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药学杂志编委

2023-12-11 15: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药学杂志编委

1926年5月12日 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1949年6月 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1949年-1950年 任成都标准药房药师;营业主任。任成都泽生药房药师。1950年-1952年5月 任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技师。1952年 任中国药学会药学通报编辑。1953年-1968年 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1968年-1972年 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卫生部五七干校医院中医师。1972年-1978年 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1978年-1998年 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编委、副主编、主编。1989年 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1994年 退休。

张天禄的生平简介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 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急求《中国药学杂志》和《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最新的编委名单

你要找得这些好难,网上这类的检索少,都是关于论文方面的。
我找到《中国药学杂志》编委名单2003年、2001年名单,对比了下差不多吧
相应网址:2003年的


2001年的


参考地址:

这个检索工具对你学医可能有用,有很多论文方面的

至于你要的《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这个网址上有2005年的

陈新谦的人物经历

陈新谦 1918年 7月生,湖北汉阳人。编审。曾就学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42年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毕业。历任制药研究所技佐、药厂药师、医药院校讲师、教研组主任、药学期刊副主编、主编等。曾兼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今兼任《中国药学杂志》顾问、中国文化研究会本草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持药学期刊工作30余年,是我国第一位药学编辑专家。发表药学史、制药等方面研究论文70余篇。出版有《植物化学成分提炼法》、《药物学》、《中国近代药学史》、《中华药史纪年》、《新编药物学》等著作。其中《新编药物学》已出至第17版,累计印数超过200万册,其改版次数及累计印数均居我国医药图书前列。该书第9版作为我国优秀科技图书之一曾参加1968年莱比锡国际书展,第12版获1986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第13版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第一届优秀图书一等奖,第14版获人民卫生出版社首届最佳双效益图书奖一等奖。《中华药史纪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第一届优秀图书三等奖。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今诗三百首》、《新谦绝句三百首》出版。国务院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事迹被辑入《中国人名大辞典》(当代人物卷)、《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药学卷)、《编辑家列传》、《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等典籍。陈新谦,湖北汉阳人。1942年毕业于贵州安顺军医学校药科。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助教。建国后,历任山东医学院讲师,《药学通报》杂志副主编,中国药学会第十六届常务理事、药史分科学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1951年主编《新编药物学》,再版十一次,印行逾百万册。1918年7月21日,陈新谦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1942年,毕业于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毕业后留校在军医学校附属药品制造研究所工作,从事土法制造酒精、鞣酸蛋白代用品等项研究。此外,还参加《药学季刊》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经同学介绍,在贵州安顺参加“新中国科学建设协进会”(简称科建会)。1943年,科建会负责人何庆钵函请陈新谦入川协助会务。因此,陈新谦于当年11月间辞职离所,于1944年1月到重庆,在科建会办的亚光药厂工作,并负责创办《科学中学生》杂志,担任主编。该杂志因经费不足,只出了一期就夭折了。1945年,陈新谦到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任助教一年,1946年暑期回武汉,应聘到湖北医学院任教,讲授有机化学和药物学。1947年秋,到北平市立第一医院任药房主任。1949年初,到张家口华北医科大学分校任教,是年8月,被调到山东济南的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后改山东医学院,现为山东医科大学)药科任讲师、生药教研室负责人。1952年他到北京,直至1983年,在中国药学会担任《药学通报》(现名《中国药学杂志》)副主编,1981年,评为编审。曾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卫生部支部副主任委员,《药学学报》、《中国海洋药物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期刊的编委、顾问等。现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杂志》顾问。1918年7月21日 生于湖北省汉阳县。1942年 毕业于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1942-1943年 任陆军军医学校附属药品制造研究所技佐;中国国际救济委员会贵阳总库药师。1944年 任重庆亚光药厂药师;创办《科学中学生》杂志,任主编。1945-1946年 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助教。1946-1947年 任湖北医学院教员。1947-1948年 任北平市立第一医院药房主任。1949-1952年 任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后改山东医学院)讲师。1950年 创办《药学学习》月刊,任主编。1952-1983年 任《药学通报》(现名《中国药学杂志》)副主编。1953年 任中国药学会第十三届理事。1979年 任中国药学会第十六届常务理事。1983年 任国药学会药学史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984年 任《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顾问。 寿辰庆祝会2008年7月21日,为了表示对陈新谦同志的崇敬之意,学会在北京安徽大厦举办了“陈新谦同志从事编辑工作六十六周年暨九十寿辰庆祝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离退休干部司副司长宁广荣、刘祺处长,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学会前任理事长齐谋甲,学会副理事长李少丽、副秘书长陈兵及学会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共40余人出席了庆祝会。会议由陈兵副秘书长主持,宁广荣副司长代表陶新时司长,学会副理事长李少丽代表学会全体职工分别致辞,齐谋甲局长作为学会的前任领导和学会离退休人员代表张天禄同志也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学会药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郝近大代表专业委员会也到会祝贺。他们在致辞和讲话中都给予陈新谦同志很高的评价,并向陈老致以诚挚的问候,恭贺他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愿学会后继有人,我国药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陈老多年的老友马继兴教授也前来祝寿。学会离休干部、陈老的学生岳来发也为师长献上自己的祝福。学会年轻的同志们也纷纷向陈老表示崇敬地祝福,并表示以他为榜样,以实际行动学习陈老崇高的敬业精神,谦逊为人的优秀品格。整个庆祝活动简朴而热闹,宴会厅里欢声笑语、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与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学会特为陈老制作的“药学长征方有待好为新人补战袍”生平纪事片。随后,学会副理事长李少丽,以及《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和学会离退休人员的代表分别向陈老赠送了生日礼物。随着轻松、欢快的《生日快乐》乐曲声,年轻同志将带有大大寿桃的蛋糕推到陈老的面前,由陈老、宁广荣副司长、齐谋甲局长和李少丽副理事长共同切下蛋糕,将祝寿会推向高潮。年轻同志代表陈老向与会每位同志分送了象征着如意吉祥、标志健康长寿、祝愿快乐幸福的寿桃蛋糕,大家共同分享着陈老生日的喜悦。

孙铁民的介绍

孙铁民,男,1958年10月出生于吉林,现为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教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分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中南药学》杂志编委,国家执业药师认证专家,药物化学国家精品课负责人。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药物化学》主要负责人2,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药物化学》主要完成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药学概论》《化学制药工艺学》主要完成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负责人; 曾获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制药工程专业)、辽宁省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和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0余部,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项。近十年来发表教育改革文章5篇、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曾主持省级教育改革课题2项、科学研究课题“十五”重大专项抗艾滋病药物恩曲他滨的研究等5项;申请专利10项。研究方向天然活性产物全合成或半合成,天然全合成和手性药物合成,天然抗自由基物质的结构改造,尤其是具有抗肿瘤和抗感染活性物质的研究:手性药物合成,重点是工业化可行的工艺研究。目前正在筹建与医药企业的合作实验室。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