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目标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以出精品、创名牌、一流学报,争时效、促交流、举科技人才”为目标,突出机电特色,以机械、动力、工程热物理、电气、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为主学科(其他为小学科),关注学科前沿和交叉。收录情况本刊为月刊,中文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Ei数据库核心源期刊。审稿原则坚持实行“双向匿名审稿”,鼓励探索创新,注重读者关注。平均2.5个月录用,录用后为扩大影响即在“知网”实行“优先出版”,12(平均8.5)个月内见刊。1投稿要求1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校外作者的稿件要求必须是本刊主学科范围内的、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973、博士点基金等)资助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投稿时请附项目名称和编号。本刊拒绝一稿两投以及以外语已发表的稿件(并行发表不违法,但各刊各有喜好,刊物没有声明,作者应当注明),以免影响本刊在国际数据库的检索。2本刊突出“机电”特色。机——包括机械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电——包括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和通讯与控制工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管理等为本刊的小学科(非主学科),校内稿件限定录用数量,校外稿件一般不接受。投稿时版面在不影响稿件创新性内容表述的情况下控制在6面以内,但要保证内容质量(wordA4标准排版格式)。即使校内小学科稿件,研究也必须具有工程背景!或者说在摘要和关键词中能够体现工程方面的内容,纯粹理学、管理学和偏医学的稿件,不管校内校外一律不接收(考虑Ei数据库的主要学科要求)。3本刊不收审稿费,但是为了不耽误你的时间请慎重决定投稿(不符合本刊的学科要求将不会进入审稿流程而被直接退稿)。如果符合本刊录用标准时,将收取发表费(内稿650元/篇、外稿780元/篇,一般每篇文稿控制在4个出版页,但以内容质量为重!本刊坚持对部分审稿评价优秀的、选题前沿的热点稿件免收发表费。4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作者署名和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姓名的西文拼写时的姓一律大写!如,ZhaoDaliang必须写成ZHAODaliang,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姓一律大写。5为了便于学术信息的有序传播,本刊实行“开放存取”,录用后作者需转让部分版权,并中国知网实行“网上优先出版”,有关内容见网站首页的版权转让确认书,如果作者有特殊声名或要求时请来稿时提出书面说明。6本刊一般2.5个月左右决定是否采用,最长不一般超过4个月(因审稿专家的时间不好控制),录用后即在“中国知网”优先出版,自收稿之日的12个月内出版(平均为8.5个月)。投稿时请作者核对注册的作者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我们会及时回复稿件处理的进度,作者也可以随时登录查询或及询问。7本刊实行严格的双向匿名同行专家审稿机制: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外审;编辑根据专家的意见筛选拟录用的稿件返回作者修改。目前本刊的稿件录用率在40%左右,评价非良好以上或不宜录用的稿件将可能被通知作者退稿;作者修改后送责任编委和主编审查:是否按审稿意见修改、还有没有错误,将决定是否被录用。2投稿说明1有人认为:应当尽量少引用自己或本课题组以前的研究成果,否则会影响同行的评价。这也是没有道理的。这样不仅是对自己或本课题组劳动的不尊重,而且也限制了自己或本课题组学术成果的交流和传播,甚至是让人错认为:你的研究没有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连续性的活动,没有前人的研究作基础就很难有新的、较重要的创新!2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是EI收录,可以说是中国交通行业比较顶级的期刊,对于评职称绰绰有余了,投稿要求较高,录用难度很大。评职称的论文不需要这么顶尖的期刊(除非是评高级职称),建议投一般核心期刊就足够了
不好投,要求很严格。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系统期刊文稿要求:学术性,科学性,强调新颖性;论点明确,论据扎实可靠,逻辑严密;文稿一律进行检索审核,重复率必须低于30%。
长安大学 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00年由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校本部和渭水2个校区、太白山和梁山2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校本部毗邻西安大雁塔,渭水校区位于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60多年来, 长安大学 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基础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1万余人。
2000年4月18日,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 长安大学 。
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系),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9个本科专业;有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学生34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10000余人。近几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年稳定在93%以上。
学校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3个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1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专家1人,"*"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2人,教授、副教授1175人,博士生导师150余人,硕士生导师780余人;有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位,80余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
2005年6月26日,教育部、交通部共建 长安大学 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12年7月20日,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共建 长安大学 签字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近年来,共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600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一等奖3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500余项;承担了包括国家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8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年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
学校编辑出版《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长安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安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等8种学术性期刊,其中1种为国家百强报刊,2种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3种Ei数据库收录期刊,5种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