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情报学报审稿意见

2023-12-09 12: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情报学报审稿意见

情报学报的投稿难度是比较大的。它是图情期刊中周期最长的,专家外审环节特别长(大约3个月给答复),稿件需要新方法做基础研究,解决重要问题,结合实例分析,选题严格。

如何面对审稿意见

一般来说,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经过一次技术性审查,英文稿还有一次文字性审查。这种审查通常是学报或杂志的编辑部聘请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编辑部的责任是统一论文的格式、审查文字、处理审稿意见。审稿人的责任是对论文的创新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审稿意见一般应包括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应做的修改的建议。
作者对审稿人提出的审查意见首先应很重视,考虑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审稿人的意见毕竟是来自一个旁观者的意见,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意见总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自己的文章(我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对他的意见也就不认真考虑,这是不对的。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如果他都没有读懂,作者也得考虑自己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让人家不懂,否则发表后如何面对更多的读者?
当然,对审稿意见也要分析。虽然编辑部聘请的审稿人是同领域的专家,但是,隔行如隔山,领域很宽,审稿人可能并不熟悉文章作者所研究的某个具体专题,提出一些并不十分中肯的意见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做。
审稿后,如果要对稿件做修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应付审稿人。我给某学报审过一篇关于类刚毛表面减阻效应的论文,一审时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改后再审,作者的态度倒也是谦虚的,承认所提出的问题都有道理,作了一些修改。但是我提出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实验的疑问,作者就有点敷衍,将实验结果用与第一稿不同的另一种曲线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曲线明显地是不能由以前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我就有了更大的疑问,提出修改后再审。第三稿中,作者又换了一种方式,有了更多的漏洞,后来,这篇稿件再也没有出现过。
有的杂志的编辑部似乎不审稿。你刚把稿件发过去,它就来函说拟在某期发表,要寄版面费。这是不负责任的编辑部,应该离远点。
说到标题,本文的标题也太大了,不过,本文只是随笔,用这样题目是追求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并不是说,注意了本文所提到的这些事就能写出好论文。打个不十分准确的比方,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情报学报的创新尝试卷首语

作为《情报学报》编辑部试图强化与作者、读者以及审稿专家之间交流的一种尝试,自2012年起,每期都会有一篇精彩的卷首语。编辑部希望第1期卷首语成为一面旗帜,指引学科发展方向。总体思路是:夯实情报理论的基础,通过创新情报方法、改进情报技术,指导和强化情报实践。因此,第2期至第5期的卷首语分别以《情报理论纵览》、《情报方法面面观》、《情报技术之思辨》为题。他通过理论纵览、方法剖析、技术思辨、实践探源,总结出了情报学的三个特点,并用于第6期至第8期的卷首语:《数据为基的情报学》、《分析为轴的情报学》、《面向服务的情报学》。分析了情报学的三个特点之后,9至11期卷首语则讨论了三个结合:《加强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序化转化、双管齐下》。2012年卷首语如同方向盘四条基线就像四个轮胎,只有四个轮胎气压均衡,整车才不至于跑偏。情报学学科发展之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因为情报理论、情报方法、情报技术与情报实践四条基线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数据为基、分析为轴、面向服务三个特点就如同一个三角形,首尾相接、相互支撑,为整个学科提供稳定的架构,使得情报学稳健发展。三个结合就像一个三叶轮,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情报学科充满生命力与活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