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地质杂志简介

2023-12-06 16: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地质杂志简介

《中国地质》是中文核心期刊。

同时被以下核心引文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该刊影响因子如下:
复合影响因子:1.439
综合影响因子:1.116

中国地质调查杂志好投稿吗

不容易投稿,具体还要看自己作品的质量。
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媒体、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地质学报的中文版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以反映地质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地质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兼顾地质学方法和技术等,涉及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及其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刊号:CN11-1951/P,ISSN0001-5717,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百种杰出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无需注册,直接下载论文全文(OA刊物)。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地质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
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
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
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
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
地理学报 2.31
矿床地质 2.09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
地质学报 1.783
石油学报 1.701
中国沙漠 1.691
岩石学报 1.561
地球物理学报 1.56
地理研究 1.48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
地球学报 1.374
中国科学D 1.354
第四纪研究 1.323
岩矿测试 1.319
地质力学学报 1.30
地理科学 1.28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
干旱区地理 1.239
石油实验地质 1.18
自然资源学报 1.165
煤炭学报 1.119
古地理学报 1.086
沉积学报 1.077
天然气工业 1.006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倡导者及其主要论著?

李四光(1889—1971年),1904年留学日本,1907年毕业于弘文学院,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0年毕业回国。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专攻地质学,受教于鲍尔顿(W.S.Boultou)教授,1917年获学士学位,1918年以《中国之地质》论文获得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伯明翰大学授予的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20年考察欧洲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2年参与中国地质学会的建立,当选为副理事长。1926年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独立的地质力学学派,1927年奉命筹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1928年首任所长,成为中国地质学创建人之一,1948年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地质部部长、全国科协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主要著述:
《中国地质概要》(英《地质杂志》1921年)
《中国地质纲要》(中国科学社,1922年)
《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及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1929年)
《再论构造型式与地壳运动》(1931年)、《中国东南部古生代后期之造山运动》(1931年)
《东亚构造格架》(1933年)、《中国之构造格架》(1935年)

《中国地质学》(1939年)、《广西地台构造之轮廓》(1941年)、《地质力学基础与方法》(1945,1947年)
《东岭东段地质力学之研究》(1944年)
《剪力节理与张力节理之初步观察》(1944年)
《关于“震旦运动”及华夏式、新华夏构造线三个名词》(1947年)
《新华夏海之起源》(1943年)、《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1952年)、《莲花状构造》(1957年)
《中国的造山历史和构造轮廓》(1949年)、《关于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1953年)、《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复合体系问题》(1954年)、《东亚复杂构造带和南北构造带》(1959年)、《关于改进构造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1965年)、《关于当前石油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1965年)、《地质力学发展的过程和当前任务》(1965年)、《关于地震工作的几点意见》(1970年)、《天文、地质、古生物》(1972年)、《地质力学概论》(1973年)、《地质力学方法》(1973年)。
根据笔者点滴追忆:李四光先生逝世后,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组织成立了李四光同志遗留资料整理小组,责成科学出版社出版,笔者正是该社地学编辑室主管,动员全室编辑人员全力投入编辑工作,经过两年的奋战,终于在1972年起相继出版,其中五本遗著要求责任编辑和主管主任通读两遍,这五本专著代表李先生及其地质力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1)《地质力学概论》(1973年,科学出版社)
全书共四章:(1)对传统构造概念的评论及对地质力学理论概念的阐述,(2)构造形迹新概念,包括东亚复杂构造带、南北构造带扭动构造型式(多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旋卷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入字型构造)(3)地壳运动起源及其力学问题,(4)地质力学存在的问题等。
(2)《地质力学方法》(1976年,科学出版社)
由李先生有代表性14篇论文汇编而成,其中包括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中国的造山历史和构造轮廓”,“关于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地质力学发展的过程和当前的任务”等,可以说都是大家常常引用的重要论文。
(3)《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1972年,科学出版社)
在出版说明中,虽然说这是李先生生前编撰的初稿,我读后确实代表了李先生的宇宙观、地球观和人类起源观,是一部深入浅出的理论性读物,特别是最后“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一章更是代表李先生的地质力学理论概述。
(4)《地震地质》(1973年,科学出版社)
主要论及活动性构造体系与地震带的分布,地震地质工作,包括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等;文集还包括邢台地震地质考察报告以及对地震预报工作的讲话等,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引发的争论,李老遗留下来的、关于地震预报的论点:①“地震是可知的”,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论断,受到广泛的传颂和借鉴,起到了重要论证和启迪作用。
另有《李四光同志关于地质工作方面的一些意见》(内部资料)和(机密资料)刊行,都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战略思想。详见《李四光全集》。
【笔者点滴追忆】
1958年李先生决定编撰《旋卷和一般扭动构造及地质构造体系复合问题》第二辑,以及第一辑复刊关于“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单行本时,在科学出版社内都是我担任该刊的责任编辑,其中一篇俄文稿,李老还责成我做过校订。通过编辑加工,通读,文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一知半解,或是完全不解,李老亲自耐心地做过两次讲解,那种谆谆善诱,爱护青年编辑的神态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其中一次李老还把《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一书的俄文本亲手赠给我,至今仍保存在我的书柜中。
最后引录: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得意门生曾写过一首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峰峦陷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