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东理工学院学报

2023-12-09 11: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广东理工学院学报

广东理工学院创建于1995年,位于珠三角城市肇庆市,是201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特色,文、经、管、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根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高要校区、鼎湖校区(在建)两校区,设有12个二级教学单位,总占地面积1520.62亩,校舍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约110万册、电子图书3500GB。

科研平台
根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校级创新研究实验平台2个。
校级创新研究实验平台(2个):工控系统实验室、EDA与系统仿真实验室。

科研成果
根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持和承担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7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40多部,获得专利、计算软注1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藏书110余万册,电子图书3500GB。并拥有超星“读秀学术搜索”、中国知网等数据服务平台,建有电子图书检索、查阅、管理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术期刊
《广东理工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理工学院主办、肇庆市广电局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主要刊载高职教育研究为主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研究论文。

广东理工学院情况比如:制度 风评 校风 宿舍 之类的

广东理工学院教学严谨,制度完善,校舍设施完备。

学校始于1995年创建的肇庆科技培训学校,1999年更名肇庆科技成人中专学校,2001年更名肇庆科技学校,2004年更名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定名广东理工学院。

学校有高要校区、玑东校区和鼎湖校区三个校区,设有12个二级教学单位,开办33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总占地面积1520.62亩。

教学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优秀人才。作为江苏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不断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建设,形成了该校特色的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该校宿舍管理、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在社会上赢得广泛的知名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是几本,校园宿舍环境怎么样

东莞理工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09年2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师资队伍精干, 人才 荟萃。现有教职工1065人,其中正高职称97人,副高职称243人,博士20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7人,东莞市科技领军人才或后备人才6人。专任教师中,75%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42%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丘成桐、蔡睿贤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东莞理工学院设有14个院(系)、26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区招生;专科层次在第三批A线面向省内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0460人,其中本科生8599人,专科生1861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莞城校区办学。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7020平方米,一般图书112万册,中外文现刊1692多种,数字资源11500GB;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4322多个信息点。《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东莞理工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2月。

  东莞理工学院怎么样?(网友评价,前面好评,后面差评)

  好评我读本科,东莞理工有好有坏,不过如果你只关心自己的前途而无视其它的话,应该是不错的,总之还行,就是伙食不好,环境不错

  好评对于东莞来说,是一间好的2A学校了。反正住宿条件比广州的很多学校都好。大一去莞城新校区,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搬去寮步旧校区。学风不好不坏,毕竟有愿意读书的也有不愿意的。莞城校区交通很便利,寮步校区相对来说不太便利。莞城校区比较小,但两个校区的环境都很好。

  好评理科院校,文科专业都一般了新生去莞城校区,学校小,宿舍6人大二回来松山湖后,学校大,环境好,宿舍4人不过莞城方便很多,在市区

  好评东莞理工还是不错的啦。现在又换成4人宿舍了。硬件不错,马上就要升级变大学了

  好评环境很好资金充足政府重视就业相对比较容易学风有待提高

  好评好,东莞理工本身就是比较好的理科学院,加上工业设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是比较热门的专业

  好评今年新生会在莞城校区。莞城校区位于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松山湖校区虽比较偏僻,但是环境优美,空气特别好,校园建筑比较新而且漂亮。住宿条件很好,大部分都是4人间,唯一遗憾的是没空调。如果是为了毕业留在东莞发展,建议报考。如果只为学术,建议北上找学校

  好评12届大一在莞城校区,校区比较小,各方面设备也不那么齐全,不过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吃喝便宜多选大二回来松山湖校区,校区很大,自行车20分钟左右,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不过位于郊区,吃个夜宵也要跑到大岭山去

  好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校区很好,宿舍和教室都有空调,4个人一间房,环境都很好。学风也不错,学生们都很助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位于小坑村,环境优美,交通也很方便,有几趟公交车到莞城。

  差评我想跟你说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来了你后悔~只会从学生上挖钱~1.环境虽好,但周围施工,施工人员还盗窃。2.禁止一切与学校利益冲突的事情:如不许买外卖,宁可抓外卖人员,不抓盗窃贼~3.交电费和水费,还经常断水,断电。在宿舍不许你用电饭煲之类,名义为宿舍禁止高电压工具。还会检查宿舍没收~4.没网速~还跟电信串通,其他大学301M网速~这里801M网速~还要是不稳定~骗钱的垃圾学校许许多多的不好,你来后会发现你当初选择是多么的错误和傻。在此警告:真的别来~

  差评环境算是一间大学,总体来说算是半间大学,学风不好,其他都好,东莞什么都缺,就不缺钱,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东莞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给予很大支持啊

  差评貌似挺多人徘徊复读和就读这间学校。这学校新校区在寮步,你们这届是第二届,所以各方面都不是很完善的,不过设备都是新的倒还不错。理科2b还有专科的院校,校风肯定不好的拉,不过东莞理工学院啊,广工啊这些2a理科院校校风一样差到要死,在大学学习纯碎靠你自己的自控能力的。宿舍不了解,不过不是你考虑复读的因素。如果你平时能上2a的话,这次失常发挥,可以考虑复读,毕竟学校新建不是特别好,2b院校珠海那几间不错。如果你平时都是差不多这个成绩,那就读吧,反正也是本科,出来工作靠个人能力,跟学校没多大关系的。

  差评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学风太差,特别是在厚街分校,的确是乱搞,那简直不是学校,纯粹是打着东莞理工学院的晃子,搞文凭挣钱,老师没上过一堂课,有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去过,也没考过,也确能毕业,也能有才 考试 成绩,政府也从来不过问,教育部也从来不知情,不过问!这教育界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差评(本人手打版好累人==)……这个学校的话……新校区在科技园环境是不错的、、。听说新校区宿舍是上面床下面桌子、可以自己选要不要有空调、有6人有4人的学校分配、校风就不知道了、、好像有钱人比较多可能会有攀比炫富风气、、

  差评佛山科技学院不好,本部校区太旧了,北校区污染严重,住宿条件也差。东莞理工和五邑大学都还不错。

  差评不好,作为一间技术学校,完全不接地气,高高在上,今日想去询问一下招生情况,学校没有安排招生咨询服务点不说,想入去问,谁知保安入都不给入。这样的学校,老爷一个,会关心学生吗?学校会有一些实用的教学吗?别想了!

  差评真的不好,多有钱本地人啊,这是本人亲身经历,一个悲剧

  差评东莞这边的治安都被公认的不好的啊,但是市区还好,经常有巡警巡逻,但是镇区就不行了很乱,如果你要来这边晚上尽量少出去,东莞理工学校这种地方治安怎么样也不好很差,但是学校教学就不懂啦。

  差评理科院校,没有特别好的文科专业,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专科了,都是本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这两个专业我不多加评论,能不能学好看你自己吧住宿的话,大一6人,大二4人,并且大一是在莞城校区,大二才回来松山湖校区松山湖校区还是挺大的,自行车一圈22分钟左右 ;

东莞理工成人教育学院的科研成果

年份 序号 论文标题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作者姓名1992年 1 通过在职进修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2.5 宁景群1993年 1 东莞理工学院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 《华南师大成人教育》 1993.2 朱志德1994年 1 论毛泽东诗词的语言艺术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4.6 朱志德1995年 1 当前理工大专课程的主要矛盾及改进措施 《现代教育论丛》 1995.6 朱志德2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武陵学刊》 1995.9 朱志德3 东莞理工学院成教方向准、效果好 《东莞日报》 1995.4 朱志德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人事管理研究》 1995.4 宁景群5 学分制基本模式述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5.9 段雄春6 对学分、学分制及其二者关系的理解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5.3 段雄春7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5.1 段雄春8 我院施行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5.2 段雄春9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1.5+0.5+1.0”教学模式构想 《教育研究》 1995.2 段雄春 毛济安1996年 1 论学分制的本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6.3 段雄春2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 1996.3 段雄春3 对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再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6.4 段雄春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 《人才培养目标研讨会论文集》 1996.6 段雄春   陈生永 陈军1997年 1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7.4 宁景群2 学习能力:人的必备素质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7.3 宁景群1998年 1 运用ISO9000—94的质量标准的思想进行教学质量控制的研究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8.1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高教自考拓新路,坚持自学能成才 《东莞日报》 1998.3 宁景群3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1998.4 宁景群4 对成教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8.6 宁景群5 提高自考质量 《东莞日报》 1998.6 宁景群 卢柱钦6 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成人教育的思考 《高教探索》 1998.7 朱志德7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考质量 《河北成人教育》 入选《中华教育文库现代教育艺术研究卷》 1998.8/1998.12 宁景群8 浅谈道德教育 《世纪之交社科文丛》 1998.12 宁景群1999年 1 对我院实行学分制的回顾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9.1 段雄春2 广东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教专科教育研究》 1999.10 朱志德3 浅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调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9.6 宁景群4 减轻心理压力,适应改革形势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9.12 宁景群2000年 1 地方高校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和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论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  刘健  杨丹宇3 我院成人学历教育实行“一级管理”的体会 《广东成人教育》 2000.4 朱志德4 八载成教雨露中,万六英才攀高峰——东莞理工学院建院八年成教发展结硕果 《广东成人教育》入选《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2000.4/2000.8 朱志德5 改变观念,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1 朱志德6 联合办学实施外延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4 宁景群7 发挥地缘优势,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高等教育》 2000.6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8 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 《教育探索》 2000.7 宁景群9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成人教育》 2000.8 宁景群10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广东成人教育》 2001.1 宁景群2001年 1 高等教育产业应“化”在哪里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1.1 段雄春2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讨论述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1.1 段雄春2002年 1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2.1 段雄春2 转变观念 办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中国高教研究》 2002.1 段雄春3 办出东莞特色,加快成教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报》 2002.3 段雄春4 成人教育也应加强成“人”教育 《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 2002.3 段雄春2004年 1 着眼社会需要 办出成人高等教育地方特色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2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4 宁景群3 试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 段雄春2005年 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段雄春2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5 段雄春3 怎样组织成人教育课堂教学 《 成人教育 》 2005 杨惠平4 高等院校创新型师生的培养 《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冒云辉 何鹏举5 古代中西方人性善恶论比较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冒云辉 罗美珍 何鹏举2006年 1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刘春江2 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纠3 成人教育是构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舒 文4 成教脱产学生的心理现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谢伟红5 浅谈成人英语教学的师生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孙玉琳6 管教结合,努力提高成教出勤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黄 为7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培训方法探析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段雄春8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程克江9 关于提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段雄春10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思考成人会计课程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张新建11 浅谈会计学原理的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张新建12 成人教育体验式教学初探--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淇13 成人函授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柴森林14 英语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杜一青15 在我院成人公共英语教学中建立分级教学体系的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左 哲16 发挥成教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中的主体作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莫兰桂17 试探成人教育翻译课程的改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惠萍18 对应用写作规范性的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伟19 浅谈如何提高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效果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谢伟红20 浅谈成人教育英语写作中的汉化现象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惠萍21 供应链管理与看板--浅议供应链管理对丰田式生产的借鉴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刘春江22 供应管理对供需企业绩效及分销商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欧阳波23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莫兰桂24 发展责任保险,共建和谐东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汤 景25 浅入深出--成人教育学习方法新思维 《继续教育研究》 2006.10 段雄春26 略论和谐社会中政府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4 柴森林27 对完善目前中国财政公共监督体系的几点构想 《市场论坛 》 2006.9 陈海东28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市场论坛 》 2006.11 杨惠平29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 2006.8 舒文30 新编经济法概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5 舒文 序号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负责人1 学分制实践研究(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3、9—2000、12 段雄春2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参加) 广东省教育厅 1995 段雄春3 地方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6、9—2000、12 段雄春 曾文光 余成 黄海宇 詹伟文4 珠三角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 2004年 安少华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5 “十一五”东莞市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成教学院.理工学院 2006.05--2006.12 段雄春6 地方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东莞理工学院 2004.08--2006.09 程克江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授奖名称 时间 获奖人或单位1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2005年广东成人教育优秀论文奖 2006.03 段雄春

有人说广东理工学院一般,这学校到底好不好?

广东理工学院一般。

广东理工学院(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创办于1995年,位于珠三角城市肇庆市,是201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特色,文、经、管、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

学校始于1995年创建的肇庆科技培训学校,1999年更名肇庆科技成人中专学校,2001年更名肇庆科技学校,2004年更名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定名广东理工学院。

设施:

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工业自动化系等现有10个二级院系,另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课教学部。现共有33个本科专业和26个专科专业,拥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艺术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部署并加强工科学科专业建设,重视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联的应用技术研究。在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智能制造等方向上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建立了肇庆(高要)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广东理工学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