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南交通大学期刊

2023-12-08 1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西南交通大学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其增刊主要收录硕士研究生的,也包括教师及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稿件。
投稿邮箱:,请注明增刊投稿。
电话:
唐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8-2724
国内刊号:51-1277/U
邮发代号:62-10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4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免费咨询:400-6611-896
编辑电话:
编辑QQ:861817761;
635375618
投稿邮箱:
期刊简介综合科技B类综合期刊发表
-
工程科技II期刊发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创刊于1954年,原刊名为《唐山铁道学院学报》,其前身为1919年6月创办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The
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
Magazine),是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理工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信息报道。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和学生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为全国核心期刊,得到了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机构的认可,被美国Ei
Compendex、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以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20多个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也是中国数学、力学、岩土工程、机械工程、无线电等众多文摘的引文源。目前列“综合性交通运输类”第1名。

不在西南交大学术期刊分级目录咋办

我认为如果你不在西南交大学术期刊分级目录的话,你需要再继续努力,发表一篇分级目录的文章。
据说学硕毕业必须发表一篇分级目录的文章才能够毕业,而且,对于学校的评优评先,大多都只看分级目录以及不在分级目录上的sci。
知识扩展
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援藏计划培养单位,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肇始于1896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此后屡迁校址,数度更名,而以唐山交通大学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尤以土木、矿冶两学科独树一帜。1952年经院系调整,更名唐山铁道学院,专事轨道交通人才培养。1964年学校内迁峨眉,1972年定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成都。2000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4][5][6]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犀浦、九里、峨眉三个校区,占地5000余亩;设有27个学院(书院、中心)以及研究生院、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8914人、硕士研究生15053人、博士研究生2630人、留学生536人。[4][7]

土木类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

2、岩土工程学科

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

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

nanotoday是什么水平的期刊

Nano Today 是世界年发文量少、纳米科技行业的顶级期刊。

近日,材料学院杨维清教授课题组在碳纳米材料领域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以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Today (IF=16.907)上发表。

Nano Today是世界年发文量少、纳米科技行业的顶级期刊。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交通大学和材料学院的大力支持。

在纳米能源与功能器件团队杨维清教授、张海涛副教授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陈俊教授的共同指导下(通讯作者),材料学院2018级硕士生王庆通过分子剪刀剪切策略实现不同维度碳纳米材料的可控化构建,并对它的裁剪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不同于目前广泛研究的表面修饰技术,他们采用分子剪刀打开碳材料的表面,实现分子尺度上的裁剪。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锌蒸气和镁蒸气会进入碳材料的内部,一旦遇到二氧化碳就会形成一把分子剪刀,进而实现碳纳米材料的可控裁剪。

测试表明,分子剪刀作用下的碳纳米材料不仅拥有高的比表面积,而且拥有适宜的孔径分布。在PVA/Na2SO4凝胶电解质体系中,器件展现出4.63 mWh cm–3的能量密度(对应功率密度为3520 mW cm–3)。

研究者相信,此项研究提出的分子剪刀剪切策略一方面将会为碳纳米材料的革新提供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将会促进能量存储、传感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发展。该研究成果以“Tailoring Carbon Nanomaterials via a Molecular Scissor”为题发表在Nano Today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