,说:“我本该回去了,在唐朝我还有许多未了事宜。不过,别时容易见时难,老远来一趟也真不容易,等《百花洲》的笔会结束,我们就结伴回湘吧!”

大家喜出望外,不禁举臂欢呼起来。欢声久久不绝,飞扬在庐山的山巅水湄,时至今日,也仍回荡存我这篇《与李白同游庐山》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