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初中校长管理论文

2023-12-07 22: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初中校长管理论文

校长如何管理学校潜规则论文

摘要: 潜规则是学校管理规则背后的另类规则,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显规则的自由度及人的有限理性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学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潜规则,不断改进学校显规则,树立民主意识,引进竞争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努力减少不良潜规则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 潜规则;显规则;校长管理

一、正确认识潜规则

历史学者吴思在其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认为,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其实,任何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人的社会行为无外乎受到两类规则的约束,一类是正式规则,另一类是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指的是由某些人或组织自觉或有意识地制订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如合同、协议等,非正式规则通常指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潜规则正是一种非正式规则,是指那些虽无成文规定却在实践中指导人们如何操作的另类规范则。

二、学校潜规则的产生及影响

作为正式组织的学校,除了各种明文规定的显规则发挥作用外,同样还存在一只无形的手----学校潜规则。对于学校的潜规则,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它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学校潜规则之分。积极的学校潜规则表现在学校承载的优良的历史传统、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谐的组织氛围。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显规则能得到顺利地实行,管理者甚至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消极的学校潜规则则不利于学校组织的发展,例如学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磨洋工”现象:各种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则已非常完备,教职员也“中规中矩”,却不见学校教学质量的明显改进;教职员没有“怠工”,但教职员的劳动质量却低下。

那么,学校潜规则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学校潜规则的产生和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有很大的关联,我们知道学校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层组织,在学校中行政权力不是唯一的权力,学术权力、专业权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术权力具有很大的话语权。而且由于经历和工作的相似,学校的教师更易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如果行政权力行使不当或得不到认可,这时学术权力和非正式组织便为学校潜规则的出现提供了“温床”。

其次,学校显规则制订所基于“人性假设”的单一性,如习惯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只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实现组织目标。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的一面,但过分严格的“经济人”假设也不一定是符合现实的,我们不能排除一部分人超脱了物质利益而把更高层次的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实际上人性是复杂的,学校的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渴望工作方式的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显规则的弹性太大及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也为潜规则留出了余地。诚然,学校正式规则必须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才符合教师的心理和劳动特点。但正式规则留出的权力应该明确其限度,而且要有配套有效的监督体系,这样才不会产生权力的滥用或失控。

最后,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力量和影响力的不对称也会促成潜规则。我们知道拥有权力不等于就有权威,如果显规则对制订者个人素质及品格要求较高而其自身又不具备时,这样的显规则是没有多大效力的。以上几方面简单说明了潜规则为什么能产生甚至替代显规则成为实际操作中的规则。而且,上述原因往往互为因果,共同推动学校潜规则的出现。

我们认为,消极的潜规则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1.学校管理者力不从心。这是因为学校制定的显规则成为摆设,得不到有效实施。例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是学校三令五申的严厉禁止,还是经常出现老师乱收费、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们的“购买课辅资料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严格要求对学生总是有好处的”“别人也是这么做的”等观念影响,这些观念长期积淀便成了“公认”的潜规则,并渗透到教师的行为准则中。久而久之,不但影响学校的管理工作,而且会削弱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权威。2.学校组织“智商”的降低。在潜规则浓厚的学校里面弥漫着一种做人的思维,而不是做事的思维。上上下下揣摩校长的心理,教职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很低。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讲,教职员必须时时想着去适应学校潜规则,这种情形下,且不说发挥教职员的创造性思维,就连他们是否能遵循学校的显规则都会成问题。数十人的学校只有校长一个人的脑袋在思考,这样的学校“智商”当然是不够的。3.学校内部冲突不断。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组织中资源的分配及组织成员的目标差异等,冲突的产生是正常的,但得不到解决或长期进行下去却是不正常的。冲突不断无非就在于潜规则和显规则多次博弈的两种结果----潜规则和显规则的力量相当或是潜规则占有比较优势。显然,这会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甚至使学校决策“流产”。4.学校中的“小团体”、“帮派主义”盛行。潜规则的本质是制度体系中游离于主体制度体系之外并与主体制度体系相悖的非正式制度。在学校潜规则的约束下,个体集结成利益相关的`“团体”或“帮派”。这是对学校主体制度的一种反动,会加大主体制度体系运行的成本。

三、学校潜规则的管理对策

综上所述,学校潜规则是一种客观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给它定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学校潜规则,在看到潜规则给学校管理带来消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学校潜规则所内隐的积极功能:第一,一些潜规则的存在能增强学校群体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拥有共同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能使教职员在感情上团结起来,弥补显规则客观上的不足。第二,有助于澄清学校显规则。如果没有这些潜规则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我们反而不能尽早地确定学校发展中的许多需要重新规范的显规则。第三,潜规则为学校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潜规则正好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折射出显规则的种种弊端,于是,由“违规”到社会认同,再到新的制度规则,进而满足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第四,一些学校潜规则亦可能从反面促使人们遵循显规则。因为当消极潜规则的运行受阻或得到惩罚时,这种违规便异化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反面“教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职员在行动中普遍遵循却尚未阐明的规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功用与意义。当然,潜规则毕竟是对显规则的消解,很多情况下会走到显规则的对立面,从而产生不利于学校管理的消极作用。所以,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学校中的不良潜规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校显规则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制定者要不断提高显规则的“质量”,遵循人的“有限理性”原则,结合教职员的心理及劳动方式特点,强化监督机制,使正式规则能得到有效的实行。这样,显规则的“畅行无阻”就使潜规则难以滋生。

2.学校管理者应具备“民主”、“竞争”及“创新”意识。民主意识即指管理者要深入教工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充分发挥学校非行政机构如教代会、工会等的作用,使教工能民主参与学校规则的制订。管理者还要注意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各种垄断的出现,因为潜规则的兴起往往就是为了打破这种规则的垄断。同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地更新管理观念和创新管理规则,抢在潜规则的前头占领“阵地”。

3.加强自身素质,树立管理权威。管理者权威的形成,显规则的改进和潜规则的消灭,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管理者除了合理地运用行政权力之外,还必须时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准确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始终处于双方的主导。这样,在和潜规则的博弈中就不会由于力量的失衡而处于下风。

4.时时捕捉学校中的各种小道消息,做到防微杜渐。潜规则的形成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且随着其发展有一种自我加强机制,一旦形成便很难消除。管理者不能忽视学校的任何细小的变化,对于积极的潜规则要热心地引导,上升为组织文化或显规则,对于消极的潜规则应适时地化解,使它消亡在萌芽状态。

5.倡导德治,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从上文我们知道,管理活动中的许多情况并没有正式规则所明确认可的“允许”或“不允许”----即等于存在不确定的“自由地段”,这时教职工高尚的品德就可能成为抵制消极潜规则的一道防线,甚至“正本清源”,驱除不良的潜规则。

总之,关注学校潜规则对学校工作的改进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对潜规则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改进显规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学校管理者需要明白“应该怎样”不等于“实际怎样”,看清学校潜规则的影响或许提供了理解和改进学校管理实际工作的一把钥匙。

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中校长的角色

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中校长的角色

  论文关键词: 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和领导者,在学校的管理创新中承担着引领者的角色,因此校长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升自身素质、转变管理理念、优化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技能技巧,以此推动学校发展。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愿景。学校管理中必须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角色的有效实现是学校高效管理的有效保障。校长自身素质、管理理念、决策水平、工作技能技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工程的质量和各个环节的是否顺畅 ,校长的办学理念、工作作风等深刻的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校长能否在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体现在制度、决策上,也体现在思想、观念上。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合理需要,又要注重情感的激励作用,还要构建和谐的人家关系,实现有效地沟通,这就要求校长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权与情的关系等。
   1、校长要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制度规范化与人性化的关系
   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没有规范的制度是万万不行的。制度的规范化细化,更应做到人性化。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建立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每个学校都有细致全面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硬性的制度如果缺乏相应的人性化的文化氛围,就会影响到制度本身作用的发挥,不仅很难调动起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的甚至会起到一种消极的负面作用。
   为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校长应积极推动学校的制度建设,制定科学的学校教职工的考核和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善于倾听不同声音,综合考虑各方要求,力求制定的规章制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学校管理中,制度规范化为人性化管理实施创造前提条件,而人性化的管理会为制度规范化提供坚实的保障。制度规范化可以确定明确的标准,做到有章可循,人性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和主体性,可见规范化与人性化并不是一对矛盾,两者都是管理中都应具备的,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管理中如何把握好"度",如何让二者更好的结合,则需要校长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不是以人情为本。要做到制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需要注意的是人情并不是人性化。人性化是一种管理理念,制度人性化是为了让制度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同,使人们自觉地去遵守,而人情也许会破坏制度的规范化。
   2、处理好管理与激励的关系,成为有效地赏识激励者
   校长不仅仅是管理者,更应当是赏识激励者。学校管理中, 教师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所在。教师是一个有着高层学历的知识分子群体,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自尊自信,荣誉感强,事业心大,都希望他人对其工作成绩认可或称道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应该做到欣赏人、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开发人、发展人,知人善任,赏识自己的教职工。校长要研究教职工的需求特性,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员工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系统。教职工的需要从总体上看具有精神需要的优先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需要和荣誉需要的关切性及特质需要的迫切性等特点 。校长要学会从生活上关心关怀教师,是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使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尊重和认可;校长应从领导的角色中摆脱出来,与教师平等相待,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组织相应活动,建立沟通机制等,保证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隔阂。校长要优化学校氛围, 以优化人际关系为切入点, 以宏伟的学校发展蓝图激励人,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说服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社会所认可的需要,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尤其是作为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性使得他们更加在乎别人对其工作的肯定。作为校长,在评价教师的工作时,首先要肯定其付出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价值,使教师感到他们的劳动是有价值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从而使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样的激励方式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管理。
   3、校长要处理好"权"与"情"的关系,轻"权"重"情",用关爱启动师生的热情和内驱力
   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强调的就是人心的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群体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把情感因素当做学校管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尊重、信任胜过细化的调理规章,以情感人,以信管人胜过制定纷繁复杂的规章制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人情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校之长也需要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 。校长管理学校,必须运用手中的权力;但要用得恰当,不能用得过重,否则,会事与愿违。校长的权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最大限度地减轻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分量。
   在轻"权"的同时应重"情"。以人为本就是在学校管理中应充分尊重教师人格、教师的辛勤劳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学校校长在行使职能时,必须用心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我们的一切决策、一切工作都必须能最大限度地为教职工着想。把尊重人才,用好人才作为强化人本观念的重点,学校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就必须尊重人才,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因人而用,善用其长。
   校长要处理好"权"与"情"的关系,轻"权"重"情",并不是要只讲情而忽视管理,更不是要放弃原则。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必要的制度规则之上的,是以一定的原则为准绳的,片面重情而不讲原则,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校长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要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所好学校。总之,在学校管理中要全面实现以人为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校长切实承担起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学顺.如何在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中国教育学刊,2009增.
  [2]孙晓涤.学校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内蒙古电大学刊,2000.(2).
  [3]邵建萍.学校管理别论.教育革新,2008.07.
  [4]陈明琪.谈学校管理中的三个基本方面.教育革新,2010.4.
  [5]李永忠.中学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与才能.资治文摘,2009.04:126.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论校长与教师团队管理

论校长与教师团队管理

  论文关键词: 教师团队 团队管理 校长
论文摘要: 团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到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能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成长的双赢,也是校园管理文化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本文就校长在团队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校长如何组建和管理教师团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团队管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种企业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因其灵活性大、效率高等优点,备受企业组织的推崇。目前,大中企业的团队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借鉴这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把学校教师组建成一个个工作团队,通过团队管理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成效。
一、教师团队的内涵与特点
(一)教师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学校某一教育教学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教师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具体来说,教师团队是由一起工作的教研组成员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师组成,彼此沟通、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互补的方式,实现团队共同的教育目标。如将学校的重要教研人员组成“学术团队”、优秀的学科教师组成“教学智囊团队”、学校一帮一教师组成“青蓝团队”、班主任老师组成“爱心团队”、爱读书的老师组成“读书-分享团队”、爱写作的老师组成“随笔共写团队”等。
(二)教师团队的特点
教师团队是由具有很好的人文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组成的优秀群体,与其他团队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1.团队作用的发挥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往往是掌握某一领域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在团队工作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在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整个团队的创新与发展。
2.团队工作的长效性。教育是一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教师团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团队工作成效可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教师团队工作具有长效性。
3.教师团队教育价值的自我实现性。教师团队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成果是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育价值的自我实现除了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外,对工作对象的情感、精神的回报期待会更高。
二、中小学校实行教师团队管理模式的意义
1.可以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双赢。从学校来讲,高效的教师团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独特优势,更加有效地激励教师,促进学校的发展;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依靠高效教师团队的支撑与帮助,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并相互扶持,取长补短,能加快个人成长的步伐。
2.教师团队管理是校园管理文化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新的教师团队合作可以打破传统教师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教学与管理,成员以个人意愿的方式参与工作,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彼此增进感情,体现一种健康、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教师团队多种形式,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学校文化带来新鲜的内容和形式。
三、校长在教师团队管理中的角色地位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者
团队精神是教师团队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校长是团队的核心领导,更是团队精神的首要培养者。
(二)团队信息的沟通者
一个教师团队能否协同一致的向前发展,其前提和基础之一就是沟通,所以校长做好了教师团队的沟通也就做好了团队的管理。
(三)团队士气的激励者
团队目标实现过程中总会有困难与挫折,校长的意气风发、勇气十足,热情洋溢,幽默风趣能感染与激励教师团队的成员。
(四)团队榜样的树立者
校长是团队建设中的角色模范,其价值观念、言行都是团队成员的效仿者,因此校长要树立自己在团队中的榜样,同时也要树立团队中其他优秀教师的榜样。
(五)团队工作的服务者
校长在团队中是服务型领导者,要善于把团队中的各种人才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能够倾听成员的困难与需要,为成员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
四、教师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一)校长如何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
第一步:分析教师队伍的现状。校长要找出每位教师优缺点,以优化组合、整体搭配、优势互补为组建原则,考虑教师性别、性格、知识结构、教龄、教学水平等,组建成各种教师团队。第二步:设定教师团队的目标。目标是团队的工作动力,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关键因素,因此校长要和团队每位成员一起制定和认可教育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第三步:确立实现团队教育目标的方法及行动。校长要制定好如何建立教师的相互关系和信任,如何激励与引导教师增强责任感,如何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措施。
(二)校长如何管理教师团队
1.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1)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增强合作意识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2)让每位教师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团队中来,培养全体成员的团体情感。(3)加强沟通和协调,校长可通过Email、博客等途径,鼓励教师相互信任,营造平等、公平的团队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分享团队的工作成果,让成员将团队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为以文本、图片或图像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供大家评论与探讨。
2.创新团队管理的制度。制度是教师团队管理的有力保障,它能规范教师的行为,鼓励团队成员的信心,因此,校长想要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不断地创新团队管理制度,如组建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让团队成员能释放活力,共享成功。
3.遵循“鲍雷夫法则”。校长在教师团队管理中,请牢记由美国管理学家鲍雷夫提出的鲍雷夫法则:最重要的八个字“我承认我犯过错误”,校长承认错误,不仅是一种容人的表现,也是自己的一种反省;最重要的七个字“你干了一件好事”,关心、鼓励教师,这才是团队合作;最重要的六个字“你的看法如何”,让所有教师发表在团队中的感受,参与到团队的决策和管理中,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最重要的五个字“我们一起干”,这是校长和团队成员的一种决心,一种态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最重要的四个字“不妨试试”,试试就是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不妨”就是不太在意结果,重在参与和成长;最重要的三个字“谢谢您”,把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礼貌用语,变成一种最真诚的心灵表达;最重要的二个字“我们”,校长时刻牢记是在与教师合作,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独断专行;最重要的一个字“您”, 时刻牢记尊重你的合作伙伴——您而不是你,这是一种尊重的理念表达。
4.管理过程中做到感情与智慧并用。其一,校长在工作中体现出对团队教师的关爱。如校长给团队教师写甜蜜的之言片语,给团队制作附有学校特色的名片,为教师的生日订送蛋糕或温馨短信,节假日第一时间在校门口为教师发送校长亲笔写的贺卡或鲜花等;其二,校长要给自己的工作思考与实践增添燃料:校长每年问一次你自己及你的教师团队这样的问题“我做的哪些事能帮助和支持你们团队的工作?我有哪些做法会妨碍你们团队的发展?有哪些能帮助你们的事我还没有做”等。

参考文献:
[1]Elaine K.McEwan著.吴艳艳译.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2]梁东荣.论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重塑.当代教育科学,2005,3.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教师

适当的目标能够诱发人产生动机和内驱力,激励人不断上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参与制定集体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和个人成长规划,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意义、达到目标的途径以及实现目标后的相关利益等。那么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教师?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一、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好功课,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教师有责任把课程计划、课程教学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深刻地领会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小学课程大多是工具课、基础课,许多内容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为了教好功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该以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新成就来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做,也是为了给学生打好基础。如果教师没有把功课教好,没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人民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但教师中只管教,不管导,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至于思想品德教育,那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还觉得思想品德教育,要费时间、花气力,责任感差的教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课堂上能完成教学计划,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这些旧的观念,必须帮助教师转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我们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导;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也说明了教师管教管导的重要性。教师管教管导,是从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一代提出来的,也是根据教学规律提出来的。教师管教管导不仅课堂教学应该如此,课外校外也应该如此。如果教师只管教,不管导,只教书,不育人,只管课内,不管课外,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三、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不仅是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所有科任教师也有责任。例如,学生长期坐的姿势不正,便会引起其脊椎变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便会导致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的教师经常拖堂,不按时下课,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对学生的健康也是有害的。如果教师热衷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健康漠不关心,也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四、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各种有益活动,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育、陶冶品德、促进身心健康等都有积极作用。许多著名的文艺、体育、科技人才的成长,往往得益于课外校外活动。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要依靠教师去组织、去指导,教师也有责任去把这种活动组织好、指导好。如果教师把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当作一种额外负担,不关心、不支持学生课外校外活动,不愿意承担这方面的任务,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而也不算是称职的教师。

五、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三者协调一致,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在三者中起主导作用。但学校不能孤军作战,必须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和家庭、社会取得密切联系,协调一致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班主任在这方面的任务更重,科任教师有责任配合班主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水平

教师要教好功课,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指导组织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水平。因此,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也是教师的职责之一。如果教师不愿意学习,不求上进,抱残守缺,拒绝接受新的知识,必然成为不称职的教师。

一、目标激励

适当的目标能够诱发人产生动机和内驱力,激励人不断上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参与制定集体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和个人成长规划,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意义、达到目标的途径以及实现目标后的相关利益等。当教师沿着规划的路径实现既定目标,且目标成果得到及时肯定时,就会产生满足感,感到工作有盼头,干起来有劲头。如我们学校确定中远期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构建“一个布局结构合理,环境优美,既蕴涵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又充满幸福气息的现代化新型校园”,近期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我县大、小楠溪流域办学设施比较完善,在小楠溪流域有一定影响的农村示范性小学。根据学校总体目标我们分别细化确定各位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的近期奋斗目标,这样教师努力的方向就比较明确,工作也就有目标了。

二、公平激励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要把自己的努力和所得的报酬与另一个和自己条件相近的人的努力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一方比值大于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会影响人际关系,导致员工消极怠工,不思进取。在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诸多因素中,公平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公平性的问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营造“赛马不相马”的竟争机制,尤其是在评先树优、奖金分配、提拔员工、培训进修等教师比较敏感的问题上,做到没有亲疏、厚薄之分,做到程序合理,过程、标准和结果都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公平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当教师感到自己付出与获得基本平衡,认为公平合理时,才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

三、参与激励

杜威所言“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所以,学校领导要将学校还给老师,老师才是学校的主人,不要把老师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让他们广泛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和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涉及到福利、评先进、评职称和学校发展等大事情,不要一人说了算,要集体决定。使教师感到管理者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感到自己的一定地位和作用,以此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认同感及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上下同欲”的局面,使学校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情感激励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校管理者,过分强调制度,过分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甚至用一些硬性规定卡老师的现象。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师的劳动特点,缺乏情感勾通,致使一些教师在工作中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以上现状,学校管理者就必须牢固树立从“管理”到“服务”、从“控制”到“解放”、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等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变革传统的监管式、行政约束式的管理方式,实施以激励,尤其是以情感激励为主要方式的人本化管理。如制度条文的制定尽量留有一定的弹性,在制度的表述上尽量以“倡导”、“期待”等体现人本思想的表述代替“严禁”、“不准”等词语,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把教师当做朋友和亲人,放大他们的优点,容忍他们的不足,这样教师就会尽心竭力的努力工作。

五、垂范激励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透射出学校管理中校长自身模范作用的重要性。作为学校的掌舵人和领头雁,工作中校长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做好引领,在工作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一是领好班子,抓好班子建设,使班子成员在教师面前起表率作用;

二是学习要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引领好;

三是工作要领先,不仅工作想在前,还要深入到过程中去,抓好落实。只有当领导做出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师者之首、师者之师、师者之友,广大教师才会心悦诚服,工作才会主动。

六、赏识激励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赏识与期待能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不仅要要求教师赏识学生、激励学生,自己也要赏识教师、激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抓住教师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做法,给予恰当的评价与褒奖,鼓励教师做最好的自我,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校长的目光中读到这样的话语 :“努力吧,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你的闪光点都能得到展示。”、“别灰心,再来一次好吗?”、“你进步很快!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当教师感到被欣赏、信任、尊重和期待时,他们就会备受鼓舞,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论文摘要: 团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到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能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成长的双赢,也是校园管理文化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本文就校长在团队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校长如何组建和管理教师团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论文关键词: 教师团队 团队管理 校长

团队管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种企业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因其灵活性大、效率高等优点,备受企业组织的推崇。目前,大中企业的团队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借鉴这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把学校教师组建成一个个工作团队,通过团队管理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成效。

一、教师团队的内涵与特点

(一)教师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学校某一教育教学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教师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具体来说,教师团队是由一起工作的教研组成员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师组成,彼此沟通、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互补的方式,实现团队共同的教育目标。如将学校的重要教研人员组成“学术团队”、优秀的学科教师组成“教学智囊团队”、学校一帮一教师组成“青蓝团队”、班主任老师组成“爱心团队”、爱读书的老师组成“读书—分享团队”、爱写作的老师组成“随笔共写团队”等。

(二)教师团队的特点

教师团队是由具有很好的人文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组成的优秀群体,与其他团队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1、团队作用的发挥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往往是掌握某一领域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在团队工作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在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整个团队的创新与发展。

2、团队工作的长效性。教育是一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教师团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团队工作成效可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教师团队工作具有长效性。

3、教师团队教育价值的自我实现性。教师团队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成果是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育价值的自我实现除了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外,对工作对象的情感、精神的回报期待会更高。

二、中小学校实行教师团队管理模式的意义

1、可以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双赢。从学校来讲,高效的教师团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独特优势,更加有效地激励教师,促进学校的发展;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依靠高效教师团队的支撑与帮助,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并相互扶持,取长补短,能加快个人成长的步伐。

2、教师团队管理是校园管理文化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新的教师团队合作可以打破传统教师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教学与管理,成员以个人意愿的方式参与工作,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彼此增进感情,体现一种健康、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教师团队多种形式,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学校文化带来新鲜的内容和形式。

三、校长在教师团队管理中的角色地位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者

团队精神是教师团队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校长是团队的核心领导,更是团队精神的首要培养者。

(二)团队信息的沟通者

一个教师团队能否协同一致的向前发展,其前提和基础之一就是沟通,所以校长做好了教师团队的沟通也就做好了团队的管理。

(三)团队士气的激励者

团队目标实现过程中总会有困难与挫折,校长的意气风发、勇气十足,热情洋溢,幽默风趣能感染与激励教师团队的成员。

(四)团队榜样的树立者

校长是团队建设中的角色模范,其价值观念、言行都是团队成员的效仿者,因此校长要树立自己在团队中的榜样,同时也要树立团队中其他优秀教师的榜样。

(五)团队工作的服务者

校长在团队中是服务型领导者,要善于把团队中的各种人才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能够倾听成员的困难与需要,为成员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

四、教师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一)校长如何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

第一步:分析教师队伍的现状。校长要找出每位教师优缺点,以优化组合、整体搭配、优势互补为组建原则,考虑教师性别、性格、知识结构、教龄、教学水平等,组建成各种教师团队。

第二步:设定教师团队的目标。目标是团队的工作动力,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关键因素,因此校长要和团队每位成员一起制定和认可教育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

第三步:确立实现团队教育目标的方法及行动。校长要制定好如何建立教师的相互关系和信任,如何激励与引导教师增强责任感,如何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措施。

(二)校长如何管理教师团队

1、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1)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增强合作意识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

(2)让每位教师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团队中来,培养全体成员的团体情感。

(3)加强沟通和协调,校长可通过Email、博客等途径,鼓励教师相互信任,营造平等、公平的团队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分享团队的工作成果,让成员将团队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为以文本、图片或图像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供大家评论与探讨。

2、创新团队管理的制度。制度是教师团队管理的有力保障,它能规范教师的行为,鼓励团队成员的信心,因此,校长想要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不断地创新团队管理制度,如组建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让团队成员能释放活力,共享成功。

3、遵循“鲍雷夫法则”。校长在教师团队管理中,请牢记由美国管理学家鲍雷夫提出的鲍雷夫法则:最重要的八个字“我承认我犯过错误”,校长承认错误,不仅是一种容人的表现,也是自己的一种反省;最重要的七个字“你干了一件好事”,关心、鼓励教师,这才是团队合作;最重要的六个字“你的看法如何”,让所有教师发表在团队中的感受,参与到团队的决策和管理中,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最重要的五个字“我们一起干”,这是校长和团队成员的一种决心,一种态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最重要的四个字“不妨试试”,试试就是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不妨”就是不太在意结果,重在参与和成长;最重要的三个字“谢谢您”,把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礼貌用语,变成一种最真诚的心灵表达;最重要的二个字“我们”,校长时刻牢记是在与教师合作,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独断专行;最重要的一个字“您”, 时刻牢记尊重你的合作伙伴——您而不是你,这是一种尊重的理念表达。

4、管理过程中做到感情与智慧并用。其一,校长在工作中体现出对团队教师的关爱。如校长给团队教师写甜蜜的之言片语,给团队制作附有学校特色的名片,为教师的生日订送蛋糕或温馨短信,节假日第一时间在校门口为教师发送校长亲笔写的贺卡或鲜花等;其二,校长要给自己的工作思考与实践增添燃料:校长每年问一次你自己及你的教师团队这样的问题“我做的哪些事能帮助和支持你们团队的工作?我有哪些做法会妨碍你们团队的发展?有哪些能帮助你们的事我还没有做”等。

参考文献:

[1]Elaine K、McEwan著、吴艳艳译、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2]梁东荣、论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重塑、当代教育科学,2005.3.

[校长论坛论文]校长如何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这句话道出了校长在学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领导全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要领导全体教职工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校长不光要有领导者的能力和实干的精神,还要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要充满激情的去创造自己学校的特色,打造一个好的队伍,铸就一个好的品牌。 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 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当今社会, 学校管理活动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继而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管理者要有一个进步的管理思想氛围, 这与现代教育的使命是密切相关的。教育管理的发展轨迹, 是从一个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一、明确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氛围,狠抓良好校风的形成。 要想实现“校长激情创业、教师幸福奉献、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均衡发展”,我认为就应该将学校办出一种氛围,一种正气,就是必须要有良好的校风做基奠。所以,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有率先垂范的精神,提出“要职务不要荣誉,要荣誉不要职务”,明确干部做到:办事公道、无私奉献、一身正气。干部之间相互尊重、支持、理解、补台,工作中遇事从大局出发,对自己事业负责。其次,对教师加强师德、师爱、责任教育,在教师中也提倡无私奉献、团结合作精神。如教师中讲课、比赛、拿奖,不给任何物质上的奖励,注重精神上的表扬。学校不应提倡做出成绩就给报酬的方法,努力形成讲奉献、讲团结、讲合作的大环境。 二、校长要做好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1、教育工作教育工作在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教育工作,树立自己的品牌,是打造一支好的队伍的前提,有道是有了目标就可以奋进,我们有了自己的品牌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如我校自从确立“京剧进校园,打造民族艺术教育品牌”以来,“小梅花艺术团”已初露头角,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气。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让我们的品牌更亮更响,我们做了一些大胆的改革,提出了“三个坚持,四个转变”。三个坚持,即一是坚持京剧引领,继续打造“小梅花艺术团”这一品牌,提高学校知名度。通过广泛发动、宣传、给家长做工作,目前“小梅花艺术团”已从过去的几个人发展到五十余人,每周活动两次,现在呈现的是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认真,家长理解支持。二是坚持多种形式的民族艺术教育渠道,如开设中国茶道、抖空竹、书法、国画等校本课程,促学生多元发展。学校教育处积极响应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倡议,音乐、体育老师们用心揣摩,用京剧行当中花旦和武生的动作自编了一套京剧操,既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又使全校师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到国粹京剧的魅力。三是 坚持学用结合,一方面给艺术团的同学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参加戏曲进校园启动仪式、首届校园戏曲节、市、区教师节表彰活动等,另一方面通过京剧常识教育、故事人物介绍等活动,与养成教育结合,内化学生做人品质。 四个转变,即由外聘师资向自主培养教师与社会力量扶持相结合转变;原来我校在师资方面资金投入很大,由于没有自己的专业教师,完全依靠外聘,资金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专业教师,同时,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与市京剧团、市老年大学艺术团结成联谊单位,他们提供师资,我们提供场地,达到双赢目的,联手培养小梅花艺术团;由京剧初级阶段的样板戏学习向京剧传统剧目学习转变;由单一的剧种、派别向多元化转变。原来小梅花艺术团仅限于京剧的学习,现在我们充分发掘家长中从事戏曲专业人数众多的优势,采用亲子教授法,将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在学生中铺开,向戏曲教育多元化转变;由只面对部分尖子生向全体学生普及转变。2、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其管理工作的重心无疑应定位在教学管理,我认为校长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1)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程序。如何建立正常的教学程序呢?要有自己的教学常规,这个常规应深入到每一位老师的心理,老师们应以此为自己工作的基本轨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2)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学校领导要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对制定教学计划提出要求。每个学期应提前制定出自己的教学计划并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明晰今后的工作方向,让自己的工作有目标。(3)做好教学程序的管理。要按照教学工作的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它能提高教学管理的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有助于推动民主化教学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4)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要从低年级抓起,体现一个‘早’字,从点滴抓起,凸显一个‘细’字”,制定中低年段和高年段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则,并从听讲习惯入手,要求学生倾听时要做到五心,即专心、耐心、细心、虚心、用心,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同时应要求听课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首先关注学生的听讲习惯。(5)形成教学特色,构建高效课堂。每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可以让教学有个主线,所有的老师也可以很快的提高的业务水平,让自己的教学有据可依。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还必须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只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顾及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任务就很难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倘若只抓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忽视抓教学质量,就很难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学校制度要兼顾情理法,充满人文关怀 制度能促进校园正常化,但校长制定制度时也应遵循以下三点:1、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体现出对人的伦理关怀,还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2、学校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真正使管理制度体现“从群众中来”的精神。3、学校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默默温情。四、阅读——成为一支学习型的队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