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闻编辑的基本概念

2023-12-08 0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闻编辑的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请登陆:

  第一节 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
  二、编辑取向优质化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
  三、编辑工具电子化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新闻出版业的面貌,当代新闻编辑工具也进入了电脑操作的新阶段。电子出版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改善了编辑和工人的工作条件,极大的提高了报纸的排印质量和出版速度。编辑人员应改变过去非电脑操作时代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不断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更好的发挥新技术的优势。《经济日报》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电脑辅助新闻学:
  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寻找报道思想和灵感。
  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
  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
  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

  第二节 当代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
  一、高度的责任意识
  1.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新闻不是物质消费品,是精神消费品,它会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2.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编辑人员要以政治的高度、历史的高度赖看待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着力消除新闻报道的副作用。
  人民日报“讲成就而不引起怀疑,讲缺点而不引起泄气,讲发展而不引起攀比,讲调控而不引起忧虑,讲先进而不引起反感,讲问题而不引起恐惧。”
  二、广阔的知识视野“知多易识新,知多易辨错。”
  编辑人员只有开阔的视野,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有效地把握新闻报道,赢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编辑人员要不断扩大关于新闻报道对象的知识,动态地注意了解周围媒体和受众的情况,并掌握一定地外语和计算机知识。
  三、执着的探索精神复杂多变的编辑环境,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只有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新的对策,新闻报道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探索应当全方位展开,整体推进,密切关注生活中的变化,及时捕捉新闻的新的增长点,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探索贵在坚持,难在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报道的定位报道的定位:
  新闻媒体编辑部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所作的总体规范。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是新闻报道乃至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石。对整个新闻报道进行正确的定位,是新闻编辑工作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它具有编辑方针的性质,是指导编辑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报道定位一旦确定,编辑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在编辑的各个环节,即从报道的策划导报道的合成,自始至终加以认真的贯彻。
  第一节 报道定位的依据
  一、媒体因素
  1.以媒体的性质而言。
  具有机关报性质的媒体在政治、思想、政策导向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同时又容易掌握来自政党机关等权威部门的重要信息,因此报道应在鲜明的导向性和信息的权威性上下更多的功夫。
  2.以媒体的层级而言。
  媒体所处的层级越高,报道的视野应当越广,报道的要求应当越高。《人民日报》“高出一筹”的报道定位,反映了党中央和广大读者的共同要求。
  3.以媒体的载体和物质条件而言。
  媒体应当根据自身的载体特性与物质水平的条件,寻求自己的长处。
  4.以媒体的传播时间而言。
  积极开发优势时段的新闻,讲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二、受众因素新闻媒体的存在以一定的受众数量为前提。受众的定位应主要依据基本的受众群体,即“标准受众”、“目标受众”。对基本受众的把握,应当借助大规模的受众调查。报道定位应尽力固化基本的受众人群,在此基础上,再想方设法吸纳潜在的受众群体。
  第二节 报道定位的内容
  一、政治定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的报道方面的政治取向是:努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服务。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新闻报道要发挥密切联系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上传下达。
  2.坚持正确地舆论导向。
  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造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新闻报道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二、业务定位包括报道格局、报道思路、报道方法以及版面和节目的风格诸因素的确定。总的要求是适应社会的需求,体现自身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报道的策划
  第一节 报道策划的概念报道策划:
  新闻工作者依据新闻规律,对报道运作的诸环节的预先谋虑,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 它追求创意和良谋,着眼于报道效果的优化。报道策划重在先期的谋智投入,其明显的优势是有利于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报道策划是新闻竞争的必然结果。这就迫切需求编采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报道的研究和设计,着力改进报道的内容和方法方式,不断的推陈出新。
  第二节 报道策划的原则
  一、取信原则报道策划的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它要求报道策划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搭准社会的脉搏和受众的需求,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纯洁性,不能弄虚作假。既不能任意摆布被报道对象,导演事实,也不能以报道策划为名,行商业策划之实。
  二、立异原则报道策划最宝贵的品格是拒绝平凡,追求创意,这是报道策划的精髓和灵魂。所以,策划时应大胆探索,尽可能在报道的内容、角度、形式乃至标题、配置和编排设计等方面求异求新,出奇制胜。
  三、应变原则报道策划所形成的方案须有一定的弹性,并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方案,以增强适应性。
  四、集思原则报道策划的对象主要是战役性的报道、专题报道,以及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典型报道。这些报道涉及社会环境和媒体内部的众多方面,靠个人的智慧不容易策划好,所以讲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第三节 报道策划的类型
  一、阶段性的策划阶段性策划:
  对一个时期的报道作总体上的部署与安排,通常形成书面方案,以便采编人员遵守。这是新闻媒体最重要的策划。
  阶段性报道策划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确定报道的要点和重要选题,并根据竞争的态势,提出创新举措和创优项目。对这类报道策划要有超前意识和宏观视野,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集思广益,通力合作。
  二、专题性报道策划专题性报道:
  围绕某一主题或事件所作的系统报道。这种报道有强度,有声势,最能体现新闻媒体的报道特色和水准,因此这类报道策划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值得研究和探索。
  专题性报道策划,首先要选准题目,“好的选题是报道成功的一半”。选题应对准社会的热点、实际工作的重点和受众关注的焦点。同时还要考虑报道的时机、范围、形式等问题。
  三、即时性报道策划即时性报道:
  突发事件或突发信息的报道。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要求临场加以策划,以利于在竞争中取胜。
  由于受时间的制约,所以即时性报道策划,既需要功力,更需要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是对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与考验。
  第四节 报道策划的方法
  一、系统方法即对报道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它可以使报道充分、全面、深刻,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参照方法即以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比、评估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或观念,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它可以使创新风险大大降低。参照不是为了照搬,而是为了了解,为了拓展视野,获得启发,为了推陈出新。
  三、逆向方法在报道策划中采用逆向思维,可以给人新感觉,也有利于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既能运用于报道的内容,也可用于报道的主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新闻的确认
  第一节 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新闻的确认: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
  一、 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
  二、 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任何媒体都应以自己的特色来赢得大众,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对报道特色起决定作用的是新闻的时效性、社会性和权威性,以及各类新闻的结构与比例等内容方面的特色。所以必须从大量的新闻事实中有目的的进行选择。
  三、 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新闻编辑包括好几道工序,承担着优化新闻报道的任务。新闻确认居于支配地位,制约着新闻的梳理、配置、标题制作和合成等环节。
  第二节 新闻确认的基本依据“双重评价论”:
  编辑选择新闻,首先要对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好坏、利弊做出评价,即对新闻做出社会评价。其次要选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即对新闻进行新闻价值评价。 特点是着眼于新闻稿件,理论色彩较浓,扼要易记。“八看说”:八个“是否”。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
  一、 社会规范
  1.遵守政治规范。
  政治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主导。现阶段,新闻确认应遵守的最根本的政治规范是要服从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领导核心。
  2.遵守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主体。新闻确认必须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法律规范的根本,同时还应当遵守与宪法精神一致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编辑把好法律关要有勇气和主见。
  3.遵守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各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精神,是新闻确认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新闻确认要力求实事求是和清正廉洁。实事求是,是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取信于民的根本所在。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有效的抵制假新闻,维护新闻媒体的信誉。清正廉洁,要求秉公取舍稿件,不以稿谋私,这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有偿新闻、偏袒新闻等病态新闻进入传播渠道,从源头上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有偿新闻:以获取被报道方钱物为特征的新闻。制止有偿新闻,需要编辑人员的廉洁自律,也需要编辑部门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以规章制度促自律,以规章制度促治劣。
  偏袒新闻:支持和保护错误一方的新闻。
  二、 受众需要受众是新闻传播直接作用的对象。需要是刺激行为主体行动的决定因素。
  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前提。
  1.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
  2.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
  第三节 新闻确认的注意事项
  一、 要有全面的观点
  1.不能只看到稿件中积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消极的一面。
  2.不能只看到新闻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中可能转化的积极的一面。
  二、 要有平衡的观点
  1.地区、领域、行业及其各构成要素的平衡。
  2.肯定与否定的平衡。
  先进的、积极的因素是主要的,但也不能放弃对那些落后的、消极的因素展开必要的批评。但也要注意普遍性与针对性和时机性,加强建设意识。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新闻的梳理
  第一节 新闻梳理的下限新闻的梳理:
  对选定的新闻进行净化和优化处理。它既要求注意新闻的整体,又要求注意新闻的细节,既要求注意新闻的内容,又要求注意新闻的形式,因而是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新闻梳理的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
  一、 纠正各种差错
  1.事实性差错。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等。
  2.政治性差错。
  3.知识性差错。
  4.文字性差错。
  二、 避免各种不当
  1.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
  2.用词不当。
  第二节 新闻梳理的优化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
  一、 凝聚主题新闻梳理着重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主题集中的问题。
  1.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
  2.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
  3.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
  4.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
  5.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
  二、 凸现精华
  1.改变体裁,调整结构。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
  2.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
  3.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
  第三节 新闻梳理的准则
  一、 有稿必检
  1.一般记者的稿件要检验,总编辑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2.基层通讯员的稿件要检验,领导机关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3.本报(台)的稿件要检验,转载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4.地方媒体的稿件要检验,中央媒体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二、 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
  三、 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一定要准确无误,要有充分的根据。可依据公开的、权威的、新近的资料和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新闻的标题
  第一节 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
  一、 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1870年3月24日《上海新报》上的“刘提督阵亡”,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标题。
  新闻标题起明显的“两导”作用:
  1.导受作用。
  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
  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
  2.导向作用。
  标题是新闻与评论的结合点,可以或明或隐的表明对事件的态度,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导引受众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标题的导向作用,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
  二、 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
  1.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
  报纸标题要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
  广播标题要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
  电视兼用声像和文字传播,标题要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2.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
  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这种区别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和语言看出来。
  第二节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一、 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新闻标题的作用和魅力存在于新闻事实中,其显著特点在于事实性、新闻性,决定了它必须揭示新闻事实。新闻标题揭示新闻事实,要注意分析比较,不可忽略新闻背景,还要注意趋利避害。
  二、 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应处理好“两个关系”:生动与准确的关系,简短与准确的关系。新闻标题要准确无误,从作风上讲要认真细致,坚持高标准,同时还要“两个用心”:用心阅读稿件,用心推敲文字。
  第三节 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一、 主体类标题新闻标题系统中的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
  1.主题:新闻标题中的核心部分,用于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从表现方法来看,主题可以是实题,即叙述新闻的事实;也可以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隐含的理念或意义。从句子结构来看,主题可以是单句,即只有一个动词;也可以是复句,即包含多个动词。从外在形式来看,主题可以是一行,也可以是多行。
  2.引题:位于主题之前,纵向排列的为肩题,横向排列的为眉题。用于说明、引申和烘托主题,并交代新闻的来源、背景和原因,揭示新闻的意义、本质,点染新闻的环境、气氛。
  3.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又称子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解释和证明主题。多作实题。 消息的副题前面不用破折号,通讯的副题前面用破折号。
  主体类标题按组合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
  2.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
  二、 从属类标题新闻标题系统的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
  1.提要题: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用于重要信息多而篇幅又长的新闻,可以收到突出要旨和活跃版面的双重效果。报纸的要闻版,尤其是头条,运用提要题较多。一般紧随副题之后,也可置于文中或文后。常用围框,以示醒目。
  2.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用于概括文中的某一部分或段落的内容,以方便和吸引读者阅读。多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
  三、 整合类标题新闻标题系统中居于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
  1.栏题: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通常居专栏或一组稿件之首,也可居中或置后。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强化和深化的处理,多用于重点报道,以务虚为主,体现报道思想和报道重点,往往具有思想性、导向性强的特点,应而要注意导向底正确性与普遍性。也可用来营造气氛。如,“展示新风貌 喜迎八运会”,“一串说明问题的数字”。
  2.类题: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类题产生于其他标题之前。现代类题多以事件、问题冠名,在编排上以黑底白字为主,常置于主体类标题之前。如,“中东和谈”,“路”。类题与栏题最大底区别在于,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
  第四节 新闻标题的表现方法
  一、 态度层面的方法
  1.客观性方法: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标题信息具体实在,可信度高,易为受众接受,但要防止态度暧昧,是非模糊。特别适用于不宜表态、不便表态的事件、人物。
  2.主观性方法: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常被称为虚题或虚实结合题。
  表现之一,发表作者的看法,评价和揭示事物的意义与本质,帮助受众认识事物的价值和内涵,给受众以理性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思考。
  表现之二,流露作者的感情,显示对新闻事实的喜怒哀乐,以感染、打动和吸引受众。
  二、 修辞层面的方法着眼于优化标题的语言和句子结构。
  1.形象方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让受众可以感受和触摸。多用比喻、拟人。要注意新颖性,形象的特定性及贴切性。
  2.强调方法。加强语气,突出内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置悬念。
  3.蓄意方法。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以使标题增加灵气和内涵,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
  4.齐整方法。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要注意音韵,既要悦目又要动听,以强化语言的感染力。
  5.引用方法。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可以引用顺口溜、谚语、方言口语、诗词名句等利于表现内容的多种形式。引用时贵在出新,所以要博览群书。
  6.简练方法。简洁的标题容易被读者感知,减少读者的视觉疲劳,激发和延长其阅读的兴趣。炼意,即扼要,突出新闻的主要信息和信息的主要因素。炼句,句子尽可能化长为短,与扼要的内容相配。炼字,尽量去掉可有可无的字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报道的配置报道配置: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的积极效应。
  第一节 综合性配置综合性配置,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吸引方方面面的受众。是最常用的配置方式之一。

  一、 配置要领
  1.点面结合。重点与一般的结合。既有分量又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物。
  2.庄谐结合。
  3.褒贬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
  4.图文结合。
  5.长短结合。
  6.多种文体结合。
  第二 同一性配置同一性配置:将具有相同性的稿件聚在一起。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
  一、 强标识组合即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可用来突出报道思想或报道重点,反映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和重要典型。
  1.借助标题。通过标题的整合,昭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可以是栏题组合,类题组合。
  2.借助专栏。专栏:具有共同性的若干篇稿件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局部版块。专栏的集纳,突出展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强化作用更为明显。专栏可常设,也可临时。
  二、弱标识组合即不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适用于不宜或不需作强化处理的同类信息的组合。
  一是,报道价值一般,没必要加以突出,或报道价值虽然较大,但已多次采用标题强化。
  二是,报道价值较大,但不适宜用明显标识。
  第三 延伸性配置延伸性配置:增配其他稿件,对稿件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
  一、 广度延伸:即对新闻进行补充,增加相关信息。着眼于加大信息量,是量的延伸。
  二、深度延伸:即对新闻着力开拓,深入揭示底蕴。着眼于提高消息质量,是质的延伸。主要方法是配发评论,以编者按和编后居多。
  第四 解释性配置解释性配置:借助其他材料加以说明不易为受众理解或明了的新闻。
  一、 文字资料详细介绍有关情况,运用灵活方便,可解释历史背景、科技知识和名词术语。必须注意真实性、准确性和通俗性。
  二、示意图表 即用以表明有关情况和注明有关数据的图与表的总称。可使受众一目了然,免除理解上的困难和不适,又称“新闻图解”和“新闻图表”。要注意简明易懂,形式多样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报道的合成报道合成:包括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是新闻编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新闻价值判断的综合表现。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终审性和不可逆性。
  第一节 编排设计的价值编排设计,可以评论是非,表达情感,显示个性,引人注意,传达文字、图像、言语没有表达、不易表达和不便表达的消息。是对报道价值的综合判断和最终表现,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隐含的消息具有不可更正性。
  一、表态功能:
  告诉受众什么是必须引起注意的,什么是不必大惊小怪的,什么是应当赞成的、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抵制的。表达新闻媒体对新闻的立场与态度。
  二、启示功能:
  通过稿件的组合,产生特定的消息,给受众某种启示。
  三、 吸引功能

什么是新闻采编

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采访、筛选归纳的编辑工作。新闻专业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开设、适应经济社会、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型高职专业,以培养适应新闻宣传单位需要的新闻专业人才。

主要负责:采集、采访、汇编、编辑。新闻采编就是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新闻有采写编评,采写就是一般记者做的工作,自己采访自己写,都是第一手的资料。

编辑就是对即将发表的稿子进行编写,基本就是改写等等,对整个版面进行统筹之类的,评论要求就更高了,一个报社基本上也就几个评论员,针对事件做评论,一般要求深度、角度独到。

扩展资料:

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1、客观报道。

很多新闻采编人员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在原有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观点,捏造新闻,这样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也无法体现出新闻报道的本质。新闻报道的公众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采编人员更应该增强责任心,客观报道,客观性也是新闻采编人员所必须遵循的职业法则。

2、了解受众心理。

新闻报道所体现的就是百姓的实际生活,与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新闻采编必须多和百姓接触,了解受众心理特点,贴近受众生活。新闻报道也是连接国家和百姓的桥梁,国家会通过新闻报道把国家政策传递给百姓,让百姓也了解到国家大事,特别是与自身发展和利益相关的信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采编

新闻编辑策划名词解释

第一章

新闻编辑概论

名词解释: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编委会、编前会

1
、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
:报纸编辑部的运行体制

,采编分离(

编辑中心制



报社专门设版面主编负责版面编辑工作,
编辑人员不采访,
专业部的记者只做采访工作,
不承担编版任务。

2
、编前会

是指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和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
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是报社最重要的会。

3
、编委会

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机构,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

媒介定位与报纸设计

名词解释
:
媒介定位

报纸设计

编辑方针

目标读者

1
、媒介定位:新闻媒介定位

媒介选定市场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确定传播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是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而产生的概念。

市场定位就是通过为自己的产品创立鲜明的特色或个性,
从而塑造出独特的产品市场形
象来实现的。

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
、报纸设计:报纸设计是在媒介定位的基础上对具体媒介产品的一种设计。

3
、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介根据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对媒介的宗旨和传播的立场、原则
这些根本性问题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是指导媒介工作的基本纲领。

4
、目标读者:报纸编辑期望中的可以成为报纸受众的人群。

确定目标读者是制定编辑方针的核心问题。

读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重要性)

编辑方针中目标读者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复杂性)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名词解释:新闻报道策划、报道方式

1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
造性活动。

是新闻编辑对新闻报道运作各个环节的预先谋划,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
想。

2
、报道方式:报道方式是指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
道整体的操作模式。

报道方式可分为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受众参与式、媒体介入式等多种。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处理

名词解释:强迫性选择、需要性选择、绝对性修改、相对性修改、原生错误、后生错误、
专栏、集纳专栏、编者按语。

1
、强迫性选择:新闻编辑受报纸容量的有限性这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
强迫性选择的意义在于取得新闻稿件选用量与报纸篇幅容量之间的平衡。

2
、需要性选择:新闻编辑根据新闻传播需要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需要性选择是新闻稿件
选择的主要方式。

请问“新闻采编”工作是干嘛的?主要负责什么?

“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采访、筛选归纳的编辑工作。主要负责:采集、采访、汇编、编辑。

新闻采编就是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新闻有采写编评,采写就是一般记者做的工作,自己采访自己写,都是第一手的资料;编辑就是对即将发表的稿子进行编写,基本就是改写等等,对整个版面进行统筹之类的,评论要求就更高了,一个报社基本上也就几个评论员,针对事件做评论,一般要求深度、角度独到。

要求如下:

1、有新闻采编经验;

2、能独立完成采访任务;

3、文字功底较强;

4、对新闻有较强的捕捉能力;

5、能适应出差(目的是为了采访)。

主要学习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中外新闻史、传播学、新闻评论学、写作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广播电视基础、广播电视主持、媒体管理与经营、计算机辅助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等。

通过大量专业实践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毕业生可参加网络编辑员资格认证考试,取得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证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