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汶河杂志社投稿

2023-12-09 2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汶河杂志社投稿

目录

【小说世界】

——佟掌柜《曾侯乙》

——余清平《风中的小丫》

【散文芳洲】

——尹燕忠《平阴城的蝶变》

【诗歌峻岭】

——李翠贤《心灵的眷恋》

【诗词雅苑】

——云深不知处《崖松》

——春歌《暮春即景》

——茅斋听雨《清晨》

——金晶《梨花溪》

——槛外闲人《渔家傲·乡居(一)》

【小说世界】

文\佟掌柜

中国古代,最早可称之为音乐发烧友的帝王非曾侯乙莫属。

曾侯乙,姬姓,名乙,战国时曾国国君。他个子矮小,面目较清秀,嘴角略微上翘,总像在微笑。别看他貌不惊人,却是当时曾国所有女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他怎么这么大魅力呢?除了拥有曾国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数不尽的财富外,还有两点让他更man:其一,他治国的理念很让百姓爱戴,他认为战争不能给人民带来安宁和安全。在战国那样动乱的年代,他治下的曾国,“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鼓击筑;无不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其二,他将一种刃部较长,顶端有锋,呈三棱矛状,并在锋后装有带尖刺铜箍的武器“殳”用于车战。可以想象,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武器装于战车之上,会有多么可怕的杀伤力。对女人来说,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喜欢音乐喜欢到痴迷的程度,他追求音乐的极致,是不折不扣的“超级音乐发烧友”。

话说这天,曾侯乙捧着他用整整两年光阴,在锦帛上谱写的乐谱,长嚎一声“啊”之后,泪水夺眶而出。他喊来宫人,将他的独家乐队召集到皇宫右侧的超大型音乐演艺厅,并备上上等美酒,庆祝新乐谱的完成。

宫人们布置停当,悄然退去。二十三名如花般的女子,鱼贯地来到音乐演播厅。她们都是千挑万选的、音乐素养极佳的美女,最大的25岁,最小的13岁。

“本侯今天终于完成了‘双音音律’的谱写。楚之十二律,曾国有其七,双音音律的问世,必将震撼寰宇!”曾侯乙自豪地对着二十三名乐伎大声宣布,“美人们,为本侯奏起来,舞起来吧!让无比美妙的音乐响彻曾国大地,让美酒与这音乐相伴,与我们一起狂欢!”

美人们看着国君兴奋得微红的面庞,恨不得匍匐于地,舔他的脚趾。

五个美人来到大厅正面的编钟面前,面对曾侯而立。其中三名女子拾起丁字形木槌,敲击中层的编钟,奏出乐曲主旋律,另两名则持大木棒,撞击下层低音部,作为和声。音乐响起,支撑编钟下层横梁的三个佩剑铜人,似乎都随着音乐舞动起来。

编钟对面,一名身着紫色长衫,微蹙着黛眉,及腰的长发被翡翠扣金簪固定于脑后的女子跽地而坐,她手持磬槌,专注地在41块刻着龙首、鹤颈、鸟身、鳖足的怪兽的磬石上,轻盈地敲击着。

此刻钟磬合奏,金石和鸣,相映生辉。本应天上才有的佳乐,在皇宫里忽而如黄鹂低啭,忽而如战场嘶鸣,忽而如泣如诉,忽而激昂澎湃。大厅里的人如醉如痴,泪流满面,完全沉浸在这旷世未有的神曲中。

曾侯听着用心血谱写的乐曲,看着舞蹈中曼妙的身影,眼前虚幻起来。他一口饮尽金簋中盛着的烈酒,拿起十六排笙,放于唇下。一幕幕往事,化作音符、化作清越高雅的笙歌,与钟磬相和。酒一杯杯见了底,笙音愈来愈高亢,突然,编钟最上层中间的那口钟“砰”地一声巨响,爆裂开来,曾侯乙轰然倒地,笙音戛然而止……

二十三名美人不敢相信,她们如此挚爱的男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她们不敢触碰曾侯乙的肉身,匍匐在尸身两侧大放悲声。

少顷,紫衣女子擦去满脸泪痕,决绝地说道:“曾侯此去,世上再无懂我等之人。我决心已定,要去黄泉路上陪他。”言毕,拔下头顶金钗插入咽喉,自尽而亡。

众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痴了。有的人想,她的决定多么明智,去阴间与曾侯相伴岂不美妙;有的人想,她本是极美的,生前在曾侯眼里占了先机,难道死了也让她独占鳌头么;有的人想,那姐姐对我是极好的,她死了我也随她去吧。

等宫中侍卫发现不对时,演艺厅里已是二十四具尸身。

补记:曾侯乙墓重现天日后,考古学家发现曾侯外棺一侧的下方有个奇特的门洞,还有23具年轻女子的骷髅。众多学者揣测曾侯与这二十三名女子死因,最后以曾侯荒淫暴死,二十三名女子人殉定位。

余清平

二姨家的麦地在村东头,小丫喜欢去玩耍。这一天,小丫追逐着鸟儿,来到麦地。看到麦苗,小丫就想起麦子做的棉花糖。

小丫心说:妈妈就像是棉花糖,舔舔就没了。

春天的时候,经过霜冻的麦地,踩在上面有一股柔软的温暖从脚底直涌到心底。小丫就这样一个人在麦田里来来回回地踩着,一串串小小的脚印就像她的一件件心事。小丫望着这些无忧无虑的麦苗,羡慕着。小丫想,这一丛丛麦苗有妈妈,小丫的妈妈呢?

小丫想到妈妈,就笑了,像歇在树枝上的“吱吱”欢叫的鸟儿。

小丫记得她也是有妈妈的,以前在家的时候,听邻家的婶子们说过,妈妈很疼爱她。至于后来怎么没有妈妈了,小丫不清楚。后来小丫也听到了更多关于妈妈的事,她们说起妈妈的时候,有的人恨,有的人厌,有的人笑,有的人忽然不语,但有一种动作是相同的,就是看到小丫走来的时候,都是用眼光“瞥”她几眼。小丫很懂事,知道她们是在说妈妈的坏话,于是,小丫恨道:这些狼外婆。

狼外婆是奶奶告诉小丫的。奶奶对小丫说,凡是说别人坏话的女人都是狼外婆。

“我妈妈去哪了,奶奶?我要妈妈。”很多时候,小丫拉着奶奶的衣襟撒娇。

“小丫乖,你有奶奶疼呢。”奶奶抱着小丫,用手在她小脸蛋上来回地轻轻地搓。

前年,不幸的小丫连奶奶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小丫哭得很大声。奶奶故去之前,来不及告诉小丫她的妈妈去了哪里,哭得很大声的小丫也忘记了问,等到想问的时候,奶奶那双秋蝉壳一样的眼皮已经耷拉了下来。好在奶奶的去世也给小丫带来了一点好处——她的爸爸回来了,但是办好奶奶的后事后,爸爸就走了,仿佛他是硬生生挤进这时空里来的,又被这时空给挤了出去。

临走前,爸爸将小丫带离这住了五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子,安排到三十几里远的二姨家里。

爸爸说:“小丫乖,等爸爸打工赚很多钱回来,像其他人家一样起新屋,小丫就可以住在敞亮的新屋里读书,好不好?”

小丫摇摇头,看着爸爸,又使劲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小丫想妈妈,问道:“爸爸,那时候,妈妈会回来吗?”

爸爸说:“会有妈妈的。”

小丫笑了,放心地让爸爸走了。

就这样,两年里,小丫再也没有回到那土坯房子里。小丫想奶奶,想爸爸,想那里的小蜻蜓、小蜘蛛、小青蛙、小鸟儿,但想得更多的是妈妈。在小丫的心里有一幅画,画的是妈妈,画中的妈妈是最漂亮的、最慈善的。小丫又想到棉花糖,妈妈的声音像棉花糖一样甜。小丫吃过棉花糖,那还是奶奶在世时给买的。小丫想着想着,就笑了。

一天,村里来了个卖棉花糖的。“叮咚叮咚”的货郎鼓声很好听,也很诱人,很多妈妈都去买了棉花糖,给她们的孩子吃。二姨也买了,但是只买了一串,给了小表哥。小丫也想买,但摸摸口袋,没有一分钱;小丫也想吃,但没人买给她吃。二姨不是妈妈。小丫晓得。

小丫就冲卖棉花糖的喊一声:“妈妈。”

卖棉花糖的是个女人,她听到有人喊“妈妈”,便停下忙碌的手看看小丫,递过一串棉花糖。小丫摇摇头,没有伸手去接。小丫记得奶奶的话,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

这以后,小丫就天天跑到麦地边,一次次地对着远方喊“妈妈”。小丫想,自己一定要记得喊“妈妈”,等妈妈回来了,自己就会知道怎么喊。一天,小丫照例来到麦地边喊“妈妈”。喊着喊着,小丫就看到挑着棉花糖的妈妈从麦地那边来了。

挑着棉花糖的妈妈说:“我的乖小丫,妈妈想得你好苦,跟妈妈走吧。”

小丫就跟着卖棉花糖的妈妈走了。小丫走了,二姨似乎忘记了有小丫这个人。二姨心慌的时候,是年关时收到小丫爸爸寄来的一大笔生活费。二姨拿着钱的时候,心里很难受。她才真正地想,小丫去哪儿了?怎么向他交代?可是,二姨想破脑壳也想不起小丫是几时离开的。

不过,二姨的心慌也没持续多久,因为小丫爸爸在回家过年的路上出了车祸,他再也不能回来,更不可能给小丫找回妈妈。二姨还意外地发了笔财,是公汽公司赔偿给小丫爸爸的丧葬费,他只有二姨这么一个亲人。

又一个春天到了,麦地依旧松软,风依旧一阵阵吹,麦浪依旧起伏着……

作者简介

【散文芳洲】

尹燕忠

要说我的故乡平阴,可是远近闻名。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因地处古东原之阴,东原砥平,故名平阴,此系以“平阴”命名之始。隋代大业二年(606年)设平阴县,沿袭至今。建国后历经几度变迁:1950年5月属泰安专区;1958年11月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属聊城专署;1959年10月恢复平阴县,属济南市;1960年4月属菏泽专区;1961年2月12日属济南市;同年4月18日由济南复属泰安专区;1985年3月27日至今隶属济南市。境内有泰山,其余脉纵贯县境中部,西部和北部有黄河流经,南部有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润泽,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隆起。被誉为“中国玫瑰之乡”“中国阿胶之乡”“‘和圣’柳下惠故里”。

童稚记忆中的平阴老城极其破旧。当时有这样的说法:“平阴县大猪圈,左观右瞧不好看,南北大街贯全城,一个喇叭听西东。”

那时去往县城的路都是土路,去一次县医院异常艰难,要翻过会仙山后再走很长一段的石径路才能到。县里的东关有一处商业店,两间瓦房在秋风中瑟瑟伫立,显得比较寒酸。进入90年代以后,被称为“玫瑰之乡”的平阴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亲戚来县城寻我,竟然找不到家门,还认为是到了省会城市呢。这时县城逐渐新扩,五纵五横的道路绿化也很到位,路边满是不同季节的风景树。锦水河潺潺流水里锦鳞腾跃。城里的翠竹与绿树彼此掩映,花团锦簇。林间鸣声上下,一阵阵风吹过,树叶飒飒作响,春秋之际是最清爽怡人的。

以前的县城城关供销社和百龙商场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建筑了,其余的房子大多低矮。最有名的饭店要数怡祥饭店和聚仙楼了。那时的怡祥饭店就在东沟市场东边上瑟缩着。只有省市级的客人来了才能在那里招待。印象中那只是个二层楼,现已拆除,如今只剩下聚仙楼还在原地孤寂地静立着。你看,现在星级宾馆就有十几处,招待客人时也不用发愁了。可以选择的地方比以前也多了起来,像玫苑宾馆、全福楼、玫苑、万商、大青瓷、义乌馆楼等。那里不仅菜肴丰富,服务还很周到。平阴县城现在有三处广场。新广场在翠屏街中段路北,那里不仅绿树鲜花赏心悦目还有清泉暗流奏响乐曲。老广场在榆山路北端路东,如今升级改造后体育设施比较齐全,人们常常在那里载歌载舞。还有一处在文笔山路以东,场内布局精巧:曲径通幽,松柏虬龙,篁竹摇曳,溪流喷泉,亭阁楼榭。登上亭阁视野更是开阔:鸟飞虫鸣白云流转更是一派好风光。广场北侧的天堂山上怪石磷峋奇松盘旋。登临此处,远望县城美景尽收眼底。城西南的翠屏山上的翠屏塔高耸入云,松柏与翠石相伴而生更平添了佛教圣地的几分肃穆,千余尊佛像个个神态庄严。盛开的玫瑰花更把这座山城装扮得多了几分艳丽的姿色。

仁者若山,智者若水。平阴有两座公园:一个玫城公园,一个玛钢公园。在玫城公园,百亩湖水便捧起清凌凌的汁滋润着闲游的人们。玛钢公园即玫瑰湖,那里怪石嶙峋,或蹲或卧或驰或立,姿态不一而同,若马若羊若狗更有神似虎狼者,形态各异。其中有佛像也有道像还有仙人像等诸多圣像,许多抗战先烈和英模人物更是引人瞩目。巨石挺立处留下九旬书法家石中琦翰墨“天下第一柱”。千万块奇石飞到玫瑰之乡,让这座老城有了魂儿。玫城公园是在原来大寺坑的旧址上修建的,举目望去:水波粼粼,桥拱径钭,芦苇飘絮……

一个县城有了山石就有了骨头,有了水便有了灵肉了。昔日破败不堪的平阴老城如今蝶变换装。城西工业园区厂楼林立;城东安城工业园区腾飞在即。城区经济增长更是连年谱新篇。

现在平阴县城的春夏两季就各有风韵。春天草长莺飞,有诗曰:“隙地生来千万枝,恰如红豆寄相思。玫瑰花芳香如海,家家扶得醉人归。”看吧,玉带河畔,锦水河侧,山坡陡崖上,一丛丛的玫瑰花开。红了天,红了地,香到了天上,醉煞个人,撂了个儿。夏天玫瑰花与各色花竞相芬芳,扑鼻的花香还香出了高水平儿:玫瑰浆、玫瑰茶、玫瑰糖和着阿胶透出了一种特殊的现代企业发展的时代香味儿。

渐渐的各种娱乐场所多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也上了档次,客车四通八达,四乡八邻坐上车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县城。这样的变化不由地使我忆及母亲带着我徒步进县城看戏的情景。十五里地的距离可让我们娘俩吃了不少的苦,就算是饿了也舍不得买饭吃。不过,娘的包里装有煎饼,吃着煎饼就着瓶子装来的水就算是午餐了。戏是在县党校南剧院里看的,戏场里的座位都是用木头做的连椅凳子。我们和二奶奶去晚了,只有站在最后边看。刚站上木凳子,我一不小心前扑了空,磕掉了两颗牙流了很多血。我哭了,娘也哭了。

每念及此事,仍觉心酸。现在日子越过越香甜,平阴县城也越变越靓丽。生于斯,长于斯。心中总有对故乡说不完的情话。

作者简介:

尹燕忠,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泰安分会理事。曾在《济南日报》《济南时报》《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洛阳晚报》《泰山文化》《大汶河》《楚风》《国庆征文选》《青年文学家》《黄河文艺》等发表作品。在《中国文化精英》专刊上发表传记小说《方河的婚事》。在“鲁王工坊杯”首届小小说大赛中获得“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莱芜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三等奖。报告文学《美丽的毕庄脱贫记》被济南市文学艺术联合会评为“优秀奖”。小说《梅花》被评为“玫瑰文学奖”,并多次获奖。

【诗歌峻岭】

李翠贤

在这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独自将心事散落在风中

唇边那一抹浅浅的笑意

总会在不经意间因你而起

我踮起脚尖眺望

我放纵着自己的想象

揣着那个美丽的故事

邀一缕清风同行,朝着你的方向

挽着一袖花香,依你喜欢的模样

在一串串花语中读你

打开岁月的长卷

守候一场来自心灵的邀约

那份初遇的欣喜,在深深浅浅的文字里

温暖着心扉丰盈着记忆

用我生命的长度

为你铺开一张空白的宣纸

守一阕词,添一首长相思

倾城一场烟花般的眷恋

在清风明月的温柔里想你

若你愿意

我不再为花开欢喜

我不再为叶落而惆怅

不想再沉沦在一笺一笺的思念里

我只想迎着风中你的气息

带着一抹微笑

翻山越岭的去看你

作者简介

李翠贤,女,山东省莒南人,酷爱诗歌,喜欢诗意的生活。系山东省莒南县诗词学会理事,目前已发表诗歌230多首。

【诗词雅苑】

云深不知处

傲立危崖未计年,高擎翠盖笼云烟。

风霜雨雪寻常事,总把朝阳托上天。

作者简介

王谠生(云深不知处),湖北黄冈人,教师,诗词爱好者。

春歌

零落半阶红,微寒细雨风。

闲听春雀叫,忽过小楼东。

作者简介

杨蕾,微信名:春歌,湖北人,诗词爱好者。

文/茅斋听雨

众鸟啾鸣谷,相亲互问安。

闲人无琐事,临牖箇中看。

茅斋听雨简介:孙茂双,字云心,号半山居士,山东省枣庄市人。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班。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鲁南辞赋协会理事,鲁南孔子诗社副社长。专业诗书画家。诗词作品相继发表在《中华楹联报》、《中国辞赋骈文报》、《中华诗词》、《中国诗词月刊》、《历山诗苑》《甘泉》等报刊杂志上。出版发行个人诗集《去住云心一种闲》。

金晶

寻幽微雨后,闲步小蓬莱。

野径轻妆点,香枝细剪裁。

宁堪三月冷,不与四时开。

好景须相惜,春风载酒来。

作者简介

金晶,笔名懿子。四川省南充人,85年生。工作于南充市机关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墨染千秋诗社社长。

文/槛外闲人

        日暖风轻飘柳絮。田园陌野蛙敲鼓。正是一年春将暮。归乡处。双双燕子情如故。

        竹绕烟村听客语。荷锄挖笋佳肴煮。老酒一壶山野趣。杯莫拒。狂欢醉后南山住。

作者简介:

洪晓明,网名:槛外闲人,安徽宣城人。宣州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宣州散曲学社、安徽省散曲学会会员;安徽省诗人之家委员会委员。作品多次发表于《宛陵诗词》、《敬亭山诗词》、《中华散曲》和《中国当代散曲大典》等纸刊和其他网络微刊。

初中作文 黄河,急~ 600字。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河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20多年来,虽然以错就错,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最初水流。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为黄河自豪,为黄河歌唱。
释名“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水文特征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帝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中学地理教科书以河口镇与(旧)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上游
在兰州的“黄河第一桥”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下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公元前2000多年华夏族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