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青年记者投稿点评

2023-12-08 13: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青年记者投稿点评

简单点就跟读后感差不多,就是看了新闻有什么感想就写什么.能读懂新闻反映出的信息和要表达的看法就行了,再论述一些自己的感想。\x0d\x0a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x0d\x0a\x0d\x0a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x0d\x0a\x0d\x0a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x0d\x0a\x0d\x0a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2022青年记者好发吗

1、《青年记者》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青年记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青年记者》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请你对四川地震中新闻媒体的表现作出评价

地震以前所未有的迅速、公开、透明的报道,形成民众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反映了国家的开放和民族的自信。1、第一时间第一反应。这些快速、及时的报道。使13亿中国人乃至全球的目光,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在汶川这个小小的山地县城媒体。搭建了灾区孤岛与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形成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的信息网络,在交通中断、通迅中断、抗震救灾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这些报道成为最高领导层抗震救灾的重要参考。2、公开透明击破了谣言抚平恐慌。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只有掌握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才能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导权。。对于救援工作的报道,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更让灾区人民感到了整个社会的深切关怀;对于地震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新闻媒体也没有隐瞒,而是敞开天窗,阳光运作,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新闻媒体及时准确的声音,权威、透明的信息很快驱散谣言,抚平恐慌,安抚了灾区群众的情绪。3、召唤了民众凝聚了人心加速了救援,为政府和民族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尊重。二、对人的尊严报道达到历史最高,给灾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安宁带来力量这次抗震救灾报道在前期主要是以报道被救者为主, 更多的笔触和镜头。对准那些在灾难面前勇敢坚强的普通人,聚焦人的命运,颂扬人性光辉。1、“原生态”报道呈现灾难的残酷与惨烈。2、人性化表达闪耀生命至上的温暖光辉。在前期的抗震救灾报道中,坚强、勇敢、爱心、团结这些字眼跃动在报道的字里行间。三、恢复公众对媒体的信心,媒体社会责任在灾难中升华突发事件的发生,既是对政府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媒体社会责任承担能力的检验。在这种考验中,媒体的每篇报道,都直接呈现其追求和社会责任感,这次抗震救灾报道正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1、彰显记者职业精神。他们为大众传递的却是最前沿、最贴近的信息,更是在大灾大难中见证了人性的光辉,见证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经历着如此灾难的记者,不仅具有新闻理想和抱负,而且把个人与民族融为了一体,把民族的悲欢离合作为自己的悲欢,把民族的命运作为自己的命运。2、以人为本创新报道。这样的一次大事件,是对全国媒体的实务和理念的一次大考量。我们同时看到,整个抗震救灾前期报道层次十分丰富:核心是灾害,第二层是国内外的援助、受灾者的个体生命;第三层是专家解读,解疑释惑;第四层是社会动员以及核安全、环境污染等其他灾害的预防话题。显得表情丰富图层丰满.有效恢复着社会公众对媒体的信任。3、公益作为彰显媒体爱国情怀。这种“社会责任承担者”的勇敢担当,必将有效助推媒体脱离惯常为大众所诟病的低俗和庸俗,于报道中产生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唤起国人更多的浩荡热情,更多的昂扬斗志。
影响之一,今后,重大自然灾害以其蕴含的巨大新闻价值,而成为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一大热点和难点。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内新闻媒体将加大对事件性新闻、灾难性新闻的开发力度。。危机传播方式的改变,将引起媒体本身的地位、性质、功能、格局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革。影响之二,重新诠释灾害报新闻报道中领导人的形象。在成功的案例的启示下,政府公共关系将受到高度重视。影响之三,推动中国传媒更加注重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服务,为危机的处置和应对服务。自然灾害中媒体的角色,主要是减轻受害者的困难,并为当局提供“后勤和信息”需要的建设性角色。影响之四,这次抗震救灾中新闻报道,将成为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的流动,推进信息的及时公开,增加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透明性,更好地满足曼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知情权,进一步确立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原则,优化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社会、政策和舆论环境,提升国内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策划与报道能力,提升我国政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