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2023-12-07 12: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是属于省级以上期刊。并被评为A刊扩展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于2018年11月16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文社科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会”上发布《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简称《报告》)。

《报告》基于学科与期刊特点构建了不同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291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及以前创刊)、164种新刊(2013-2017年创刊或更名)及68种英文期刊进行了评价。

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 (2018年)》A刊分学科期刊评价结果,《贵州民族大学学报》被列为“民族学与文化学”扩展期刊,在36家核心、扩展版中排名18,在扩展版中排名第三。

如何加强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化、现代传媒的丰富普及,人们的思想、社会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高校教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念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以抓政治理论学习来理清思路、促使思想统一,从而达到行动上的一致,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做法,也是我党在各个发展阶段屡次取得成功的重要武器。高校教职工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是保障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通过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已经成为一项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高校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保证。   大学生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力量,而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高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有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职工,他们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和关键。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那样:“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从某种角度讲,高校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道德水平,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尺。[2]19正因如此,每所高校应主动采取措施来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每名教职工都应自觉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以良好形象帮助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有效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又是孕育新思想、新理论的基地,更是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新观点、新声音会凭借自身特有的优势和条件形成舆论,对社会政治以及国家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未来社会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所以,高校应是党和国家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哨阵地,是培养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忠诚卫士的可靠基地,更是研究、宣传、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场所。因此各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充分利用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3.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抵制西方国家长期西化分化我国的重要手段。   自二战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企图“西化”、“分化”中国等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高校是各种思想理论、不同学术观点交汇、碰撞、融合的地方,是思想文化开放的窗口,国外各种思潮往往最容易在大学传播,各种政治思潮的代表人物一般也是利用大学阵地来向他国政府施加影响,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重点渗透的对象,是“西化”、“分化”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对此,各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警惕性,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立场、政治文化的鉴别力。   二、当前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现状及分析   1.学习认识不够,学习意识不强。   一些教职工对教育的政治性和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应有的认识,政治意识淡漠,反感政治,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假、大、空”的东西,是领导干部和搞政治的人的事情,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是“没事找事”;还有一些教职工认为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工作无关,而自身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宝贵,再安排专门时间来学习政治理论没有必要;或者认为自己作为高校教职工,天天都在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现代媒体接触,天天都在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没有必要再专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从而消极应付,随意请假、早退,出现“人到心不到”的“假学”现象。   2.学习形式呆板,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各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基本上是按照“学校党委部署、宣传部门安排、各党(总)支部每周定期组织”的形式进行的。学习的组织多为“领导宣读或宣讲为主”即“一人念、大家听”,偶尔开展一下讨论或者交流一下心得。学得不深、不透彻,使部分教职工对相关文件和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真正理解的少。[4]学习模式机械、呆板、沉闷。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模式,极易挫伤教职工的学习热情,让教职工产生厌倦、反感的心理,甚至出现了一些“假学”、“装学”、“弃学”、“不学”的现象。[5]比如,组织者上面大声讲,学习者下面小声讲、备课、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使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   3.学习内容空洞,学习不切实际。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的新精神、新政策,把新的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去。[6]而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枯燥、脱离实际,没有与学校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是制约各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多数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不加选择、不考虑教职工的工作情况,不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将一些零散、不系统的学习内容一味地灌输给教职工,导致政治理论学习无法达到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推进工作的效果,久而久之使教职工产生了反感政治理论学习的心理。   三、提高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教职工对政治理论学习认识。   针对目前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各高校应有意识地加强宣传和引导,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教职工重新树立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意识和观念,让政治理论学习变成教职工的一种内在需求。让教职工认识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可以提高自身政治水平、政策水平、理论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还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让教职工做到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推动学校发展。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实现“主动学”。   2.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政治理论学习责任落实到位。   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应注重学习效果,校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改变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比如,部分组织者在潜意识中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虚的,业务学习是实的,前者应该给后者让路等想法,对政治理论学习抓而不紧。只要学校领导和政治理论学习组织者高度重视,组织认真,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就会相对较好。反之,政治理论学习就会被取消,被代替,或流于形式。[7]同时,目前各高校的工作重心都向教学科研转移,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年终考核等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方面无一不以教学科研成就为硬指标,在政治思想方面却缺乏考核的硬性规定,不直接与教职工的实际利益挂钩,因而在教职工思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教学科研是硬任务,必须完成完好,政治理论学习是软任务,能应付就应付。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研究,不仅要制定科学、系统、详细的学习规划和计划,而且要制定一套严肃的、操作性强、有约束力的学习奖惩制度,确保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到位。同时,要求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为广大教职工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做出表率,使广大教职工带领他们“跟着学”。   3.创新学习模式,不断激发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兴趣。   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政治理论学习的模式,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质量。政治理论学习模式绝对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开会议、读报纸、念文件、写心得”等老套模式上。可以将政治理论学习模式改内容单一化为内容多样化,既可以学政治、学理论、学政策,又可以学管理、学科学、学方法;改传统灌输式为互动交流式,摈弃“一人念、大家听”的形式,多开展交流、研讨、辅导报告等互动活动;改呆板式为活泼式,通过营造氛围、文化熏陶的方式,适当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活泼的主题活动;改注重过程式为提交成果式,如通过开展“推荐一本好书”、专项专题调研等活动,统一布置、分散完成、限时提交,提高学习成效;改传统封闭式为灵活开放式,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讲座,或者观看影视录像、开展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或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实现教职工“真想学”。   4.联系实际学习,切实增强政治理论学习实际效果。   在政治理论学习中,要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把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千秋伟业联系起来,与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8]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与科研是中心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是目标。因此,政治理论学习必须有利于教职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把握工作发展方向和思路,有利于明确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从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到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需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所以,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时,我们要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内容、业务学习统一起来,用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和精神来指导教学改革、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实现“有效学”。   抓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各高校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践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才能有效促进教职工政治思想、理论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不断改革,使政治理论学习在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上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3]蓝祝卉,林华,陈凡,何光优.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   [4]李玉泉.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模式创新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6):76-77.   [5]刘玉方.如何加强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J].文教资料,2007(36):210-211.   [6]余德华,朱敏,肖建昌.增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3):76-77.   [7][8]阎占定,涂淑珍.新时期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66-67.

贵州大学学报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贵州大学刊期:双月刊ISSN 1000-5099CN 52-5001/C邮发代号 66-34主 编:李建军常务副主编:闵 军副主编:罗晓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刊发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语言文学等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为全面反映贵州大学师生及国内外学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成果、为繁荣及促进社会主义的学术研究、促进贵州大学教学科研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有“理论探讨”、“阳明学研究”、“中国古代辞赋研究”、“西方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钱钟书研究”、“贵州民族文化研究”等专栏,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有国内订户400余家,国外订户近40家。1999年,《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全文收录,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将《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2年,《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再次被评为“贵州省优秀社科学报”。2002年,在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组织的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本刊再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称号,被收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一书。2003年,本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6年,在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7年,在贵州省首届期刊评比中被评为“贵州省首届优秀期刊”。《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严格执行国家期刊质量管理的有关标准,符合《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及评估办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长期以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处理稿件“三审制”的规定,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对稿件质量严格把关,使学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质量和水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这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一些重点院校的名牌学报相比,与国内其它重点社科期刊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仍须在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及印刷质量上更上一层楼。我们将认真学习,不断前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0年,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2年,评为“贵州省优秀社科学报”2002年,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称号2006年,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7年,评为“贵州省首届优秀期刊” 1999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1999年,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2年,收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一书2003年,本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2003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贵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学院的院长介绍

肖唐金,男,籍贯江西,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贵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学院院长。曾于1996-1997年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2年在美国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Fresno访问学习过。主管外国语言学院全面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在《外语教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言文学》、《江西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大学学报》等核心和一般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信息与信息系统》,已出版汉译英小说《女人和土匪》、《传教士和他的女儿》。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