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上海检验医学杂志

2023-12-12 07: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上海检验医学杂志

核心期刊

现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与检验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从1999年起开设 “专题”栏目,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扩展资料

《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996版~2008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检索系统、波兰《哥白尼索引》检索系统、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自2002年起连续3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同时还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上海市科协系统优秀期刊提名奖、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

本刊于1986年3月创刊,从1999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9年起改为月刊。本刊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方法的性能和特点等内容。

就检验医学的方法学而言,新颖的自动化仪器及试剂,各种技术的日臻完善,加之小型化、简单化和即时检验(POCT)的发展,不断满足对患者快速诊断和自我诊断的需求,检验医学的发展使之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传播检验医学新知识和现代信息,因此,本刊于2004年起,将《上海医学检验杂志》更名为《检验医学》。

本刊现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检验与血液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从1999年起本刊开设“专题”栏目,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本刊在国内检验医学领域期刊中率先实行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2013年网站文章年点击量超过71万次(其中国内占68.27%、美国占24.63%、欧洲占4.06%、其他地区占3.04%。)。2013年全文下载量超过31万次;以中国(46.07%)和美国(51.20%)为主,分布于30个国家。

为了提高杂志质量,本刊于编委会换届之际聘请4位外籍专家作为杂志编委。这4位编委分别为:朱玉胜(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病理及检验医学系临床化学及毒理学部主任)、李仕勇(美国埃默里大学医院病理与检验科流式细胞实验室主任)、郑晓天(美国芝加哥Ann & Robert H.Lurie儿童医院微生物室主任)、杨治(美国新泽西医科和齿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医学系教授)。这也为《检验医学》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检验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检验医学_官方网站-《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简介

医学检验论文发表在哪个杂志上好?

1、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临床检验杂志
3、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都是北大核心期刊!

检验医学的期刊

办刊宗旨检验医学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的方法与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内容。既体现了上海检验医学界的学术水平,也为全国各级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 1.刊登论著、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仪器和试剂、新技术和新方法、病例报告等方面的稿件。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正综述类文章应由该领域内知名专家结合本人研究成果完成,要求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论著、综述、讲座类稿件一般不超过4 000字,其他类别的稿件控制在1 000~2 000字。文章题目采用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包括参考文献)请用5号字、1.5倍行距排版。2.严禁一稿两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包括将以不同文种分别投稿)以及抄袭他人论文等现象。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该作者的稿件将被作退稿处理,同时通知所在单位严肃处理,并向相同领域兄弟期刊通报。3.作者在投稿前应参照“论文模板”上提示的内容对稿件格式进行修改和完善。(1)摘要和关键词:文稿可在正文前加3~8个关键词和500字左右的摘要。摘要应阐明研究或调查目的、基本程序(研究对象的选择,观察和分析方法)、主要发现(应提供具体数据和统计学意义)和主要结论。应强调研究或观察中创新和重要的部分。关键词应尽量选用《医学索引》(IndexMedicus,IM)中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术语。(2)前言:阐明论文目的及研究或观察理论。仅列举直接相关的文献,不要包括论文的数据和结论。(3)材料和方法:应清楚地描述观察或实验对象的选择(患者或其他对象,包括对照),说明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其他重要特征。介绍研究方法、仪器和试剂(应注明厂家名称和地址)以及实验步骤,后者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而得到类似的结果。引用已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提供已发表但尚不熟知的方法的参考文献,并作简要描述;详述新的或进行重大改良的方法,说明采用以上方法的理由,并在“讨论”中评估其局限性。准确说明所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通用名、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4)结果:在正文和图表中按逻辑顺序描述结果。正文不要重复图表中的数据,仅需强调或概述重要的观察结果。(5)讨论:着重讨论本研究中创新和重要的发现,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要过于详细地重复在前言或结果部分的数据或其他资料。讨论部分应包括这些发现的可能影响及其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意义。描述与其他相关研究有关的观察。4.稿件审查结果一般在2~3月之内通知作者,有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超过3个月后仍未接到审稿结果,作者可与编辑部取得联系后自投它处。5.稿件的作者必须是直接参与研究工作或对其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成员(如研究生导师等),协助做实验的人员可放入致谢中。作者人数请控制在9人以下,严禁与论文无关人员挂名。联系人请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学位等自然情况。6.论文如果是省部级以上任何一种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基金号,放入Acknowledgement栏目中。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攻关计划等(请注明基金编号,并附课题相关证明)可优先发表。7.通过审查后需要修改和补充实验的稿件,最晚不超过4个月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如有困难需及时向编辑部说明情况,半年不返回,按自动撤稿处理。8.论文发表后,版权即属编辑部所有,其中包括上网的版权。

我急需1篇中等水平检验医学的综述

  【摘要】 检测限是检测方法的重要性能指标,用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分式计算一次抽样检测出现的结果推论总体出现该结果的概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结果为例,计算可知,一次抽样反应管的检测结果≥4时,才可推论总体与0(空白)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而检测血清中病原体时扩增反应管中的检测限是4拷贝/ul计算也可知,1拷贝/ul表示一次抽样的结果为0的概率可达0.368,结果在0拷贝/ul~4拷贝/ul的概率为0.996,而1000拷贝/ml表示一次抽样结果为0的概率为0。结果在905拷贝/ml~1 095拷贝/ml的概率为0.997;而100 000拷贝/L表示一次抽样结果在997 000拷贝/L~1 003 000拷贝/L的概率为0.997。抽样单位ul不能随意放大为ml甚至L。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限;统计推断

  Statistical Conclusion of Limit of Quqntitation in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bstract:Limit of quantiation is a important performance index of assay methods.Results of sample drawing are calculated through possiblity function equation of Poisson distribution,then the possibility of results emerged in population is deduced.For example,in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ive PCR to assay HBV DNA,only when sample drawing results≥4,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P<0.05)could be deduced between population and blank.So limit of quantitation is 4 copies/ul denoting 0 in one sample drawing is 0,and Possibility of results between 905 copies/ml to 1095 copies/ml is 0.997.Possibility of 100 000 copies/L denoting results between 997 000 copies/L to 1 003 000 copies/L in one sample drawing is 0.997.Sample drawing unit ul could not be replace by ml or L.

  Key words: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Limit of quantitation; Statistical conclusion

  检测限是检测方法的重要性能指标,只有在检测报告中明确表达了检测方法的检测限,该检测报告在各实验间及同一项目的各种检测方法间才可进行比较。能检测到的最低分析物浓度为检测系统的检测限。当前,检测限术语混乱,如:灵敏度(sensitivity)、分析灵敏度(analllytical sensitivity)、定量限度(limit of quantitqtion)等〔1〕。每个词语的实际含义中包含有各自的实验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及由数据作出的推论等。我们采用统计学方法,以期得到一致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限,现介绍如下。

  1 文献中FQ�PCR检测限的描述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文献中检测限使用了“最低检出量”〔2,3〕、灵敏度〔5~7〕等术语,它等于已知的高拷贝HBV DNA血清10倍系列稀释后能检测到扩增曲线的最大稀释倍数管浓度。表述有:阴性HBV DNA≤106拷贝/升〔4〕;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灵敏度102拷贝/ml〔5〕、104拷贝/ml〔6〕、8.6×102拷贝/ml〔7〕;HC�Ⅱ法检测灵敏度1.4×105拷贝/ml〔7〕;103 Eq/ml理论值时到达检测极限〔3〕;PCR�FP检测HBV DNA的最低检测出量1×101拷贝〔2〕;bDNA在105 Eq/ml时到达检测极限〔3〕。以上检测限术语各不相同,且同一方法检测HBV DNA在上述各实验室发出同样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报告时其实际HBV DNA拷贝数相差可达100倍。

  2 FQ�PCR检测过程简介

  以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为例:将40 μl血清样本加40 μl DNA提取液处理后,将其中2 μl(相当于1 μl血清)加入主反应液(含DNA引物、酶、DNA构件分子dNTP等)管中,在自动热循环上进行温度循环,自动热循环仪记录每一反应管在每一次温度循环的荧光强度,记30次温度循环后结束。在PCR循环过程中,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称为Ct值(Cyclethreshold),它与反应管中DNA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值(lgN)呈非常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自动热循环仪对标准样品自动生成一条Ct值对于起始拷贝数值(lgN)的工作曲线,并通过该工作曲线来确定待测未知样品反应管的起始拷贝数(N)。当30次循环后某一待测管仍检测不到高于基线水平的荧光信号时,仪器默认Ct值为30,不计算起始拷贝。

  3 确定FQ�PCR检测限的统计学原理

  如果被检物的含量和检测方法的空白响应量的波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则检测限可用多次检测空白的方法来确定。可信限为95%时检测限=x空白+2.s空白;可信限为99.7%时检测限=x空白+3.s空白。这是目前多数检测限的确定方法。对核酸检测方法的检测限的理解可能与此有差别,但是原理应是一致的〔1〕,FQ�PCR检测限也应是推论总体与空白有统计学差异的最小抽样结果。

  4 FQ�PCR检测限的统计推断

  假设病原体在血液等体液中的分布是随机的,则单位体积中(如1.0 μl)病原颗粒数的分布服从Poisson分布。以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公式计算一次抽样检测出现的结果推论总体概率。从理论上来说,使用PCR测定技术测定病原体核酸序列的量可低至1个拷贝〔2〕。例如:血清标本中加入等量的DNA提取液,于离心管中煮沸,4 ℃放置,离心,吸取上清液2 μl作模板 进行扩增检测(2 μl上清液相当于抽样1 μl血清)〔2〕,其中至少有1个拷贝的HBV DNA才能有典型扩增反应,这时检测结果是1拷贝/μl。由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公式可计算出1次抽样检测结果出现0时,推断总体为1~9的概率见表1。
  表1 总体为1~9时抽样为0的概率及总体(略)

  在FQ�PCR检测HBV DNA中,当30次循环后某一待测管仍检测不到高于基线水平的荧光信号(即当Ct≥30),反应管检测结果为0时,推论总体拷贝数为1~9的概率之和>0.581 92,总体为其他的概率之和<0.5(此时报告0拷贝的可信限度低于50%)。总体为1时一次抽样结果分别为1~9时的概率见表1。当一次抽样结果≥4时,推论总体为1的概率≤0.015 33,所以对于病原体的检测,一次抽样反应管检测结果≥4拷贝时,才可推论总体与0(空白)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而上述检测血清中病原体时一次抽样反应管的检测限是4拷贝/μl。当总体为1、2、3时一次抽样结果为0的概率分别是0.367 88、0.135 34、0.049 79。如室间质量评价样本靶值选择1拷贝/μl、2拷贝/μl、3拷贝/μl时,无论实验室实际检测质量如何高,都将有36.79%、13.53%、4.98%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0而被判为不符合〔按靶值的对数值GM±0.5 log(10)〔9〕作为可接受的定量范围〕。2005年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中靶值为1.51拷贝数/μl的样本符合率仅35.2%;Mancini C 等〔9〕报道一些实验室对检测下限附近的样本(3.00 log IU/ml)准确定量有困难;Raggi CC等〔10〕也报道28.6%的实验室(12/42)对最低浓度的样本不能定量。这些都是因为检测下限附近的样本一次抽样结果为0的概率太大所致,对此我们将另文详细讨论。造成上述文献中检测限差异较大的可能原因如下:用于10倍系列稀释的已知高拷贝HBV DNA血清本身拷贝数的差异;对检测限的理解差异,由一次抽样没能检测到典型扩增的稀释血清管推论总体浓度为0的可信度太低(<50%);抽样单位的任意放大:在上述HBV DNA检测中,抽样单位是1 μl血清〔如血清前处理过程中有抽提(浓缩)过程,取2 μl上清液相当于实际含12.5 μl血清,则抽样单位也只是12.5 μl〕,而报告结果的单位是ml甚至L。当总体为1拷贝/μl时表示一次抽样结果为0的概率达0.368,结果在0拷贝/μl~4拷贝/μl的概率为0.996;而总体为1 000拷贝/ml时表示一次抽样结果为0的概率为0,结果在905拷贝/ml~1 095拷贝/ml的概率为0.997(Poisson分布总体>50时近似正态分布,范围是X±uα*√X,可信限为99.7%时uα=3);总体为100 000拷贝/L时表示一次抽样结果在997 000拷贝/L~1 003 000拷贝/L的概率为0.997。文中推理以HBV�DNA的FQ�PCR检测为例,其他病源体核酸的FQ�PCR检测也与其相同,检测限是抽样反应管的检测限4拷贝/反应管;如反应管中加入模板量相当于12.5 μl血清则检测限相当于0.32拷贝/ μl。此推断仅是针对FQ�PCR技术本身的检测限度,未就临床上有意义的最小病源体核酸的拷贝数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 冯仁丰.分析灵敏度(检测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3):133�134.

  〔2〕 郭晏海,张菊,赵锦荣,等.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偏振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中的应用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26�27.

  〔3〕 张东华,金根娣,陆志檬.二种分子杂交技术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HBV DNA的比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3):163�164.

  〔4〕 何敏,杨朝霞,刘微,等.HBV DNA定量检测方法的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2):123�124.

  〔5〕 刘停,韩亚萍,张永祥.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及其意义〔N〕.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23(1):78�79.

  〔6〕 黄希田,颜鸣鹤,凌乔,等.定量PCR�微流芯片法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2):89�91.

  〔7〕 王豪,陶其敏,吴娟,等.两种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5):318�320.

  〔8〕 李金明,邓巍,王露楠,等.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弱阳性质控血清的适用性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00,18(1):6�7.

  〔9〕 Mancini C,Pisani G,Azzi A,et al.Inter�labortory comparison of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C(HCV)virus RNA in diagnostic virology:a multicente study (MS)in Italy〔J〕.J Clin Virol,2004,30(4):313�319.

  〔10〕 Raggi CC,Verderio P,Pazzagli M,et al.An Italian program of external control for quantitative assays based on real�time PCR with Taq�Man probes〔J〕.Clin Chem Lab Med,2005,43(5):542�54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