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身在企业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企业 励志 文章 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企业内刊励志文章精选,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内刊励志文章精选篇1
——给新上任高管的10个忠告和建议
1、在公司里跟别人吐露的心事越少,对你越好。
你以为是无伤大雅的闲聊,其实有可能会造成严重伤害。把你的猜测和担忧都埋在心里吧!
2、务必管理好和下属的关系。
花时间和公司里的较低层员工在一起,尽量对他们友好。对电梯操作员礼貌问候,对邮递员表示感谢,对助理说句友善的话,这些都会得到赞赏。打造名誉要从基层做起。同样的,碰到不爽的事情,要自己消化情绪,不要在别人面前发泄。
3、做领导是一份全职工作,职责的时钟永不停止。
每个微小的迹象都会被解读,你的不耐烦、失望或不安全感都会被那些解读你的人放大。不应做出随意、毫无准备的坦白,信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发出。要特别小心书面的东西,尤其是电子邮件──它们永远都不会消失。
4、保持聆听并听取建议。
每周至少在公司餐厅吃一次午饭,或者时不时在咖啡机旁逗留,听听其他人都在聊些什么。如果有人想跟你说话,那就没有理由不听。如果有人批评,即使你不赞同也要花时间仔细回应。
5. 你觉得很风趣的俏皮话通常并不风趣。
你的幽默感很容易被解读为自傲和笨拙。如果你仍然以为讲笑话或引用某个幽默 故事 对陈述观点很重要,那么请先跟你的配偶或信任的朋友演练一遍。幽默是有风险的,千万不要拿严肃的事情开玩笑。
6、很重要的一点是,保证重要事务的重要性。
应该经常解释你的战略,可以换个措辞,但要反复强调。
7、绝不要抱怨和解释,没有人会听。
出了差错就承担责任。不要把错误怪到前几届管理层、天气、运气不好或竞争对手身上,但也不要露出防御姿态。向前看──除非上级要求你辞职。
8、信任你的专业顾问,接受他们的专业意见。
不要对市场做过多猜测。没有所谓的完美数据。做出决策,往前走。
9、慎用“平均”这个词──平均深度为6英寸的河也可能淹死人。
欣然接受“平均”,只会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假设最糟糕的情况会发生,因为通常就是如此。
10、绝不要做或说你不希望在报纸头条看到的事情。
最后这条是陈词滥调,但却是至理真言。
企业内刊励志文章精选篇2
——效率是目的,核心是人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 文化 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 思维方式 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 企业文化 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 渠道 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企业内刊励志文章精选篇3
——刘邦与刘备带兵的区别
刘备能三顾茅庐,把诸葛亮纳到自己帐下。带500人,5000人,3万人,都取得了胜利,尽管在军事上略胜他的祖先刘邦一筹,但是,领导数十万人、75万人却大败。所以他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不如刘邦。
刘备在涿郡之战中,带兵500人,勇获大胜;带兵5000人,解青州之围;领军3万,击败袁术军队;但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领是数十万军,却失败得一塌糊涂,75万大军在陆逊的一把火下,灰飞烟灭。刘备带兵500,可以获胜;但为什么领十万大军,却落得失败收场呢?
下面用一句话概括:统帅切不能做大将的事情,帅关心的是整个战局以及战略部署,而将会把更多的精力在于用兵上与战术上。我们在管理公司的时候也一样,谁在整个战略布局上,谁在人员管理层上,要分清,管理要遵循一个约定的黄金比例——1:6。
刘备涿郡起事的时候,得到张大户资助共搜罗乡勇500人。刘、关、张带领这500人前去涿郡助战,这时候正好黄巾程远志率5万兵来犯,不知道太守刘焉是真没兵还是想让刘备前去送死,竟然不助一兵一卒,就让刘备引这500兵出战5万黄巾军。
也是刘备运道好,再加上兄弟很争气,张飞一枪刺死邓茂,关羽一刀砍了程远志,5万人顿时做鸟兽散了,而且降者无数。刘备到底宅心仁厚,降兵一个也没要,并没有乘机扩大自己的实力。实际上刘备是养不起这些人,张大户捐的那些钱,也就够这500人的吃喝拉撒。
刘焉收了降兵就做了个大方人情,派邹靖带了5000兵协助刘备去青州帮太守龚景。这时候刘备仍然带着那500兵,我有件事不明白:刘备500兵大破黄巾5万人,他的500兵怎么会毫发无损?也许死伤的士兵就地换了人,总之,刘备只能带500人,多了不能要,凑够500人应该还是不难的。
但是,实际上对这5500兵起真正统帅作用的还是刘备,解青州之围的时候,刘备令关、张各领1000人马左右夹击,大破黄巾。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完全有能力统帅5000这个数量级的人马。后来刘备从平原县救北海率领了3000人马,救徐州又从公孙瓒那里借了2000人马,总共还是5000人马。刘备靠着5000人马和运气救了陶谦,看起来刘备指挥5000人马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刘备得了徐州,徐州是一个大郡,城内人马数万,刘备作为徐州之主,也指挥的动这几万人马。后来曹操假天子之言,唆使刘备进攻袁术,刘备率领马步军3万出战,打得纪灵不敢出战。说明刘备指挥3万人马打胜仗,也没有问题。
赤壁之后,刘备率领3万人马入蜀,得了益州后,刘备的军马首次超过了十万。当然,此时刘备手下良将谋士数十员,指挥这十几万人马当然不在话下。刘备率众取汉中可以说是刘备的得意之作,而取汉中的人马也不超过十万。
可是遗憾的是,与曹操的赤壁之战一样,刘备初次率领数十万大军的夷陵之战,却输的一塌糊涂,号称75万大军在陆逊的一把火下,灰飞烟灭。这一战让蜀军大伤元气,以至于蜀国再也组织不起这样一支大军了。
刘邦曾经问过韩信,说你看看我能够带多少兵?韩信说:主公能带10万兵。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戎马一生,只能带兵十万,刘备也算是一代英雄,可是在带兵能力方面,却并没有超越自己的这位祖先。
大凡帅才与将才的不同点就在这里,帅才更关心的是整个战局以及战略部署,而将才更多的精力在于用兵完成战术任务。因此,统帅切不可做大将做的事情,否则就会死的很难看。曹操在长江边直接指挥了83万大军,一边做诗、一边畅饮,得意非凡。可是他也犯了直接管理大军这样的错误。如果当初曹操不在赤壁战场,而是置身事外来看待整个战局的话,恐怕就不会输得那么惨了。
从赤壁的兵力部署来看,曹军80万,而孙刘联军加起来也只有十几万。如果曹军在江边分住三个大营,任何一营都足以与孙刘联军势均力敌,那么周瑜绝不可能一把火就解决问题。如果曹操不在现场,任谁也不能够独立统帅这83万人马,那么曹军必然要分营,一旦这83万人马分营,孙刘联军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可问题就在于曹操在大营,曹操毕竟不是韩信,83万大军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管理一个公司也是一样。当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人员不多,总经理一个人就能够完全打理。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重新规划公司的组织结构,采取分层次管理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效率。管理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黄金比例1:6。据说一个人直接管理六个人是效率最高的管理结构。当你的部属超过六的倍数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是否再增加一个分部。
作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自己只要牢牢抓住几个关键部门的部门经理,具体的事情要放手让他们去做,你事事干预反而让你的下属手足无措。当初曹操指挥赤壁作战,他的那些能干的下属肯定都在睡大觉,他们心说:反正有老头子在这里自己指挥,天塌下来有他顶着,我们还是少说话,话多了反而会惹来麻烦。当你自己忙得要死,而你的下属都在睡大觉、看笑话的时候,你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如果哪一个总裁想学刘备或者曹操,数百人规模的公司的大小事务都由他来直接管理,那么,火烧联营或者火烧赤壁就离他不远了。
对员工不能只用简单粗暴的 方法 吩咐员工,而是带有培训的心态,让员工感受到你的用心,从“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想做”的事情。尽量少用权力,而是用“心”,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
根据公司行业写文章啊,可以交流哈,本人就是内刊主编
首先,确定各版主题,比如第一版公司新闻报道(主要刊登公司时事动态、内部新闻),第二版交流管理(主要刊登公司管理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经验),第三版职工园地(主要刊登员工投稿),第四版艺苑风景(主要刊登休闲类的文摘,丰富报纸的趣味内容)。
其次,建立一支公司内部的记者、通讯员队伍,负责供稿。
第三,内容搜集齐之后,就需要排版,需要一个懂设计的人对报纸进行设计排版。
第四,联系印刷厂家,进行印刷。
作为一名内刊编辑,许多作者给我投稿时,都会在稿子末端谦虚地写上“请老师斧正”的字样,每当看到这样的稿子,我都觉得很温馨。
由于内刊与机关刊物不同,投稿人多为草根,其作品与科班出身的作者相比,质量有天壤之别,要提升内刊的档次与质量,内刊编辑就得花很多功夫去修改稿子。以前,我也想过自己去机关刊物上摘录一些好文章放在内刊中,这样自己不会那么累,还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别的工作上。可是转念一想,一本内刊不仅是企业员工信息交流、锻炼写作的平台,也是老板给到员工的另外一种福利,每千字一百元的稿费可以让职工作者高兴好长一段时间。还有就是,给我投稿的作者大多是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能在加班加点后,回到家写一篇稿,也是不容易的事情,要不是对文字多少有点兴趣,即使稿费再高,也未必会勤于动笔。
想到这些,我坚持用员工的稿子,
从标点符号、错别字、语句不通顺到取材的切入点、文章的总体结构……我都很细心地一一修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作者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升内刊的总体质量。
编辑工作,常被人们赞誉“为他人作嫁衣”,是一个默默无闻、乏名少利的行当,但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化事业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文化宣传和精神支柱。内部刊物不像机关刊物那样分工明细,内刊编辑往往要将约稿、组稿、编审、设计、排版、策划……等一揽子工作全部做完,因此,有人戏称“内刊”为“累刊”。但无论多累,都应重视内刊的文章质量,勤于修改职工投来的稿子。
内刊作者,重在培训
戏称“累刊”并非空穴来风。要想将内刊做得轻松一些,那就是定期举办写作培训,不定期开展创作交流等活动,只有作者的写作水平提升了,需要修改的稿件才会减少。
内刊作者的文学底子薄,基础差,极少甚至没有经过写作知识的专业培训,所写的文稿均有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结构混乱、文不对题、松散冗长等弊病,诸如标点符号用错、错别字多等问题更是接踵而至,令人应接不暇,往往一篇文章看一半就没兴趣继续读下去。鉴于此,我将编审工作由“改稿”逐渐转向“培训”。
首先是利用内刊平台组织进行培训和创作交流。在内刊上开辟了“写作漫谈”和“十分钟课堂”等栏目。将名家的写作经验摘登在“写作漫谈”栏目里;把职工写的有代表性的稿子,修改前后的两种“面孔”同时刊登在“十分钟课堂”一栏,让职工学习自己写的文章那些地方有修改,那些地方需要加强。这种无声的培训很快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次是实体培训。把所有通讯员召集到一起,由培训老师将课件制作成PPT,当面向通讯员进行讲解。从写作入门、如何选材到创作要领、提升用稿率等有步骤地系统培训。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试。
最后就是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我所在的广硕集团,下辖16家分公司,其中有5家分公司创办有自己的内刊,这5家分公司的职工人数均超过2000人,各自培养有一批通讯员队伍。作为总公司,不定期组织总公司的通讯员与分公司的通讯员们开展参与各类交流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
内刊稿源,力求稳定
由于内刊的稿源主要来自企业或行业内部职工的稿源,因此,要提升内刊文章的质量必须有一批稳定的写作者,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由于是私营企业,内部职工的流动量是非常大的。在近两万职工的广硕集团,每月的离职率竟高达3%,也就是说每月有近600人离开,这辞职的人员中就有常给内刊投稿的写作者。而填补进厂的600人中未必就有爱好写作的职工。对此,企业内刊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去加强培训和鼓励职工写作外,还得尽可能留住欲辞职的职工。作为一名内刊编辑,作为一名企业文化的宣导工作者,我曾无数次到生产一线去做职工们的思想工作。或是平息员工间发生的矛盾,或是劝诫管理者们的粗暴管理……总之,以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的经营理念为突破口,纠正生产车间导致员工辞职的不良作风及行为。以此降低企业离职率,防范公司写作者流失。
稳定内刊写作队伍,不仅从控制离职率做起,还可以从专栏稿源抓起。譬如在内刊上开设的“环保安全”、“人事之窗”等栏目,无论职工流动率多高,相对应的部门都会定期向内刊投来稿件。不像广东东莞一家企业报,由于没有开设专栏,没有专栏作者,职工流动率高,导致稿件匮乏,不得不由编辑自己“操刀”,一本杂志虽笔名不同,但所有文章都出自编辑之手,内刊文章的风格也大致相同。这样的刊物其文章质量已降低不少了。
作者:刘刚
三月的春风吹拂着北方大地,在这个阳光灿烂,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在这鞭炮齐鸣,群情激昂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万顺建材建厂十周年厂庆。身为万顺的一员,我唯有用我满腔的热情去歌颂我们所热爱的企业,歌颂我们万顺人的风采。这是一个放飞希望的企业,这是一个历经考验的企业,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企业,这是一个开拓创新的企业。
经历了十年的风雨、辉煌,万顺建材和着改革的步伐,一路走来;举着特色发展的大旗,一路走来;带着大浪淘沙的辉煌,一路走来;带着与时俱进的青春气息,一路走来。给助磨剂行业带来生机和活力,给北方大地带来发展的亮点,给她的员工带来信心和希望。企业十年的发展与辉煌,离不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的政策;离不开上层领导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决策;离不开所有的顾客,更离不开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每一位员工。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万顺员工。他们在自身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他们作为万顺人所付出的一切足以让我们去学习和弘扬,足以值得我们去歌颂与赞美。十年来,许多热血青年走进万顺,一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就被万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所深深感染,从这里开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一直走下去。最初的选择使得他们与万顺的工作结下了难解之缘,许多人的辛勤劳作陪伴企业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辉映着万顺辉煌。他们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有的致力于技术管理工作,大部分仍在一线默默奉献着。在装置检修现场,在炙热的酷暑,他们毫无畏惧,他们征服了一切,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网上有啊!
企业内刊一般分为几个版块,根据明道法公司专业内刊辅导人员的意见,大文章也就是首版的公司大事件新闻,一般类似这样的稿件是需要总裁身边的人投稿的,比如助理,秘书类的比较了解上层事情的人写;解决了这个版块的内容,其它版块相对就容易些了,一般就是企业专业类文章,以及企业文化类文章,主要还是要看你公司的内刊整体内容定位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