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革命老区杂志

2023-12-11 2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革命老区杂志

广东省源流杂志社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国家新闻机构,持有国家级《新闻记者证》,可参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拥有独立新闻发布平台。《源流》主管协办单位: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 《源流》刊名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同志题写。国内统一刊号 CN44-1494/D,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9-5616,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革命老区发行的新闻、时政类彩色期刊。1994年 10月创刊至今,已历经19个春秋,为月刊。

《源流》实行全省各地级市老促会共办的方针,30多位厅级老干部及现任干部担任编委委员,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由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肖耀堂同志担任。《源流》读者群以广东省为中心,辐射全国,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在职领导、各地离退休老干部、中小学校、团体,以及企业家读者群体,深受广东及全国老区读者的喜爱。是广东省委宣传部评定的重点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2013 年《源流》月发行量迈向新的数字旅程,成为该刊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源流》为能更好的展示及巡礼老区建设新貌,成为老区人民的喉舌,如实地反映老区人民的呼声,监督及宣传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对老区建设的各项民生工作情况。2013 年 5 月 8 日,经广东省源流杂志社批准,《源流》驻阳江市工作站成立,梁连顺同志任阳江市工作站站长。

传承红色精神、建设崭新老区是《源流》的办刊宗旨,刊物内容 栏目涉及老区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特色产业、经济建设、行业发展、民生热点、典型人物及“三农”、扶贫开发 等方面。一直以来《源流》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 --2013年最新相关链接新闻:

新闻一、

《广东省老促会换届,陈开枝当选理事会会长》

2013年8月19日上午,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九届第一次理事大会在广州举行。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朱明国,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帼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石宝华,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游宁丰、陈坚,省政府原副省长范希贤,省政协原副主席肖耀堂、徐尚武等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省老促会第八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通过了新修改的理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并通过了聘请名誉会长名单。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会长,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林华景当选为常务副会长。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1989年1月,是由一批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对老区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同志发起组成的社会团体。第一任会长罗天,第二任会长林若。第九届理事会现有理事160名,大多是省直机关离退休的厅局级干部,有多位担任过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职务领导同志任名誉会长。

新闻二、

《阳江市老促会召开会员大会,市领导要求重视老促会工作》

2013年9月3日,阳江市老促会召开会员大会,传达学习广东省老促会九届一次理事大会精神。阳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黎泽林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老促会的工作,为老促会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动其当好参谋助手,促进阳江老区建设发展。

会议指出,学习贯彻好省老促会九届一次理事大会精神,对促进阳江市老区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老促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当好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参谋和助手。

黎泽林强调,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加大宣传老区力度。各县(市、区)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贯彻去年市“两办”21号文件要求,按规划完成革命遗址的修建工作,做好《中国老区建设》和《源流》两份宣传老区的重要刊物的征订工作。二要加强老区调研工作,当好党委和政府参谋。老促会的同志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老区新问题新情况,多出谋献策,共同努力促进老区建设得更好。三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老促会工作有新提高。

看见你们总觉得格外亲这首歌曲是哪一年创作的?

看见你们总觉得格外亲这首歌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军旅艺术家洪源、刘薇同志到张家口坝上采风,当深入张北县革命老区战海公社阿不太沟村的时候,目睹部队战士为老区人民担水、扫街、收秋割麦,军民鱼水情,尤其是听了当年老区人民与八路军一起抗日的故事,他们非常感动,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在很短时间内,便写出《看见你们格外亲》,不久歌词在杂志上发表,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朗诵。娄生茂也在张家口地区坝上深入生活,看到这首诗,生茂情不自禁地以河北坝上《二人台》的音乐为基调,而在叙事部分又汲取了河北民间说唱音乐的素材,为《看见你们格外亲》谱了曲。生茂为《看见你们格外亲》谱曲后,先由战友歌舞团女高音马玉涛演唱,引起轰动。这首歌很快在祖国大江南北传唱开。

小兴安岭上的红色足迹

                                                    小兴安岭上的红色足迹

                                                             刘纾悦

      绵延千里,横亘万载,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这片素有“天然大氧吧”之称的茫茫林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就像一颗碧绿的翡翠,闪耀在祖国的东北边陲。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朴实、热情,以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气概,向自然进军,向严寒挑战,向大山呐喊,把沉睡千年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建设成了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光阴流转,岁月如梭,历史犹如翻转的书页,每一页都那么难以忘怀,都那么步履铿锵。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以殷红的鲜血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透过岁月的烟尘,回望百年征程,小兴安岭上的红色足迹,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的孔武有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爆发。次日,日军侵占沈阳,随即辽宁、吉林大多数城市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当时伊春(含铁力、嘉荫)虽人烟稀少、地域偏僻、交通闭塞,但日本侵略军也于1932年开始入侵,到1933年5月,铁力、乌云、佛山(嘉荫县)先后沦落敌手。日本侵略者一边血腥镇压与统治这里的人民,一边疯狂掠夺木材、黄金等资源,小兴安岭惨遭日军铁蹄践踏,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提出在东北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中共满洲省委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就召开紧急会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9月20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占领满洲告全满朝鲜工人、农民、学生及劳苦群众书》,9月22日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揭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广大群众罢工、罢课、罢市,发动群众反抗日本侵略。中共汤原(当时,伊春归汤原管辖)县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抗日救国的主张和号召,组织了一支化妆的抗日宣传队,深入城乡各地宣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南岔区浩良河镇吉星村是当时抗日宣传队经常活动的地方,汤原县抗日游击队夏云杰、戴鸿滨在此作了大量发动群众抗日的工作。经过培养和考验,在这里发展了伊春林区第一个中共党员高玉斌。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这里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等抗日组织,高玉斌任会长。他组织全村群众同日伪军进行斗争,这里被评为抗日模范村。他还动员这个村27名青壮年加入了抗日联军,其中有24人为国捐躯。

    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抗日斗争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反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1933年,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为基础,团结和争取各种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到1936年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根据这个宣言,在中共东北党组织领导下,东北各地抗日武装,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到第十一军。在小兴安岭活动的主要是三、六、九、十一军。当时小兴安岭的抗日斗争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领导的。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先后设立在南岔区浩良河所“四块石”、朗乡局新东林场“张木营子”和乌马河区西岭林场的“锅盔顶”等地办公并召开多次重要会议。

    伊春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革命老区,在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这里被誉为“五地一道”,即中共北满省委诞生地,抗联三、六军抗日根据地,东北民众抗日联军所在地,东北抗联主要战绩地,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干部培训基地,红色国际通道。小兴安岭的沟沟岔岔都留下了抗联先辈的足迹,山山水水都洒下过抗联英烈的鲜血,留下很多小兴安岭抗日斗争时期的遗址遗迹遗存,这些遗址遗迹见证了日本侵略者镇压我抗日军民、掠夺我森林资源的滔天罪行,见证了小兴安岭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的生动场面,见证了小兴安岭军民建立根据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14年艰苦斗争的历程,见证了无数抗联先烈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血洒兴安的壮烈情景。

    1935年夏,赵尚志率抗联第三军主力来到汤原萝北一带,在汤旺河、梧桐河流域建立了三、六军根据地,在萝北南部的老等山、大黑林子一带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医院、仓库和军政干部学校,亲自担任校长,为抗日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同年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兼三军军长,把北满抗日游击战推向了高湖,令日寇闻风丧胆,时有“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和“南杨北赵”之称。

    1935年,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她率领的抗联队伍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在那里可以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在没有敌情的时候,抗联的战士们在深山老林里烤火,顺带烤一些野味,一齐唱歌,给艰苦的战斗生活增添了温暖。抗日军民尊称她为“李姐”,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1936年3月,为建立稳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决定攻打位于汤旺河中游的日伪据点“老钱柜”(上甘岭区境内)。此次战斗制定了“奇袭智取”的作战方案。3月17日,李兆麟、戴鸿宾率领百余人组成的突击队,乘马爬犁由浩良河村出发,顶风冒雪,急行军200余公里,于19日晚抵达“老钱柜”(上甘岭区境内)。突击队利用在途中俘虏的伪警察解除了哨兵的武装,智取了“老钱柜”,击毙7名日军,俘虏100多名伪警察,缴获长短枪100多支及大量物资。奇袭“老钱柜”战斗的胜利使汤旺河沟系完全置于我军控制之下,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打开通往苏联的国际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6年12月,打响了攻克佛山战斗。佛山(今嘉荫县)是当时国境线上的重镇,城内除伪县公署和警备局外,还驻有伪国境监视队。抗联三军五师师长景永安带领抗联战士,悄悄摸进县城,割断电线夺取电台,包围警备局和国境监视队,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击毙、缴械。这一仗打死日军9人,伪军3人、击伤和俘虏48人,缴获步枪50支,猎枪40支,子弹1150发,警刀41把,马93匹,棉被489床,伪币70000元,日本参事官逃跑后被冻死,日本指挥官五十岚被烧死。这场战斗的胜利震动了敌人,鼓舞了我军士气,不仅有利地支援了三军主力部队的西征,而且完成了护送北满临时省委代表赴莫斯科向中共代表团汇报工作的任务。

    1936年底到1937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军部和第一、五师西征,由汤原县向铁力,奔海伦,越小兴安岭,直驱黑龙江的逊河,纵横千余里,与敌人打了百余仗,攻克城镇20余座,歼敌800余人,俘敌300余人。

    1937年5月,小兴安岭茫茫林海,飞花飘翠,李兆麟、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冯治纲、许恒志、黄成植等抗联领导同志从东北各抗日战场上,汇集到这里参加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扩大会议,研究讨论抗日救国的一些重大问题。

    时至今日在小兴安岭还有东北抗联2处遗址和1处抗联战略要地和13处抗联密营遗址。比较知名 的有老白山、翠峦、大丰等密营,其中位于伊春,依兰,汤原3县交界的四块石密营是当年抗联三军、六军的后方医院、被服厂所在地,也是1938年李兆麟将军和他的战友创作抗联《露营之歌》第一段的地方。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段,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支由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们共同创作的《露营之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内容,在东北抗日战争艰苦的年代里,成为鼓舞抗联战士英勇杀敌、坚持斗争的有利精神武器。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开始,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大举进攻,将东北作为它重要的后方基地,关内成为反侵略战争的主要战场,东北地区局部抗日变成全国性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东北抗日联军的任务即由单独作战改为袭扰敌人后方,削弱敌人,牵制日军入关,配合关内军队作战。全面抗战的爆发,给东北人民抗日战争以极大鼓舞,在东北地区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小兴安岭的抗日战争出现了新的高潮。

    张家湾战斗是抗联三路军西征后在铁力境内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1939年初,绥(化)、庆(城)、铁(骊)三县的日本守卫队和伪警察队联合组成一支搜山队,沿着依吉密河逆流而上进行“讨伐”。抗联得知消息后,半夜进入敌宿营地,四挺机枪同时开火,日本鬼子没等明白咋回事就没命了。这次战斗共打死日伪军30余人,抗联战士排着队,扛着战利品,撤离了阵地。

    西北河战斗是我东北抗日联军一场歼灭性的速决战,尽管战斗规模较小但它的影响很大,有力的震慑了日寇,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战斗发生在1940年除夕的前一天,抗联第三路军第二支队一部52人从老金沟出发,直奔铁力大依吉密伐木场准备袭击那里的日伪警察队,夺取武器和给养。夜晚10点战斗打响,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鬼子被打的狼哭鬼叫。不到半个小时战斗就胜利结束了,抗联以少胜多,击毙日伪军60多人。

    东北抗日联军在小兴安岭的发展壮大和胜利,使日本殖民统治者深感不安,为巩固其统治,他们向小兴安岭大量增兵,封锁交通,包围抗日游击区,集中大批兵力对各地抗联部队进行“讨伐”,清乡归屯,妄图割断人民群众与抗联的联系,此时的抗日联军陷入了极端困难,危险地境,外无援助,内缺给养,孤军奋战,被迫转入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1月26日,在吉星沟对岸长嘴子(现浩良河镇)召开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联席会议”,会议决定“为了教育和培养大批军政干部,设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的政治军事学校”。东北抗日联军统一编制后,这所学校正式命名为“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校长由赵尚志担任。在伊春的军校共办了三期,校址先后设在双子河畔、伊春河畔和翠峦河畔,先后培养了250多名军政干部。原黑龙江省司令员王明贵就是这个军政干校的学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36年7月在巴兰河谷张木营子建了电信学校,同军校第三期合并,为抗联三军、六军和十一军共培养了9名电报员。

    东北抗日联军不但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也是一支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的部队,不仅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培养军政人才,而且经常给战士们上政治课、军事课,教战士学文化,教唱自己创编的歌曲,还创办报刊杂志等,鼓舞抗联将士战胜艰苦环境的信心,坚定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念。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是在敌强我弱的困难条件下,依托小兴安岭独立自主地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牢固占领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不断向东北增兵,1932年总兵力约6-7万人,到1942年,达到76万人,而我抗日联军从无到有,到1937年10月,发展到11个军才3万多人。东北抗日联军针对我劣势装备与日本强敌作战的实际,制定了以少胜多、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山林游击、平原游击战术,与敌人进行周旋,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兴安岭的战役战斗就有100多次。

    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的小兴安岭抗日斗争中,冲杀在白山黑水之间,用血肉之躯与敌斗争,有效地保存了自己的力量和资源,消灭和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也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可以说,他们为东北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指出: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子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份力量,甚至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系列辉煌壮丽的抗战历史,充分证明了这块土地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用无数先辈艰苦卓绝的战斗和无数先烈热血和忠诚写在伊春史册上的光荣。

    林都伊春不仅是一块绿色土地,更是一块洒满抗联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对抗联战士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抗联文化,搞好三次创业,实施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书写伊春的中国梦。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们一起重温一百年来小兴安岭上我党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感受家乡这片热土上一幕幕感人肺腑的革命画卷,怎能不叫人热血沸腾,怎能不叫人激情澎湃?让我们永远铭记小兴安岭上这闪光的红色足迹,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把家乡建设成和平幸福、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林区而努力奋斗!

南方周末的创办历史和发展历史,要详细的,不要一味说他多有影响力,看清是创办和发展史。

‍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在创刊时,中国大陆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界也在不断尝试着突破旧有媒体的模式。《南方周末》的出现让人们有了一种新的读报选择。
  发展历史:1984年1月21日,试刊号出版,正式命名为《南方周末》。2月11日,《南方周末》创刊号面世。1985年6月,南方周末报社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8月,免费给全国各地学生赠阅《南方周末》,总数达50万份,丰富了学生的暑期文化生活。1986年3月28日,南方周末编辑部被中共广东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987年1月2日,《南方周末》第一个航空分印点在上海设立。8月至12月,《南方周末》开展业务大讨论,树立起“办一张有全国影响的综合性大型周末报”的办报目标。1988年8月26日,由南京市集报协会举办的第二届民间评选“您最喜欢的十佳报纸”活动揭晓,本报名列第三。10月21日,《南方周末》第一张彩色报纸面世。1989年2月11日,《南方周末》创刊五周年。中顾委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题词“喜闻乐见”以示祝贺。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词:南方多佳讯,周末有奇文。11月1日,山东齐鲁集报协会举办的“全国首次华夏报纸博览大点索”活动,本报被列入“最受喜爱报纸”名录中。1990年1月6日,《南方周末》北京航空版分印点开印。1991年1月,北京分印点期发数飚升至15万多份。9月,由南京市职工集报协会、南京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主办的“您最喜欢的全国十佳报纸”评选在南京揭晓,本报再度金榜题名。1992年1月,《南方周末》第一次扩版,从对开4版扩大为对开8版。9月,“1992年全国文化艺术类报纸十佳”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本报与《光明日报》《文汇报》一起名列三甲。1993年9月,由北京工人集报协会、石家庄集报协会、呼和浩特市职工集报协会、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集报分会、莱州市剪报中心、四川省渠县集报协会联合主办的评选“我们最喜爱的中国五星级报纸”活动,本报被评为“五星级报纸”。10月29日,本报第507期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大关。1994年5月6日,由本报主办的“全国十家周末报(版)报纸改革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提出了“强化新闻性,再上新台阶”的口号。5月7日晚上,300多名嘉宾荟萃广州东方宾馆,共庆《南方周末》创刊10周年。来自全国各地13家新闻单位向本报赠送了“耕耘十载,风行神州”的锦旗,祝贺本报对推动新闻改革做出的贡献。1995年9月2日,由本报捐资22万元建成的“南方周末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在革命老区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隆重举行。“希望小学”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有两层主教学楼一座,有近500名适龄儿童入校就读。10月18日,《南方周末》驻上海记者站正式成立。1996年1月,本报第二次扩版,从对开8版扩大为对开16版。1997年6月,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时任本报主编的江艺平同志榜上有名。9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北京工人集报协会主办的“我们喜爱的全国百家优秀报刊评选活动结果在北京揭晓,本报荣获“全国百家优秀报刊”称号。10月,增设济南分印点。1998年年初,第三次扩版,从对开16版扩至对开20版。7月,增设南京分印点。8月,长江、嫩江特大水患,本报员工共捐款81450元。1999年2月,本报创刊15周年,收到4万多封读者来信,对报纸改革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7月,增设福州分印点。2000年本报第四次扩版,由对开20版扩为对开24版。2001年1月,南方周末《新经济》、《新文化》、《新生活》正式登台。7月,南宁分印点开印。2002年1月,郑州分印点开印。3月28日,本报版面全面刷新,分为新闻、经济、文化、城市专题四大版块(京、沪、粤三地每期赠阅城市专题8个版)。2003年4月4日,本报成都记者站成立。7月,杭州卫星传版分印点设立。至此,全国共有15个印点同时印刷本报。8月1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管、本报主办的《名牌》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本主要针对精英男性群体的高品位杂志。2004年1月,本报第五次扩版,将32版发行到全国,并且重新整合为新闻、经济和文化三大版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