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集
前 言
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已成为当前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重点实施的四大基础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科协牵头负责落实《纲要》的九大任务之一。由于对科普资源建设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国的科普资源开发、建设和共享水平还不高,科普资源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广泛开展科普工作的瓶颈。随着科普资源开发和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科普资源建设的研究。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中国科协作为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散和服务中心的作用,广泛动员和吸收社会研究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和建设的研究,推动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科协科普部于2006年启动了“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对科普资源建设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中国科协科普部成立了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协声像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科普出版社等单位参加的总课题组。总课题组由陈玲、兰 军、李 媛、任福君、谢小军、颜 燕、杨利军、张锋、郑 念等人组成,任福君任组长,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组织、管理等工作,同时还成立了由顾希峰、牛灵江、任福君、王慧梅、颜 实、殷 皓、张国平、朱向平等专家组成的领导小组。
总课题组首先通过组织调研、项目策划和分析论证,将“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分成了八个子课题来分步实施,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前提。为了保证吸收和资助一些社会优势资源和优秀力量,总课题组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组织了子课题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课题组积极探索管理方法,对子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及时组织各项目课题组成员、相关学科专家和科普资源建设管理人员参加了科普资源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等,深化了对科普资源的研究。经过课题组和各项目负责人近一年的辛苦工作和努力探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科普资源开发指南(2007)”、“科普资源建设的基础理论框架研究”、“我国科普资源共享基础理论及模式研究”、“优秀科普作品评价标准研究”、“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的前期基础研究”、“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指南”、“科普场馆展品数据库开发”和“科普场馆展品制作标准的基础研究”等八个子课题的研究,基本上按照计划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科普资源开发指南(2007)”课题完成了《科普资源开发指南(2007)》及《科普资源质量及规格要求(试行)》的研究工作,对中国科协已经开发的科普资源进行了核对、整理,列出了目录,完成了申请书、协议书等文件的设计工作,确定了科普资源的开发原则、内容、形式和支持方式,对现有图书等九类科普资源提出了质量和规格要求,为2007年科普资源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打下了基础。“科普资源建设的基础理论框架研究”提出了科普投入子系统、科普创新子系统、科普载体子系统、科普对象子系统、科普目标子系统等科普资源的五个子系统,主张科普资源建设涉及科普投入、科普管理和科普效果三个环节,重点是科普创作、科普传播和科普活动三类管理工作,初步探讨了科普资源建设的基础理论框架,推进了我国科普资源建设理论的体系化。“我国科普资源共享基础理论及模式研究”对科普资源共享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模式相关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分析和归纳。为更深入、具体地认识我国科普资源共享现状,分析我国科普资源共享实践,提出下一步战略规划,提供了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础。“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的前期基础研究”对科普创作和科普创作选题的基本内涵、国内外现状、我国重点人群的需求以及对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提出方向性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优秀科普作品评价标准课题研究”就重新设立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奖活动和评价标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量化的优秀作品评价标准。“科普场馆展品制作标准的基础研究”对我国展品标准的编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体系。科普场馆展品制作标准范例——《流动科普展品制作通用技术条件》作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在我国提出了科普展品标准的概念,也是我国第一个科普场馆展品制作标准范例。“科普场馆展品数据库开发”详细记述了科普场馆的展品名称、展品类别、展示内容、演示操作说明、科学技术原理、展示照片等,形成了开发科普场馆展品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建立公用社会平台,帮助科普场馆建设者选择展品、了解展品,也可当作展品设计、制作厂家规范性的技术参考,用于展品制造和验收中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手段。此外,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通过“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指南”课题的研究,编制出版了《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技术手册》。该技术手册既可当作车载展品设计、制作厂家规范性的技术标准,用于展品制造和验收中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手段,也可作为基层科普工作队伍遵循的展品使用操作手册和一般观众了解相关展品科学原理的科普读物。可以看出,课题研究内容既涉及到科普资源的基础理论方面,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对我国科普资源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之,“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题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科普资源建设的基本概况,针对科普资源建设的某一研究领域,开拓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方案和标准等,对科普资源开发和建设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建议和指导,促进了科普资源开发和建设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科协科普资源研究中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对科普资源建设的系统化研究是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我们对科普资源建设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开始,尚待进一步扩展、深化和系统化。今后,总课题组将继续立足我国的科普实践,研究科普资源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2008年,总课题组将继续以《纲要》为指导,在总结2007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研究为重点,在“现有的科普资源是否满足科普实践的需要”、“如何建立充分利用和共享科普资源的机制”、“如何按照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规划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等涉及科普资源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领域,进一步扩展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科普资源研究的体系化、促进科普资源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为充分发挥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散和服务中心的作用提供支持和指导。
“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2007年12月
目 录
科普资源开发指南(2007)……/任福君(1)
一、我国科普资源建设概况分析 ……/(3)
二、科普资源开发指南(2007)……/(10)
三、科普资源质量及规格要求(试行)……/(13)
四、课题完成的其他下发材料……/(18)
科普资源建设的基础理论框架研究……/郑 念(19)
一、科普资源的界定 ……/(20)
二、科普资源的建设 ……/(48)
我国科普资源共享基础理论及模式研究 ……/莫扬(72)
一、科普资源共享基本概念……/(74)
二、科普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及原则……/(77)
三、科普资源共享模式基础研究……/(80)
四、科普资源共享基本模式……/(84)
五、我国科普资源共享活动现行主要模式……/(86)
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的前期基础研究…/李象益 李亦菲(96)
一、现代科普形势下的科普创作……/(97)
二、西方发达国家科普创作的基本情况……/(111)
三、我国科普创作的基本情况……/(119)
四、我国四类重点人群的科普需求……/(141)
优秀科普作品评价标准……/张秀智刘 兵(159)
一、设立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的必要性……/(160)
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的指导思想……/(161)
三、对国内外科普作品评奖工作及评奖标准的总结评价……/(162)
四、优秀科普作品评价标准(总则)……/(163)
五、优秀科普作品评奖的管理体制……/(167)
六、优秀科普作品评奖标准细则……/(170)
附录1:中国科协优秀科普图书奖评选办法……/(171)
附录2:中国科协优秀科普图书奖评分细则……/(178)
附录3:中国科协优秀科普音像制品奖评选办法……/(179)
附录4:中国科协优秀科普音像制品奖评分细则……/(185)
附录5:对科普动漫作品进行奖励的若干说明……/(186)
附录6:中国科协科普动漫作品评奖细则……/(187)
附录7:中国科协优秀科普动漫作品奖评分细则……/(191)
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指南……/冯帅将邢金龙 (192)
一、基本原则……/(192)
二、《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技术手册》……/(194)
三、意义……/(197)
科普场馆展品数据库开发……/盛业涛邢金龙 (198)
一、基本原则……/(198)
二、科普场馆展品数据库开发……/(199)
三、意义……/(205)
科普场馆展品制作标准的基础研究 ……/李小瓯黄亚平 (206)
一、基本原则……/(206)
二、建立科普展品标准化体系……/(207)
三、《流动科普展品制作通用技术条件》……/(216)
四、意义……/(226)
如果需要就去找这个来仔细研究,应该有你要的答案。
普刊和核心期刊不一样的,分数是按照具体的学习单位制度决定。
1、一篇文章多人共同发表,第一作者按标准加分,第二作者按第一作者的50%加分,第三作者按第二作者的50%加分,以此类推;
2、在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上述标准加分基础上×0.8;
3、同一篇文章只能加一次分;
4、获奖文章在原加分基础上×1.2。
扩展资料:
在职称论文评分制度中,论文是要分等级的,且不是简单的核心非核心的等级划分,而是自己的一套等级划分制度,论文等级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职改办组织专家会给予认定,等级划分详细如下:
1、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SCI、SSCI、EI、ISTP收录的国外期刊,国外期刊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国外期刊;
2、专业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等被核心期刊检索收录的刊物;
3、国家学术刊物: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
4、一般刊物:省部级学术会议论文、论文集、《增刊》、科普类刊物;
5、技术报告(论文):个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某一领域的报告(论文),包括技术业务方案、规划计划、调研报告、技术规范标准、专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
在参加职称参聘时,对参聘人员的各种环境进行量化,其中发表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参评人员总的评价分数为100分,其中发表论文最高为10分(各个专业的最高分数不同)。
有关规定:
(1)所有论文应为任现职以来所撰写并发表或交流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包括著作、译文、译著),以证书及原文为准。其中:
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是指被sci、ssci、ei、istp四大国际索引所收录的国外期刊;
国外期刊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国外期刊;
专业焦点期刊是指依据中国科技信息探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探究会提供的检索报告肯定的本专业领域刊物;
国家学术刊物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
一般刊物包括省部级学术会议论文、论文集、《增刊》、科普类刊物;
技术报告(论文)则主要是指个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某一领域的报告(论文),包括技术业务方案、规划计划、调研报告、技术规范标准、专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等。
(2)论文(著作)及其发表的刊物(会议交流论文)级别由油田公司职改办组织专家认定。
(3)论文得分,应为该论文(著作)对应级别评分除以作者人数所得分数。例如: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该论文对应级别评分为7分,借使是独著,则论文得7分,借使为2人合写,那么得分应为3.5分。
(4)若多篇论文发表或交流,以论文最高得分为基础分,累加其余各篇论文得分后×10%并与基础分相加即为论文总得分。例如:某参评人员共有三篇论文发表(交流),其中第一篇由2人合写并在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二篇为个人独写并在一般级刊物上发表,第三篇论文为2人合写并在一般刊物上发表,则该同志第一篇论文得分为3分,第二篇论文得分为6分,第三篇论文得分为3分,那么该同志论文得分总分为6+(3+3)×10%=6.6分。
(5)同篇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不重复加分:与获奖成果相似的论文不重复加分。
工程技术研发类专业初级职称的论文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
大雁是如何飞过喜马拉雅山的?
大雁是如何飞过喜马拉雅山的?到底能否飞过去, 我们先不论,我们先假设一下,大雁要想飞越过去的前提条件和目的,进行一次推理:
1.首先考虑的是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海拔高度接近9000米了,峰顶空气稀薄,气压非常另人窒息的,登山队员之所以能登顶,是因为穿着国际标准的登山服,配备氧气瓶,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对吧。而大雁呢,它们飞的时候,身体抗压是有极限的,当感觉呼吸困难的时候,就不会继续飞了,至少要在一个适宜的空间高飞,是吧。再好比说,航天飞机为什么能飞出地球,而里面的宇航员也能很好的在太空中生活呢,还不是供氧设备完好,身体保护设施也很先进的缘故吗?将大雁和人都装飞机里飞这么高的山脉,当然没事了,但你这题目是,大雁怎么飞的,安这样的推理,还没等飞到那么个高度,大雁已经因氧气不够,气压太大,业已身亡了。
2.人们通常看到大雁飞的高度是通过肉眼看到的,而人的视觉能见最大极限也是有的,但也绝对不是9000米吧,那不成千里眼了,也就几百米,视力好的,就千米了。因此凭借生活常识,也能推断,大雁飞的高度也就是千米左右。至少要在人的视野范围内的。
3.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漫长的旅途,当然它们要选择最舒服的高度最充足的空间去滑翔于蓝天了,飞的越高,气压越影响它们的飞翔,也越耗费力气,自然也不会飞到9000米那个极限的高度了。
4.飞山脉作什么?山脉那头有什么?山脉上都是积雪,无比寒冷,达到南飞的目的了吗,南飞是过冬,不是集体自杀吧,还有,一个物种的繁衍是几千年的结果,大雁也不例外的,或许当初大雁刚诞生的时候,它们的祖先或许能想飞到山脉那头,但不断的被冻死,不断的有死去的,自然,就形成了固定的生活范围了,我国的南方来过漫长的冬天,所以是随时间形成的!
5.由此可见,想飞的条件和目的都不成立,当然大雁是飞不过去的,即使飞,也是楼上说的,山谷,但还是要死掉的,所以,楼主问的,不会发生的。
How do wild geese flow over the Himalayan mountains?
Let's put asid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y can make their way through,and let us make an assumption of
the preconditions and their objectives and then proceed to make a rationale.
1. First, considering that the Himalayan mountain being the highest mountain range in the world, with heights close to 9000 ft above sea level, the air at the peak is thin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suffocates someone to death if he is devoid of aids.
Why mountain climbing teams can reach the peak without endangering their lives is because they wear climbing
suit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and are equipped with oxygen tanks.
2. How about the wild geese? When they fly,their body resistance to air pressure has a certain limit. When they feel that they have problem breathing, they will not
continue to fly at least not at at a height unsuitable for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ing.This reasoning is much the same to explain why spacecrafts can fly out of our planet and the spacemen can live in space,which much of it is attributed to the oxygen supply support and human body
protection facility.
3. When wild geese and humans are put on a air plane,
flying at such a height is definitely not a problem.
However,your topic is how do the geese fly.According to logical reasoning,geese will suffocate to death before
reaching this height.
4. Wild geese are usually sighted with our naked eyes, and our vision has a limit as to how far we can see.
Nevertheless, this vision limit cannot exceed 9000 ft.
Otherwise,we will all become clairvoyants.At the very most, our vision is good up to a few hundred feet or a few thousand feet. Therefore, based on our logical reasoning,
we can deduce that wild geese fly at a height of about a thousand feet.At least, their flying height has to remain
in our vision limits.
5. Wild geese are outstanding air travellers.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times,they will fly from their native habitat in the Siberian region in groups and mightily
to the south of China,part of natural winterly migration patterns for wide life.In the spring season of the second
year, they will return in a long journey to Siberia for eggs laying and breeding.Wild geese fly really fast rating at 68 to 90 km/h. Even at this speed,flying to destination
of a few thousand kilometers away will take them one to two months.
6.In such a long journey, they definitely have to choose a flying height where they are comfortable with and in a blue
space with openness that allows them to fly and glide.The higher they fly,the higher the influence of air pressure.
This resultantly affects their volitation capability resulting in a heavier use of their strength and energy and naturally they will not be able to attain a flying
height of 9000 ft which is also their maximum flying limit.
7.Why do they want to fly over a mountain range? What ar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 range? Mountain ranges
are capped with snow and are extremely cold.Have they achieved their objective of flying south? Isn't flying south to pass their winter time a mass suicide? On top of that, the multiplication of a living specie is an outcome realized from a period of a few thousand years,and wild geese is no ex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