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3]论点
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两会时评:低碳生活值得倡导 在3月1日召开的全国政协新闻通气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局局长张敬安表示,为履行低碳经济理念,今年新闻组所有信息将采用网络发布,不再印制记者手册等文字资料。 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们有一个共同关注,即:探寻中国“低碳”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洪天慧认为,“‘低碳’离我们并不远。建立‘低碳’生活方式,要从节省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 来自辽宁葫芦岛的王宝军代表今年上会带来三个议案,其中一个的主题就是“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经过调研,一些民主党派也以各种形式,围绕“低碳经济”向两会建言献策。 其实,在今年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已劲吹低碳之风。1月25日,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与会委员们乘坐十几辆公交大巴陆续从全市各个方向赶来,没有人开小车。此外,会议的相关资料全都挂在网上而不再印发。今年重庆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的“一号提案”就是《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广东省两会,所有政协委员报到时,都领到了一本《低碳100》手册,“低碳”是今年议案提案的热点词汇。 有人说: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成为中国经济走向的“晴雨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风向标”。有评论认为,每年的两会是中国“监督能量”最集中的时候,代表的质询,委员的热议,媒体的聚焦,网友的关注,民间监督力量的凝聚使监督能量达到峰值——我们常称之为“两会效应”,这种效应以超常的效率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低碳,能否通过全国两会及“两会效应”形成政治共识,进而形成全社会共识,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形成低碳的政治共识,才可望出台更多、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相关政策,才更有利于每位公民实践低碳生活。当然,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维护地球的安危,这是一项社会责任、公民责任。但是,除了倡导外,还需要配套政策的“发力”。政治共识是形成社会共识、公民共识的重要基础。低碳生活需要低碳共识的支撑,需要低碳政策的导向,需要低碳经济的保障。 开放的两会、民主的两会,为“共商国是”提供了平台,除了有代表委员的参与外,民众也能参与其中。低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等,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高调共商”,在讨论与争论中形成共识,在参与和共商中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