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党史文苑杂志社招聘

2023-12-08 08: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党史文苑杂志社招聘

主 办: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协 办: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出 版:党史文苑杂志社地 址:南昌市豫章路70号(中共江西省委大院)邮 编: 330006刊 号:ISSN1007-6646 CN36-1173/D发 行:江西省报刊发行局订 阅:全国各地邮局(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邮发代号: 44—89(纪实)44—47(学术)印 刷: 中共南昌市委机关印刷厂出版时间: 当月10日、20日定 价: 5.00元

党史文苑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省级的,江西省的 《党史文苑》杂志是由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全国第一家党史半月刊

浅谈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障碍因素和实践途径

[摘 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然而,在现实中存在诸多影响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观念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干部自身障碍和环境障碍等因素。这些障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障碍因素体系,造成科学发展观在深入贯彻落实中的实际问题。只有消除这些障碍因素,才能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扫清障碍,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 阻滞因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发展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方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发展观不愿落实、不敢落实、不会落实或变相落实,严重影响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进一步深入。认真分析并着力消除这些深层次障碍因素,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实表明,当前影响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障碍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一些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缺乏深刻的认知,或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对当前发展中的问题认识不足,缺乏理性的思考。

对科学发展观认知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有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缺乏最应有的认识,更谈不上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二是对科学发展观能知但不能行。一旦涉及到自身实际或本地、本部门利益,他们就会有另一套标准,甚至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能知能行,但不能长期坚持。几年来,各地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会成为阻碍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深入与持续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响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观念障碍,还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够。一是思想观念陈旧,不愿科学发展。有些人习惯于用僵化的思想应对生动的社会实践,用陈旧的思路应付上级指示,甚至对新观念、新事物视为异物,予以排斥。二是缺乏“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不敢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但改革有风险,要承担责任,也可能付出代价。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怕担责任、担风险,安于现状,不敢改革。三是缺乏创新思维,不善于科学发展。小进则满、小富则安,足不出户、井底观天,缺乏思维的创新,这种与几千年小农经济相关联的狭隘、保守的思维方式,曾使我们一次又一次丧失了实行社会变革发展的契机。面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如果继续用以往的习惯思维、常规方式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探求新方法、寻找新路径、实现新突破。

二、体制机制障碍

完善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就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些甚至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大都可以从体制机制上找到原因。

(一)缺乏科学的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心环节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现代决策理念,改进决策的方式方法,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益。但由于没有一套科学的决策体制及其长效运行机制,导致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现象发生。此外,由于科学决策体制机制的缺乏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决策中的指导地位的缺失,导致决策中的部门利益化倾向严重。部门利益主导下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必然使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至上,从而使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缺乏有效的执行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科学发展观在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从政策执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政策执行权利的配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之间纵向的权利执行机制不畅。地方政府更多地考虑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变相执行便由此产生。另一方面,横向的执行主体之间职责不清。由于政府各部门普遍存在相对独立的自身利益,加上职责交叉重复,导致各部门之间职能不清,责任不明,办事拖沓。其次,政策体制本身不健全。旧的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过渡性体制有待于被新的体制所代替,新的体制又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其中必然存在体制的漏洞与真空,加上各种现有体制之间发展不平衡,政策执行便会受到阻滞。一句话,各种体制机制的无序甚至缺失,是导致当前政策执行的无序和科学发展观落实乏力的根本原因。

(三)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监督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完善,事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不科学不完善的监督体制机制是影响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症结所在。首先,监督考核的标准不科学。对领导干部来讲,政绩考核决定其执政的方向。当前,唯GDP论在某些地方还有一定影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仍然有一定市场。这种过去存在并将继续产生不良影响的不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其次,缺乏有效落实的责任机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必须是落实到人,责任到人。落实责任机制的缺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不明确、不细化,不能到岗到人;检查工作走马观花,甚至是只部署、安排,不检查。结果,落实成了一句空话。[1]此外,由于落实的责任机制的缺乏,对于落实的奖惩追求制度也难于执行,势必影响落实的效果。

以上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导致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过程实际上成为一种利益博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各级政府之间,还是同一政府的各部门之间,都逃不脱“经济人假设”的命运。对政策执行的选择,往往出于对各自相对独立的自身利益的权衡与算计,包括部门经济利益、官员职位升迁等。如何把各种利益的博弈正确引导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有赖于各项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三、干部自身障碍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文中曾经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讲,在方向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建立一支真正懂得科学发展观,能够自觉贯彻和落实可续发展观的干部队伍,显得尤为关键。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表现在:

(一)干部科学发展意识水平不高

一是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某些领导干部滋生了“盛世心态”,并陶醉于其中:思想上麻痹大意;工作上安于现状;生活上追求享乐;作风上淡化责任。二是大局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得失,看不到长远;只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民生;只重部门利益,看不到全盘布局;目光短浅,围城自封,凡此种种,无一不是科学发展的大忌。三是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工作不落实,从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或工作能力问题,实质上是工作责任心问题;工作落实的差距,实际上是责任心的差距。责任意识的缺乏又直接导致作风问题的产生——工作漂浮、办事拖沓、弄虚作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无一不是源于责任心缺乏。此外,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执行的不彻底,又从根本上加剧了责任意识的欠缺。

(二)科学发展能力不够强

一是协调发展能力的欠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由于以往没有很好地将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导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等。发展的不协调性突显出各级领导干部协调发展能力的欠缺。欠缺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主要是长期以来各地政府所采取的不协调发展策略,导致了某种发展思维的定势以及发展能力的不协调;从主观上看,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欠缺,使其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新的发展战略不能及时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强。一些领导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不够。不能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比较热衷于抓住机遇,很少主动研究本地实际和发展规律。其次,没有把握实事求是的真谛。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要将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想符合。当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还有一定市场,对科学发展观断章取义,对上级指示照搬照抄,对过时的经验抱住不放,无视客观实际与发展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落实方法。首先表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辩证思维方式的欠缺。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既抓不住重点,也做不到统筹兼顾;既看不到现实的矛盾,也预测不了未来的趋势;既顾全不了大局,也最终会失去局部优势。其结果是工作无法有力推动,科学发展观无法有效落实。其次,抓不住落实的关键环节。有些领导干部由于传统思维的定势、教条主义的束缚以及责任心的缺失,不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做不到有的放矢,盲目决策,盲目实施,抓不住影响和制约本地科学发展的瓶颈因素和薄弱环节,抓不住重点任务。再次,过于强调形式主义。以文件传达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挂标语喊口号等形式主义的现象并不少见。即使在会议中,决策、宣传的会议比较多,落实、执行的会议比较少;而在执行中,讲形象、显政绩的比较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少;在执行后的检查监督中,问事的比较多,问人的比较少。

此外,对干部的考核任用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也成为影响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深层次阻滞因素。要真正做到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人用人,用科学发展的实绩检验人;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让不会科学发展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只有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阻滞因素,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准备良好的干部条件。

四、环境障碍

当前,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产生阻滞的环境因素,所涉内容非常广泛,除前文所述体制机制因素、干部因素等内部因素外,这里,主要就制约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实际的社会导向

导向就是风向标,意味着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的指引。我们党有凭借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方向的优良传统,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明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强调舆论导向作用的同时,也往往忽视了实际的社会导向。表现在:一是领导干部带头不够突出。有些领导干部常常热衷于文山会海式的宣传发动,大谈特谈科学发展观,光有说功,没有做功。但宣传发动永远代替不了领导干部的身先士卒。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没有领导干部的身先士卒,就不能使人们的行为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转变,就不能增强科学发展的凝聚力和贯彻落实的动力。二是强调思想解放,但较少形成共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障碍,旧的体制机制,旧的发展方式;允许有讨论,有争论,也允许有失误。然而,一些地方却在讨论中止步,在争论中停顿,在失误中折腾,没有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新的共识。没有新的共识就不会有新的发展思路、新的价值导向、新的行动纲领,就形不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氛围。

(二)动态环境的变速加快且不断复杂化

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与其保持相对的平衡,而环境又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环境的这种动态特征,必然给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带来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当前社会环境的变速加快且不断复杂化,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险象环生,使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大,困难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有些领导干部头脑不够清醒,应对不够有力,发展方式不够科学。如有些地方赶急图快,饥不择食,盲目上项目,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产生新的结构失衡;有的因为经济下滑,从而减少了对民生的关注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三)来自目标群体的阻力

目标群体是指由于特定的政策规定而必须调整其行为的群体或个体[3]。一般来讲,目标群体对既定政策越赞成、拥护和支持,越自觉按正常规章办事,其执行力度就越大,效果越好;反之,政策执行就越受到阻滞,甚至无法执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发展为了人民群众,也要依靠人民群众。目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自目标群体的阻滞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缺乏足够信任,从而使以政府为主导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受到某种程度的阻滞。其次,由于宣传解释的不到位和受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导致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观及其政策措施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持反对态度,从而产生对落实的阻滞。再次,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阻滞。此外,由于整体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导致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所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相对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可续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起到了阻滞作用。

影响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障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因复杂。可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努力。首先,消除思想观念障碍是前提。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把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才能有科学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其次,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是关重点,也是难点。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再次,消除干部自身障碍是关键。干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导力量,没有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科学发展能力和建立对干部的科学考评机制,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不敢想象的。最后,消除环境障碍是保障。只有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外部通道,才能为科学发展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开辟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刘玉瑛.关键在于落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2.[3]汪志友.公共管理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04. (来源:《党史文苑》)
v

党史文苑算是核心吗? 懂行的人进

是中文核心期刊。

梅宏的概述

梅宏(1960.10~ )原名国文,字常鸣。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人。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专业研究生毕业。1976年12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2437部队司令部任文书。1982年7月考入赣南师院中文系学习。1985年7月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下派到瑞金县锻炼。1986年9月任中共宁都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11月任中共江西省直工委组织部秘书、团工委副书记。1992年12月任中共江西省直机关党校副校长。1996年10月起任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副处长、编辑处处长兼《党史文苑》杂志主编。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曾任赣南师范学院书法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青联委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