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植物保护学报编委

2023-12-09 2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植物保护学报编委

开创先河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农业遭受破坏,灾害四起,在江、浙、闽等地吹绵蚧壳虫严重为害柑桔。任明道急果农之所急,不畏艰辛,毅然只身到当时被日本霸占的台湾岛,采集引进大红瓢虫(Rod olia rufopilosa Mulsant)。他搭乘日本轮船抵台北,在日本昆虫学家素木得一的帮助下,收集了大量的大红瓢虫,返回后,亲自在沿途受害严重的柑桔园释放,在一些柑桔园里成功地控制了吹绵蚧壳虫的为害。在中国首先使用松脂合剂防治吹绵蚧壳虫30年代初,吹绵蚧壳虫在浙江省许多柑桔园严重发生。虽然1929年任明道从台湾引入一批大红瓢虫,释放到柑桔园,但单靠大红瓢虫的自然繁殖、扩散,难以控制大面积发生的吹绵蚧壳虫。任明道又积极寻求药剂防治的办法。当时,防治该虫比较好的药剂是松脂合剂。它首先在日本使用,是以过量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煮沸后,加入松香,继续加热皂化松香而成。当时在中国农村烧碱不易获得,而且难于操作。鉴于此,任明道试验用碳酸钠(碱粉)代替烧碱,配制松脂合剂,结果防治吹绵蚧壳虫效果甚佳(昆虫与植病,1933)。该剂还减轻了用烧碱配制对柑桔的腐蚀性。任明道是中国松脂合剂最早的研制者,并在防治柑桔介壳虫上获得了成功。研究探索杀虫植物对发展中国鱼藤生产作出贡献 30年代中期,任明道已开始搜集中国的杀虫植物。193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对中国鱼藤等6种杀虫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杀虫试验。试验是用乙醚、克罗酚、苯的抽提物(5种浓度)在绿豆蚜上进行的。试验结果明确了各种杀虫植物的接触毒性,以雷藤效力最大,鱼藤次之,巴豆第三,雷公藤有微效,苦树皮与闹羊花无效这些研究结果,对中国进一步研究、利用杀虫植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52年,根据农业部发展国产杀虫植物的精神,任明道赴中国南方考察鱼藤资源,基本摸清了南方各省(广东、广西、云南等)鱼藤的种类、分布、栽培及野生种的生长情况,以及鱼藤生长和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关系;明确了在年平均温度20-22℃,降雨量1 500毫米左右的地区,均适合栽培,即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在北纬23°以南地区可以栽培。调查研究明确了中国南方的鱼藤共有6个种和变种:(1)半蔓生性毛鱼藤(Derris elliptica var.saraklak Greeping);(2)蔓生性毛鱼藤(D.elliptica Chougi);(3)红心种马来鱼藤(D.malaccensis-Kinta type);(4)直生性马来鱼藤(D.malaccensis var.saraw akensis);(5)霍氏鱼藤(D.fordii Oliv);(6)毒鱼藤或厚果鸡血藤(Milletia parchycarps Benth)。调查还明确了各种鱼藤植物中鱼藤酮的含量。任明道的调查对发展中国杀虫植物鱼藤的生产作出了贡献。组织策划使有机农药六六六问世50年代初,任明道在中央农业部任药械处长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当时国内仅有少数厂家可生产砒酸铅、硫酸铜、王铜及鱼藤等少数无机杀虫剂及植物性杀虫剂,尚无生产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工厂,而此时国外已大量生产六六六、DDT等。任明道建议国家组织六六六和西力生的生产。经同意后,他立即奔赴国内各地,进行组织策划,经一年多时间,终于在中国首次生产了六六六和西力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历史,为中国农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主持沈阳农学院植保系为培养植保蚕业人才作贡献 1954年,沈阳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昆虫学及农药学师资缺乏,而任明道则兼具这两方面的专长,遂应该院院长张克威之邀,到沈阳农学院任教授兼植物保护系主任。彼时系沈阳农学院初建,任务繁重。任明道组织全系教师,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和10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使全系在教学上有所遵循。由于任明道以身作则的勤奋工作,带动全系教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师资,积极扩建实验室,增添仪器设备,组织师生广泛采集标本等,经过两年的努力,植物保护系已有较大进步,师资水平迅速提高,实验室已能满足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辽宁省柞蚕资源丰富,柞蚕丝产量居全国之首。为发展养蚕事业,沈阳农学院增设了蚕学专业。植物保护系承担了这一任务。任明道积极组织部分教师筹建。1958年,全国第一个以柞蚕为主兼顾桑蚕的蚕学专业,在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正式诞生,第一届蚕学专业30名新生也于同年9月入学。王道蓉、贺康等先后应聘蚕学专业任教授。至1966年,沈阳农学院植保系两个专业(植保、蚕学)共培养了700多名本科毕业生。任明道在沈阳农学院任教近30年(1954年-1983年),辛勤耕耘,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玉米螟研究观察30多年,提出根治设想1954年任明道来沈阳农学院,便开始了玉米螟的防治研究。初期,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鉴于中国特别是东北松辽平原,玉米连片栽培,防治玉米螟如靠人工一株株的施药,不仅防效有限而且很难做到大面积防治,因此他设计、实施了以飞机防治为目标的地面药剂防治试验(当时国内此举尚属首创),结果表明:(1)用0.5%六六六,在卵高峰后即孵化率达50%以上时,施药效果最显著;(2)液剂和粉剂效果大体相当;(3)用药1次和2次效果差异不大,一次施药最经济。任明道还对玉米螟发生规律、预报方法及寄主植物等多方面作了调查研究。在他的主持下,首次报道了在非禾本科(如大麻、苍耳等)寄主上为害的有颖冬螟(Ostrinia varialis Bremer)等。这些研究对辽宁省以及北方诸省(区)开展玉米螟的研究和防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用飞机撒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任明道生前虽未实现,但为后来工作打下了基础。任明道对玉米螟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研究和探索,不断收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他认为:防治玉米螟最好的方法是抗虫育种,并到处收集抗螟试材和有关文献,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邱式邦处引来大量国外玉米自交系及抗虫品种材料,进行了两年的对比观察试验,有些已显示出颇有希望的苗头,可惜这些宝贵的原始材料全毁于“文化大革命”。70年代末,任明道已年近八旬,体弱多病,力不从心,加之助手调离,因而已无法再继续从事田间试验,但他仍不断地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了“对玉米螟周期性大发生规律的探讨”等文章,留给后来人。爱祖国,爱科学,教书育人,良师益友任明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限热爱,爱祖国,爱人民,一生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除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外,还有大量繁琐的教学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领导着辽宁省和沈阳市两级植保学会以及沈阳市昆虫学会。他经常组织学会活动和生产考察,向各方提出生产建议。任明道是九三学社的一名老社员。他积极参加九三学社和市政协的活动,经常提出宝贵意见。任明道不仅在教学、科研、生产、学术、学会工作和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团结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任明道为人忠厚,作风正派,无论是老、中、青同志都能与他和睦相处。他能团结系内老教师,共商系内大事。他爱护青年教师,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深受全系师生敬重。任明道热爱学生,经常教育学生爱科学,爱专业。很多学生在他的教育和感染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不愧是广大学生的好老师,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任明道是中国昆虫学会创始人之一,历任该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他还是《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辽宁省、沈阳市植保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沈阳市昆虫学会理事长;沈阳市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理事和沈阳市政协第五、六、七届副主席,以及九三学社沈阳分社委员。

高希武的社会职务

1、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2、《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昆虫知识》、《农药学报》、《中国农业科学》、《Insect Science》编委现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害虫与鼠害防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药剂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化学防治学科组副组长、《昆虫学报》和《昆虫知识》编委。曾任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开发属的专家成员,著有《中国动物志·双志月·蚊科》(上、下卷)、《蚊虫综合治理》等著作。提出我国以蚊子为代表的卫生害虫综合治理理论等,主讲农药环境毒理学、博士生高级昆虫学Seminar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多年来一直从事害虫抗药性、农药环境毒理学、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协调、化学防治与作物抗虫品种协调以及农药新靶标和新剂型的研究。多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主持或参加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农业主要病虫害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攻关项目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发表有关论文和著作60余篇(部)。在科学研究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对象,围绕害虫抗药性等重要问题,进行毒理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到害虫抗药性监控和治理对策及技术方法的研究以及农药新靶标的研究,以求在学科水平和技术水平上取得不断进展。

胡萃的介绍

博士生导师。1931年3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市。1954年浙江农学院本科毕业,1960年浙江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55年起留校,1986年晋升教授,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历任浙江农业大学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植保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兼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城市昆虫、生物防治、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浙江昆虫、植病学会副理事长,浙江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浙江大学病毒性传染病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植物保护学报》等刊物编委等学术职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