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学报》好。
《光子学报》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月刊。《光子学报》官网显示,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有国内编委47人,国际编委5人。
《光学学报》是1981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光学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编委会拥有4位顾问、18位常务编委及17位编委。
陈建:博士、研究员,中山大学测试中心技术总监。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光散射学报》编委,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是Chinese Physics、《物理学报》、《光子学报》和《分析测试学报》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陈建研究员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项目“大面积冷阴极电子发射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多项其它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迄今为止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78篇,被引用超过600次;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
2~6个月
发表时限为2~6个月,如超过3个月仍未收到处理意见,请作者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者除外。作者寄回修改稿后1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
《光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并编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月刊.宗旨是展示光子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和新进展,反映代表本学科前沿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而为国际上关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讨论.主要刊登本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内容涉及光学,尤其是瞬态光学、光电子学、智能光学仪器、集成光学、信息光学、导波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物理、光化学、光生物学、光通信、光传感、光计算、光神经网络、光子功能材料、光子自身相互作用、光子的经典与非经典效应等。本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任主编,还聘请了多名院士和专家任副主编和编委。读者对象:从事光学、光子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本刊载文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并被著名检索刊物SA(PA、EEA)、CA、PЖ、CSCD作为固定收录源刊。
1 陈益新 男江苏省江阴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工器材制造系后留校任教。1979年作为首批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从事集成光学研究。1981年回国后在上海交通大学负责重建应用物理系担任系主任并创立固态电子学和集成光学实验室。198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由国家教委特批晋升为教授和光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7年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珠津贴和证书。发表的专著有:《集成光学--理论和技术》(1985);《固态电子学》(1989);1991年该书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奖;《光计算》(1990);《集成光学三十年》(1999)。1980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科研工作主要有:198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立信息存储研究中心,负责薄膜磁头和垂直磁记录研究,1988年获国家计委特别嘉奖。1990年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学术兼职有: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分会信息光电子委员;《应用科学学报》副主编和《光子学学报》编委等。社会学术活动有:1989年和1991年分别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垂直磁记录学术会议(日本、仙台)国际顾问委员;1991年、1994年和1997年分别担任第一、第二和第三届薄膜物理及应用国际会议(中国、上海)节目委员会主席,并作特邀报告;1991年欧洲光通信会议和国际集成光学及光纤通信会议(法国、巴黎)节目委员;1993年美国光纤通信会议和国际集成光学及光纤通信会议(美国、圣地亚哥)节目委员;1992年和1994年分别担任日本第五届和第六届光电子会议海外顾问委员(日本、东京);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连续担任第一届(日本、千叶)、第二届(韩国、汉城)、第三届(日本、千叶)、第四届(中国、北京)和第五届(日本、千叶)光电子和光纤通信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和节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