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威
初夏的麦田,是一幅草长莺飞蜂飞蝶舞的画卷,一个人漫步于那阡陌之间,真的就仿佛是置身于画卷之中,让人如痴如醉,仿佛就是一阵风吹过,就能把人灌醉一样,这目光里的郁郁葱葱,随风而起的是一个个的波浪,绿色的波浪,在蔚蓝的天空下翻滚,是啊,这就是希望的麦田,这就是农人心头最大的喜悦与幸福。和它们待在一起,我的心中就会感到温暖,就像是和自己的母亲待在一起一样,要知道,我们谁的血肉之躯里,没有这麦子的成分呢?它们是别样的乳汁儿,恩养着我们的生命。
一畦畦的麦田,就像是对它们进行了规矩的分割,看似分离,其实又是相偎相依的,它们连在一起连成一片,茂密的地方,是看不出这种似有似无的分割的,走在中间,有清风吹送来无尽的麦苗的清香之味,丝丝缕缕地轻轻吹送,让人顿觉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站在其中,就能清晰地想象出它们丰收时的情景,仿佛这眼前的一株株麦穗,之后,就是一粒粒金黄的麦粒,颗粒归仓,就是一种巨大的喜悦。
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逝去的祖父,想那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站在这麦田里发呆,或者坐在地头,痛痛快快地抽上一袋旱烟,或者是除除草什么的,总之能和这麦苗和和这麦田待在一起,他心中就是幸福的就是满足的。
六月里,祖父就开始磨镰刀了,蘸着些许的水,在磨刀石上,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磨着镰刀,那哧啦哧啦的声音,如今犹在耳畔,被祖父磨过的镰刀,阳光下一闪一闪的,都透着无尽的寒气,就是这样的镰刀,在不久后的收麦时,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乡下的农人一直坚信,一把好用的农具,在干起活来时,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所以对待提前要准备好的农具,祖父一直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无疑麦收是劳累的,是极其费体力的,但是也是极其让人兴奋的,对于乡下农人来说,这就是现实版的梦想成真,一株株的麦子,由最初的种子和麦苗,到现在这颗粒归仓的沉甸甸的收获,不就是一次梦想照进现实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想想过去为这丰收所做的一切,再看看眼前的这丰收成果,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难怪那时说到在麦场里看麦子,个个都争先恐后,是啊,能和自己这收获多待上一会儿,也是一种幸福啊!
再次回到故乡时,如今又是麦田碧绿麦苗疯长时,但是一切却已是物是人非了,祖父已经走了很多年了,就算是在乡下,麦收时的情景,和过去也完全不一样了,那时的麦收,靠的就是镰刀和人工,现在呢,则是大型的联合收割机,那时一个麦收,就要忙上很多天,现在呢,一两天的时间,地少些的人家,半天的时光,麦子就被收回家了,效率和过去相比,提高的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的,这可是一种质的提升啊!
生活就是这样在发生着变化,平时日子一天天过,并不会觉得变化有多大,但是当你真正静下来回想过去的时光以后,你会发现,这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有些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让人感到惊讶,那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竟然都一件件的成为了现实。
此刻,我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想象着家乡那初夏麦田的样子,我想啊,不久后那一场轰轰烈烈的麦收,就该再次上演了,一场收获的大戏,总是乡下人家那最最喜庆的节日,和最最踏实的幸福。
作者简介:
姜利威 ,在《诗潮》《中国诗人》《散文诗》《新华文学》《大地文学》《佛山文艺》《葡萄园》《中国国土资源报》《河南日报》《内蒙古日报》《湖北日报》《海南日报》《大河报》《武陵都市报》《泉州晚报》等发表各类作品 800 余篇,获全国性征文奖 60 余次。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姜利威
瓜蒌,虽说名字里有一个“瓜”字,但是却不能像那些水果瓜一样食用,准确地说,瓜蒌是中药,是治病的良药。
儿时的记忆中,那时的乡下,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或者房前屋后都会种上那么几棵,春天时,将种子播洒进泥土之中,不用几天,就会有嫩芽冒出头来,那种嫩黄的色彩,真的很吸引人的目光,远远地就能让人看见它们的存在。
那时的乡下人家,还会在自家的院子里,散养着一些鸡鸭鹅,等这瓜蒌露出嫩芽时,父亲就会在这些瓜蒌的旁边,围上一圈篱笆墙,就是为了阻挡这些鸡鸭鹅对它们的“骚扰”,这样在父母地细心呵护下,这些瓜蒌会一天一个样儿地生长。渐渐地它们长出藤蔓,渐渐地它们向着高处爬,渐渐地它们遮天蔽日,这时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在这瓜蒌秧的遮出的荫凉下乘凉了,到了流火的七月,这些瓜蒌秧上会开满花朵,它们娇嫩,它们鲜艳,它们在瓜蒌秧碧绿色的簇拥下,显得更加的高贵,它们虽不是五颜六色的美艳,却也能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因为在一片碧绿里,一朵花就是那样地显眼。当有风吹过庭院时,就会有这瓜蒌花溢出的芬芳,在小院子里飘荡漫溢。
我非常喜欢这些圆圆的胖乎乎的小家伙,它们的样子就是那样地可爱,像是一个小孩子圆圆的小脑袋,让人看着都会心生爱意心生怜悯,就会产生一种想保护它们的欲望,所以在它们生长的这一段时间,我都会悉心保护它们,不受到任何的袭扰。
在很多的药典上,都有记载,这瓜蒌,是一种非常好非常有用的中药,有着很强的清肺化痰之功效,我想,也许这就是我喜爱它们的原因吧,不只有着可爱漂亮的外表,还有着这样治病救人地实用价值,这可谓是内外兼修了。
当洁白的花朵慢慢凋谢慢慢褪尽时,你不要为这花朵的凋谢而伤感,因为此时一定会有瓜蒌结在枝头,它们开始是嫩绿色的,渐渐转变成深绿色,等到了深秋时节,当它们一个个变成金黄时,这瓜蒌就算是成熟了,此时将它们像是摘掉那些成熟的玉米大豆一样摘掉,挂在房檐下,等阳光和风将它们一起风干,这些瓜蒌啊,就可以入药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瓜蒌生长的时候,乡下的庭院里就是一幅画啊,起初的葱绿,到最后的金黄,色彩的演变,就是它们生长和生命的过程,是啊,当它们有深绿变成金黄时,它们就真的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黄金”啊!它们的治病救人是“黄金”,将它们出售,能帮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是“黄金”,它们给乡下的荒地带来一片生态的绿意,也是“黄金”。瓜蒌虽小,却有着自己黄金般的生命存在。
在关于乡村的记忆,在关于童年的记忆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一个个的瓜蒌悬挂着,它们在我的心目中,除了能治病救人,除了美丽着乡下的庭院和那段庭院时光以外,这瓜蒌,还是我最最亲切最最惦念的乡愁意象,是我今生今世都不能忘怀的念想之一。
小小的瓜蒌里,藏着我大大的乡愁,也可以医治我的这种乡愁的相思之病。
作者简介:
姜利威 ,在《诗潮》《中国诗人》《散文诗》《新华文学》《大地文学》《佛山文艺》《葡萄园》《中国国土资源报》《河南日报》《内蒙古日报》《湖北日报》《海南日报》《大河报》《武陵都市报》《泉州晚报》等发表各类作品 800 余篇,获全国性征文奖 60 余次。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刊用。
投稿邮箱:
1.重庆晚报
2.重庆电力报
3.重庆经济报
4.重庆商报
5.武陵都市报
6.巴渝都市报
7.巴渝都市报
8.三峡都市报
9.重庆晨报
10.重庆法制报
11.健康人报
12.新女报
13.少年先锋报
14.重庆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