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24.80%,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1.781,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090(扩展版2.777),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1.773,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1.278,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145,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1.548,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01,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42,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496,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狂飙书简》获四川省优秀文学作品奖(1981)★《科学普及及科学发明》获四川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1986)★《麦克斯韦和电磁理论》获成都市科协首届优秀科技论文奖(1986)★《系统平衡说:冠心病致病机理新探》获四川省优秀科普论文一等奖(1993)★《泸沽湖的诱惑》获第二届成都市政府“金芙蓉文学奖”(1991)★《心之恋》(电视剧上下集,兼原著作者、编剧、导演)获首届巴蜀文艺奖(1992)★《爱因斯坦》《富兰克林》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1993)★《爱因斯坦》《富兰克林》获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1994)★《法拉第》获第三届成都市政府“金芙蓉文学奖”(1994)★《麦克斯韦》《法拉第》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1995)★《麦克斯韦》《法拉第》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1996)★《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主要获奖人,撰写其中《富兰克林》、《爱因斯坦》、《法拉第》、《麦克斯韦》、《卢瑟福》、《费米》六书)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五十年十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2008)★《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入选书目★《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科普学》、《科普创作通论》、《电子英雄》四部作品被授予“四川省50年(1958~2008)十部受公众喜爱的科普著作称号”(2008)★《科普学》2008年获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图书一等奖(2008)★《科普学》2009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电子英雄》获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2010)★《科学巨人的故事》(10册)获第一届”世界华人科普图书奖“金奖(2013)★《科学巨人的故事》(10册)获2013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2013)●1990年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的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荣誉证书●2002年入选中国科普作协主编《中国科普名家名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被批准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编创学科带头人”●2007年被评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四大”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50年(1958~2008)十大杰出科普作家”●2011年被四川省科普作协“六大”授予“四川省科普创作特别成就奖”部分著作 书名:电子英雄作(译)者:松鹰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6内容介绍:本书是14位电子科学发明家的列传。富兰克林,这个染匠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攫雷电于九天,在西方第一个揭开了雷电之谜。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奠基者和创立人,掀起的“是物理学从牛顿以来的一次最深刻和最富有成效的变革”。多少人只满足于证明无线电实用的可能,马可尼和波波夫却让电磁波走出实验室,“让无线电真正用于实际了”。因为发明了三极管,德福雷斯特被控告“公开行骗”。然而历史却证明,他发明的是“空中帝国的王冠”。莫尔斯、贝尔、贝尔德、开尔文、爱迪生、冯·诺依曼、摩尔和比尔·盖茨,他们在电子科技的探索历程中披荆斩棘,叱咤风云。没有他们发明的电报、电话、电视、电灯、电脑等,世界将不再精彩。 书名:原子风云作(译)者:松鹰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6内容介绍: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充满着传奇和戏剧色彩。它像一场攻克神秘微观王国的世纪圣战,轰轰烈烈,惊心动魄,而又精彩纷呈。有无数的科学家和探索者为它做出了奉献,为它起舞,为它而狂。在这些先驱者中,有三位大师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卢瑟福、玻尔、费米。卢瑟福发现了射线和原子核,揭开了原子的奥秘;玻尔提出的玻尔原子模型、互补原理,至今影响着人类对世纪和宇宙的看法;费米实现了第一次受控原子核链式反应,为人类发现了原子能。读者从他们的探索历程、辉煌战果,以及人格魅力中,可以充分领略到这场原子风云的壮丽多彩。 书名:三个人的物理作(译)者:松鹰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6内容介绍:仰望物理学的星空,群星璀璨,光彩夺目。其中最亮的明星有三颗:他们就是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是举世公认的三位科学巨人,他们的伟大发现和杰出贡献,标志着物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座巍峨高峰。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被公认为实验自然科学的的创始人。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缔造者,他把地上的运动规律和天体的运动规律纳入一个完美的统一理论中,完成了人类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举世闻名的科学泰斗。他创立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改变了整个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书中生动地展示了三位巨人追求真理的苦恋历程,他们身上焕发出来的光彩,以及他们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书名:四巨匠作(译)者:松鹰出版单位: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8内容介绍: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的四位科学巨匠。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缔造者,他完成了人类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法拉第是电学之父,他的电磁感应发现导致了物理学的深刻革命;麦克斯韦是牛顿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他创立了辉煌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提出的相对论,用“弯曲空间”代替了牛顿的“重力”,让宇宙的真面目显露出来。读一读这四位大科学家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故事,青少年朋友不仅能分享他们科学发现的喜悦,还能得到有益的启迪。
强
《物理》编辑部2006年度工作总结
《物理》编辑部2006年度的工作重点是:打造精品栏目,精心策划专题,增强期刊可读性,在持续提高期刊质量的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扩大发行量。一年来,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编委会的正确指导和积极参与下,期刊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物理》正稳步有序地发展着。
一、编辑部主要工作
1、 召开京区编委会
2005年12月14日,召开编委会,总结2005年的工作,讨论2006年计划,各位编委老师对《物理》目前的状况以及编辑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尤其在如何获得更多的高质量文章、打造精品栏目,以及2006年应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参加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论文评比
6月份,编辑部根据中国科协的文件要求,经正副主编筛选推荐三篇文章参加优秀论文评比,分别是:(1)潘建伟:量子密码实验新进展——13km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朝向基于人造卫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2005年 第 10 期);(2)邢定钰:自旋输运和巨磁电阻——自旋电子学的物理基础之一(2005年 第 5 期);(3)都有为:新型的氧化物磁制冷工质与隧道磁电阻材料(2005年 第 11 期)。但是从结果来看,今年的优秀论文评选排除了综述、科普文章,集中在原始学术论文。
3、申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
为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 2006年7月,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2006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本次评审共资助A类5项,B类40项,C类61项。编辑部在主编阎守胜老师的大力协助下组织申报材料,参加答辩,经过筛选入围和陈述两个环节的激烈竞争,最后获得了C类资助(5万元),这也是《物理》杂志至今得到的最多的资助款,这不仅仅是期刊获得更多的发展经费,更是一种荣誉,体现了学术界、期刊界对《物理》的认同和肯定。
4、加强组稿
为不断提高期刊质量,组稿工作一直是编辑部的重要工作之一。2006年度,编辑部在专题策划和组织上投入更多精力,与相关编委老师以及专家一起,共策划组织专题11个,重点栏目文章组稿率达90%以上,全年发表文章的组稿率达到了78%,是历年来的最高。
5、加强期刊宣传
为加强宣传,扩大期刊的影响,编辑部人员参加了大量的学术会议,其中到外地参加会议2人次。在北京召开的大型会议或国际会议,编辑部基本都派人参加。在会议上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方式对《物理》进行宣传,包括赠送期刊、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征订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利用参加展会或在展会会刊上刊登广告等形式,扩大期刊在产业界的影响,促进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
另一方面,编辑部首次尝试通过请编委老师在高校做报告的形式,传播物理学知识,扩大《物理》在高校的影响。2006年12月15日,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邀请,编辑部联系常务编委宋菲君老师到北大物理学院做了一次“物理系毕业生和产业”的报告,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编辑部利用这次机会对《物理》进行了宣传,扩大在学生中的知名度。
6、网站更新
期刊网站在10月份更新,实现了在线审稿、在线投稿和作者在线查询功能,缩短了稿件处理周期,促进了与读者、作者和专家的紧密联系。
期刊电子版部分内容免费向读者开放,比如研究快讯栏文章、物理学家学史栏目的部分文章等,以提高期刊显示度。
二、期刊的情况
1、收发稿情况
表1 《物理》2003—2006年收发稿情况
项目
年份
收稿
录用稿
录用率
退稿
退稿率
全年发表文章数
组稿数
组稿率
2003
507
216
43%
196
39%
159(143)*
70
44%
2004
520
224
43%
246
38%
171(130)*
75
43%
2005
602
214
35%
336
56%
172(136)*
118
68%
2006
614
251
41%
339
55%
197(117) *
155
78%
* 括号里是小栏目文章的数量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来稿数量、发表文章数量都在稳定提高,组稿率也有较大提高,以保障文章的质量。
2、期刊评估数据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信息,2005年,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中有四个收录《物理》,即美国的《化学文摘》( CA ),英国的《科学文摘》( SA ),苏联的《文摘杂志》和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6年10月公布了200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 CSTPCD ) 的最新统计结果,《物理》被引频次427次,影响因子为0.283。
表2 《物理》期刊评估数据
指标
年份
总被引次数
名次*
影响因子
名次*
基金和资助论文数
2002
360
9
0.32
15
54%
2003
388
12
0.295
19
57%
2004
454
11
0.28
23
62%
2005
427
13
0.283
24
54%
*指在收录的32种物理类期刊中的名次
3、重点栏目的文章情况
研究快讯栏刊登文章47篇,都是发表在Science, PRL等国际一流期刊上的科研工作的介绍(其中两篇Science文章)。评述栏发表21篇评述文章(20篇为编辑部组稿),特约专稿栏目发表8篇文章,都是不少是学术水平高、可读性好的文章,例如闻海虎研究员的“高温超导体磁通力学和混合态相图”、王中林教授的“压电式纳米发电机的原理和潜在应用”、侯建国研究员的“扫描隧道显微术中的微分谱学及其应用”等。
4、专题
2006年共组织了11个专题,分别为:(1)微纳米加工技术专题,(2)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专题,(3)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和技术专题,(4)声纳技术及其应用专题,(5)高压物理专题,(6)高温超导发现20周年专题,(7)激光加速粒子专题,(8)“三·八”国际妇女节专题,(9)清华物理80年,(10)纪念郭敦仁先生,(11)于敏先生80华诞专题。其中,微纳米加工技术、高压物理、高温超导发现20周年专题,清华物理80年、于敏先生80华诞专题读者反响很好。
5、增设新栏目
根据读者的需求,在保持期刊特色的前提下,编辑部提出增设新栏目的想法,经正副主编研究通过,在2006年增设了“人物”、“年度值得推荐的新书”两个栏目,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期刊的可读性。
“人物”栏目是选取较为典型的人物,通过邮件、电话或当面采访等形式,采访与物理学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者、企业人士、学生等,反映物理学者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已发表的人物访谈有:2006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王中林。正在采访整理中的还有:朱棣文,戴鹏程(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子散射中心)。
“2006年度值得推荐的物理学新书”的组稿评选工作在2006年10月中旬启动,本次共收到9个出版社推荐的20本书目,编辑部通过正副主编组织了部分编委老师进行评审,选出8本书刊登在2007年第1期上。这个专题受到各相关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好评。
“仪器和设备”栏目是在读者和企业界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该栏目旨在为读者提供新设备和仪器的信息,沟通企业与科研。
三、问题
1、如何进一步扩大期刊在物理学界的影响,巩固期刊的学术地位?
2、期刊电子版和纸版如何平衡发展?如何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发行量?
3、如何增加经费来源,保障期刊的持续发展?
四、计划和展望
1、2007年将进行第九届编委的组建工作,计划在9月份与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会换届同步进行,并召开全体编委会议;
2、加强期刊的整体策划意识,对专题的策划和组织努力做到早做准备、精心策划、集中发表,充分发挥出专题的效果;
3、完善和更新专家数据库,按专业细化,为审稿、组稿以及广告服务等奠定基础;
4、加强期刊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利用网络平台打造沟通科研、教学、产业的桥梁;
5、利用期刊和网络等媒介,进行一次读者调查,以期了解读者情况及其需求。
《物理》编辑部
2007年1月
-------------------------------------------------
2006年度工作总结
理科学报编辑部主任 郑进保
2006年以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参加学校及总支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为了跟上社会发展形势,2006年我报名参加了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组织的主编岗位培训班。通过学习使自己在掌握办刊方向、执行政策法规、完善科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拿到了主编岗位合格证书。
2006年一开始编辑部就确定了以“争创精品期刊”“庆祝学报创刊50周年”两项工作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指出要以此为契机宣传学报,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为学校争光。
2005年末学报接到了教育部下发的“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评比工作”的通知,并指出此次评比,主要以学术质量为重,对学报进行全面评价。接到通知以后,编辑部全体动员,积极为此次评比准备材料,争取以学报最好的面貌迎接检查。
经过专家们层层选拔,最后从高校1000多种科技期刊中选出52种作为教育部系统的精品期刊,我校理科学报名列其中。为此教育部科技司给我校理科学报颁发了精品期刊荣誉证书。自己也因为创办精品期刊有特殊贡献,受到教育部科技司的表彰,并颁发证书。这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是对编辑部工作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编辑部的每个工作人员。今后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把我校学报办得越来越好。
2006年恰逢我校学报创刊50周年。编辑部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宣传学报,扩大学报社会影响的机会,同时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2006年12月5日,学校召开了“庆祝学报创刊50周年”大会。来自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协会、编辑学会、学报研究会、兄弟院校及校内知名学者等近200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紧张热烈,充满了祥和气氛,达到了宣传学报、扩大学报影响的目的。
2006年以来,我校学报的综合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报共发表科研论文160篇,其中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产文达95%。美国的CA、英国的SA、俄罗斯的AJ、日本的CBST和国内20多家权威文摘杂志都把我校学报列为固定收录源期刊,影响因子、引文频次、他引总引比、文章下载率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编排规范方面,我校学报已成为兄弟期刊编辑加工的样板。
本人除了负责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外,还负责数学稿件的编辑加工。自己加工刊登出的每篇论文都被中国科学文摘摘录,基金论文比高达100%。工作中除了努力提高编校质量外,还注意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作者、读者都对自己有较高的满意度。
除了完成好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外,还努力进行编辑学方面的研究。2006年自己作为第三负责人参加了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重点项目“科技期刊评估体系”的研究工作。2006年10月以第二作者在核心期刊《编辑学报》上发表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的研究论文,反响较好。
自己除担任理科学报编辑部主任外,还任机关第二总支的支部委员。在此期间,自己每次都认真完成总支、学校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一个老党员的作用。
另外,社会工作也是自己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广大会员的信任,自己被选为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的秘书长。研究会挂靠在我校,日常杂事也是非常多的,对此自己任劳任怨,不计任何报酬,尽心尽力把学会的工作做好,深得研究会的好评。为学校扩大了影响,为学报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7年已经到来,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努力会把学报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
先俩篇吧,不够请联系,直接发消息
除 ISI 数据库的 SCI 网络版( SCIE )和 CC ( Current Contents/Agriculture, Biolo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以外,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分类学报》还被以下国际和国内数据库收录 。AGRICOLA ( 美国农业文献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 (国际农业文献索引)BIOSISCABS ( Current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Excerpta Botanica (植物学文摘)Index Filicum (蕨类索引)Index Kewensis (邱园——英国皇家植物园索引)Index to Plant Chromosome Numbers (植物染色体数目索引)PASCAL (法国科学文摘)Plant Breeding Abstracts (植物育种文摘)The Kew Record of Taxonomic Literatur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邱园——英国皇家植物园分类学文献录)World Checklist of Seed Plants (世界种子植物名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 ( 全文库 )中国期刊网 ( 全文库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 全文库 )重庆维普 1992 年 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2000 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2001 年 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2003 年 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4 年 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此外,《植物分类学报》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获奖,如1956 年 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布时钟补求先生以连续发表在《植物分类学报》上的《马先蒿属的一个新系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3 年 惟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以秦仁昌院士在《植物分类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为奖项全部内容而获得的。2002 年 陈心启 先生等的“中国兰科植物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个项目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文章 48 篇,占报奖论文总数的 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