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语文论文小学博客

2023-12-05 18: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语文论文小学博客

语文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学科,是人们进行交际和交流的工具。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阶段,可见他们对学好语文不仅是日后交流的工具,也是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浅谈小学语文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提出问题

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构想

(一)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教学程序可用下图式表示:

三、研究实施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 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5.练习运用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6.开拓延伸 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四、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2.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学贵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一)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开展各种活动,把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乐趣化。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时间不长等特点,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其一,适当的讲故事,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的书法家,到今天还流传着他们的奇闻轶事。如王羲之“力透纸背”的故事,柳公权勤奋学习的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从而受到启发,在学习过程中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

其二,搞比赛,可以使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字教学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教学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教学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作为基础语言学科,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会更有利教学效果的提高,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驰情其中,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巧用煽情,产生思想的火花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只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育改革理念,广泛提取成功经验,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思考,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小学语文写作论文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写作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是构成语文知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写作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指导要么以教师为重,从内容到语言一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学生 作者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失去了作文的真实性;要么放任自流无任何指导,学生无从下笔,,以至学生中普遍存在谈“文”色变,对写作充满畏惧、排斥的消极 心理,我们且称之为写作障碍。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语文质量的提高。如何让学生从写作障碍走出来,我也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读一读,丰富语言材料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写作也同样,除了老师的传授以外,学 生本身还有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帮助学生解决“有物不会言”的烦恼。由于小学生“阅读期待”的心里,他们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 教师就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别人的文章,读的流利,读出感情,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选材,并品味遣词造句的妙处,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学到不同的 写作技巧。大量的阅读背诵,达到“语言积蓄”的目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表达不清,这就与他们缺乏足够的阅读积 累有关,老师要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2 看一看,观察生活,展现童真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手工制作等活动,教学生去观察,去“爱”:观山,观水,观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观植物,观动物,观小物件……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3 放一放,让作文活起来

教师在辅导学生作文时,也会有意无意的给学生定好框架,有的甚至连怎么开头,怎么结尾都给学生想好了。殊不知教师作为成人,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矛 盾。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势必造成彼此之间的错位现象。当孩子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否定他们, 以至学生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难,最终言不由衷,有的甚至进行虚伪作文、造假作文。如记事作文,绝大部分学生的结为总是:“通过这件事情,我终于知道了……”如碰到“写人作文”总把这些人写成“活雷锋”,“好榜样”,连学生自己都觉的的虚伪,难怪老师批的乏味。作文本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 的,学生的作文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老师在引导好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就得大胆的“放”,允许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见到、听到、想到的, 毫无顾忌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来了,学生笔下的人就丰富起来,活起来了。

4 练一练,展示五彩心灵

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让我发现学生特喜欢写想象作文。因为他们觉得想象作文少了束缚,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由自己发挥。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心理,借助语文教材指 导学生多练笔,如改写古诗《赠汪伦》,想象李白与好朋友的分别是是怎样的难分难舍,会有哪些语言与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把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通过自己喜欢 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可以续写结尾,如学了《穷人》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桑娜夫妇多了两个孩子以后的生活境遇,会产生什么结局,任由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 也可以变换思维角度去想象,如《倔强的小红军》故事结局是小红军在长征途中,又累又饿,牺牲在茫茫的草地边缘。可通过想象写出不同于文中小红军,如:小红 军在将军的照料下竟奇迹般的活了。通过变换角度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平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出些符合学生口味,如《小燕子,你还好吗?》、《我与地球交朋 友》、《假如我是》、《电脑管家》等,让学生自行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只有当学生认为写作时喜怒哀乐的宣泄,是学生童心、童真、童趣的释放时,他们才不 会对写日记、周记、作文产生障碍。

5 评一评,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的评定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许多教师在评定学生作文时,往往凭主观印象打一个等级,某个中等学生偶尔写出一篇有真情实 感的好文章,教师就产生怀疑心理,责问是否抄袭,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挖掘作文欠佳学生的闪光点。 一个词,一句话,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教师千万不要在评语上直接写上“内容不真实,语句不通顺”或“不符合题意,错别字太 多”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写作文好难啊,不知怎样落笔才能令老师满意,自然就有了写作障碍。

总之,在大家都在阐释作文新概念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由于感悟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小学生作文应没有跑题之说,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真正从写作障碍中走出来。

对于写作所带来的重要意义每个人都很清楚,它不仅仅是人类精神生活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组分,也是创作文学作品重要的途径。小学的写作是基础的培养,在开始教学写作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善于激发学生们发现日常生活中又去而又有价值的信息,对此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仅是单纯的开拓他们的再造能力,还有创造能力也很重要,作为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讲,或许静静的坐下来写篇作文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在训练写作之前,就要养成学生写东西的习惯,比如在平时可以进行一些写日记作业,有了这个良好的习惯作为辅助,作为基础,对学生写作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是不需要写长篇大论的,从最简单的开始,将故事叙述完整开始,字数先放在一边,必须先注重内容的培养。

然而,写作这个重要的部分作为人类凝聚思想,表达情感以及加工与传递的知识的一种基本手段,是有着非常重要和重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用相对有效的辅助手段是必须的,这不单单指课堂中的知识渗透,更重要的是课外知识的积累,这里就需要作为学生的家长来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了,并且,在启发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写作的灵感,让学生觉得写作不是一件枯燥而又无聊的事情,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样,这也是需要积累知识,反复练习的,它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并且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种学习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长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小学语文写作是为以后语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一个良好的开端,形成一个写作的开始,养成一个写作的好习惯,对以后的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小学写作有如下几个方式:主要包括有范围式,材料式,看图式,提纲式,话题式,直接式,整体拓展式和组合式命题,这主要就是考察的类型,主要是根据年级的不同来划分考试的形式,虽然有如此多的形式,但是只要交给了学生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写作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就会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习作,不在排斥写作。说道写作方法,其实有很多,这里主要讲以下几种:第一步,要先认真审题,看是要写一篇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还是命题作文,确定好之后,第二步,先不要急着下笔写作,要在脑子里想一下这篇文章的结构和其中具体的构思。第三步,开始进行写作的时候要将开头写的有特点。第四步,在写的过程中,自己所写下的行文要与题目相扣题,相呼应,不要出现太多的流水账,记录一些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的事情,运用的手法。第五步,文章的结尾要与开头相对应,并且更要点题,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总之,想在教学中的写作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写作,教师在教学时,是要打破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的,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学能力了,而对于现在的写作教学理念,是一种注重学生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帮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理念,因为写作本身所特有的功能是很强大的,学生子写作时,需要将写作的内容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的食物相结合,注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完整的叙述下来,慢慢的锻炼,就会成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作品是要经常性的鼓励,带给学生写作的动力,不要过度的批判,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讲是不容易的。所以,要让学生自己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自己的思维,慢慢的产生因果联系,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的写作教学除了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积累经验和素材的地方,那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这样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并且会很好的打开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增加素材的来源和途径。在这一件件的课外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一步一步的提高。所以,在学生写作时,我们要很清楚的讲到写作要将作文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要从生活中发现题材,以小见大,运用到写作中,生动形象的表达,传递自己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寻灵感,找到创作的思路。

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主要以写记叙文为主,到了中学后不少学生对如何写议论文束手无策。我们在小学适当指导一些议论文的习作方法,对于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得心应手的去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教学实践,笔者着重渗透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感受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从而为议论文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也让孩子们从心理上觉着写议论文对于他们一点儿也不难,人人都会写议论文,能写好议论文。

一、基于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议论文教学实践

1、讲解课文时我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议论文要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讲课文之前让孩子们明白: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眼睛”,是议论文的“灵魂”, 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恰当地提出观点,能是议论文得以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从自己的想法中提炼出论点,是写议论文的起点。紧接着让孩子们看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就在“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这就是这篇议论文的论点。

2、讲解课文时再让孩子们明白能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告诉孩子们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点因为有了论据支持才持之有效,言之成理,具有说服力。要想做到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的事例必须要准确、典型、鲜活。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第二部分(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就在“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准确、典型、鲜活、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着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现象。

最后课文又对三个典型事例作了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3、让孩子们记住文章的最后一定要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让孩子们去观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第三部分(第七、八自然段)就在“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基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的议论文延伸教学

学习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马上结合孩子们感兴趣的事例进行习作指导。课间刚刚发生的事情:我班何一健同学流着眼泪来找我,说,他坚决不和谢延恺坐同桌了。谢延恺同学太讨厌了。上课后我“乘热打铁”,问孩子们,想想:针对这件事情写议论文,该怎么写呢?

我先让孩子们尽情讨论,然后指名集体交流,最后我进行总结。经过讨论后孩子们帮何一健同学“开门见山,提出的观点”是谢延恺这个小男生太讨厌,经常欺负同学,连课堂上也不例外,同桌被老师误以为在捣乱而受到批评。

接着我就让孩子们用具体事例证明谢延恺太讨厌,经常欺负同学。事例罗列完后我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其实进行了议论文的哪个环节?孩子们恍然大悟,他们其实就在“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最后我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尽管我们的谢延恺同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我们可以积极地去帮助他,用我们的正面的证例感召他来纠正错误。至此,孩子们对写议论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小学生的习作实践

这时大部分孩子急于想写议论文了,我就让孩子们依照老师指导的方法马上去写,从当堂写出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大多数都掌握了议论文的写法。

如一中等学生写的习作《先苦后甜》。习作内容摘抄如下:

有了苦,才能有甜!这句话有几个小学生真正能体会到呢?但我体会到了。我因为一直以来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成绩一直不好,以至于我渐渐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但自从李老师五年级第一学期接我们这个班后,她一次次耐心地教导打动了我。李老师善于鼓励学生,我班的很多同学在她的鼓励下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王韵宁同学在她的鼓励下,上课发言积极,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开始我妒忌王韵宁同学,后来在老师的开导下我只想超越她。

我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反思后马上有了具体的行动:每天早上六点我就起床,复习前一天学的内容,然后预习新课。上课时我专心听讲,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经常被老师夸奖。写作业时独立完成,写完后精心检查,生怕出一点点差错……

努力并没有立刻见效,吃了不少苦头,但我提醒自己坚持不懈。后来成绩提高了,老师没有一节课不夸我,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最具内涵的学科,它不仅赋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让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一种语文生命教育,他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项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限,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一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培养、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从榜样的树立、教师的激励教育、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帮助小学树立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参加某个游戏,如果有两个孩子玩的很起劲,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竞相效仿。同样的,在课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认认真真的听讲、参与教学,那么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去认真的听讲,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上课了依然心不在焉,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随大流”了。所以,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走到教室,说了“请安静,我们上课了”却依然没人听,不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呀,上课最认真了!”教师这样一说,平时都很调皮的那位同学的腰板却挺得更直了,“我们都来跟他比比吧!”班里马上安静了,大家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也都认真的开始上课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课堂记录,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同学们一边说一边做,在课堂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会经常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让他们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让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训斥或者体罚,相信这也会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在学校各项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轻易对学生发脾气、不要随便责骂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青春健康、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基本的难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带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的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应既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同样的,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哎呀,你写的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的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的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切合学生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去学习、多去领悟,也要多去调研,给学生以榜样、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孙靖,孙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近年来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基础型教育,而小学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1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 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 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2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优化导入的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三、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五、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新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不多,学生压力不大,但要想给学生留下语文学习轻松有趣的印象,却是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还存在强烈的愿望。如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算是极为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方义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J].教学艺术,2012(7)

  [2]耿中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小学语文方面的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方面的论文

【一】小学 语文 方面的论文:浅谈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摘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为解决这个问提,我们从观察入手,做如以下探讨。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他们从平常的生活观察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能按顺序选材,抓住特点展开联想,生动作结合起来,让观察与写作服务。

关键词: 观察 兴趣 积累 联想 激励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 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舞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 “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是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时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 通过学生5w的口头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这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中队交流。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高兴双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敬老院有哪建筑设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象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观察敬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敬老院,一坐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显示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数学生在活动之后,写的文章却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因此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观察常常常常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比如我让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写某地景色的课文;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天山牧场〉〉、〈〈西双版纳密林奇观〉〉,再让学生细细体会,看看作者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最后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家乡,学会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这次作文同学们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开的特点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丽的田园风光描述,有的抓住家乡的特产进行描述。浓浓的乡土气息跃然纸上,真实的再现了家乡的美景。 在作文有个学生写道:“你看远处,这块瓜秧像绿色的地毯,棉花象无边的白色海洋。沉甸甸的棉桃把棉枝压弯了,一个个棉桃似一个个铜铃,在晨风中叮当作响。近处,田埂上的野花虽叫不出名字,却开得争奇斗艳,有粉的、有白的、有蓝的……上面还有一些小水珠,晶莹透亮。”这段话从远到近,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地瓜秧、棉桃、野花的特点,写得美丽动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