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神经解剖学投稿号

2023-12-09 14: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神经解剖学投稿号

1.1 刊登载大体]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生殖生物学、临床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比较解剖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的创见性研究论著,并辟有“新技术方法”、“综述”、“述评”、“研究通讯”、 “书讯”、“书评”等栏目。1.2 投稿请登陆《解剖学报》网站,进入作者在线投稿系统,首次登陆请根据提示完成投稿流程。]来稿须附加盖单位公章的推荐书及受资助基金名称、基金号和复印件以及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课题负责人的Email地址和电话。同时声明不涉及知识产权及保密问题。如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发表该文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收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1.3 论著一]般不超过8 000字(包括参考文献、英文摘要、表和文内插图),每文可附文后插页图1面。欢迎投4 000字以内的短篇文章(包括中、英文摘要),结果与讨论合述,可附1面图。在中、英文作者姓名右上角,请用*表示课题负责人。“研究通讯”每篇不超过1 500字(不附插图、表、文献、关键词)。来稿可用英文撰稿(应附中文对照)。综述为约稿,不收自由投稿,可附不超过50条的文献(综述的文献不加文题)。附英文题目、[中图分类号。1.4 来稿用5号字以1.5倍行距排字。正文分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内用阿拉伯数字标明顺序和层次,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标题应简明,尽量用中文。前言须说明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该研究的背景,总字数不超过300字。材料尽量融在方法中介绍,要写明名称、数量(符合统计学标准)。常用的方法、文献有记载者可引文献,有改进和创新者应写明改进的步骤。结果的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不展开讨论,也不要引用文献。讨论应围绕结果展开,避免综述式叙述,讨论不插入图表。计量单位以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中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并应注意新旧单位换算。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m(质量)、t(时间)。单位符号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图表中表示量和单位时,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5 该刊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即退修、退稿、校样、样书、版面费通知、稿费及业务联系等均与课题负责人联系。有特殊例外者,应在投稿时说明联系人。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将奖励证书复印件及时寄往编辑部。

神经解剖学的作者

历任同济医科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及武汉市解剖学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等杂志》主编,解剖学教研室主任。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出版著作11部(主编5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华匿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被评为“湖北科技精英”、“武汉科技新秀”、“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成就和贡献是:①关于轴一轴突触的研究为突触前抑制和脊髓水平的镇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超微结构基础②关于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躯体一内脏分支投射的定性追踪为牵涉性痛和体表一内脏相关学说提供了新的形态学基础;③首次提出“脑.脑脊液神经一体液回路”的新理论,使传统的神经解剖学关于脑脊液的概念得到充实和更新,并应用于临床实践;④首次提出“癫痫发病与神经一免疫一内分泌网络调节失衡有关”的新学说,对癫痫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的投稿须知

1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为中国解剖学会主办的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旨在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形态学理论依据,本刊欢迎述评、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综述、技术方法、短篇报道等栏目的稿件。2 对来稿的要求2.1 文稿 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著一般不超过4000字,综述一般不超过5000字,来稿请用小四号字(1.5倍行间距)打印 。2.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文题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等。2.3 作者署名和单位 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单位在作者下加圆括号,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单位之间以分号“;”隔开。2.4 摘要 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四个栏目的文章均须有中、英文摘要 ,两者要文意一致,字数以300字左右为宜。摘要请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含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四层次结构写。英文摘要需单独打印1页,应包括文题、作者署名和单位及Key words.作者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余均小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作者间加“,”。如:王锡联写为WANG Xi-lian,诸葛华写为ZHUGE Hua.2.5 关键词 3~5个,尽量采用最新版《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中文名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译名。未被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2.6 中图分类号 应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标注论文分类号,可选1~3个,主分类号排前,期间用分号“;”分隔。2.7 脚注 置于首页底左栏注明课题的资助基金及编号(编号写在圆括号内),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话和E-mail)。2.8 插图 要有自明性,即只看插图、图题不必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照片要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良好。病理和组织学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线条图用墨水笔绘在硫酸纸上。照片与图在文中出现处留出位置,书写图说明、图序号和图题。每幅图单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图序贴在右下角,图内注字及符号须用印刷体字,勿用手写注字。如系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稿图内说明、图题和图注应中、英文对照。2.9 表格 按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尽量使用三线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中、英文对照),表的内容亦应用中、英文对照表示,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并与正文相符。表中已列数据正文中不必累述。2.10 计量单位 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全面贯彻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m(质量),t(时间)。单位符号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文稿的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p/kPa’(压力单位“千帕”)。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2.11 统计学符号 按CT331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④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2.12 数字用法 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6×109或(3~6)×109不能写成3~6×109,(50.2±0.6)%不写作50.2±0.6%或50.2%±0.6%。2.13 参考文献 论著以8~10篇为宜,综述不多于25篇为宜。以亲自阅读近5a的重要论著为主,提倡引用本刊文献。按文内出现先后编序,每条参考文献文题后加文献类型标识:杂志[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纸文章[N],标准[S],报告[R],专利[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其它未说明的文献采用[Z],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处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右上角方括号内。文献书写格式见下例:2.13.1 期刊[1]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学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37~39.[2]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et al.Skin island flaps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i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g[J].Plast Reconsr Surg,1992,89:115~117.2.13.2 书籍[1]徐达传.实用临床骨缺损修复应用解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87~398.[2]Serafin D.Atlas of microsurgical composite tissue transplantation[M].Philadephia:B.B.Saunders Company,1996.339~358.2.13.3 专著中析出文献[1]兰锡纯.心脏移植[A].见: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13~516.[2]Griepp EB.The heart[A].In:Weiss L.Cell and tissue biology[M].6th ed.Baltimore:Urban & Schwarzenberg Inc,1988.401~4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