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科学大众发表在哪

2023-12-10 2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科学大众发表在哪

属于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则是抽象的概念。

文章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写作背景:

1963年,竺可桢与宛敏渭共同编写的《物候学》一书即将出版,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此篇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小品文。

此文最早以《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题发表于1963年第1期《科学大众》,当时文后注有:“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编”的字样。而在原作中,“大自然的语言”是4个小标题中的第一个小标题。此文被选入教材后改题为《大自然的语言》。

内容简介:

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作者笔下的景物,也正象优美的散文一样,随物赋形,情态逼真,如写各种花“次第”开放,百花争春,何等风采;燕子“翩然”归来,体态轻盈,何等自在至于写黄叶“”落下,昆虫“消声匿迹”,又是一番姿态,绘声绘色,如闻如睹。

而且这些景物还各具眉眼,别有感情,杏花解意会传语,桃花多情能暗示,布谷鸟还会纵情歌唱……然而这究竟不是散文,作者只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描写来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写草木荣枯,候鸟往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这些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写花的传语,鸟的歌唱也只是为了说明劳动人民发现这些自然现象与农事安排的某些联系。作者只是借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物候”这个概念的意义,并进一步阐明由“物侯”现象发展起来的“物候学”的研究是为了“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关系”。

这样,读者对“物侯学”这门科学范围、性质、任务就豁然明白了。

《科学大众》《文理导航》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这两个期刊,什么核心也不是,就是普通 的省级期刊罢了。

大众科学2020年23期发刊时间

大众科学杂志,2021年7月起订,1年共12期。
《大众科学》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1049/N,本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

什么可以形容为大自然的语言?

布谷鸟唱歌了,又好像在提醒劳动人民割麦插禾。

大自然清纯、隽美、雄浑,尤其美在山水。山水的魅力实在能洗脱一个人俗气,净化世人的心灵。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桢发表在《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运用举例子、打比方、拟人、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在文中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都举出了典型事例,这样举例,具体而全面。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桢发表在《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24)、《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物候学》(1963,与宛敏渭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