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工会财会杂志

2023-12-08 15: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工会财会杂志

劳动法细则全文
。老师说至少要五个,
协议离婚办理
。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下,急急急啊
[1].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财会月刊, 2005,(07)
[2].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商业会计, 2005,(10)
[3]. 财政部颁发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5)
[4].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06)
[5]. 赵丽君 ,杨方文. 浅议代理记账 [J]. 会计之友, 2005,(05)
[6]. 张建军. 代理记账有益处[J]. 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1,(12)
[7]. 冯兴涛. 代理记账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07)
[8].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会计之友, 2005,(07)
[9]. 张龙平. 试论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的几个问题[J]. 审计研究, 2000,(04)
[10].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5,(05)

曹阳的公开发表的论文

1、“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的新特点” 《纺织会计》 2001.62、“网络经济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拓展” 《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2.13、“计算机环境下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探讨”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2.34、“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经济》 2002.8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理性思考” 《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2.11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与对策”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2.67、“谁给ABM下绊马索?” 第2作者 《中国财经报》 2002.12.168、“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3.29、“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探讨” 《企业经济》 2003.310“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丑闻的几点启示” 《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3.411、“施乐:乐极生悲”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712、“公司治理结构与信息披露制度” 《商业研究》 2003.101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再思考” 《中国工会财会》 2003.514、“从“长安汽车业绩质疑风波”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2003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3年年会暨第十六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15、“从“长安事件”谈改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治理措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3.1216、““长安汽车业绩质疑风波”引发的思考” 《企业经济》 2004.617、“由中航油“陈久霖”事件看现行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缺陷”《教育经济与管理》2005.118、“我国现行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应对策略”《企业经济》 2005.619、“企业破产界限的界定” 《四川会计》 1996.620、“我国流通业整合模式探讨” 《中华学术论坛》 2006.221、“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分析》” 《社科研究》 2006.222、“我国零售企业整合模式决策” 《企业活力》 2006.423、“新《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剖析” 《会计之友》2006.6(下)24、“会计政策与企业风险控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文献》2006.6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5、“商业集团的整合模式” 第2作者《首都流通业研究报告2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 规划项目. 2006.5 同心出版社26、“我国新旧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差异分析” 《会计之友》2006.7(上)27、“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突破及缺陷剖析”第2作者 2006年4期(双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8、“《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关键内容解读”2006年 第8期 第1作者《会计师》29、“对我国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的思考”曹阳, 刘琦2006年7月,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30、“《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关键内容解读”2006年7期 《社科研究》31、“企业整合模式整体框架探析”(《中华学术论坛》06.8))32、“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差异分析及其对企业的影响”2006年9期 第1作者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33、“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差异分析及其对企业的影响”2006年10期 第1作者《中国乡镇企业会计》)34、“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差异分析” 《会计之友》2006.10(上) 第1作者35、“从会计政策选择谈企业风险的控制” (《社科研究》06.10.)36、“我国商业集团整合模式的设计 以零售业为例” 2006年20 《商业研究》37、我国商业企业整合模式的构想 2008.08 《流通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 第2作者知识产权出版社38、“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入选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4月39、“高管层股权激励的现状与效果”,《会计之友》,2009.5(上),0.64万字41、“高管层股权激励中业绩评价的应用效果”,《会计之友》,2009.5(中),0.55万字42、“高管层股权激励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及难点分析”,《会计之友》,2009.5(下),0.5万字43、“股权激励模式的比较与分析”,《企业活力》,2009.6,0.75万字44、转轨国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模式、效果分析与制度借鉴,《科学研究月刊》,2010.0545、西方国家公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的启示,《科学研究月刊》,2010.0546、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的制度借鉴,《教育研究与探索》,2010.0647、上市公司合并利润表信息解读,《投资与合作》,2011.0748、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定量评价体系的设计,《时代经贸》,2011.0849、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空间分析—以医药制造业为例(Tax planning Space Analysis on Chinese Enterprises- Based on Data of PharmaceuticalIndustry,Cao Yang, Wei Gai),曹阳、魏改,第23届亚太地区国际会计专题研讨会论文集(Twenty-Third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Accounting Issues)2011.1050、我国电器机械制造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空间探析. 曹阳、杨秀琼《时代经贸》,2011.1051、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效果分析. 曹阳、杨志娟.《投资与合作》,2011.1052、我国企业股权收购中的几个税务问题探讨.《投资与合作》,2011.1053、我国企业股权收购中的纳税筹划策略探讨. 《时代经贸》,2011.1154、、我国企业营业税纳税筹划空间的识别------以建筑业为例,曹阳、苑伟杰、杨秀琼,《会计师》,2011.1255、我国零售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空间探讨,曹阳、魏改、杨志娟,《中国商贸》,(北大核心),2011.1256、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财会研究》. 2011.12(北大核心)专著:1、《公司财务报告分析技巧》(21万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62、《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20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8主编与参编的专业书籍: 1、《企业会计制度释疑》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1.52、《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23、《财务报表分析》(第3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44、《新企业会计与财务操作实务》(副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65、《新企业会计准则解读》(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6、《预算管理手册》(译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77、《企业财务通则解读(主编).负责第1、2、7章的编写工作(13万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贡献8、《财务习题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38、《新企业所得税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差异.协调.纳税筹划》,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6月;9、《流通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 “我国商业企业整合模式的构想” 2008.08.知识产权出版社10、《财务报表分析》,中央电大出版社,2011.1212、《经营决策动画沙盘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财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要求

近年,随着会计队伍的壮大和会计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会计队伍中注重问题研究和会计论文写作的风气日渐浓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笔者不揣浅陋,就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正确性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客观性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创见性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平易性会计论文是阐扬会计科学、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通俗易懂,不仅会计专家懂,而且有一般会计知识的人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会计论文语言明白准确、浅显通俗。 选题是会计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会计学科无论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应用,值得研究的内容都很广泛,可以提炼出的论文题目很多,但“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每次论文写作只能选择确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一) 会计论文选题的方向1.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会计论文。2.围绕会计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会计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会计工作的实践。3.立足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会计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会计论文只有立足于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初写会计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二) 会计论文选题的方法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会计研究。比如《中国工会财会》近年开展的关于工会会计科目改革的讨论等即属此类。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会计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三) 会计论文选题的禁忌1.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2.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3.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会计论文格式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是三段式,即序论、本论、结论。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会计论文——序论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应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内容要极其简明扼要,文字宜短不宜长。会计论文——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应详细阐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内容,提出新的见解。这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要着力写好。会计论文——结论部分:这一部分内容与序论部分相关。是围绕本论所做的结语,是对本论部分的强调,要注意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上述只是一般的会计论文格式结构,作者可从自己论文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以变通,也可分为四段式或多段式。

关于隋姓的来源!急急急!!!!!!! 谢谢!

隋姓,中国姓氏之一。当代隋姓的人口大约有46万,排在大姓姓氏中第203位(根据2012年调查结果),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大约占隋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这五省区又集中了45%。全国形成了以山东和东北为中心的两块隋姓分布区。
中文名称: 隋姓
渊源: 祁姓
得姓始祖: 随会
郡望: 清河郡

目录

基本介绍
姓氏溯源源流一
源流二
源流三
源流四
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郡望
堂号
宗族相关
历史名人隋昱
隋宝
隋世昌
隋赟
隋翥
隋良辅
隋振业
隋铨
隋人鹏
隋维烈
隋藏珠
隋聿修
近代名人隋克荣
隋树森
隋福军
胶东隋氏家族
展开基本介绍
姓氏溯源 源流一
源流二
源流三
源流四
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郡望
堂号
宗族相关
历史名人 隋昱
隋宝
隋世昌
隋赟
隋翥
隋良辅
隋振业
隋铨
隋人鹏
隋维烈
隋藏珠
隋聿修
近代名人 隋克荣
隋树森
隋福军
胶东隋氏家族
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介绍隋
源出于姬姓,也是中国古老的汉族姓氏。隋姓本为“随”,隋文帝杨坚第二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长达286年的大分裂时代,并建立大隋王朝,定都大兴城。国号初为随,文帝因忌“随”有走之意,改随字去走之为隋(“隋”字是隋文帝独创的字,古无“隋”字,隋字是繁体“随”字去了走之而形成今天的“隋”字)。周王朝时有同姓贵族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立随国,侯爵;为周八百诸侯国之一。周代末期,随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国,原随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即随氏。另一支为陶唐氏之后杜伯的后裔士会,因在晋为大臣,封邑为随,称随会,子孙姓随。所有的随姓族人都姓随至隋初,因隋王朝国号“隋”改为隋姓,并延用至今。
隋姓在中国姓氏文化中有一个特出,就是随姓族人和隋朝皇族没有任何血源关联,也没有任何史书、谱牒记载隋朝皇族的后裔有改以国号隋为姓氏的,但随姓却因隋朝国号“随”字易为隋而改“随”为“隋”,这在中国姓氏文化史上也算是一朵奇葩。
编辑本段姓氏溯源隋,裂肉也。即残余的祭品。隋人与古代祭祀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隋人是善于从事祭祀活动的氏族,以此.为氏族的族徽和氏族名。隋人居住的地方称隋,建立的城堡称隋邑,发展成隋国,最终出现隋姓。[1]
隋姓来源有四:
源流一
源自古人名。传说上古女娲时期有乐师随,子孙以其名为姓。[2]
源流二
出自姬姓,周朝时有王族封于随,建立随国(都城在今湖北随州)。春秋时被楚国所灭,成为楚附庸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下传至隋代,改隋为随。自此随、隋分为二姓。
源流三
出自祁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及《隋书》等所载,晋上卿士会(人名,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食采于随(故城在今山西介休),谓之随会,子孙以其封地为氏,称随氏。后改为隋氏。
源流四
出自他族。据《通雅》所载,明宣德中,王骥征麓川(故治今云南腾冲),土司乞姓,王骥赐以怕、刀、剁为三酋之姓,后改剁为隋姓;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随会。即士会,字季,春秋时晋国上卿。
其先为帝尧裔孙刘累,刘累之裔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罪见杀,其子隰叔亡晋。隰叔有曾孙名士会,因食邑在随、范(今河南范县东南20里),故又称随会、范会、随季。晋襄公死,他奉命使秦,迎立公子雍,旋又为晋所拒,羁留秦国。后归晋,仍将上军。邲(今河南荥阳北)战役中,因预有戒备,得以不败。景公七年(前五九三年),因屡攻赤狄,论功升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其后有隋姓,隋代时大都随惯例改为隋姓,为后世隋姓人之主体,故后世隋姓大多尊随会为隋姓始祖。
如今,隋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隋姓人口的73%。
隋姓是由随姓分化而来的姓氏,姓氏原作“随”,后改为隋。相传早在女娲开天辟地时,就有一个名为随的人,他的后代就以随为姓。至周代,王族中有一支被分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随国,侯爵,为周诸侯国之一。周未,并于楚,原随国贵族有人以随为姓。另外,春时战国时,原陶唐氏之后杜伯的玄孙士会在晋国担任士大夫职务,以随为食邑,史称随会。他受封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东,子孙留居于此,也姓随。至隋朝初年,上述三支随姓人大都随例改为隋姓,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隋姓主体。
除从随姓分化而来外,隋姓还有自己的血统本源。早在汉代时,就有一位名为隋昱的人名载史籍,于东汉初年官至五原太守,其姓氏的来源显然另有所出。另外在明代,将军王骥远征麓川(治所在今云南腾冲一带),后又在当地任职。原土著居民请求他赐给像汉人一样的姓氏,他便以怕、刀、剁三姓相于。后来,以怕为姓的人因姓氏读音不雅,改为与怕字字形相近的隋姓,从而成为隋姓中的一员。至于在当代,除汉族以外,满、蒙等民族也都有人以隋为姓。
隋姓得姓以后,在发展中还在清河(今属河北)一带形成望族,以致仍被人当作隋姓的代表郡望。同样,在分布上,隋姓人口也以清河及其附近的山东省最为集中,几乎占全国隋姓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自古至今的隋姓名人中,如宋高密令隋宝、元代人隋业昌、明巢县丞隋(上斌下贝)、主簿隋翥等人,籍贯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郡望
清河郡——汉代置郡。治所在清阳(故城在今河北清河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1]
堂号
清河堂
致和堂
编辑本段宗族相关1.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2.隋姓历史名人鲜少。
3.当今隋姓名人以体育界为多。如铅球运动员隋新梅,辽宁足球队员、大连人隋明云、隋波以及八一足球队员隋东亮等。
4.隋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0.9%,A型占28.1%,B型占31.2%,AB型占9.8%。[1]
5.目前山东荣城县县志办收藏隋姓族谱1部。[1]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历史上隋姓主要的人物有:东汉五原太奇隋昱;元朝沂郯上副万户隋世昌,高密令隋宝;明朝广东按察使隋赞,官县主簿隋翥。[1]
隋昱
隋昱,绥远五原(今内蒙包头市西北)人,于王莽末起兵,为卢芳将,后归汉光武刘秀,拜五原太守,封镌胡侯。此为最早见诸史册之隋姓人。
隋宝
隋宝,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元代将领。金末隶军伍,仕至管军都总领。蒙古窝阔台汗下山东,他降元,授莱阳令,历莱阳节度判官,终高密令。
隋世昌
隋世昌,莱阳人,隋宝之子,元代将领。涉猎书史,善骑射,使浑铁枪,重四十余斤。蒙哥汗三年,选充队长。守海州,攻宋涟水,有功。世祖至元初,授莱阳县诸军奥鲁长官。从破樊城、沙洋,东进围扬州,前后数百丈,体皆金疮。官至沂郯上副万户。卒年六十一,谥忠勇。
隋赟
山东即墨人,明初官吏。洪武初受英山县主簿,平陈友谅余党反抗。历知县、袁州通判,累官至广东按察使。
隋翥
隋赟,山东栖霞人,明代官吏。正统年间官县主簿。教民种桑植枣,除去虎害。
隋良辅
隋良辅,山东益都人,明代孝子。以岁贡为教谕,致仕家居。父丧未葬,农民军突至,良辅守柩不避,农民军怜其孝且老,赠以物而去。卒年九十余。 隋所居:山东诸城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零一名。
隋振业
隋振业,山东寿光人,清康熙九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五名。
隋铨
隋铨,山东寿光人,清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九十三名。
隋人鹏
隋人鹏,山东莱阳人,清雍正五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二十七名。
隋维烈
隋维烈,山东寿光人,清嘉庆元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七名。
隋藏珠
隋藏珠,山东乐安人,清道光十五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四十四名。
隋聿修
隋聿修,山东乐安人,清同治七年进士及第,中第二甲四十八名。
编辑本段近代名人隋克荣
隋克荣,山东莱阳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入党。历任山东纵队第五旅参谋、胶东军区五师营长、华野九纵二十七师副团长,二十七军团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建国后,曾任三十军副师长等职,一九六九年任晋东南军分区司令员。
隋树森
隋树森,字育楠,原籍山东招远(辛庄镇东良村),1906年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1932年 隋树森 编著
毕业,先后在山东省立惠民中学、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济南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师。抗战爆发后抵达四川重庆,担任教育部辖下国立编译馆的编审工作。隋树森通晓日文,在这个时期先后翻译了多种日本学者的汉学名著,其中包括青木正儿(1887~1964)的《中国文学概说》(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和《元人杂剧序说》(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盐谷温(1878~1962)的《元曲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按:此书早在1941年春已译毕)。众所周知,日本学者对中国古典戏剧和小说的研究,多所创获,而盐谷温和青木正儿正是这方面的杰出学者。隋树森翻译他们的戏曲论著之余,亦逐渐对元曲产生兴趣。
隋福军
隋福军,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在职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4年12月1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26日参军,历任空军导弹部队战士、副班长、班长,营部书记,团政治处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防空混成旅政治部干事,地空导弹营政治教导员,陆军医院政治协理员,师政治部干事、代理组织科长,济南军区后勤第十分部烟台干休所副所长(副团职)等职。1997年转业后任烟台市经贸委机关党支部专职副书记。2001年6月任烟台市经贸委工会主任。社会兼职,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员。1978年始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科技日报》、《北京科技日报》、《组织人事报》、《空军报》、《前卫报》、《内蒙古日报》、《中国老年报》、《山东经济日报》、《华东信息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和《山东文学》、《胶东文学》、《机关党建》、《秘书工作》、《当代秘书》、《现代文秘》、《秘书之友》、《现代企业》、《应用写作》、《办公室业务》、《秘书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会财会》、《烟台社会科学》等全国二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小说、诗歌、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调查报告、写作研究论文和摄影作品500余篇。1987年编写了《前车之鉴与正气之歌》一书,1991年编著出版了《党支部工作必备》一书。2003年8月出版了《写作技巧与实践》一书。其业绩被收录《中国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全国优秀复转军人传略》和《中华名人大典》一书,2002年12月获得中国当代秘书贡献奖。2005年10月经第五届全国秘书科学论坛组委会推荐,中国秘书科学联盟研究决定,授予“中国当代秘书学家”。
编辑本段胶东隋氏家族隋氏是当今中国不是很常见的姓氏。关于隋氏的来源,古今已有记载。据传,女娲时有一名乐师名随,他并是笙乐器的发明家。其后代以随为姓。并以此名为随的人为始祖。隋氏在当今姓氏中排行第17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5%。
根据记载隋氏渊源可以总结为:
一、出自祁姓,为帝尧陶唐氏后裔。得姓始祖为随会。即士会,字季,春秋时晋国上卿。其先为帝尧裔孙刘累,刘累之裔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罪被杀,其子隰叔逃亡于晋。隰叔有曾孙名士会,因食邑在随、范(今河南范县东南20里),故又称随会、范会、随季。晋襄公死,他奉命使秦,迎立公子雍,旋又为晋所拒,羁留秦国。后归晋,仍将上军。邲(今河南荥阳北)战役中,因预有戒备,得以不败。景公七年(前五九三年),因屡攻赤狄,论功升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其后有随姓。北周时期杨坚被封为随国公,后来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以随为国号,因其忌讳“随”的含义,而去其走之改为“隋”字,自此后“随”姓皆以“隋”为姓。随会后人此时大多也将随改为隋,为后世隋姓人之主体,故后世隋氏大多尊随会为隋姓始祖。
二、出自他族改姓。据《通雅》所载,明宣德中,王骥征麓川(故治今云南腾冲),土司乞姓,王骥赐以怕、刀、剁为三酋之姓,后改剁为隋姓。据胶东隋氏家谱记载“当今隋姓大多来源于山东。而山东隋姓是宋末自河南固始迁徙而来。有传说当时共有三支:长支留在固始;二、三支迁往山东的兖州和栖霞蛇窝泊”。当然每一个姓氏的起源都不是简简单单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姓氏来源一般是指一个姓氏中占有主导地位或者是人数较多的姓氏形成方式。一般情况下,隋氏后人都会认为随会一系为隋氏的主要来源。根据《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的记载,隋姓郡望在河北清河。 隋姓族谱
隋氏一族在历史上一直是鲜有名人,因此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姓氏比较陌生。时至今日,隋氏主要分布于山东,尤其是山东的胶东、鲁南一带,整个山东隋氏占了全国隋氏人口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在东三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隋氏族人分布。尽管隋氏在历史上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在胶东,隋氏作为一个典型的土著姓氏自宋元以来却一直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
胶东隋氏,始祖失讳,祖居于河南光州固始,宋时自固始县迁居登州府栖霞县南四十里蛇窝泊。自此,隋氏族人开始在胶东繁衍开来,自四世祖隋宝担任官职开始,数百年来,胶东隋氏一直是人才辈出,世代为官,逐渐在胶东当地形成望族。
根据家谱记载,四世祖隋宝徙居莱阳,金末,授怀远大将军,管军都统领,镇守行村海口。元太宗下山东时,隋宝来归,授莱阳令,历莱州节度判官,终高密令。当然在胶东隋氏族人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胶东隋氏五世祖、四世祖隋宝之子、元朝定海郡侯隋世昌。隋世昌在众多史书中均有传记。清朝嘉庆年间《登州府府志》记载:隋世昌,栖霞人,父宝徙居莱阳。世昌涉猎书史,善骑射,身长八尺,锻浑铁为枪,重四十余斤,角力能左右击刺,宋兵闻枪名不敢近。仕至安远大将军,改沂郯上副万户。世昌前后历数百战,体皆金疮,卒,封定海郡侯,谥忠勇。《元史 隋世昌传》记载:其先登州栖霞人。父宝徙居莱阳…………世昌,其第四子也…………授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十四年戍扬州。击野人原司空山等七寨,皆下之,晋升安抚使,佩金虎符,镇澉浦(浙江海盐)。十七年拜定远大将军,管军万户。寻以获海贼功,晋阶安远大将军。二十三(一二八六年)年改沂郯上副万户。世昌前后数百战,体皆金疮,竟以是疾,卒年六十一岁,封定海郡侯(定海:浙江舟山),谥忠勇公。子国英嗣。(万户侯府建在莱阳城北关)(元史列传第五十三王淳等)。《元史》中记载甚详,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详细转载了。清朝嘉庆间《莱州府府志》中记载有胶东隋氏后人隋赟。隋赟,即墨人,洪武初授英山主簿,擒陈友谅余孽王玉儿,返京师,太祖召见,赐宴劳之,累擢广东按察使。另外《登州府府志》中记载有隋好信,隋好智二人,但是二人事迹无考。《清史稿》中记载有:随光启:永州(现湖南郴州零陵县境)锦田卫守备隋光启婴城守力竭,死之(康熙二十七年)。隋人鹏本朝(清朝)雍正丙午(一四二六年)举人,丁未(一四二七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协办山东赈务,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改国子监司业,四川学政詹事府少詹事,河南按察使。隋淑温与淑源兄弟俱有孝行,淑温少读书家贫兼躬耕,以养父母。父死,兄弟守墓无力结庐,掘地穴居。乡里感其孝行,葺屋居之。母疾淑温归侍医药,母死,兄弟仍守墓三年。

隋时期有哪些名人

隋昱:
五原人,东汉初将领。王莽末起兵,为卢芳将,后归光武,拜五原太守,封镌胡侯。
隋宝:
登州栖霞人,元代将领。金末隶军伍,仕至管军都总领。蒙古窝阔台汗下山东,他降元,授莱阳令,历莱阳节度判官,终高密令。
隋世昌:
莱阳人,隋宝子,元代将领。涉猎书史,善骑射,使浑铁枪,重四十余斤。蒙哥汗三年,选充队长。守海州,攻宋涟水,有功。世祖至元初,授莱阳县诸军奥鲁长官。从破樊城、沙洋,东进围扬州,前后数百丈,体皆金疮。官至沂郯上副万户。卒年六十一,谥忠勇。
隋赟:
山东即墨人,明初官吏。洪武初受英山县主簿,平陈友谅余党反抗。历知县、袁州通判,累官至广东按察使。
隋翥:
山东栖霞人,明代官吏。正统年间官县主簿。教民种桑植枣,除去虎害。
隋良辅:
山东益都人,明代孝子。以岁贡为教谕,致仕家居。父丧未葬,农民军突至,良辅守柩不避,农民军怜其孝且老,赠以物而去。卒年九十余。 隋所居:山东诸城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零一名。
隋振业:
山东寿光人,清康熙九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五名。
隋铨:
山东寿光人,清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九十三名。
隋人鹏:
山东莱阳人,清雍正五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二十七名。
隋维烈:
山东寿光人,清嘉庆元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七名。
隋藏珠:
山东乐安人,清道光十五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四十四名。
隋聿修:
山东乐安人,清同治七年进士及第,中第二甲四十八名。
隋克荣:
山东莱阳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入党。历任山东纵队第五旅参谋、胶东军区五师营长、华野九纵二十七师副团长,二十七军团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建国后,曾任三十军副师长等职,一九六九年任晋东南军分区司令员。
隋树森:
字育楠,原籍山东招远(辛庄镇东良村),1906年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1932年毕业,先后在山东省立惠民中学、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济南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师。抗战爆发后抵达四川重庆,担任教育部辖下国立编译馆的编审工作。隋树森通晓日文,在这个时期先后翻译了多种日本学者的汉学名著,其中包括青木正儿(1887~1964)的《中国文学概说》(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和《元人杂剧序说》(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盐谷温(1878~1962)的《元曲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按:此书早在1941年春已译毕)。众所周知,日本学者对中国古典戏剧和小说的研究,多所创获,而盐谷温和青木正儿正是这方面的杰出学者。隋树森翻译他们的戏曲论著之余,亦逐渐对元曲产生兴趣。
隋福军:
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在职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4年12月1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26日参军,历任空军导弹部队战士、副班长、班长,营部书记,团政治处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防空混成旅政治部干事,地空导弹营政治教导员,陆军医院政治协理员,师政治部干事、代理组织科长,济南军区后勤第十分部烟台干休所副所长(副团职)等职。1997年转业后任烟台市经贸委机关党支部专职副书记。2001年6月任烟台市经贸委工会主任。社会兼职,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员。1978年始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科技日报》、《北京科技日报》、《组织人事报》、《空军报》、《前卫报》、《内蒙古日报》、《中国老年报》、《山东经济日报》、《华东信息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和《山东文学》、《胶东文学》、《机关党建》、《秘书工作》、《当代秘书》、《现代文秘》、《秘书之友》、《现代企业》、《应用写作》、《办公室业务》、《秘书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会财会》、《烟台社会科学》等全国二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小说、诗歌、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调查报告、写作研究论文和摄影作品500余篇。1987年编写了《前车之鉴与正气之歌》一书,1991年编著出版了《党支部工作必备》一书。2003年8月出版了《写作技巧与实践》一书。其业绩被收录《中国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全国优秀复转军人传略》和《中华名人大典》一书,2002年12月获得中国当代秘书贡献奖。2005年10月经第五届全国秘书科学论坛组委会推荐,中国秘书科学联盟研究决定,授予“中国当代秘书学家”。
隋菲菲
1993首次入选济南部队青年队,教练李厥金。1993年至今先后效力于济南部队青年队、济南部队队、八一队。1995-1996年效力于国家青年队,教练马跃南。1997年首次入选国家队,教练马跃南。2005年2月与萨克拉门托君主队签约,成为第二个加盟WNBA的中国运动员。2009年10月18日,在帮助八一队获得第十一届全运会女篮冠军后,选择退役。现任八一女篮主教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