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学飞行器动力工程的,毕业论文刚好跟PDE发动机有关,是有关于小PDE发动机预蒸发设备的。下边是一些关于PDE发动机的一些说明希望对你有帮助。
脉冲爆震发动机(PDE,Pulse Detonation Engine)是一种基于爆震燃烧的新概念发动 PDE一
机。爆震燃烧产生的爆震波使可爆燃料的压力、温度迅速升高(压力可高达100个大气压,温度可达2000℃)。因此,爆震燃烧的发动机可以不用传统的压气机和涡轮部件就达到对气体进行压缩的目的,使结构大大简化,成本大大降低。此外,由于爆震波的传播速度极快,达到每秒几千米,因此,整个燃烧过程接近定容燃烧,由于定容燃烧的热循环效率大大高于定压燃烧(普通的发动机都是定压燃烧),达到49%(定压燃烧效率为27%),因此,采用爆震燃烧的推进系统可大大改善性能。当爆震频率很高时(达到80~100HZ),就可以产生连续的推力。
PDE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无涡轮等旋转部件)、尺寸小(不大于2米),性能优越、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可在零速度下使用。据估计,PDE的推重比可达20,M数范围0~10(吸气式为0~3或5),飞行高度范围0~50km,推力范围0.5kg~50000kg,耗油率小于1kg/kgoh。此外,PDE可采用现有材料和用现有工艺生产。预计,PDE的成本可比超音速涡轮发动机价格便宜75%。PDE是目前惟一一种能以双模式工作的发动机概念,它可以吸气式和火箭式两种模式工作。例如在M数0~3和更高的范围内以有效的吸气式推进,然后以脉冲爆震火箭模式工作。因此,PDE是未来军用和航空航天运输领域有前途的新概念发动机。
PDE的用途很多,它可作为导弹、靶机、诱饵机、无人驾驶飞机、无人战斗机的动力,也可用于桨尖喷气旋翼机,将来还可能用于军民用飞机甚至太空飞行器推进,作为登月飞行器、星际旅游飞行器或入轨飞行器的动力,将给空间运输带来一次革命。预计,PDE将首先用于下一代超音速巡航导弹上。 目前,人们对PDE的研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即以空气为氧化剂的PDE,二是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以氧气为氧化剂的PDE。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吸气式PDE从空气中获得氧化剂,而PDRE自带氧化剂,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相同的。这里主要介绍国外吸气式PDE的发展。 PDE主要由进气道、爆震室、尾喷管、爆震激发器、燃料供给和喷射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 PDE的基本工作步骤包括四个步:第一步,把爆震燃烧室充满可爆混合物,第二步,在燃烧室的开口或闭口端激发爆震波;第三步,将爆震波在燃烧室内传播,并在开口端排出;第四步,把燃烧产物通过一个清空过程从燃烧室中排出。
以上转自百度百科,说的已经比较全面了,其实小型PDE发动机在新概念的节能汽车上也有用途,它可以用来发电,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国内的PDE发动机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在起爆、控制和保持还有体燃料与氧化剂的雾化、喷射、掺混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在结构上也有采用螺旋式爆震管和环形爆震管等但还很难取得重大的技术性突破。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
阻尼特性好、疲劳寿命长、结构可设计性强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及一些特殊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非均匀性等特点给复合材料结构的力
学分析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载荷都非常复杂。除了考虑飞行器在这些复杂环境下的自振特性和确定
性外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外,考虑随机性外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机振动理论和方法就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先进思想和重要手段,但在国内外航空航天领域中还很少
实际应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现有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复杂而且低效,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飞行器设计水平的提高。虚拟激励法是高效精确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迄
今已经在大跨度结构抗震、抗风,海洋平台和汽车随机振动等多个工程领域被数以百计的专家针对各工程领域的特点予以发展而取得很多实际成效。但是迄今为止,
这一有力的工具却并未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充分认识和应用,在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中,所应用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依然复杂低效,缺乏创新意识。本论文针
对这一现状,依据航空航天领域材料和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飞行器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将虚拟激励法作了有针对性的发展,以完全自主版权的DDJ有限元程序系统
为开发平台,完成了求解复合材料结构随机振动的高效精确分析程序。本论文中,着重对如下问题进行了研究:1.建立了基于Mindlin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的
复合材料层合板有限元分析模型,推导了层合板的有限元列式,在DDJ程序平台上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自振频率和模态进行了分析。将虚拟激励法引入到航空航天
领域广泛使用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随机振动分析中,针对复杂的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模型和非经典阻尼体系,发展了包含全部参振振型和随机激励点之间耦合项的
随机振动高效求解方法,比较圆满地解决了传统计算方法精度差、效率低的应用障碍。2.本文推广虚拟激励法于敷设粘弹性阻尼层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平稳和非
平稳随机振动分析,建立了高效精确计算方法。尤其是综合考虑了粘弹性阻尼材料的性能参数随频率变化的特点以及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本身的模态阻尼,建立了组合
系统的非经典阻尼表达。为了解决随频率变化的非经典阻尼体系的平稳/非平稳随机响应,本文结合精细积分方法提出了一种直接解法,只需用原系统的实模态对虚
拟激励法做出相应的发展,就可精确地求解频变阻尼系统的随机振动。
据此对飞机水平尾翼的复合材料安定面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从精细的计算模型及合理的计算
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这类相当复杂的复合材料结构的随机振动分析十分有效。3.研究飞机对大气紊流响应的主要方法是随机振动功率谱法。
用高
效、精确的分析方法计算不同飞行环境下飞机的响应,以预测飞机疲劳寿命和可靠度等是航空工程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在考虑了二维平面流中简谐振动平板产生的非
定常力基础上,又按照虚拟激励法的特点同时考虑了竖向简谐风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复合材料二维机翼的大气紊流响应。
随机激励谱选用了Dryden紊流频谱模
型。结果表明,在处理二维机翼在大气紊流响应的随机问题中,基于简谐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不但是精确算法,而且效率非常高,具有很大的实用优势。发展这一
方法对于该领域的数值计算是很有价值的。
4.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是研究流体动力学的有力工具。本文为计算机翼颤振/抖阵分析中的气动参数,首次使用
雷诺平均湍流模型对二维翼型截面的颤振导数进行了求解。基于D.K.Sun等最新提出的CFD网格控制算法以及所建立的数值风洞,计算了结构简谐运动下的
气动力,并识别了湍流场中NACA0012翼型的颤振导数。将由此得到的颤振导数和气动力应用到大气紊流引起的随机振动计算中,并将计算结果与基于
Theodorsen函数得出的响应解析解进行比较,得到了相当满意的一致。
本文计算的CFD气动参数充分考虑了气体的分子粘性和紊流粘性,其作用相当于
附加阻尼,因此比Theodosen函数方法限制更少、应用范围更广,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三维流和可压缩性。
因此本文实施的基于CFD的气动力计算
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成为应用虚拟激励法于航空航天结构时确定气动参数的有力工具。可以说,这一成功的尝试为随机振动方法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工
程走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如下:本专业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飞行器动力工程(Flight Vehicle Propulsion Engineering),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飞行器动力工程,是一种航天航空学科的一种专有名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对物理数学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热爱航空航天工程,乐于在飞行器动力装置学习研究的学生就读。
1.掌握扎实的数学、力学、机械学及电子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3.具有综合的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4.了解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从事本专业范围内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7.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修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8.熟悉飞行器动力工程研制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其实所谓的飞行器动力工程,说白了,就是造飞机发动机的。如下图所示,一些军迷口中的什么太行呀、涡扇发动机呀、喷气发动机呀,基本上都是说的跟飞机发动机有关的东西。
而北航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航空航天类的高校,飞行器动力工程自然是北航的王牌专业【如下图所示,北航的航空航天工程是绝对的全国第一】,所以我们专业的口号就是“王牌动力”。
你要说这个专业好不好就业,那当然是很好就业的,尤其是去找专业对口的国企(比如说研发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所、制造修理航空发动机的工厂等等),那真的是大家抢着要,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之后,你绝对不要愁在行业内找不到工作。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一直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航空发动机都处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道路上,所以工资也低、工作也忙。
大概来说,飞行器动力工程的学生毕业之后如果还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的话,硕士生毕业之后工资也就5000-7000这个水平,博士可能高一点儿,一万出头,跟那些学习计算机、学金融的同学根本就没法比。所以我们专业的同学既能够自豪地喊出“王牌动力”,也会非常沮丧地说“劝人学机,天打雷劈”。
当然了,随着国家在发动机方面投资逐渐增加,也随着国防事业对大量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未来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待遇肯定会有所提高的,另外,身为一个航空发动机专业的从业人员,其中的荣誉感也不小,所以真的对航空发动机事业有兴趣的朋友,来北航学习这个专业一定是没有错的。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主机学院。2000年10月我校进行院系调整,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以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为航空宇航学院。学院下设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结构工程与力学、人机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五个系,并设有直升机技术研究所、飞机设计技术研究所、振动工程研究所、空气动力学研究所、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等18个研究机构。 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范绪箕、张阿舟、戴昌晖、王适存、杨岞生教授和陶宝祺院士等著名力学家、飞机和直升机设计专家的带领下,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励精图治,奠定了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主体,以固体力学与流体力学为两翼的优势学科专业群;并以雄厚的力学学科为基础,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土木工程学科专业。 学院早在1962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首批获得飞机设计、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重要成果,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基地之一, 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2000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526项,科研经费达21690万元;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30篇,其中SCI收录328篇,EI收录478篇;在Spinger, Prentice Hall,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71部。在直升机技术、飞机设计技术、振动工程、飞行器结构强度、智能材料与结构、飞行器环境工程、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特色和优势,自主研制了7种型号飞行器,大量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几十个重点型号工程,参与国家几十个重点型号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共和国的科技史上创下了多个第一,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大型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直升机、第一架鸭式布局全复合材料轻型飞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第一台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等。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江苏省科学大会奖10项;1979年以来,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16项。学院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基地。 能源与动力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 1952 年建校初期创办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活塞发动机专科和喷气发动机专科, 1956 年两科合并成为发动机系, 1983 年更名为动力工程系, 1994 年依托动力工程系成立汽车摩托车学院, 2000 年 整合 为能源与动力学院。学院设有动力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及车辆工程系,同时设有航空宇航动力研究所、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所、飞 / 推综合控制研究所以及隐身技术研究中心和内流研究中心。 学院设有飞行器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车辆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拥有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系统仿真与控制等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车辆工程、工程热物理、机械设计及理论、系统仿真与控制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 1360 余人,硕士生 350 余人,博士生 100 余人。 五秩蕴育,励精图治。学院 始终坚持 “立足国防、服务社会;突出特色、协调发展” 的学科和专业发展观, 已成为培养飞行器动力类高水平人才和开展航空动力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面向不断拓宽。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能源与动力学院也将以崭新的面貌实现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 自动化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前身——航空仪表制造、飞机电气设备安装与测试两个专科成立于195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在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多学科的教学、科研群体。2000年10月20日新成立的自动化学院是全院教职工经过艰苦奋斗和开拓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学院下属四系一所两中心:自动控制系、电气工程系、测试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飞行控制研究所以及电子教学中心、电工教学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教授为我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