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主办: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4-6917
CN: 45-1185/C
邮发代号: 48-68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广西社会科学
曾用刊名:广西社联通讯 & 社会科学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广西社会科学投稿邮箱:
不是北大核心
目前最新版的北大核心是2011版,没有2012版
《广西社会科学》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第五届、第六届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还有《当代广西》杂志 比较出名。
广西三月三杂志社__星湖路北二里8号
广西支部生活杂志社__七星路129号
家庭医药杂志社__古城路31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杂志社广西办事处__明秀西路30号
《广西农业机械化》杂志社__安吉路5号
广西税务杂志社__园湖路26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女性天地杂志社__古城路4号
广西金色年华杂志社服务部分部__园湖路34号
南宁大众科技杂志社__新民路55号
南宁地区灵水杂志社服务部__民族大道书刊批发场
广西电脑游戏新干线杂志社__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城区民族大道68号
广西通信技术杂志社__长岗路3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杂志社__教育路3号区教育厅院内
今日广西杂志社专辑部__园湖南路葛塘巷22号新景花园C栋104室
歌海杂志社__民主路11—4号
广西中外少年杂志社__园湖南路9号
美术界杂志社__建政路28号
南宁大众科技杂志社读者服务部__新竹路20号
文史春秋杂志社__桃源路3号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桂海论丛杂志社__东葛路25-1号
《安全生产与监督》杂志社__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城区古城路26号
《广西人大》杂志社__东葛路10号
广西经贸杂志社__民乐路1号区经贸委内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宣传与文明》杂志社__七星路129号
《金三角》杂志社__星湖路24号
广西党建杂志社__民族大道103号
广西党史杂志社__七星路128号
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社__新竹路5号
农村工作通讯杂志社广西通联站__民乐路1号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广西记者站__星湖路26号
广西同龄鸟杂志社__鲤湾路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厅监察之声杂志社__民族大道54号
南方文坛杂志社__建政路28号
200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研究》。合著图书两部,撰写、发表论文40余篇。2001年晋升副教授以来的主要成果如下:论 文赫茨伯格“双因素论”的广告学意义.东方论坛,2002(2)关于西方“把关人”研究“复杂化”与“简单化”的辩证思考.新闻界(CSSCI来源期刊),2002(3)“讲事实”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当代传播(核心期刊),2003(1)清末科技报刊述略. 新闻世界,2003(2)我国媒介“地方化”趋向.当代传播(核心期刊),2003(4)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政治——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为例.东方论坛,2005(4)先秦法家的监察思想浅探. 西北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5(6)传播、政治传播与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体系.广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6(1)《青鞜》的创办与近代日本女性问题. 新闻大学(CSSCI来源期刊),2006(冬)信息传播·人君耳目·监视环境——以传播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监察文化. “帝王观念学术研讨会”(南开大学). 2007.11从传播模式与功能理论看中国古代教化.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2)中国古代臣谏君的若干原则——说服学与传播学视角. 东方论坛,2008(2)降价促销与品牌形象塑造——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观念及启示. 东南传播,2008(5)河南布政使族籍考. 历史教学(CSSCI来源刊物),2008(5)从“协调关系”的传播功能看中国古代谏议. 广西社会科学(CSSCI扩展期刊),2008(7)论吉田秀雄对日本广告界的贡献. 东南传播,2008(11)/第二作者韦伯·扬的广告创意观及实践意义. 当代传播(CSSCI),2009(1)信息传播·人君耳目·监视环境——以传播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监察文化. 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二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组织传播学分析. 广西社会科学(CSSCI扩展),2009(5)从“孔府家酒”的失误看定位理论. 鄂州大学学报,2009(3)获 奖1.论文《新闻是新的事实信息――新闻定义的再探讨》获青岛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论文《关于西方“把关人”研究“复杂化”与“简单化”的辩证思考》获青岛市“社科联”科研成果优秀奖、青岛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3.论文《传播、政治传播与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体系》2008年6月获第22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