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花事活动群众文化论文

2023-12-07 23: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花事活动群众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素养的作用论文

摘要 :群众文化活动将在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可以促进群众的身心发展;有利于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群众文化话动有着多样的方式和途径,是提高群众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

关键词 :群众文化活动;身心发展;审美观;教育载体

群众文化活动是非专业的人,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活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创造,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丰富的内容不仅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彩,而且还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是提高群众素质的重要推动力。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心理健康、富有激情、知识广博,创意无限的高素质人才,群众文化活动在培养群众文化素养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激发群众的创造性,激发参与的主动性,促进群众身心发展

我们都知道,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各类活动可以挖掘、发现群众中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可以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文化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不同人群的兴趣爱好,可以促进群众心理健康,提高健身水平。好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创造精良的文化艺术产品,创造美好的文化艺术氛围环境,创造文化和艺术的崇高精神境界。因此,为了让更多的文化活动惠及群众和更多的文化成果与群众共享,群众文化活动要互动性、丰富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不能单纯进行枯燥的说教,也不能纯粹追求感官的娱乐与刺激,而应该寓教于乐,文以传道,艺以载道,让老百姓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多层次的开发群众中各类人才的潜力。尤其是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情动人,可以使群众开阔眼界,了解世界,让人们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接受心灵美学教育,并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得到心灵净化。群众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接受这种教育是自愿的,因此容易激发他们的热情,点燃他们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性情。

二、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利于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文化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依靠形象来反映美、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按照美的规则把握和再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并用美的.感染力来影响社会生活。群众文化活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群众文化活动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是时代精神的折射。人类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美,多种方式创造美,多种艺术追求美,进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丰富、艺术的繁荣。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群众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炫彩斑斓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都给人以力与美的享受,群众通过各类文化活动,不仅可以积累活动的经验,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其生动、形象、直观、活泼、感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进而塑造人的灵魂,陶冶情操,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情感,实现人格的完善,精神的丰富,道德的高尚。因此,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激发群众对艺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追求理想,促使他们不断追求完美,追求新奇,在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群众良好素质的教育载体

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影响力大,而且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活动的群体遍及社会各个角落,遍及人群的各个层次。同时群众文化活动有着多样的形式和途径,是提高群众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文化活动的创造者、又是文化活动的受益者。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将取决于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首先,在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内容上,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做到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又广纳现代文明成果;既重视乡土文化又不排斥外来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以提高和升华群众的精神境界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需,谋群众之所盼,使群众性文化活动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其次,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素养,文化活动是有效载体之一。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发现各个社区的优势,有利于发现社区各类人才的长处,进而使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全面健康健康发展,这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三,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目的之一。我们通过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激发起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会关注与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和文化,增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动力。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懂得真善美,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另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培养有较高艺术天赋的艺术人才,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培养专业人才不应属于群众文化活动的范畴,但是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我们得以扩大影响的基础。因此,这也是我们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长期忽视了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实实在在的把群众文化看作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把群众文化仅仅理解为涂涂画画、说说唱唱、蹦蹦跳跳等等,对一般人而言可有可无。其实,群众文化活动的范围很广泛,群众的艺术感知、审美能力、爱心的启蒙、良知的培养、修养的完善、人生观的确立、精神思想的塑造与形成,均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得以体现。第四,群众文化活动也是衡量一个民族艺术发展的标准之一。社会各部门要将群众文化活动与群众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文化部门应积极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为培养全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多年的实践证明,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达到完善教育、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群众审美能力的目的,是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有关花卉栽培、花卉欣赏、花文化的论文!

国是诗的王o国,更是花的国度。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z种,原产于c我国的花卉就有3万r—8万t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为2此赞誉“没有中6国的花卉,便不y成花园”。赏花、爱花是中4国人c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7其独有的方2式深入g中5国人p的文7化1生活,中5国的文4化5传统也g赋予4了e她们不n同的文6化3品格。古往今1来,许多名人y不s仅4观赏花的秀韵多姿,而且更在赞美之s余,还要品尝花的美味,领略大y自然的精灵,在食文0化0中3留下b了y许多千h古佳话。当然也g写下s了s不q少8流芳千r古的佳句。这足以4说明国人b对花有着剪不r断情,解不c开x的节! 中1国花文6化8情结的历r史源远流长0,中0国人r欣赏花,不o仅4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1所蕴含着的人a格寓意、精神力n量。陶渊明之v“采菊东篱”、林靖和之y“疏影横斜”、周敦颐之y“出污泥而不y染”、孔0夫h子g之p“兰当为3王m者香”、苏东坡之l“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中8国绘画的一t大c半儿x就是画花卉。有的人x穷其一s生,就是为7了w把一u种或几h种花画好。画好一h种花是不a容易的。中0国有多少8以1花命名的女l人d?中1国有多少3花被女r子s用做名字?这在外国人i看来,简直不g可思议。 1、花的认7识 同世界上e所有的人w一v样,中6国人a民也a天v生爱美,爱花,视花为0美,与d花媲美。因此视花为7美的化6身,美好幸福的象征,已y成为7世界共同的语言。然而,中3国人e对花的认0识和情感并不p仅4限于c此,而是有更为2深刻的认5识和浓厚的情感。在中2国人e看来,花是有灵之g物。人d们赏花,除了p常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x外,还善于l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1之f趣。另外,中5国人c还认3为7花是有情之r物,不c仅4娱人p感官,更撩人p情思,能寄以1心8曲。中2国人o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y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o种艺z术境界。对花产生了v更深一a层的情感和精神上h的寄托。因此,中7国人f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6为4花能使人h赏心7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7蕴含看文0化0,花中8凝聚看中5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8。 1、花的文4化8内0容 花文8化4无t疑是一g个k国家和民族文0化3的组成部分8,困此花文1化4的形成与p发展也c必然随看国家和民族文1化2的兴衰而起落。中7国花文8化0从2一w出现起,就深受中7国绘画,书7法,文5学,艺o术,造园工b艺m等传统文6化5艺b术的影响并随之b而发展,所以3中3国花文3化7是在浓厚的传统文1化7基础上d发展起来的,当然也p是与k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看密切4的关系,与t历v史上b儒、道、佛、诸家思想密不r可分8。 从1考古遗迹中2证实,在没有文3字的原始社会里,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远古祖先将大z自然中3美丽的花草树木u引3入w生活中1来,在粗制的石器上e刻划各种花朵的纹样,甚至染上a漂亮的色彩,用来美化7生活,这可能就是中6国花文4化8的最早表现形式。到新石器时代(距今3上a万a年以1前〕文8化4也k有了k进一e步发展,在当时花以0实用和美化0相结合成为0人c们生活中2的一h部分8。 花卉的文3字记载,最早始干p公8元l前31世纪商朝甲骨文4中0。战国时期(公5元j前275年一r前214年),花卉在中3国人y民生活中2物质上v和精神上n都起着相当大i的作用,特别是花卉赋于d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n。标志着中4目花文7化7开e始走向一n个r新的发展阶殷。秦汉时期(公4元a前787年一c公7元d450年),百了o插花艺u术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6国花卉应用的技艺k已l很高超,对花的鉴赏也q十x分6高雅,开u始步入k较高层次的艺q术享受和艺q术创作境界。至隋,唐和两宋时期,中8国花文5化4的发展已u进入s昌盛和成熟阶段。在中6国传统文8化1中0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r唐盛世的百业兴旺,宋代稳定与b繁荣,带来了o中7国花卉业的空前绝后发达,举国上a下c种花。卖花,赏花和插花蔚然成风7。据传。当时点茶,挂画,燃香和插花合称“四艺o”,成为7社会上r特别是文6人x士h大d夫r阶层文7化8修养和风0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这一e时期,花卉的科技书3籍,花卉的文4学作品,花卉工g艺k品和花卉绘画以4及z盆景,插花等艺o术品层出不q穷。成绩辉煌,可称中6国史上d花文6化2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清两代,是中8国各类花卉著作甚多且内2容全面丰u富,科学性较强的时期。标志着中1国花卉栽培和应用理论的日0臻完善和系统化7。 清未以3来至新中1国成立前夕p,由于c统治者的软弱腐败,帝国主义l的侵略,中2目连年战患,国力i下m降,经济衰退,花卉业停滞,花田几i尽荒芜。直到新中1国成立以4后,随着目民经济的恢复与r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渐受到重视。花卉业得到空前发展,花文8化5又m呈现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为7社会重大z节日0和社交活动中6必有之f物,成为8城市的象征和标志。成为4大c众文0化8娱乐活动的一z部分8。成为7居家住户5美化5生活的一f部分8。8000年的中4华民族历s史,创造了t丰j富灿烂的中1国花文8化2,中8国花文7化2成为5东方2古文3化8宝库中5一y颗璀璨的明珠。它根植于y中8华沃土p里,生长5于e大r众生活之u中7,并深得其他姐妹文3化1艺x术的素陶和影响而茁壮成长3起来。中4国花文5化6具有浓厚的传统文3化4基础,富有民族风3味的特色,内7容广t泛丰h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中0国花文7化8的内6容主要有以8下n几m方2面: (8)描述历d代社会生活中1各种花事活动的情景,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节盛况,借以4展现繁荣欢乐的社会岁月3风0貌。 ⑵直接表见8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态之k美,以6展示2大n自然的美景,使人h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⑶介3绍古今5名人a赏花赞花或育花的种种趣事,以2此增加人f们的生活知识和乐趣。 ⑷以2花为7题,借花传情,或阐述人g生哲理,起以1教育作用,或表示6祝愿,希望和祈求,或表达个r人p的种种心8态与w冥想。 ⑸介1绍花卉栽培的知识,信息。经验以7及v科学新方2法,新技术等等供人r们学习f参考中7目花文1化5的表现形式十k分2丰q富,按大u类划分5有花卉的专w业科研与c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产销,有园林中1的各种应用,还有更多是以2文0学形式,以0绘画。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众多艺i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活泼多样,令人c喜闻乐见1。具体的有花书7,花诗,花画,花歌,花舞,花膳,花饮,花织锦,花工s艺c品以7及a花节,花神,花会,花语等等,各具特色。 3、赏花情趣与x特点 中5国人m视花有灵有情。随着科学文2化3的进步与w发展,丢弄了d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来的情感附之l于t花。借以8讴歌社会和人h生中1的真,善、美,从4而形成了r特有的审美观。首先,表现在用花,赞花和赏花的着眼点上f,中3目人m既重花卉外形之z美,也t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6在之t美,更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1灵感受的韵味之j趣,以5达到赏心8悦目的快感。这种审美情趣说明中7国人u赞花、赏花的目的是双8重的既要求有装饰美化1的实用效果,又k要求有畅神达意的精神享受。从5中7得到启示3,激励以2及o情操的陶冶,所以6无d论以5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t术方1面,人h们极其注重形式与l内1涵的统一d和谐之a美,与y许多传统文8化4艺v术一h样,要求以8形传神,形神兼备。其次表现在用花,赞花。赏花的表达方0式上h,中2目人d既喜欢有直接客观的描,诉,咏,唱、观等方3式表现或欣赏花卉自然之g美与a装饰效果,但更喜欢借花明志,以4花传情的表现主观的感受之p情,故而常将花寓以0多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v,使花人x格化5甚至神化1,然后采用比6兴寄托的手6法,以5此通过联想而意会其深远的意义f。 zj”xe%o

三月花事散文

三月,你说,春风十里,想去赴一场春的盛宴,看尽人间繁华。春暖花开,蝶还没有破茧,江南十里桃花盛放,你说,三月花事,烟雨绵绵,缠绕不休,迷了谁的眼眸。

翻过岁月不同的侧脸,看见许多未曾见过的风景,也与许多风景擦肩而过,把时光丢失在眼前。 三月春暖,百花齐绽,你看不尽每朵的芬芳,更呵护不了每一朵的凋谢。或许,只有当你途径的时候,而她恰好刚刚绽放,才是最美丽的。

年月有些措不及防,硬生生的闯进生命的流程之中,带着一丝荒凉,带着一缕希冀。江南,就这样婷婷玉立在人间,不问年华,不问春秋,就像一位伊人站在了水的中央,静静的,弥漫着一般不似人间烟火的气息。

细柳千丝随风而动,盼守着远方的归人,归人未归,便站成了季节。从不知回头,从不知这人间枯了又黄,黄了又绿。我只是等候风的吹抚,更等候你的抚摸。

十里春风不如你,十里堤岸留下多少千古的故事。一步一人间,你走了多久,还是没能看清这人间的是是非非,黑黑白白。你想把春紧拥在怀里,却抵挡不过时光的荒芜。不如,趁着春风正盛,把自己放逐,随风生长。

江南以南,是不是你未曾到达过的远方,而写下的诗,不过是牵强的跋涉。三月人间春回,你可驱逐走寒冷的光阴,留下风和日丽的盛景,邀请着八方的来客尽情品尝。

笔墨几番流放,几番纠缠,你说,还是没能写出一抹芳华,没能写出一首动人的诗。不如,静待蝶的破茧,静看一颗小草破土而出的挣扎。生命,从未破灭任何一种人事物的希望,朝着春的方向,朝着阳光的方向,你终会踏破黑暗的牢笼,迎来属于自己的晨光。

空旷的村落,你孤单的行走玩闹,远处传来什么声响,你转身凝望,只留下空荡荡的一片,其实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来。你在渴望些什么,三月人间,应该不止这点余温,是谁,画下一个梦,自由行走。

就到这里,就停留在这里吧,春暖花开,总有一只蝶会穿过时空,飞过年轮,飞过季节,停留在你的肩,带你看尽春色,看尽这人间江南。

三月花事,悠悠清清,不如在心中种下一个春天,修篱种菊,悠然见南山,你见还是不见。

每每作别了盛开的野菊,就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期待,期待那一场三月里的花事。

三月阳春,一切旧事总会淹没。然而,那一场花事,总会铭记于心,不会错过。

借着黎明的曙光,置身于杏花庄的西颠,瞬间,满目盛开的杏花让人醉了。初升的太阳,温柔,和煦。阳光洒在花儿盛开的山野,孕育了一片风情万种的世界。太阳缓缓升起,一朵朵花儿因阳光的浸染,越发的娇艳,娇艳的让人不知所措,赏花的人竟不知该欣赏那一处细微的美丽。偶有蜂蝶来临,但它们却没有夏日的粗狂,仿佛有些羞涩与怜惜,轻轻地沾花,又轻轻地离去,无声也无息,这分明就是初恋般的矜持和美妙!

沿西颠而下,就到了著名的九龙庙沟风景区。那里不是杏花,桃花的聚集区,还没有浓郁花香的渲染,只有淡淡的花韵。有传说,只要赏花的人给予花的期待,即便花期滞后,也会提前盛开的。这里那些不曾叫响名字的花儿,也许得到了应验。

有记载,九龙神爱民如子,弃恶扬善,前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也许源于前来祭拜的人们对花事的祝福和祈愿,两岸的花儿也并非自身花期却默默绽放,使三月的花事更加的恢宏和盛大。你置身还没有葱茏的长廊,俯下身心,似乎能看到花瓣默默地延展,听到花开的天籁之音。此刻,会让你远离一切纷扰和琐事,真切地感知天地人相融的瞬间之美妙。

建于六十年代的水库位于庙沟下游的中央,从山巅俯瞰,三面环山,宛若一个平放的U字。水面狭长,微风扶着细柳,花影衬着娇花,这种散淡和幽静使浅春美到了极致。

你徜徉在花儿盛开的山谷,有的是心旷神怡,如醉如痴。步入花事的深处,不禁会想到这里历史文化的渊源,想到历史文化因蕴含真善美而代代延展和传承。很久前的一个春天,我曾留连在这座红石板砌成的古村落,怀着一颗寻找的心境,去探究一段历史的旧迹,并没有经意,竟成了一种绵延于今日的约定。

穿过那一段崎岖的幽径,来到水面的北岸,只有一棵树,一颗桃花盛开的树。禁不住凝望,深思:它的'孤独,它的妖娆,宛若才貌出众的女人,在寂寞中期待着有一天能与盛世一起欢颜。思绪,就在这幽静的水畔,一点一点地划开,一点一点地湿润,一点一点地感动。

川风而过,几片花瓣不知何时轻落水面,默默荡漾,继而远去。落花有意流水有情,落花与流水的厮守,成就了一抹美艳。然而,落花真能经受岁月的洗礼?流水真能长久呵护花儿的娇美?花儿装扮了流水的倜傥,流水承载着花儿浪迹岁月。这,大概都是一种期许。

浅浅暮色来临,晚霞洒在山谷,洒在花树。瞬间,花容平添了一抹浓重,再现了一种妖娆和娇美的极致。

晚风起,几片花瓣轻扬,落在晚霞,落在幽径,也落在心田。我捡起一片花瓣,一种莫名的感动开始蔓延。三月的花事,又一次窖藏在我拙劣的文字里。

三月,一场花事隆重的登场了。

一些耐不住寂寞的花枝,早已在二月就偷偷撕开了面纱,露出一点点的粉红,像女人的肚兜,惹得路人想入非非。

那粉啊,绿啊,把整个春天的激情点燃。有点过分的泛滥,浓得人心想变成枝头的花苞苞,鼓鼓的,胀胀的,奋不顾身,彻彻底底开得决裂,开得张扬,开得没心没肺。

它只管绽放,才不管旁人眼里的嫉妒,像奔赴一场久违的爱情,既决绝,又深重。哪管时间多长,哪管被辜负,哪管你在不在,来不来,什么都不在乎。

春来了,一头扎进红红绿绿里,心里软柔柔的,慌乱乱的,像三月的温度,暖得人心化成了水珠,一滴一滴往外倾泻……想挡都挡不住。那情啊,也泛滥了,成了灾荒。忽而,就那么把自己丢了。

三月天的颜色,粉的粉得撩心,红的红得勾走了魂,白的是白如雪啊。忽一夜春风里,就那么迷失了心。立在花枝枝下,那味儿就钻进了鼻孔,血液,还有每一寸肌肤,想洗都洗不掉。

空气蔓延又蔓延,全都是暧昧的味道,引诱着身子昏昏欲醉,恹恹欲睡。

春来了,心事也重了。想提笔写一封信给三月,却不知道怎么下笔。 春情,这该死的“情”字,让人醉了轮回,迷失了本性。

我想写字,写春情,写一场花事,写三月的爱情。可下笔,心就慌了,不知寄给谁?谁又在念我?

春风起,花色染尘心,枝头落红惹心事。

心惆然,欲写花间事,忽觉笔尖无人寄。

读小禅的句子,“为谁发呆?偏偏不是为一个人。只为这春色。因为无边无际,因为太紧密,就像戏里的锣鼓点响了,紧锣密鼓地开了,生怕赶不上。就想找个人,闲看这春色。”

我也不是为那个谁啊谁闹心,只是,心里总有一个影子牵着,就那么和自己生气。偏偏这春色,也赶上来,想躲都躲不开,愁心了,心事更加重了,还有那些绝情的话,说出后,就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杏花开了梨花开”,这是小禅的文章,我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得要命。读她的文章就像一个春情散发的女子,处处情丝泛滥,恰是三月的桃花,二月的梨花,粉的妖艳,白的纯心。让人有非分之想。

她说:“白的这样惊人,粉的亦这样惊艳,可怎么是个了呢?没完没了,似一场盛大绵长的爱情,纠缠起来了,心里全是你了”

嗯,我承认,我只是一个平凡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又怎么可以逃脱春情的诱惑,爱情的缠绵,何况这是三月,人间三月天啊。一场盛大的花事在等我。等吧,等花开,等你来,等春深里,数着一路风景同在。

枝头开着桃花梨花,心里装着整个春天,只因为那一句,“心里全是你了”。

念这一句话时,连花枝枝都笑我痴,还有躲在暗处不开花的枯木。那轻微的叹息惊得人凉凉透心。心,微微的颤动了,有抽筋的感觉,原来,想一个人时,也会这么难受,像落红纷飞,美的心碎,美的心痛。

一边走,一边数着手里的花瓣,我希望数到最后是双数。好事成双,双数多吉祥,像两个人的爱情,缠缠绵绵,生生世世都是一辈子。

一辈子,一辈子够吗?

一辈子不够,我还想着下辈子的下辈子。等每个春的到来,你摘一朵花儿,插在我的发辫上,美美的醉几个轮回。

我要留住春天,留住所有的颜色,像三月天的嫣红,每朵都带着暧昧,沾着春露,还有红红粉粉的三月花事。

多好,全都在心里了。

阳光正好,花开正艳,鸟儿声声啼,溪水潺潺流,这座城市又逢春,好景陪佳人,此刻,我只想邀你作伴,共赴一场花事。

白云山上桃花醉人,我不想与你穿越桃林,只想与你闲逛与山间小道,在某个抬头的一瞬,能刚好遇上这一抹春色。欢呼惊叹,席地而坐,远远看着,却不靠近不打扰。我记得第一次去桃花涧的时候,花儿才刚刚含苞,没有繁花似锦的壮丽之色,赤裸裸的枝条并不讨人喜。以致于我都忘记了,当初陪伴在我身边的人是谁。或许是一件事必须惊艳,才能让人铭记。所以,愿此次有你相随,能不错过这一场花事,再回首之时,也还能记住一张清晰的脸。

华农的紫荆已开满校园,多想与你漫步花间,一起回忆在校园的点点滴滴。紫荆花似乎是校园的标配,至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的故事里都有它的陪伴。记忆中最深刻的,该是高中年代了,因为那时候有“疯狂英语”的活动,每个清晨,傍晚我们都会聚集在草地上,依靠着那一排排的紫荆花树,大声诵读。尽管那时并没有大多赏花的情趣,但我还是曾轻轻拾起一块花瓣,夹入书中,余光里还偷偷看了一眼斜靠在墙角的他。羞涩一笑,快乐而满足。我没有特别喜欢紫荆,也没有觉得它特别美,只是它藏有太多的少女心事,无意中总会在我心里盛放。我不知道,在下雪的时候,与相爱的人走下去,能不能白头,但我想能在落满紫荆花的路上走一走,一定很浪漫。

海珠湿地的油菜花也毫不逊色,走入花间,一定会被淹没。这个地方是我一个人独自去过的,时间大概也就是20xx年的三月份,那时临近毕业,而自己的工作还没着落,心情不好。所以,想自己一个人去走一走,静一静。一个人走,其实也并不怕迷路,大不了原路返回,怕就怕,遇到的人都成群结对。而这时,难免会觉得自己形单影只,那么的孤独凄凉。但如今想想,其实很多路都是需要一个人走的,没人能一路都陪我看风景。这世上,唯一能一直陪伴我的,无论快乐和悲伤,一直不离不弃的,从来是我自己。只是,我还想和你来走一走,看看曾经看过的油菜花,看看曾经的自己。或许这样,我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广州是名不虚传的花城,还有好多好多地方我没去过,还有好多好多的花我叫不上名字,我希望有一天,花成背景,你成主角,镜头下的你笑得比花灿烂。

今生爱花,爱到痴迷。无论是俏丽迷人的海棠,还是生在幽谷的蕙质兰心,抑或清新淡雅的茉莉,都是我的挚爱。种花就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春天,阳台上摆得满满的花草,向我显示着生命的伟大。那些冬季里萎靡不振的花木,在经历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一缕柔软的春风后,蔷薇的花枝上已经抽出了嫩红的新芽;桂树上嫩绿的小芽会在一夜之间串上几厘米高;杜鹃蕴育了一个冬的花蕾,终于挣脱花萼的束缚,露出了绯红的笑颜。是什么力量,让这些花儿生机蓬勃?又是什么力量让这些花儿不屈向上?是春风拂面的温暖,是青春恰好,生命绽放的光芒。“云想衣裳花想容”,每一株花草与春风相遇,在春风里静静绽放,这就是它们生命最美好的时光。它们要拼命开放,它们要为爱慕的心展现芳容。不负春光不负卿。明艳的阳光,拂过一片新绿,拂过枝头的蓓蕾。海棠穿上浓艳的舞裙,裙裾飘飘;风信子的一簇繁花,努力吐露芳华;躲在绿叶后的山茶,趁你不注意时,会与你的双眸撞个满怀。这些花儿便这样争相炫耀着色彩,共同装扮着我的阳台。

春风十里,花色灼灼,草木生香。无论种在花盆,还是站立路旁,它们都会在春日里绽放。哪怕阳光曾经遗忘,哪怕没有世人的赞美,它们仍能勇敢盛开。开得桃红李白,开得姹紫嫣红,开得璀璨夺目,因为这是它们的花季,因为尘世里有它们前世今生的眷恋。

三月种花,实乃幸事。从花市里兴冲冲抱得几盆鲜花回来。花枝上已经缀满了花蕾,等你把它移栽到漂亮的花盆,再洒上些水,让它在微风细雨里自由生长。三月的阳台,满是爱花人忙碌的影子。君子兰的花盆需要除草,月季的枝叶拉拽你快去施肥,茉莉蓬乱的头发等着你细心修剪。忙乱总是在一盆花转移到一棵草,从扯掉一片枯叶到为一盆花培土。你流连于花草间,期许它蓓蕾饱满,嫣然浅笑,它就会在某个春日如约而至。花草有颗玲珑心。你细心呵护,它并会和你相知相惜;你种下希望,它抽枝发芽拼命生长,只为不负你心;你每日守候,它会用一世柔情绚烂你一季的爱恋。

三月春光,更是与花草相伴的时候。闲暇时,在花草间摆上一张小桌和小凳。沏上一杯碧潭飘雪,翻开丁立梅的《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慢慢阅读。有阳光的午后,花儿将身影投射到我的书上。茶香飘渺间,一缕花香随风而来,于是手指拈香,落到书页间,处处皆是芬芳。身坐在这样灵性的花草间,我忘记了周遭的烦扰。再去看纳兰容若在红尘最美的遇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举起茶杯间,似有暗香盈袖。我愿静坐在与花香为伴的时光里,此心恬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世人爱花,皆因她们的容颜与品行。牡丹富贵,兰花高雅,莲香远益清。这花就如女人的一生,从风华绝代到端庄典雅,从桃之妖妖到一朵棉花的温暖。女人经过岁月变迁,看惯繁华落尽,最后在清浅的时光里保留一颗素心,温婉如玉,笃定前行。

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0左右

  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母体,站在民间文化这个巨人肩上的群众文化,其创造性恰恰来自前辈文化传统的禀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烛照传统文化的慧眼,使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繁荣群众文化的基础,是发展群众文化的起点,是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特征。传承是为了保护,传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排沙拣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族遗产;传承;保护;创新
  当前,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将民间文学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当作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其久远的历史可溯源商周时期的肃慎。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我市的民间文学遗产浩如烟海,俯拾即是,许多艺术珍品尚未被挖掘整理。仅从已经整理出来的作品中,人们便可以窥测出女真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民风、习俗、文学艺术为载体的民间文化,蕴藉厚重。数百年来,流传在海伦的民间故事,虽不是历史的直叙,但却始终保持着这一段历史投影。它由生存在蚂蚁河流域的人们世代相传而得以保留下来,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认真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不但可以将千百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的民间文艺作品保存下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于了解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的历史是不可缺少的。民间文学虽然不能等同于历史的真实,但却可以激发人们回顾历史,从中填补思古幽情的想像 空白,藉以思考与评断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与人物。这也是 “民间文学” 流传的根脉所在。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结晶,及时地搜集,认真地整理可以使优秀的作品得到推广。例如《蚂蚁河的故事》等脍炙人品的篇章,都是从民间产生,在民间流传后经文人墨客整理加工而成的。事实证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不但可以指导民间文艺得以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作家、艺术家得到创作的借鉴;同时,认真搜集民间当前流传的作品,还可以为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做贡献。
  民间文学是人类的精神植被,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珍品。人类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着,女真族因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的不同而积淀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因而它蕴涵着深层次的历史,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女真族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历经多少人的完善才能传到今天,这是何等的不易。众所周知,民间文学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讲述的方式在民间产生和流传的。而那些能说善讲“瞎话”的“故事大王”、“民间故事家” ,大多数都是年愈古稀的老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和正在陆续地谢世而去,随着这些老人的相继作古,许多宝贵的风俗资料,民间传说在一夜之间竟成了绝响。仅从我市《民间文学故事集》的编辑工作来看,大量作品的搜集者、整理们还没有来得及见到自己搜集、整理的故事付梓成书就离开了我们。这些民间文学艺术家为民间文学遗产做了大量的抢救工作,他们对这一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 们这一代人学习,他们为此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而且还有一批肚里有许多老故事的老者尚未被发现。这些老者对自己记忆中的那些 “嗑儿” 和 “瞎话” 误以为是老辈人那听来的 “闲篇儿”。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把他们知道的 “老故事”讲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使其流传下去。因此,许多极为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就这样相继失传了。我认为对于民间文学遗产说搜集也罢,说挖掘也罢,均不如说抢救来得准确。事实正在不断地证明着这项工作的迫切性,否则,留给我们的将是无济于事的遗憾。因此,抢救民间流传的文化遗产迫在眉捷。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听过老人们讲的流传于口头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异常美丽而动听,有些故事伴随我们一生也不会忘记。我们是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种民间文学的滋养而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因为这些口碑流传的民间文学使我们最早知道了人应该善良,而且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正义最终有战胜邪恶,相信有情人最终能成为眷属;知道了人类因为有爱世界才美好,我们活着才会感到温暖,同时,民间文学的流传也使我们感到来自这方水土,来自祖辈先人们感情链条的代代传递,我们必须把这条美丽的情感链传递下去。出版《海伦民间故事集》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我们所做的仅仅是民间文学艺海里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民间的故事没被发现,有待于我们保护与传承。
  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有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作为上层建筑,民间文学具有突出的社会属性,要确保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重要的本职工作,是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迫切需要,是责无旁贷的事。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就必须走出办公室,离开书案,迈开双脚,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街巷胡同,甚至要把工作细化到老百姓的大杂院里、小炕桌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很快地开展起来。
  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点, 传承它保护它不是单纯的怀旧复古,也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为传承而传承,而是要接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接力棒,在保护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服务,为贯彻党的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服务,为丰富、创新和发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文化生活充实新的内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要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与之相适应。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停止了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必须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民间文学正是群众喜爱的有着深厚基础的表现形式。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让我们的民间故事充实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所认知、 所接受、所热爱,使之成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力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文化的目的。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看待民间文学遗产,认真做好挖掘整理,加工提高以及发表推广工作,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抓紧发掘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故事。
  其次,正确处理民间文学遗产的艺术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当成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把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看成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创新的广阔舞台,从而激发人民群众保护民间文学遗产的积极性。
  再者,要大力研究和实践民间文学遗产的改革与创新,使民间文学与现代传媒有机结合而实现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继承,既保护原汁原味,又适合现代生活节奏,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所易于接受、推广、普及,让充满泥土芳香和生活气息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显示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市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间文化,努力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群众文化的创新,群策群力、密切协同,总之, 民间文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的课题巨大而精深。现在出版这本《海伦民间故事集》仅仅是大课题的开端。研究、开掘这个课题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在海伦这块有着历史独特的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更加适合民间文学的生长和流传。这里有着太多的传奇与故事。在这块 土地上生长出的民间文学真诚粗犷、热情奔放,与这片黑土地融为一体,显得越发博大、凝重。
  就文化而言,任何一种传统文化的形成,都有它的合理性,正是这些合理性才是它得以生长、流传、延续的前提,这些合理性具体说也就是民众的喜闻乐见,这就是它存在流传的基础。民间文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对宏观的传统文化提供独特的启示,以证明它不仅促使传统文化更加瑰丽多彩,而且也证明它还是诸多文化的根系,民间文学由大家共同分享它的思想、情感、知识、信仰,如果缺少了民间文学这一环节,民间文学的思想意识就无法在人们中间代代相传,民间文学升华了文化,又丰富了文化,所以应充分尊重民间文学,进而挖掘其内涵 ,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机与活力,从中寻找出有利于文化建设的转换方式。
  水有源,树有根。优秀的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母体,站在民间文学这个巨人肩上的群众文化,其创造性恰恰来自前辈文化传统的禀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烛照传统文化的慧眼,使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繁荣群众文化的基础,是发展群众文化的起点,是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特征。千年风物千年情怀,民间文学艺术弥足珍贵。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方向决定了我们的传承与保护,也决定了我们的创新。传承是为了保护,传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排沙拣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要动员全社会都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持之以恒,才能够见实效,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让传统的民间文学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保护中发扬光大。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创造辉煌

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

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舞蹈艺术被称为“艺术之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群众舞蹈是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舞蹈文化是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群众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人们认识群众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领悟群众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

引言:

进入新时代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也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一方面,群众舞蹈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体魄,也能愉悦人们的心灵,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因此,群众舞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积极发展群众舞蹈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群众舞蹈文化的基本概述

群众文化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并且在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与传承,群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绘画、音乐、书法、武术等,群众舞蹈也是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专业文化来说,群众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与实际,同样的,相较于专业舞蹈,群众舞蹈更加“接地气”,更容易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通过一个地区的群众舞蹈文化,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文化背后所传递出来的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

群众舞蹈是相对于专业舞蹈来说的,具有群众性的舞蹈,是舞蹈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群众舞蹈文化作为生活文化与艺术文化的结合,是一种非语言文字又具有强烈的传播作用的群体动态文化,是群众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艺术体现。”[1]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群众舞蹈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的一种文化形式。群众舞蹈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原始社会人们手舞足蹈的庆祝活动开始,到汉代群众舞蹈取得飞跃式发展,汉代“百戏”的流传对该舞蹈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十分重视舞蹈活动,并且有专门的舞蹈编导,开放的群众性歌舞游乐活动,对于群众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宋代开始,纯粹的歌舞活动逐渐向戏曲转化,舞蹈不再以单独的形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之我国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我国形成了多样化的群众舞蹈。

二、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象征。同时,文化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舞蹈文化是其中之一,而群众舞蹈是舞蹈文化的其中一种,所以说,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建设。群众舞蹈文化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地域性等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众舞蹈各有不同,这样的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舞蹈文化的种类,而且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相应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也不断地改变,群众舞蹈也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群众舞蹈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对人生的感悟,更加贴近群众,形式也更容易被群众所认可。近几年来,参与到群众舞蹈中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人们在参与群众舞蹈的同时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得到释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疾病破坏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多数人的身体与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群众舞蹈的存在,能够让人们在伸展活动四肢的舞蹈动作中释放与舒缓压力,同时还提高了身体素质与自身的审美修养。群众舞蹈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活动,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群众舞蹈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群众舞蹈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群众舞蹈的发展更加自由,参与者众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活动场所,也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群众舞蹈活动所需要的服装、道具以及音响设备等物品,都需要参与者自己出钱。虽然群众舞蹈参与者人数众多,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他们的活动场所大多是公园以及社区旁边的空地,场所不够大,设施不齐全,并且群众舞蹈活动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场所,活动时间也不固定并且会影响其他人的休闲娱乐。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政府对群众舞蹈的关注不够,政府部门没有切实认识到群众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没有看到群众舞蹈在推动人们身心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群众舞蹈的发展缺少专业的教员指导

群众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更具群众性的特点,参与者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或者退休人员,舞蹈群体没有专业的教员指导。群众舞蹈动作缺乏规范性,并且缺乏稳定性。群众舞蹈参与者人数众多,又多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群众舞蹈动作过于简单和随意,甚至动作不统一。这一群体中缺少专业人员指导,人们只是将群众舞蹈当作锻炼身体的活动,并没有将其看作正式的舞蹈。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这导致了舞蹈内容单一、趣味性不强、无创新力,久而久之,失去了这门艺术的精神营养功能”[2]。

(三)群众舞蹈参与者的舞蹈文化知识匮乏

专业学习舞蹈的人员,不仅学习舞蹈动作,也会学习舞蹈文化知识,了解每个舞蹈背后的历史渊源。这种情况下展现出来的舞蹈动作不仅仅是肢体的摆动,而是融入了情感的动作表达,更容易吸引人,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但是群众舞蹈参与者大多是退休人员,这类群体不追求优美又有内涵的形态,大多数人仅仅是为了活动身体,这也造成他们不去探究舞蹈的深刻内涵,不了解舞蹈的本质。群众舞蹈参与者缺少专业的舞蹈文化知识,所以,学习到的只是舞蹈动作,而没有展现舞蹈文化,这不利于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承。

(四)群众舞蹈参与者比例不均衡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群众舞蹈的参与者比例不均衡,年龄集中在五十岁左右,并且以退休女性为主,中老年女性是主要的参与者,而青少年人群几乎不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男性参与群众舞蹈的比重也较少。中老年男性对于群众舞蹈的兴趣不高,他们更容易被象棋、太极等活动吸引,而青少年更喜欢专业的、创新型的舞蹈活动,对于娱乐性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不敏感。并且我们要认识到,参与者比例不平衡,不是某个地区或者某个社区的个案,而是各个地区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阻碍了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加强策略

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加强策略可以从提高重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舞蹈的发展,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群众舞蹈文化教育活动和加大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舞蹈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提高重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舞蹈的发展

“想要有效加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的投入是关键。”[3]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群众舞蹈文化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地群众舞蹈的发展实际,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群众舞蹈的资金投入,建设文化活动室,使群众舞蹈参与者能够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同时,利用政府投入的资金,置办一批舞蹈活动所用的设施装备以及舞蹈道具,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宣传群众舞蹈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群众舞蹈对参与者的身心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鼓励男女老少积极参与群众舞蹈,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政府部门要重视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认识到群众舞蹈文化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安排专门的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从而不断地提升群众舞蹈参与者的整体素质,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

(二)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群众舞蹈文化教育活动

专业舞蹈与群众舞蹈都是舞蹈领域十分重要的舞蹈形式,二者的发展均对推动舞蹈文化有重要意义。但是,专业舞蹈的学习者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有专门的舞蹈老师教授舞蹈形体动作。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区的群众舞蹈参与者大多数是五十岁左右的女性,他们不是专业的舞蹈学习者,对于舞蹈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舞蹈文化,对参与者进行群众舞蹈文化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通过学习舞蹈文化知识,会加深对群众舞蹈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内涵,在舞蹈表演中才会投入更多的感情,群众舞蹈文化才能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达到传承群众舞蹈文化,进而促进舞蹈文化发展的作用。除了对群众舞蹈参与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外,还要聘请专门的舞蹈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现在的群众舞蹈大多是广场舞,动作既少又简单,聘请专业的老师对参与者进行舞蹈动作指导,这样参与者能够学到更多的舞蹈动作,动作也会更加规范。通过对群众舞蹈参与者进行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的培训,对于群众舞蹈文化的宣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加大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既保留了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又不断添加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相应的,群众舞蹈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要想传承一下去,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又与时俱进的群众舞蹈,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创作群众舞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群众舞蹈中,既有助于加强群众舞蹈参与者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通过观看群众舞蹈表演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现有的群众舞蹈几乎千篇一律,不同地区的群众舞蹈却有极高的重合度,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所以要积极创新舞蹈,加入符合当地特色的内容,才能保证群众舞蹈不被淘汰。

五、结语

任何一门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最终都会被淘汰,群众舞蹈的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但是,如果不与时俱进,迟早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更具娱乐性、群众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价值性,要认识到群众舞蹈的发展对国民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看到群众舞蹈对文化的推动作用。因此,要解决好群众舞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要求的舞蹈。

参考文献

[1]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杨金花浅议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8(04):20.

[3]滕菲.基于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开展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19(29):24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