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与社会文章

2023-12-12 17: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与社会文章

  论医学的社会性

  【关键词】 医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医学应满足社会的医学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维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因此医学又具有社会性。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体现在医学社会工作中。

  1 医学的发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事实上也坚持了“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对象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命过程;并且医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疾苦。医生赖以进行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由于他的工作对象是人,因而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

  1.1 医学的发达与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在上古时代医生就已经是专门的职业,如周礼天官就有正式文献提到医师的职责。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非每个医生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学问且自己对医事有所把握者,都可为人切脉开药,直到如今仍有其余迹。(2)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了中国,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还有一本传世巨著,那就是《黄帝内经》,她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4)到了金元时代,中国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到了现代,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1.2 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联系紧密,历代许多医学伟人都是由儒入医,积极用世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仁”与“礼”同时也指导了医学的从业思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教含灵之苦,”清代袁枚评薛雪从医一语中的“圣学莫好仁,先生能以术全其民,使无夭礼,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从《周礼医师章》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一部中国医学院史,“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少人为攫取财富,践踏人性,毁灭人伦,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医学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诈骗,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以中国医史作为当今医学界澄澈的参照,作为对当今唯利是图的人的棒呵,积极意义是明显的〔2〕。(2)中国古代的医学伟人。常带着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疗活动。因而他们在当时以致对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从张机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大家,他们无不是科学地牢记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经验,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创立自己学说,推动中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2 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医学模式。(1)西周时已确定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政府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2)现在正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包括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探究到社会层次,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与社会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旧的模式下,不会因不被认识而不发生作用,也不会因被认识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影响生物因素成为医学模式的内容,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体生命,医学所研究的本质上依然是人体生命过程。因而新医学模式并未使医学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实质上就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同样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甚至在此认识上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也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观念上对健康与生命作出了这些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角度对之进行论证,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于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儿童精神健康的影响等等研究。这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医学观符合于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 医学的社会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区。医学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担医护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扩展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自愈力,构建医疗技术之外的另一条途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强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目前应把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医学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医学服务于社会,仅有医学是不够的。若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科学”可谓恰当,甚而可言为“一门大范围的政治学”。在使用医学过程中进行的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技术及标准评估、决策分析等已不可能是医生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一起,共同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这一点,医学应该超越狭窄的视野,在社会实践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进医学在社会实践中也不能只专注于医学,社会同样也需要战略的眼光,主动运用经济的、社会的手段,促进以医学为基石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既要落脚于医学,又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医学,又不能将医学的范畴扩大化。(2)医学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是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为此有很多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关系〔6〕。例如,患者对诊断治疗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尤其当前医学社会工作要特别协助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希望、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具有国际公认的涵义,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主导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有所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学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学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理解和真诚是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医学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角色,要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达到助人活动的有效性。他们要用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我国现在不能要求过高,但经过一定培训还是必要的〔8〕。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讨论也很重要;医学健康知识的具备有利于医学社会工作的专业需要〔9〕。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具有社会性。我们所作的医学社会工作还是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转型,医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蔡子微,胡怀明,侯维志.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 梁浩材.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2):1-3.

  3 袁震.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6.

  4 红漫,慧曼.新世纪的人文医学.医学与社会,1999,12(6):18-20.

  5 郭照江.需要再次更新医学模式.健康报,2003-11-15.

  6 秦惠基.医学模式.生物报,2004-4-22.

  7 张金钟.循证医学的道德内涵子摘自.医学与哲学杂志,2003,4:28-29.

  8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106-358.

  9 吴明拓.呼吁医事立法正确调整医患关系.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17(24):13.

医学与社会是增刊吗?

  不是
  《医学与社会》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医学与社会》主要刊登医学与人文社会交叉学科方面的文章,可供高、中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各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工作者阅读。
  《医学与社会》创刊于1988年,当时为季刊,刊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医学与社会》。199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6年7月,开始由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承办。截止2008年第1期,共刊登稿件3980篇,其中基金资助论文1021篇,287篇论文被收录或转载。2008年6月,《医学与社会》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医学与社会》在所属专业领域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美誉度,具有较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
  《医学与社会》杂志社主要栏目: 专家论坛、理论前沿、医学社会学研究、医学哲学、卫生管理与改革、卫生法学评论、医学心理透视、医学教育园地、医学社会问题聚焦、学术争鸣等,旨在集中反映当代医学科学、卫生管理学、公共卫生各学科、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医学教育、医学图书情报学等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和成果。
  这是一个有正规刊号的国内合法出版物。

医学实验对社会的贡献作用

医学实验,主要是做药物实验,药理实验,或者医疗器械试验,这些可以用于拯救更多的患者或者为患者开发更好的药物。

医学与社会是cscd 吗

不是,是科技核心期刊,辛苦整理了关于该杂志的简介,希望有所帮助:《医学与社会》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期刊)。《医学与社会》主要刊登医学与人文社会交叉学科方面的文章,可供高、中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各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工作者阅读。

医学社会学学习感想

研究病人、医生、医务人员和医疗保健机构的社会关系、社会功能及其与整个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它是社会学与医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有医疗社会学、卫生社会学、保健社会学、健康和病患的社会学、医学和病患的社会学、医学的社会学、医学中的社会学等不同名称。
  发展简况  1894年美国医学家C.麦克英泰尔发表题为《医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的论文,首先提出《医学社会学》的概念,他下的定义为:“是把医师本身作为特定群类的社会现象来加以研究的科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医疗职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1902年英国医生E.布莱克威尔博士编的《医学社会学》,收集了一些关于社会工作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论文。1910年J.瓦巴斯的《医学社会学》出版,书中对医学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进行健康教育。在20世纪的头30年中,医学社会学一词主要是指医疗方面的社会工作。30年代以后,特别是50年代,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进入医学领域,医学社会学得到了较大发展。1957年,美国医学社会学家斯特劳斯在《美国社会学评论》上发表的《医学社会学的性质和状态》一文中,把医学社会学分为:①医学中的社会学。着重分析健康障碍的病因,社会对于健康的态度方面的差别,以及诸如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态、种族和部族、教育水平和职业等因素对于某种特定的健康障碍的产生和流行的关系。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医学问题。②医学的社会学。主要研究医学实践中的组织、角色关系、规范、价值观念和信念等人类行为的因素,着重研讨在医学领域中的社会过程,帮助人们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50年代后,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发展很快。1960年,美国从事医学社会学研究的人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十余人增至数百人,1950~1959年间,医学社会学的从业人员比社会学其他各分支学科从业人员增长的百分数都要大。英国较有影响的《医学社会学在英国:研究和教学名录》(第3版,1978)一书,收录1970年以来英国 260位医学社会学家的情况,介绍约500 个进行中的研究计划和在综合大学、医学院中所开设的约 100种医学社会学的课程。在苏联,60年代以来,共出版医学社会学专著达数十种,其中查列戈罗得采夫著的《医疗的社会问题》、伊祖特金等著的《医学的社会学》影响较大。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也开展了医学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日本于1977年建立了保健·医疗社会学研究会,每年出版一册论文集。国际社会学学会设有专门的医学社会学研究委员会。
  研究内容和方法 医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有:①医学领域中的角色,主要是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角色行为,包括求医行为、施医行为、遵医行为等;角色关系,包括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患际关系等,以及角色组织、角色流动和角色变迁等。②医学与各种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医学与政治、医学与军事、医学与经济、医学与文化、医学与宗教等的相互关系。③不同类型的医疗保健机构的组织结构、服务形式和社会效用。
  医学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和方法。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方法、实验医学方法、临床观察方法等医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引进了医学社会学的研究。
  医学社会学在中国  医学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始于 1981年 12月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首届全国医学辩证法学术讨论会上成立的“医学社会学研究组”,随后出版了内部交流刊物《医学社会学研究通讯》。1982年 5月在中国社会学会首届年会上,医学社会学研究组为中国社会学会接纳。1982年8月,在黑龙江省镜泊湖召开“医学社会学近期工作规划会议”。1983年 8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全国首届医学社会学讲习班”。1984年8月,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了首次医学社会学学术讨论会。江苏、北京、山西、陕西等地也建立了医学社会学研究组,开展了一些专题研究。《医学与哲学》、《中国医院管理》、《中国社会医学》等杂志有专栏刊登医学社会学文章。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相继开设了医学社会学课程。1983年,台湾出版了蓝采凤、廖荣利合著的《医学社会学》;1985年,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出版了刘宗秀、阮芳赋主编的《医学社会学概论》;1986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建章主编的《医学社会学》;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美国H.恰范特、蔡勇美和中国刘宗秀、阮芳赋合著的《医学社会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