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社

2023-12-10 10: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社

不是核心,2012年中文核心期刊目录里面没有它。
《震灾防御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ISSN:1673-5722
CN:11-5429/P

李小军的简介

男,博士。1965年10月出生于湖南临湘。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从事的研究工作涉及地震工程学、岩土工程学、计算力学及波动理论学等学科,主要从事地震小区划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城市及工程震害预测方法与减灾对策、强震动观测 台网建设和强地面运动观测与数据分析、土体动力本构关系、地震波动的数值模拟方法、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生命线系统地震可靠性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7年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9年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副主编;《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会主编;《震灾防御技术》编委会副主编;《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地震研究》、《西北地震学报 》等学术期刊的编委会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工程抗震减灾设计地震动研究创新团队 ” 入选2013年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地震学报和震害防御技术哪个好

地震学报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刊登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震灾防疫技术主要从事杂志订阅与学术咨询。

李小军的荣誉称号和社会兼职

中国九三学社社员(1989),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6),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7),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8-1992),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委员(199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9),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会理事(2002-),《震灾防御技术》编委会副主编,《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等9个学术期刊的编委会委员,天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兼职教授(2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职,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200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专题骨干研究人员(2003),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

陈国兴的兼任的主要社会工作

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2006-,中国地震局聘任)  江苏省地震安全性评审委员会(2006-,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任)  黑龙江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理事(2004-,黑龙江省民政厅聘任)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2005-)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2008-)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2009-)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与安全分常务理事(2008-)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会(2006-)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防灾减灾分会常务理事(2004-)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2003-)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02-)  江苏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2003-)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副主编(1999-)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副主编(2003-)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委(2006-)  《震灾防御技术》编委(2006-)  《世界地震工程》副主编(2009-)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编委(2009-)  《灾害学》副主编(2008-)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委(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