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冰川冻土期刊主编

2023-12-12 12: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冰川冻土期刊主编

1919年3月21日,施雅风出生于江苏海门市。1937年—1948年,浙江大学毕业,在著名地质学家叶良辅指导下,撰着“遵义附近之地形”论文,获教育部奖;1944年在黄秉维教授指导下着“华中水理概要”论文,获硕士学位;后进入设在重庆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47年在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科技界革命活动。1949年,南京解放后,参与创办《地理知识》月刊。1950年—1984年,1953年调到北京,任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地貌区划研究;1954年兼任中科院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主要从事1950年代地学发展规划;1958年到兰州,组织中国西部高山冰川考察,先后任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副队长、冰川冻土研究室主任、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副所长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兰州分院副院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主任、常委。1984年改任冰川冻土研究所(现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1985年至今,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并聘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河海大学名誉教授。在学术团体内曾当选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冰川冻土分会主任、中国第四纪研委会副主任、竺可桢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皇家伦敦地质学会、国际冰川学会等名誉会员。同时还任《冰川冻土》杂志、《地理学报》、《中国科学》等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他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各种专著18种,他开拓建立了中国冰川学研究体系;推进新学科冻土学和泥石流的研究,为地貌学、冰土学、泥石流研究、西北水资源研究、第四纪研究、青藏高原的综合研究和有关全球变化研究等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与谢自楚合作的《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获中科院优秀成果奖。1978年起任冰川冻土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地学部副主任,1984年后改任冰川冻土所名誉所长,兼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员。80年代主编的《中国冰川概论》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参与的集体研究成果《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获。1987年他主持的《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研究项目,获1999年系列成果奖。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地球科学”奖。2011年2月13日18时35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不幸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赞导师与师娘的论文作者,最后是被如何处理的?

事件过程:

2020年,一篇在中国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发表的论文在网上引起热议,论文作者徐某在进行生态经济学论述的过程中,通过列举数例导师与师娘的生活事迹,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其中写到“人如其名,我的导师程国栋,上海人,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我的师娘张幼芬,宁波人,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圆满的人生不只是诗中的字眼,也有生活中的写真,导师和师娘的人生就堪称圆满。”重点是此篇论文还通过了审核,在中国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发表了。

最后的处理结果:

这篇论文在网上引起热议之后,期刊方进行调查发现负责该论文审核的是李某的导师程某是《冰川冻土》的杂志主编,目前由于审核不严问题,程某已被做停职处理。对论文作者,相关部门对该论文作者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徐中民在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申请书中,记载的多名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他们发表论文中标示的身份信息不符,因此决定撤销了该项目,取消徐中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申请资格2年,并追回已拨资金。对于该项目审核方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第一项和第十二条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的处罚。

冰川冻土的介绍

《冰川冻土》 (现英文名为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1979年至1984年6月第6卷第2期使用的英文名为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Cryopedology),中国期刊名。《冰川冻土》双月刊,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创办于1979年。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赞美导师与师娘论文的作者因何事被“处理”了呢?

现在的社会被很多人都看成了一个人情的社会,只要人情关系走得好,没有事情办不了,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的心态。虽然在很多事情上,人情关系的确很重要,但是在学术问题上,人情关系代替不了真正的才能。严肃的事情上,想要通过人情关系,拍马屁,来获得成就,是不可取的一种行为。学术上的事情,还是要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来达成目的。赞美导师与师娘论文的作者,因论文中有多处不实的信息,遭到了处罚。并且取消了项目,追回了资金,并且禁止他两年申请项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赞美导师与师娘论文的作者被处理的事情。

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两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论文当中出现了很多不实的信息,能让网友引起热议的原因是,这两篇论文中大肆的描述了论文作者的导师和师娘的事情,并且进行了渲染和赞扬。网友们都表示用论文拍马屁还是头一回见。

这两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为论文的作者的项目申请提供了便利,最终得到了200万的资金。从这一点上看,赞美自己的导师和师娘是一件成功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也让他自己吞下了恶果。

在这两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起热议之后,国家严肃的对待了这件事情。经查证,论文中有很多不实的信息,所以国家就撤销了这个项目,并追回了200万的资金,速度处理了作者。

杜军的个人简介

1992~2012年在《大气科学》、《地理学报》、《应用气象学报》、《生态学杂志》、《气象学报》等国家核心一、二级期刊上发表52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42篇;出版了《西藏农业气候资源区划》、《西藏气象灾害区划研究》、《西藏地区旱涝气候预报研究》和《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区划》等8部论著。学术简介【研究方向】1.气候与气候变化2.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3.农业资源评价与规划【在研项目】1.西藏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国家发改委,项目负责人。2.青藏高原(西藏)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国家发改委,第一主研人。3.西藏红景天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项目,项目负责人。4.西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西藏),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1.西藏怒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演变特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2011年12月完成。2.西藏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国家发改委,第一主研人,2010年12月完成。3.西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国家发改委,第一主研人,2009年12月4.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基本事实及极端气候事件(西藏),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负责人,2010年12月完成。5.蝗虫气象监测预测服务系统在西藏的推广应用,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项目负责人,2011年12月完成。6.气候变化对西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西藏科技厅,第三主研人,2011年10月完成。7.西藏农业气候资源区划,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2007年完成。8.西藏气象灾害区划研究,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项目,第二主研人,2009年完成。【学术专著】1.西藏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气象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作者。2.西藏气象灾害区划研究,气象出版社,2008年4月,第2作者。3.西藏自治区县级气候区划,气象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作者。4.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气候图集,气象出版社,2011年12月,第2作者。5.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区划,气象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作者。【发表论文】1.西藏羊卓雍湖流域气候干湿状况分析,《生态学杂志》, 2008年8月,核心期刊,第1作者。2.西藏羊卓雍湖地区近45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地理学报》,2008年11月,核心期刊,第1作者。3.西藏近35年地表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气象学报》,2009年第1期, 核心期刊,第1作者。4.藏北牧区地表湿润状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态学报》,2009年5月,核心期刊,第1作者。5.近40年西藏怒江河谷盆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地理学报》,2009年5月,核心期刊,第1作者。6.1971-2006年珠穆朗玛峰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冰川冻土》,2009年8月,核心期刊,第1作者。7.1971-2005年西藏主要农区农田蒸散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冰川冻土》,2009年10月,核心期刊,第1作者。8.Variations of Surface Wettability Index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71-2005,《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0年第2期,核心期刊(SCIE),第1作者。9.近50年西藏高原冷暖冬的气候变化特征,《地理学报》,2011年7月,核心期刊,第1作者。10.1961-2010年西藏季节性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冰川冻土》, 2012年6月,核心期刊,第1作者。【获奖情况】1.《西藏主要农区夏季旱涝规律及预报》项目/2003年获西藏科技进步2等奖。2.2009年荣获首届邹竞蒙气象人才奖3.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4.2010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西部优秀气象人才”称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