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皖西学院学报点评

2023-12-07 23: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皖西学院学报点评

您好!皖西学院还不错哦!下面我来详细介绍皖西学院: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东距合肥60公里,西靠大别山。横贯全境的宁西铁路和陆续建成的4条高速公路,使钟灵毓秀的古城六安交通更加便利。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现设有数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城市建设与环境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学院、体育系、专科教学部共13个系(院、部),以及基础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图书馆总藏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33人,其中本科生11641人,专科生2092人;现有教职工1283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副高职称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75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和30多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几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7篇,被SCI、EI全文收录61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厅级奖励2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127项,横向项目82项。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与芬兰塞文尼亚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按照“通识教育、宽口径,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为鼓励广大学子勤学上进,学校采取多种助学、励学和奖学的行动和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奖学金)、助(困难学生补助)、贷(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的助学体系,开通专升本、考研等继续学习深造的绿色通道,并在省内外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6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希望可以帮助您!

皖西学院是一本吗

一、皖西学院是一本吗 皖西学院是二本大学,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也是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二、皖西学院简介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安徽西部城市六安市。

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教职工1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300人,硕、博士教师68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0多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创业学院;2017年,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院士工作站”。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3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586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101部,编写教材150余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8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53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20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3项。获专利7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8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6个,其中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加拿大、泰国、新西兰、乌克兰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皖西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皖西学院教务处电话

皖西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皖西学院有几个校区

皖西学院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皖西学院招生办电话

皖西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皖西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皖西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皖西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皖西学院学报 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都是省级期刊
学报都是三级期刊,当然,必须是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正规刊物

皖西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法学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物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财务管理、制药工程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被网友誉为“最美岛上大学”。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32人,在职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 893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92人(其中正高71人),硕、博士教师69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14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249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9部,编写教材60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7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40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获专利63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1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9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星火创咖省级众创空间、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及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2018年连续四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2017年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获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被命名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

皖西学院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

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截止到2020年11月,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7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校园占地1816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

图书馆纸质馆藏123.69万册,电子图书166.98万册(含年鉴、标准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

院系专业

截至2015年3月,该校设有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皖西学院体育学院、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皖西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皖西学院政法学院、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教学单位

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我校参与的研究成果“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5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00多篇左右,其中被各大检索系统收录37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70余部,编写教材近百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59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266项。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厅级以上奖励52项。31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林业厅科技成果鉴定。共获专利3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47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芬兰、美国、韩国、爱尔兰、菲律宾、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近三年,派出教师赴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美国索尔里斯大学、美国拿撒勒大学共六个访学团,40余人;派遣学生赴美国、韩国、台湾十余批,接受韩国协成大学选派学生两批。学校秉承“厚德尚能博学创新”的校训,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皖西学院重点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财务管理、制药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法学

省级精品课程:原子物理学、生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抽象代数、民间文学、经济地理学、食物的营养与保健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电路分析及实验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物科学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实践实训教育基地

安徽省“振兴计划”—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源与照明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化学化工实验室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该校建有科技创新平台42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实验室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省级研究中心: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霍山石斛研究院、安徽省植物生物技术实训示范中心、校企共建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浩农元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

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精细化工六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改性应用技术中心、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阳能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一体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密成型工艺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电网装备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安市盐肤木研发工程中心、六安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六安市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研究中心、六安市油用牡丹研发工程中心、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康养殖与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工程技术中心等

研究所(中心):皖西文化研究所、寿县楚文化研究中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