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聚焦三农编辑记者

2023-12-12 10: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聚焦三农编辑记者

朋友们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定在想着下面的问题: 第一,这个纪连海我们知道——他上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过《正说和坤》、《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嘛!可是这些。都是清朝的人物啊——换句话说,他应该是在清朝历史方面有点心得才是啊?他怎么窜到了先秦史中去了呢?没有听说过他对先秦史上的著名楚辞赋大家宋玉有研究啊? 第二。这个丁华明是何许人也?他怎么和纪连海走到一起了? 正是因为有了朋友们的上述问题,才有了我们这个序言的名字——“我和丁华明先生不得不说的故事”。
先说我吧。我这个人,朋友们都了解一些。
朋友们都认为我是专业研究清史的,其实这是个误解。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读的是通史专业——也就是说,什么都懂点、什么懂得都不多而已。这样,自己的个人爱好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问题在于。我的个人爱好是什么呢?三个方面: 第一,先秦历史。先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正是这个时期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很多的优良传统,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一直比较喜欢这段时期的历史:另外,我小的时候看到的第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就是林汉达先生所写的《东周列国故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也是促使我在上大学的时候选报历史专业的原因之一。
第二,少数民族史和边疆政权史。长期以来,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历史,而对于中国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少数民族的历史的研究,就显得非常不足了。因此,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如饥似渴地看了我们学校图书馆馆藏的所有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史和边疆政权史的书籍,还有一些世界上的小国的历史的书籍。当然.我后来所讲的 “清史系列人物”实际上也是这少数民族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中国近代现代史。到了近代,曾经在世界史上表现得非常优秀的中华民族落伍了。为什么落伍?怎样抗争?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因此。这段历史也是我非常喜欢学习的内容之一。
研究就不敢说了。只是一点感悟而已。
再说丁华明先生。
这个丁华明先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大名鼎鼎的记者,祖籍湖北——宋玉的家乡宜城。他除了当记者之外,最大的喜好便是研究楚文化——他对于楚文化的研究可是非常地有心得哟!那天他和我在一起闲聊.竟然一口气讲了十个楚王的故事:武王抗周称王、文王都郢宜城、成王威震中原、庄王一鸣惊人……这楚文化里面,还少不了老庄哲学、屈宋文学。尤其是宋玉他关注最多,就他的话说:宋玉是他老乡。
再说我和丁华明先生的相识。
2006年秋,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组找到我,约谈我们日后的合作事宜,丁华明先生也在场。当时介绍到他时,我问丁先生何地人?他说湖北宜城人。我说:你还是宋玉的老乡。从此,我们就相识了。此后,他又在编辑中国年度“三农”人物《典型的力量》一书时,请我写篇序言,我欣然同意。那是我和他的一次成功而愉快的合作。
再后来我听他说,他正在写一部关于宋玉的电视连续剧,他也听我说正在研究先秦史。于是他约我暂时把重点放到宋玉上面,弄不好还能合作一把。我答应了。说巧那就巧了,那天我刚下班回到家就接到他的电话。说农村读物出版社有意让我与丁先生合作推出宋玉一书,我听了很高兴,二话没说:行! 于是,就有了我们的这一次合作。

翟树岩永远留在春耕报道路上的名人故事

  对于常年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农业新闻记者来说,这原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采访,然而,这一次,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记者翟树岩,却永远留在了春耕报道的路上。

  3月21日,在完成采访四川省隆昌县的春耕抗旱报道后,翟树岩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又赶往受旱严重的眉山市,下午4时许,采访车在高速公路上突发交通事故,坐在前排副驾位置上的翟树岩头部受到剧烈撞击,不幸殉职在春耕抗旱采访一线,享年58岁。

  “跟他聊天没有距离感”

  去冬以来,受持续少雨影响,我国多省陆续出现旱情。刚刚完成在河北省邯郸市春耕走基层拍摄的翟树岩,3月17日又辗转赶赴四川,与先期到达的同事汇合,投入到春耕一线的新闻报道。

  不到5天时间,他们先后深入筠连县、资中县、隆昌县旱情严重的20多个乡镇,走访了60余户,获得大量第一手的新闻素材。

  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日前播出了翟树岩生前拍摄的一组抗旱画面,拍摄地点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旗隆村。旗隆村地处大山深处,海拔1000多米,由于极度干旱,村民急于寻找水源,翟树岩跟踪拍摄了一位返乡打井的小伙子。

  同样也在这次车祸中受伤骨折的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记者客雯说:“村民连续打了5口井,却全是废井。打井的小伙子从井里上来的时候满手的泥,手上还拿着一个小铲子,翟老师让我跟上他。”

  小伙子名叫邹玉虎,他对拍摄他打井的翟树岩印象很深刻,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摄像老师一直在拍,后来还到家里去了,看我们都喝什么水,跟我们聊的也是我们农民关心的话题,感觉和我们离得很近,跟他聊天没有什么距离感。”

  在邹玉虎家里,翟树岩从水缸里舀起了一瓢水,“我当时一看那瓢水完全是发黄浑浊的,然后他就喝下去一口,还跟我半开玩笑地说,小客啊,再不能浪费水了,看看这个地方缺水有多么严重。”客雯说。

  “青春的老翟的摄像机”

  翟树岩总是开玩笑地说:“别叫我老头,我是50多岁的年纪,20多岁的心态。”或许正因为如此,翟树岩在新浪的微博上的昵称是“青春的老翟的摄像机”。

  他的人缘极好,在工作之余,爱讲笑话逗大家开心,同事都喜欢跟他一起出差。与翟树岩搭档近10年的同事雷建功回忆说:“出差是一件挺辛苦的事,白天拍摄,晚上还要编辑,但是有他在呢,就像一个开心果一样,逗得我们感觉工作非常轻松。”

  摄像是一件苦差事,外出采访时,20多公斤重的摄像机扛在肩上,一扛就是几个小时,翟树岩的身子骨却很硬朗,一有任务,扛起摄像机就走。

  在《聚焦三农》栏目制片人周祚印象中,翟树岩从不挑剔采访任务的急难险重,不管是地震、泥石流,还是洪水、冰冻雨雪灾害,他都是冲在前面,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行,没问题!”

  在曾与翟树岩搭档报道留守儿童新闻的同事李欣看来,影响自己最深的就是翟树岩的乐观心态。“无论是拍多么难的镜头,或者是具有危险性的暗访,他始终是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而且还不厌其烦地来安慰你。”李欣说,“他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节目不要太过于急功近利,要慢慢来,一定要慢慢来。”

  “我一开始是爱电视,后来我是爱农民了”

  他这辈子注定与电视有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还在部队服役的翟树岩,参加了全军第一批电教人才培训,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电视新闻报道工作。他时常对战友说:“我热爱电教事业,热爱电视,它们如同我的妻子儿女。”

  2003年,在部队服役超过30年的翟树岩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继续从事电视事业。这一干就是10个年头,许多新来的记者都是他手把手带上新闻之路的。

  在《聚焦三农》节目的10年,常有影视公司等企业高薪邀请翟树岩加盟,他总是婉言谢绝。翟树岩的弟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记者翟树杰曾劝过他几次:“外面的公司能多挣点钱,你也能接着干电视,何必整天在农村跑采访呢?”

  “不行。你不知道,我一开始是爱电视,后来我是爱农民了。”翟树岩明确地告诉弟弟,翟树杰从此便不再提起这个话题。

  在四川雅安贫困山区的悬崖小学采访时,他看到贫困孩子生活困难,就立刻把身上的全部现金2000元分成20份,悄悄地放在孩子们的书包里;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拍摄艾滋遗孤时,他又是将全部现金1000多元,送给孩子们当回家的路费。

  他常说,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尽自己之所能,察农民之苦,急农民之急,问农民之需,才是一名合格的农业记者。

  青春的老翟在这个春天走了,他永远留在了春耕报道的路上。

翟树岩的介绍

翟树岩生前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聚焦三农》栏目的资深摄像记者。2013年3月21日晚,翟树岩在宜宾境内的高速路上车祸中受伤,后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3年3月27日上午十点在八宝山竹厅举行。中国记协2013年4月22日在京举行翟树岩同志事迹座谈会暨追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仪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