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九上历史议论文大全

2023-12-08 16: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九上历史议论文大全

写好 作文 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积累,有意识的积累和无意识的积累。而更多的时候是有意识地积累,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历史 初三作文 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初三作文篇1

我们生活在这和平的年代里,为了追求成功,就不能总是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历史。然而,我们也不能淡漠历史,而应该吸取先人的教训,继续的奋发图强。

我认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

为什么?

回顾一下过去的历史,自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由封建社会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就是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懦弱、当时我国国力不足、军事设备不先进、兵力弱。在那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同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这段历史难道不能给予我们启示吗?

假如当时的统治者专心地管理超朝政,各地大小官员忠于职守;假如当时中国兵精粮足、武器先进,侵略者哪里还敢来侵略、瓜分中国。由此,我们必须受到教训:我们无法改变别人,首先只能改变自己;只有国家兴旺,民族强盛,其他列强才不敢随意进行侵略。

最令我感到愤慨的是1937年12月的一次历史事件……

当时,日军占领了上海后,分两路进攻南京,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使用了集体枪杀、刀砍、火烧、水淹、狗咬、活埋、挖心、切腹等令人发指的残忍手法。在正常人看来,-就是一件可怕的事,可当时,竟还有两名日本军官在开展-比赛!

日本的侵华战争,使人民陷入了地狱般的生活,而一切皆有因果相连,造成这种悲惨事件的发生也是有原因的。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可是,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拥有政治主权的国民党政府不但对此采取不理睬政策,而且仍在大肆围剿参与革命和抗日的革命人士。

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由此,我们可吸取的教训就是:当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唯有团结一心、积极合作,才能打赢敌人,取得胜利。

历史,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人类的过去,从中 总结 出 经验 教训,要知道,忘记过去的人必定会重蹈覆辙。历史,能帮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也许,那困惑以久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历史初三作文篇2

相信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的都会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人,他们让你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你觉得沮丧的时候,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就像现在的追星一样,不过对于明星我好像有一点不够专一,这样说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触动自己的心,而有那么一个人,不管经过了多少年,对于他,我有的只能是仰望,我愿意追随着他的脚步,虽然不能追上他的步伐,但我还是希望多多少少的可以重复他的足迹,他就是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一次读的他的诗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不知道当初是因为什么就简简单单的喜欢上了这首诗,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它用最为常见的场景刻画出了那份看不见的思乡之情吧,直到现在,每一次因为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离开家之后,我总是会望着月亮思念我那遥远的家乡,想着千年前的那一晚,李白是不是就如现在的我一样,在一个离家的晚上不知道将自己的满腔思念如何寄回家乡,看着天上的明月更加思念自己的故乡。虽然后来描写思乡之情的诗数不胜数,但它永远是一朵耀眼的玫瑰。而他后来的很多诗对我而言都是一颗颗在珍贵不过的珍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像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比比皆是,这样一个浪漫的人,这样一个潇洒的人,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不崇拜呢?

当然不是所有人心里都会像我一样装着一个古人的我的好朋友就和我有着不一样的观点,在他看来李白不过是一介书生,虽然他并不否认李白的才华,也羡慕他的潇洒,但众所周知,对于社稷江山,他并没有多少野心,我的朋友他钦佩的是将军项羽,即便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也称得上是一代英雄,我不觉得他说的有什么错的,观点不同不意味着就要抨击对方,有时候就因为有所不同才会激发深交的兴趣,所以我也同意项羽是一个英雄,但我也同时觉得他缺少智慧,其实偶像并不是完美之人,人都说“人无完人”,偶像也是一样的。

爱李白,爱着这份诗意。

历史初三作文篇3

中国啊,中国,你是中国人的摇篮。你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养育着黑眼睛黄皮肤的我们。你用你那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激励着我们,滋养着我们,使我们不忘历史的悲痛,勇往直前。

现在历史与未来将有我们少年焊接,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回忆过去的 故事 ,展望明天的美好。中国啊,我们为你加油喝彩!过去已成了刻在每个人心里的悔恨任凭风沙还是雨雪也吹不走那刻骨铭心的历史。

现在的我们一起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过去的中国可不像现在,当时中国是个很落后的国家,常被外国欺负,还被起了外号——“东亚病夫”。但如今,中国已从噩梦中奋起,它像一条巨龙一下飞上了的地方。向世界证明着我们的进步与发展。

看2008年8月8日的北京,是那样的气派。鸟巢的上空,盛开这一朵有一朵烟花。29个脚印使人眼前一亮,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奥运会开始了。风呼呼的吹着,风中含着一股清爽与芳香。树叶沙沙的响着,似乎在为音乐伴奏呢!不管是男女老少;不管是电视机前的;不管是大会现场的,大家都屏住呼吸。倾听着那优美的音韵和风的声音。月亮在头顶显得十分悠闲,它把乳白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这音乐中含着我们努力与进步的六十年。这六十年见证了中国经历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的发展。

最让人高兴地是六十年的阅兵式。礼炮在欢响装点着天空,五十六个民族欢聚一堂,观看表演。最有气势的是三军仪仗队。军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庄严地走着。天安门上,国歌的音韵响彻每一个角落。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它在微风中飘扬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让我的中国团结一心,国富民强。让未来的中国更加富强。

我多么想呐喊:这就是我的中国!我为它骄傲喝彩。

历史初三作文篇4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那一座盛世空城。

历史初三作文篇5

读过中国的历史,看过中国走过的风风雨雨。我曾为之激动、忧伤、骄傲、悲愤,曾为之食不能安,夜不能寐。

回顾历史,总能找到希望的曙光。李鸿章等洋务派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梁启超、康有为等维新派振臂高呼救亡图存;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力图唤醒东方沉睡的雄狮。尽管他们未能成功,但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不断向前。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纷争,没有战乱,也不用我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享受着前人的果实,我们是幸福的。时至今日,过去的已成为历史,前辈们富国强民的火炬已传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身为一个青少年,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少年智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负起责任,争取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把书读好,我们才能报效祖国,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毫无意义。现在,我们已经初三,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自习早到20分钟,每天多做几道习题,上课坚持听完整节课。查缺补漏,把以前不懂的都补回来。初三的学习生活注定是辛苦的,每天泡在题海中是初三的必修课,但是没有苦又哪来的甜呢?俗话说,读书苦不死人。放手一搏吧,只要我们坚持苦下去,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初一初二的同学一样不能懈怠,时间如白驹过隙,就在你不经意间打次瞌睡,玩次手机,逃次课,时间也悄悄地溜走了,一眨眼,你们也将是初三的学生,你们也会面临和我们一样的问题。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所以从现在开始,听好每一堂课,记好每一次笔记,完成好每一次作业。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如今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我们定能成为国之栋梁。也许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在我身后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人,我们都将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初三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初三的作文五篇

★ 历史名人故事初三

★ 初三作文题五篇精选

★ 关于走进初三作文九年级合集5篇

★ 初三作文题材优秀五篇

★ 初三作文大全5篇

★ 初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优秀作文5篇

★ 初三满分作文5篇

★ 初三议论文600字精选5篇

九年级上的历史论文 600字左右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大到西欧其他国家。“文艺复兴”的概念在当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这一名词源自意大利文,一般多写法文。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艺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

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认为,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因而得名。最初从意大利开始,后来扩大到英、法、德、西、尼兰德其他欧洲国家。由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和各种人才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文化的发展则必须摆脱封建制度的枷锁和教会的精神统治,固而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开展反对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封建科学的斗争。许多知识分子冲破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神权。主要代表人物有但丁、沙士比亚(文学家),艺术家有达·芬奇、拉斐尔,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刻卜勒和伽利略等。他们为现实主义的文艺艺术和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九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200字 5篇

单元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内涵丰富,不仅宣扬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启迪智慧.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启发思路,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作者: 闫文国
作者单位: 宁夏平罗中学
期 刊: 语文建设 PKU
Journal: LANGUAGE PLANNING
年,卷(期): 2006, (8)
分类号: G42
机标分类号: P58 G80
机标关键词: 语文 三单元 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文章内涵 启迪智慧 教学设

求几篇历史和地理的议论文(500多字)

秦始皇姓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历史》第一册第70页上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但有的老师以《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淮南子·人间训》及“高诱注”为根据,认为“后人应当称始皇为赵政,不应当称嬴政”,所以教科书是错误的。

此后不久,笔者接到一位山东老师的电话,他告诉我:他读了论秦始皇之姓的那篇文章以后,翻阅了吕振羽著的《简明中国通史》。书中第八章《进入专制主义封建制的秦朝》(公元前221—207年),第一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第一目《开创一统之局》开头就说:“秦王嬴政继承商鞅以来的传统方针,依靠封建地主,次第灭亡六国。”山东的这位老师不死心,又翻阅了尚钺著的《尚氏中国古代通史》。书中第四编《中国奴隶制的崩解与封建制度的形成——秦两汉到南北朝》,第六章《秦奴隶帝国的形成及灭亡》,第一节《秦帝国的建立》,这节只提秦王政,没有涉及到秦王政的姓,但第二节《秦奴隶帝国的发展及其灭亡》中说:秦始皇一死,“李斯、赵高等不敢发丧,并与宠信赵高的胡亥相勾结,阴谋杀害了始皇长子扶苏及大将军蒙恬,拥胡亥夺取帝位,号称二世,继之便展开了对秦嬴族之宗室、姻亲、大臣勋旧的大屠杀,牵连而死者不可胜数”,显然,尚钺先生也认为秦王政是姓嬴。这位老师还是不死心,接连查阅了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和英国人崔瑞德、鲁惟一编写的《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通史纲要》第六章《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第一节《秦,第一个封建皇朝》中说:“秦王嬴政面对这个空前的局面,要求有一个相应的尊贵称号。他决定自己的称号是始皇帝,他的子孙继承帝位的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他认为,这样传下去,可以万世无穷。”《剑桥中国秦汉史》第一章《秦国和秦帝国》中的“最后的征服与胜利”一节说:“根据中国传统的说法,嬴政之治在公元前246年正式开始。”看来,白寿彝先生和两位英国历史学家也认为秦始皇姓嬴。这位山东老师说:“吕振羽、尚钺、白寿彝三位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英国《剑桥中国秦汉史》也是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著作。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把它翻译成中文出版。它们跟人教版的课本一样都认为秦始皇姓嬴,可那位老师援引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呀,《史记》上说秦始皇‘姓赵氏’,这究竟该如何解释呢?请您过几天给我个答复。”我答应了。

我答复说:上古时代,姓氏有区别。姓为族号,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的符号,为姓的支系。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第一编《浑朴时代》第六节《名姓氏族之辨》上说:“姓者生也,所以明世系而别种族也;氏者犹家,所以表家门也。故一姓分为数十百氏。”姓始于母系制时代,形成之后比较稳定;氏始于父系时代,常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中说:“盖姓有九,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这段话道出了氏的主要来源。氏与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然而,“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顾炎武语)。古人很早就懂得“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通志·氏族略序》记载古代的婚俗:“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大约战国以后,姓与氏逐渐混称。至今说起姓氏,专指姓,而姓与氏已无区别。顾炎武在《日知录·氏族》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顾炎武在这里所说的“太史公”,指的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司马迁谈到秦始皇的姓氏,有三个:

第一个姓嬴,见于《史记·秦本纪》。司马迁引用周孝王的话,说:“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接着,司马迁又说:“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叙述了秦的世系,包括秦始皇、二世和子婴之后,总结说:“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第二个姓赵,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第三个姓吕,亦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唐司马贞《索隐》:“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

综上所述,说秦始皇姓嬴,是论其总根;说秦始皇姓赵,是指其支系;说秦始皇姓吕,是讲其实质。这三种说法都出自太史公,都有充分根据,都是对的,不能说哪个是错误的。

但是,这三个姓用在秦始皇身上,以嬴姓最普遍。前面已引过中外史学名家的著作,它们在谈到秦始皇时都用“嬴”这个姓。就是在我国古代,称秦始皇姓嬴的也是比较多。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诗》开头便是“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他在《咏荆轲》中说:“燕丹善养土,志在报强嬴。”正是因为古今中外的学者提到秦始皇多称他为赢姓,所以《辞海》对“秦始皇”词条的解释是:“即嬴政……”,并不说秦始皇是“赵政”或“吕政”。另外,《辞海》还收有“赢秦”一词,并解释说:“即指古代秦国或秦朝,因秦乃嬴姓,故名。”诗人陈高在《感兴》诗中写道:“商君佐嬴秦,变法开田畴。”相反,“赵秦”或“吕秦”在《辞海》中并没有。采用最普遍、最流行的说法,是教科书编写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普及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