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干旱气象编辑部

2023-12-10 2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干旱气象编辑部

干旱

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定义
【干旱】(drought damage)通常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干旱气候,指某地多年无降水或降水很少的一种气候现象,世界气象组织将干燥度(年可能蒸散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大于10的地区定为严重干旱区或沙漠区,又称常年干旱区;二是干旱灾害,指某地在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其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干旱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干旱是指因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的水分短缺现象。这种水分的短缺可以表现为降水量的不足、土壤水分的缺乏或江河湖泊水位偏低等。从类型上,干旱可以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气象干旱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农业干旱指在作物生育期内,由于土壤水分持续不足而造成的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现象。

水文干旱是指由于降水的长期短缺而造成某段时间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出现水分短缺,使江河流量、湖泊水位、水库蓄水等减少的现象。

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社会对水的需求通常分为工业需水、农业需水和生活与服务行业需水等。如果需大于供,就会发生社会经济干旱。

在四类干旱中,气象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最直观的表现在降水量的减少,而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干旱更关注人类和社会方面。气象干旱是其他三种类型干旱的基础。由于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干旱的发生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的影响,其频率小于气象干旱。当气象干旱持续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发生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干旱,并产生相应的后果。经常是在气象干旱发生几周后,土壤水分不足导致农作物、草原和牧场受旱才表现出来。几个月的持续气象干旱才导致江河径流、水库水位、湖泊水位、地下水位下降,出现水文干旱。当水分短缺影响到人类生活或经济需水时,就发生社会经济干旱。地表水与地下水系统水资源供应量受其管理方式的影响,使得降水不足与主要干旱类型的直接联系降低。例如,在发生气象干旱后,假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农业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就不会形成农业干旱。但在灌溉设施不完备的地方,气象干旱是引发农业干旱的最重要因素。
气象干旱等级划分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标准》,气象干旱可分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4个等级。轻旱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中旱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重旱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特旱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危害
干旱对作物危害程度与其发生的季节、作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有关。春季干旱影响春播,或造成春播作物缺苗断垄并影响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长。
7~8月份的伏旱,在中国北方影响玉米、高粱、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棉花的蕾铃脱落。在南方影响早、中稻的正常灌浆和晚稻的移栽成活。
秋旱影响秋作物的产量及越冬作物的播种。伏旱和秋旱都会使土壤的底墒不足而加剧翌年的春旱。
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称为抗旱性,不同作物的抗旱性不同,水稻的抗旱性最差,遇干旱无灌溉的条件时减产严重,陆稻其次,大麦、小麦、黑麦、燕麦、花生等作物抗旱性中等,糜子、高粱、胡流、粟、马铃薯、甘薯、绿豆等作物抗旱性较强。
作物对不同类型干旱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一些豆科作物根系发达,抗土壤干旱的能力强,但不能忍受大气干旱;玉米抗大气干旱能力强而不能忍受土壤干旱。我国发生干旱最严重的地区是甘肃中部、宁夏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以及河北省坝上地区等。防御干旱主要靠发展水利灌溉事业、植树造林、改革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以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等。

张强的学术职务

中国气象局正研评委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评委国家沙尘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干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干旱半干旱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灾害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科技咨询业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遥感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清洁发展机制(CDM)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与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干旱气象》的副主编《高原气象》常务编委《气象学报》编委《应用气象学报》编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委《气象科学》编委《资源环境与发展》编委社会兼职: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董事会董事甘肃省人事厅人事工作监督员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特约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干旱区陆面过程观测与模拟大气边界层理论与观测大气湍流理论与观测干旱区气候和绿洲小气候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中小尺度数值模拟干旱气候变化海洋强对流降水参数化

求 干旱气象期刊是不是SCI?

是的

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三者影响因子?排名?

《干旱气象》是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主办的季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主持下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现已为国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系统的核心期刊之一。是国内500名精品期刊之一。

如果内容都合适,作为国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系统的核心期刊之一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当然是比《干旱气象》期刊要好多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