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质与勘探编辑部电话

2023-12-10 09: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地质与勘探编辑部电话

学校隶属关系:陕西省 电话:

学校所在地: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段58号 传真:

邮政编码:710054 网址:http://

一、地质类专业设置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的前身是地质系。1957年院系调整时,由原西北工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与原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研组合并组建了西安交通大学地质系。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为主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现名为西安科技大学)。1999年更名为地质与环境工程系。

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现设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具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矿山环境工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予权。

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涵盖了1958年开办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和1988年开办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目前,该专业主要设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是1998年在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基础上申办的新专业,2003年第一届87名学生毕业。

“煤田、油气地质勘探”学科1984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将其调整为“地质工程”;在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矿山环境工程”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03年,“地质工程”学科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矿产普查与勘探”和“环境工程”学科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兼职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兼职3人),教授16人(40%),副教授11人(27.5%),讲师6人(15%),助教7人(17.5%)。教师学历结构是:博士后3人(7.5%),博士7人(17.5%),硕士22人(55%),学士8人(20%),现有1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年龄结构:35岁的10人(25%),36~45岁的 21人(52.5%),46岁的9人(22.5%)。

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采用了外聘、引进和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使师资队伍结构渐趋合理,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人才培养

我系面向全国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87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煤炭、铁路、公路、油田、环境保护等部门。现有在校本科生614人,硕士研究生80人。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我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经过46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煤田地质与矿井地质、矿区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地学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五、学科建设

我系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2002年以来,新增博、硕士点各2个,与矿业工程学科共建的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实验室2004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六、实验室建设

经过多年建设,现拥有地质工程实验中心、环境工程实验中心和地质博物馆。地质工程实验中心下设10个实验、实习室:普地构造实习室、岩矿鉴定室、地层古生物实习室、工程地质实验室、普通水文地质实验室、物探实验室、遥感图像处理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油气地质实验室、矿产勘查实习室。环境工程实验中心下设5个实验室:环境分析室、环境监测室、环境微生物室、水污染控制室、大气污染控制室。实验室面积达到1541 m2,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500 余万元。另外,还建立了7 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我系实践教学的需要。

七、科研概况

近五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参与完成“973”项目1项,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一般项目4项,省教育厅专项与重点基金9项,各种横向课题4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年均科研经费150多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9部,教材5部。目前,正在参与进行的“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系历来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已与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冰岛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及有关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互访、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

(撰稿:侯恩科)

急!!!有谁知道甘肃省核地质219大队的联系电话以及甘肃省核工业地质局的联系电话

大队办公室: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于1956年5月在山西省太原市组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在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中,为国家探明和提交大中小型铀、金矿床数十座,提交重要地质成果49项,6项获国家科学大会成果奖,2项获国防科技成果奖。
八十年代在贯彻核工业部“保军转民”方针和省核地质局“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指导方针,从1986年起开始了部分转产,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期。在产业结构上,全队职工坚持以地质找矿为龙头,巩固提高促多种经营发展的思路,队伍结构迅速转化为以地质勘查、矿业开发为主的综合性地质大队。从此,以大队长项着手,逐步形成了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工程勘察、石油钻探、矿山运输、设备制造和社会性服务为主的产业链。在落实以找矿为龙头产业发展中,以黄金堆浸为主体的探、采、冶“一条龙”支柱产业发展,成为了黄金生产的排头兵。并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以诚信为本,质量第一,合作共赢的市场理念,取得了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现有职工1720人,在职职工652人,专业技术人员198人,拥有各类地质勘查设备仪器631台(套),固定资产2.13亿元。拥有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6个甲级、2个乙级和3个丙级地质勘查证书。2005年,大队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近十年来,二一九大队坚持“地质立队、矿业强队、民品富队、服务稳队”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了地质经济跨越式发展。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经营收入1.4亿元,利润1580万元,工业增加值3000万元。
核地质二一九大队重视本地区位优势,加大在陇南和天水地区的地质找矿力度。特别是近几年,他们认真落实“甘肃省地质找矿三年突破行动”,抓规划、抓机遇、抓落实,加大地质找矿投入和规模,在原有设备和技术设施的基础上,投资1000多万元购置了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加拿大凯瑞克便携式岩芯钻机和美国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国际先进设备。同时,大量引进和招聘了一批地质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四个项目部,开展了多金属矿产普查和详查,寻找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现己发现了多个较好的矿化信息,后续勘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的出版刊物

《海相油气地质》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国内唯一全面报道海相油气地质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海相油气地质》创办于1996年,曾用刊名《南方油气地质》(创刊于1993年)。本期刊编辑部已有十多年办刊历程和经验。《海相油气地质》的读者主要为从事勘探与研究的石油、地矿、海洋、科学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院校师生。本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石油文摘收录期刊,中国地质文摘收录期刊,并荣获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在2011年12月2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海相油气地质》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这表明《海相油气地质》除了被国内著名全文数据库和国内外文摘数据库收录以外,已正式进入核心期刊行列。主管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集团杭州地质研究所编辑单位: 《海相油气地质》编辑部主 编: 熊湘华刊 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920号(邮编310023)期刊分类:季刊 创刊年份:2004国内刊号:CN 33-1328/P 国际刊号:ISSN 1672-985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