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官网

2023-12-12 0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官网

安徽科技学院是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

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

二、资金来源不同

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

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

三、举办者不同

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学校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和蚌埠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200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7万册,电子图书128万册;设有14个二级学院,50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农、工、理、管、经、文、法、医等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特色专业11个;

学科体系

截至2016年4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服务国家特需项目专业硕士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营养学、兽医学、作物学、草业学

专业硕士点:农业推广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36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63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柔性引进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等省级领军人才团队。省级“115”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36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

人才培养

1、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7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教学改革师范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4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6门、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2个。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徽科技学院-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动物医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管理师、卓越法律人才、机械电子工程、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食品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机电工程省级开放实训中心、兽医临床诊疗实习实训中心、玻璃材料与工艺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植物保护

省级教学改革师范专业:农艺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市场营销、中药学、城乡规划、生物工程、编辑出版学、动物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基层农科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农学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动物生产类学科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科技学院-安瑞科压缩机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达物流综合实训教育基地、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硅材料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英汉翻译模拟仿真实训中心、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中心、人文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中心、财经类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中心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市场营销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营养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管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动物生产学、动物生理学、食品工艺学、种子生产技术、兽医药理学、土壤学、大学物理、动物寄生虫病学、植物保护技术、中药药理学、大学物理、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中药药理学、植物保护技术、动物环境卫生学、社交礼仪、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食品毒理学、微型计算机原理

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理工科专业多维度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农科专业大学生创客实验室

2、教学成果

2008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2010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各3项。2012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13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6项。

2004年在滁洲市首届“通力杯”青年创业大赛中,获一个银奖,两个优秀奖;2005年安徽省第二届“红皖杯”生态安徽青年公益广告大赛最佳广告语奖;安徽省“理性上网,爱我学习”演讲比赛三等奖;安徽省“知荣辱、树新风”演讲比赛三等奖;2006年安徽省大学生歌手大赛银奖,中国大学生“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安徽赛区第三名。2007年学校学生获安徽省望之星演讲比赛三等奖,2008年安徽省首届“铁军杯”新四军的故事演讲比赛获一等奖,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安徽赛区决赛二等奖;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大赛活动中获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金奖);2009年,安徽省“自立自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演讲比赛获三等奖。2010年,在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获2个三等奖,第六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安徽赛区决赛三等奖。

2004年,在安徽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普通组表演类节目二等奖,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普通组表演类节目三等奖。2005年,舞蹈《鼓乡情怀》在蚌埠市首届“小灵通”杯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获三等奖。2007年,校大学生艺术团花鼓队亮相长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节,作品《鼓乡情怀》获特别创作奖。2008年,校大学生艺术团花鼓队参加魅力校园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并获银奖;曲艺作品《凤阳真是个好地方》获滁州市文学艺术奖(艺术类)二等奖,舞蹈作品《凤阳花鼓》获滁州市文学艺术奖(艺术类)三等奖。2009年,大合唱《在灿烂的阳光下》在省教育厅举办的“祖国万岁”合唱比赛中获三等奖。

科学研究

1、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6月,学校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3个,省级“115”创新团队2个。

部级科研平台: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徽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玉米工程中心、安徽省甜叶菊品种选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禽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省重点实验室、纺织面料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等

2、科研成就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1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项,拥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明专利9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5年底,馆藏纸质图书资料110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约70.7万种,共享电子图书约28万种,本地镜像博硕士学位论文20多万本,学士学位论文29403篇。图书馆先后订购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Springer等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超星读秀、银符模拟考试题库和移动图书馆等,并自建了安徽科技学院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数据库、明文化数据库、视频点播等特色数据库。

学术期刊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反映农业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高等教育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栏目有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基础科学植物保护、土壤肥料、作物栽培。

学报创刊于1984年,季刊,为《皖北农学院学报》;1995年7月《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被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公开发行;2002年1月更名为《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9月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刊号:CN34-1300/N。

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三等奖”,2009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2015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农业期刊先进集体”。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学术交流

截至2020年5月,学校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留学游学计划。先后与美国、韩国、英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有255人赴美、韩攻读本科双学位,94名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

安徽科技学院到底怎样?有多差

安徽科技学院,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农、工、管、理、文、医、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创办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2005年2月, 经教育部批准由安徽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学校位于蚌埠市东郊,交通便利,环境幽美。 中文名:安徽科技学院校训:敬业、垂范、实践、创新创办时间:1950年类别:公立大学所属地区:中国安徽主要奖项: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院长:刘宁目录[隐藏]学校简介 办学指导思想 校徽 师资力量 办学规模 办学成果 学校发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淮河之滨,灵杰的古城凤阳。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学校已发展成为农、工、管、理、文、医、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占地面积1160亩,校舍建筑面积375774平方米,纸质图书778760册,电子文献1327215册,中外文数据库1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00万元;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生物s技术中心、计算中心等28个实验室和家禽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种植科技园、畜牧科技园、食品科技园、工程训练中心等6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9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安徽科技学院现有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等12个教学院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技术教育、财务会计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动物科学、农学、中药学等4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263人。    [编辑本段]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注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农科、工科为主,管、理、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职教师资。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逐步把学校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编辑本段]校徽  校徽主题由学院英文校名缩写首字“A”演变成展翅高飞的凤凰, 校徽  既说明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又象征学院广大师生勇于探   索科学奥妙、努力攀登知识巅峰。中心圆点宛如科技球,突出学   院的办学内涵;形似冉冉旭日,昭示学院朝气蓬勃、前程辉煌。   中间两道蓝色浪潮,寓意学院开拓奋进,追求卓越。图案中的1950,   表明学院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该校在职教职工799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人,正、副教授191人,博士、硕士近400人,省级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5人,另有一大批省级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省级优秀教师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23人。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75774平方米,纸质图书79.2万册,电子文献132.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00万元;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生物技术中心、计算中心等28个实验室和家禽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种植科技园、畜牧科技园、食品科技园、工程训练中心等6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9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食用菌、家禽、动物药品、明文化等12个研究所。 [编辑本段]办学成果  春风化雨花千树,硕果累累傲金秋。学校秉承“敬业、垂范、实践、创新”的校训,艰苦创业,锐意进取。   安徽科技学院连续15年被评为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进单位,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三年来,共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课题7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科规划项目、软科学等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发表学术论文1249篇,被四大检索收录28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获专利9项。共获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6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制定1项具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农业行业标准“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感染诊断技术”。办有公开发行的《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和《安徽科技学院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协作。 [编辑本段]学校发展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2005-2009年,共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64项。并积极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安徽科技学院主楼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立足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学生就业渠道广泛,就业能力强,全国各行各业都活跃着我校学生的身影。苗娟等大学生小岗创业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高度评价。毕业生质量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学习气氛浓厚,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有大批学子被中科大、人大等名校录取。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2009年被安徽省省教育厅、财政厅批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春风化雨花千树,硕果累累傲金秋。学校秉承“敬业、垂范、实践、创新”的校训,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连续16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被授予全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迈向新的历史征程中,安徽科技学院正意气风发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1]

安徽科技学院的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医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特色专业8个。安徽科技学院省级以上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级别 获批年度 专业所在单位 1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国家级 2009年 生命科学学院 2 动物医学专业 国家级 2010年 动物科学学院 3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省级 2008年 生命科学学院 4 动物医学专业 省级 2008年 动物科学学院 5 动物科学专业 省级 2010年 动物科学学院 6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省级 2010年 农学院 7 农业资源与环境 省级 2011年 城建与环境学院 8 机械电子工程 省级 2011年 机械工程学院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动物科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安徽省玉米工程中心、安徽省甜叶菊品种选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禽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现有2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0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省级科研平台 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 安徽省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安徽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基层农科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农学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馆藏资源至2014年底,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资料105.9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约68.7万种,共享电子图书约28万种,本地镜像学位论文20多万本。图书馆先后订购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Springer等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超星读秀、银符模拟考试题库和移动图书馆等,并自建了安徽科技学院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数据库、明文化数据库、视频点播等特色数据库。学术期刊《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学校强力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千人留学游学计划”。先后与美国、韩国、德国和台湾地区等24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2010年以来,先后获批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2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国际班在校学生302人,其中73人赴美、韩攻读学士学位双学位,另有22名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学校每年寒、暑假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或英国,开展为期2至4周的游学活动,研修英美历史文化、英语听说读写及学术写作等课程,培养国际视野。同时选派优秀学生赴韩国参加暑期文化研修交流活动。学校已与台湾实践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先后有近30名学生赴台研修学习。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