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农业科学文章

2023-12-11 05: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农业科学文章

  学术堂整合了一份中国农业科学类发表期刊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字体大小,供大家参考: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中国人与水稻的历史和未来”写100字的文章

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完全是一种国家行为,始终是有组织、有规划、合作攻关的整体工程,每一项重大研究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早在互助合作化时期,农业上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对优良品种进行培育和推广的工作。1957年国家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制订了农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任务。按照当时的规划,把培育推广良种、防治病虫害等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有关科研部门培养的优良小麦、水稻新品种以及杂交玉米、高梁等就开始在生产中推广。这些新品种还不断更新换代,使农业产量逐渐提高。1966年全国召开了第三次农作物育种工作会议。在会上各地交流了经验,同时推荐了72个新育成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优良品种。当时各级政府、各地人民公社对农作物改良和育种工作都十分重视,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选育和推广良种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早在1971年良种种植面积就达到其总面积的80%;杂交高粱播种面积在全国达到20%;杂交玉米约占三分之一;小麦抗锈、抗倒伏、高产品种更是普遍推广。
就水稻品种的研究和改良来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的科研部门和科技工作者以及人民公社、生产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其优良成果获普遍推广的先后也有十几种。例如,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出水稻“花育一号”、“花育二号”以及“单丰一号”、“牡丹一号”等新品种,都使产量获大幅度增长,亩产都达千斤以上。其中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实验方面,袁隆平也不是最早获得成就的人。例如吉林省海龙县(梅河口市)河洼公社社员李贞生(朝鲜族),于1967年就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是新中国最早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人。1968年他与海龙县农科站、海龙县“五七中学”又一起培育出杂交水稻种子,同时还培育出玉米稻、高粱稻、葵花稻等。如果说有“杂交水稻之父”的话,那也应该是李贞生和他的同事们。他们的试验成果为中国的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李贞生等人的成果,当时作为教学内容编入吉林省的中学教材,还拍了科教电影。由于李贞生没有多少文化,不会写论文,又去世较早(至今己20多年),所以他什么荣誉都没有得到。而后来袁隆平却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杂交水稻之父”等数不清的殊荣。

袁隆平小组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是从1964年开始的。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水稻研究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袁隆平小组的杂交新品种实验成功,1976年即被批准大面积推广种植,结果使水稻产量增产20%以上,亩产达600多公斤。这的确是当时农业科技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为提高南方水稻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就当时来说我国从事水稻品种培育和实验的并不只有袁隆平小组一个。在全国约有十六七个科研单位和上百研究人员,有上万个农村公社、生产队的农民从事这项工作。他们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地出现的新品种如百花争艳。在那时水稻亩产600多公斤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许多新成果在当时《人民日报》上公布、报道过。在当时全国并不知道有个袁隆平。1978年国家农林部在海南岛崖县召开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高梁(当时被称为“三杂”)育种推广工作会议上,当时有十多家介绍了经验,其中也没有袁隆平。袁隆平的真正扬名,是八十年代之后的事惰。在八十年代,由于分田到户和解散人民公社,各地的良种实验和推广己经变得十分困难,大部分工作停止了。这也是造成从1985年之后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下降、进入长期徘徊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袁隆平又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先后使亩产达到700公斤、800公斤。但在目前我国南北各地的许多水稻品种都接近吨粮(亩产1000公斤)的惰况下,他的品种己看不出什么优势。近几年袁隆平不断发出向亩产900公斤、1000公斤以及“转基因”挑战的宣言,但实践上是否实现还待时日。如果说当初是杂交水稻成就了袁隆平,那么在其后来的光环中则越来越多地包含了宣传舆论的作用! 摘抄一些就行了

在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最多抄袭可点?%

最好文章重复率为20%以内,最为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的投稿注意事项

如遇下列情况,恕我刊不做收稿处理,统一退稿:  ①论文内容及研究方向与我刊偏离我刊宗旨;  ②对他人文献未做合理引用,文本重复率过高;  ③缺少版权转让协议;  ④版权转让协议中未按要求全部作者亲笔签名;  ⑤版权转让协议中必选项未填写;  ⑥版权转让协议上通信作者所在科研主管部门未签章;  ⑦签章不清无法辨认。 投稿时请将文中与作者相关的信息全部删除。  请按照要求,仔细查看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后再进行投稿,以免在投稿环节耽误时间,延误您的稿件审理进程。

中国农业科学并列第一作者怎么加?

可在首页脚注中说明,某某和某某为并列第一作者,对本文具同等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