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所有专职科研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5人,硕士6人;兼职研究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教授)8人,副研究员(副教授)2人;行政资料人员3人,均有大专以上学历。该所下设南亚经济发展研究室、南亚社会政治研究室、南亚军事安全研究室、南亚与中国西南发展研究室、行政资料室和《南亚研究季刊》编辑部等机构。
一、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电话如下:教学研究科为、教务处为、教务科为、考务科为、实践实验科为等...
二、西北政法大学简介
西北政法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被誉为政法人才培养国家队的“五院四系”之一,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法学高等教育“立格联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长安联盟”的成员单位。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历经 延安大学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1958年 西北大学 法律系成建制调入,组建西安政法学院,后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建校82年来,学校扎根祖国西部,形成了“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铸就了“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凝练了“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培养了15万余名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并以“专业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为人诚实”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
学校现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律师学院、体育部等19个教学单位。
学校坚持学者为先,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国家“*”领军人才工程人选等20余人;有获得陕西省*、三秦学者等省级人才项目支持和陕西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50余人。学校积极推行青年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制度,受到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委的高度评价。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质量立校。从1958年起,开始本科教育,迄今有60年的本科教育历史。现有32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3000余人。法学等12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或培育项目。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承担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任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级创新实验区。建有7个实验实训中心,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学校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致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2014年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400余人、博士研究生67人。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为“B+”。
学校崇尚学术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有“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北地区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研究中心”3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教育系统2011协同创新中心“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与教育部合作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设有反恐怖主义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院、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人权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法治研究院等10个实体性研究机构,其中反恐怖主义研究院入选首批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反恐怖主义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院入选“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法律科学》入选全国“三十佳”人文社科学报和全国百强报刊,《法学教育研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集刊目录。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的前身,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指示,经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和高教部批准,于1964年成立的四川大学印度研究室,主任为原四川大学校长温建平志。1995年起,雷启淮教授为所长。同年,学校设立协调性的人文社会科学院,并把南亚研究所纳入该院。1998年9月,学校撤消人文社会科学院,又将该所置于实体性的经济学院之中,并由学院指定陈继东副教授为所长1999年6月,为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任命经济学院副院长文富德教授兼任南亚研究所所长。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我所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规定其为与院(系)平行且独立设置的实体科研机构,1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成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6年,教育部“985”工程在本所正式启动。南亚所目前设南亚经济发展、南亚外交安全、南亚社会文化、中国与南亚关系等四个研究室,并合作设有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与南亚研究中心2。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现任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杨文武教授。目前,该所为我国高校唯一专门研究南亚的学术机构,也是全国研究时间最长、研究人员最集中、研究资料最完整、研究设施最先进、研究成果最多的南亚研究机构,在全国南亚学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南亚学界也有一定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创始于1905年,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第1所大专学府,而且新加坡国立大学已经是亚洲最富盛名的大学之一了,所以我认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还是非常的厉害的一个研究所,而且他在世界上都有卓越的领先优势,以及连续两届排名亚洲第一了,真的是非常厉害的一所研究所了。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机构设置为:管理机构有综合办公室、科研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基地与条件建设办公室、开发办公室、土地办公室,研究机构有热带果树研究中心、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热带纤维与糖能作物研究中心、热带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保鲜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拥有“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中心菠萝高效栽培研发部”、“国家南亚热带作物名优良种苗木繁育场”、“农业部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海南省热带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保鲜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有在职职工2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其中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0多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4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后1人,博士18人,硕士30人。全所有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0多台件,科研试验设施近万平方米;土地面积468公顷,科研试验基地面积达200多公顷;共收集保存了南亚热带植物139个科1437个种的种质资源2600余份,成为国内收集和保存南亚热带作物种类最丰富的单位之一,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菠萝、剑麻等种质资源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长期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专项、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广东和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和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已取得科技成果120多项,获奖成果5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3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成果5项,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国外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被三大索引刊物(SCI、EI和ISTP)收录论文15篇;出版专著20多本、参编著作10本;发布农业行业标准15项;申请专利13项,获授权专利3项;登记植物新品种2个,审定植物新品种5个。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将坚持“求实办所,开放办所,特色办所”的发展理念,瞄准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和科技需求,以南亚热带重要经济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栽培与生理、采后贮运与保鲜、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生态等,开展基础、应用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培育作物优良品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强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创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 (即:一流的国家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流的成果转化与服务基地、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引领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发展方向,推动热带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