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东华商学院论文

2023-12-12 02: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广东华商学院论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费较高,两年国内两年国外,可以获得海外学校的毕业证书。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于2006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独立学院,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太阳城集团联合创办,是一所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重点专业3个。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科研项目和论文奖励经费总计337.44万元。其中获省专项资金151.22万元,校拨与自筹资金186.22万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公共管理曾经被认为是实用性较差,就业前景狭窄的专业,但是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当代中国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医院病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普适定位

3、基于物元分析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研究

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方法 探究

5、延边州加快推进延吉空港开发区电网建设

6、当前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初探

7、探究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

8、公用事业民营化进程中的政府监管职责--以十堰市公交民营化改革为例

9、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及 经验 启示

10、探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11、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2、推进公益事业单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13、试论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

14、医药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15、如何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16、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浅探

17、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以乡贤参事会为例

18、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9、新时期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公共 文化 事业单位管理绩效的提升方法--以佛山市图书馆项目化管理实践为例

21、县域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形势分析思路

22、基层医疗机构在卫生事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23、公益事业、社会事业、公共事业辨析

2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和对策

25、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26、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探究

27、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英语 课程建设研究

28、医院管理保安服务意识和质量的对策

29、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探讨--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区顶岗实践为例

30、我国公共事业部门绩效考评体系探究

3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32、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弊端及改革的研究

33、地方公共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及对策分析

34、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

35、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以某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女生为例

36、某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双学位学生专业认知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37、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广东 财经 大学华商学院为例

38、会计稽核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

39、31所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40、新常态下纳税服务新体系的构筑

4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我国农村准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构建--基于公共事业管理理论视角

43、新媒体平台下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展望

44、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45、探讨我国档案事业管理的体制

46、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47、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48、医药类院校公管专业复合型人才能力结构的构建

49、医学高校双学位 教育 人才培养的缺陷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

50、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普适定位

2、基于物元分析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研究

3、当前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初探

4、探究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

5、公用事业民营化进程中的政府监管职责--以十堰市公交民营化改革为例

6、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及经验启示

7、公民社会:政府实现善治的社会基础

8、探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9、农村 财务管理 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10、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1、推进公益事业单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12、试论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

13、医药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14、如何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15、政府购买服务的招商引资行为研究

16、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浅探

17、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以乡贤参事会为例

18、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9、新时期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基层医疗机构在卫生事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21、公益事业、社会事业、公共事业辨析

2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23、我国图书馆事业宏观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研究

24、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探究

25、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26、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研究

27、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之我见

28、浅谈工会在公交企业建设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

29、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30、医院管理保安服务意识和质量的对策

3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培养

3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中如何引入激励机制

34、地方图书馆学会行业管理职能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35、试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36、论行政伦理教育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信仰建设的作用

37、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困境分析--以公交行业为例

38、我国公共事业部门绩效考评体系探究

39、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0、拓宽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途径

41、对完善公务员工伤 保险 制度的思考

4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43、我国城市排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弊端及改革的研究

45、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探讨

46、我省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改革

47、地方公共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及对策分析

48、教育国际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WoS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49、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

50、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精细化执行探究

公共管理论文选题

1、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多维度思考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3、网络新闻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影响

4、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

5、公共管理中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的研究

6、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7、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8、论公共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9、新媒体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探讨

10、基于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共管理职能研究

11、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

12、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3、对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利益的认识和思索

14、我国交通社会治理政策转型问题研究

15、协同视角的公共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16、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困境及突破

17、新公共管理与土地行政管理的关系探究

18、和谐社会下的公共管理体系构建

19、公共管理伦理缺失之成因及其对策的思考

20、微信传播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1、浅议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职能

22、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分析

23、基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公共政策导向研究

24、公共管理理论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25、论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

26、浅谈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2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

28、TRIZ创新原理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29、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影响

30、微博对政府公共管理的传播作用

31、公共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探析

32、新公共管理中的市场化工具--“用者付费”

33、浅析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变迁

34、探讨公共管理改革中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35、关于精益政府的理论考察

36、协作性公共管理对我国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启示

37、基于公共管理的社会保障私有化发展研究

38、公共管理中的众包机制: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39、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应用研究

40、合同制治理在当代中国的制度变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题目2017

★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2)

★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 管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

★ 比较新颖的公共管理论文题目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2)

★ 公共关系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文(2)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论文(2)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邮编是多少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的邮编为511300,该校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是一所全日制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太阳城集团合作创办的独立院校。
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太阳城集团合作创办的独立院校,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涵盖经、管、文、工、艺、教、理、医等多学科的全日制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和继续教育。学校以“厚基础、精通识、重实践、国际化”为人才培养模式,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荔枝之乡广州市增城区,校园占地面积一千多亩。经过近15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科学有序,教学设备和文体设施完备。拥有完善的、高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校园布局错落有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秀丽宁静,是广大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现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资源230万册,中文报刊2135种,中文现刊(含报纸)795种,外文期刊60种,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33万种,清华同方中国知网(CNKI)六个专辑,其中包含中国学术期刊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博、硕士论文、重要报纸全文等约4000多万篇。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由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前校长陈新滋教授担任校长,师资主要来自国内“985”、“211”高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优秀教师人才。现有教师13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90多人,占比32.7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4.72%,其中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有31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南粤优秀教师4人。学校还聘任了一批海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及讲座教授,聘任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双师型”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

目前,学校有4个学院(系),共34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班、2个海外创新班、1个双语班,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23000人。

学校致力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互联网+会计教学一体化改革试验区”,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在校内斥巨资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独具特色的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云计算、云桌面平台,以及大传播实验教学平台。其中,跨专业综合仿真平台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省质量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项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和开展各项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及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多元化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泰国等国外和港澳台的多家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举办国际化活动,拓宽其国际化视野。现已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共同创办“3+1”、“2+2”等办学模式。近年来派出约1000多名师生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学习与交流,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学校现已获得招收港澳台留学生资格,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将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大环境。

建校以来,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显著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万多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认可度高。毕业生主要在财经、金融、商贸、管理、语言、外事等领域就业,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均在97%以上,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6%。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每年多少钱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几本 学生评价怎么样好不好(10条)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统计表(投档线)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预测 历年文理科分数线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毕业证好拿吗

不好拿,太难了
双证毕业,英语ab级和计算机一级,这两个考不过只能说考虑重开。带专不需要担心其他毕业事项,华职比较轻松,答辩都没有,学分后期会一次性补满的。

广州华商学院是几本院校?

广州华商学院属于二本院校。

学院简介:

2013年6月更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5年8月获得留学生招生资格。2020年12月,学校正式获批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华商学院”。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广州增城校区和肇庆四会校区两个校区,学院占地面积561484.94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资源230万册,中文报刊2135种;有18个学院(系),共40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总数1237人(不含外聘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90多人,在校学生人数25038人。

历史沿革:2004年5月,筹建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成立,同年开始招生。

2007年起,面向全国招生。

2010年11月,获得广东省专插本招生资格。

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6月,因母体学院广东商学院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更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2015年8月,获得留学生招生资格。

2020年,经教育部官方公示转设为广州华商学院。

2021年5月,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2月10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包括广州华商学院新增翻译、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院系概况: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18个学院(系),共4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班、2个海外创新班、1个双语班,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

师资队伍: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总数1237人(不含外聘教师)。从职称结构看,正高级170人;副高级186人;中级351人;从学历结构看,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043人。聘请其他高校教师186人。有特聘岗位教师23人,博士引进项目教师17人,博士培养项目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5人。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团队1个。

南粤优秀教师:郭银华、贺嫦珍等。

广东省级教学团队: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张俊)。

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东省级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东省质量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项目1个,广东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5个,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广东省级重点课程1门,广东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新闻学、财务管理。

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问题研究、市场营销、新闻学。

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大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广东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诚安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教学基地、广东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原和堂实践基地(原朝阳美术写生基地)、东软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日月星物流有限公司—华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成果: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9-2020学年,学生在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统筹竞赛中共获得奖项67项,获其他教育学会、行业协会举办学科竞赛奖项186项。

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提升商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虚实融合实习平台创新与应用(2020年)。

学科体系: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工商管理。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工商管理。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

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与传播学。

科研成就: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近五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40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9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

2021年4月,学校获4项2021年度广州市社科省级课题立项。

学术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和开展各项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及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多元化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泰国等国外和港澳台的多家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举办国际化活动,拓宽其国际化视野。

学校已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共同创办“3+1”、“2+2”等办学模式。近年来派出约1000多名师生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学习与交流,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联合开发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洲纽卡斯尔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科研平台。

形象标识:校徽

华商学院的校徽,充分表达学院对学术及社会的开放态度。

校徽整体外圆内方,由传统元素配以庄重雅致的古典红融合而成,流露出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象征了活力,干劲及灵活性,准确体现“学院”身份。

校徽中心部分为一古体“商”字,取古代方鼎和权杖抽象变化而成。鼎为诚信之尊;杖为权威之证;两者融合,突显出华商学院诚信和权威的特质。杖、鼎的组合形态恰似正在开锁的钥匙,意寓华商学院肩负解惑育人、开启知识之门的神圣使命。

外圆内方,有容乃大。外圆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预示华商学院前景一片光明。内方而富于变化,意指华商学院行止有度但绝不墨守成规。

整个校徽风格稳中有变,意蕴朴实而博大隽永,十分贴切地表达出华商学院的独特内涵和远大抱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