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外管理杂志下载

2023-12-09 2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外管理杂志下载

 本期目录:《中外管理》杂志 2016年杂志订阅

==杂志相关信息==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
   北京中外企业管理培训中心
出版单位:《中外管理》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CN112812/C
国际标准刊号:9771002652009

==征订信息==
出版时间:每月1日出版
出版周期:月刊
零 售 价:25元/期,全年12期
全年订阅:300元/年 VIP价格:225元

您可以去当地的邮局进行订阅。

求有那些管理类杂志报刊比较好,我需要订阅

  我所知道的管理杂志有:
  1、《中外管理》(1年共12期)
  《中外管理》杂志是由我国“两弹”元勋钱三强同志提议、中国著名管理学家杨沛霆教授创办的面向企业中高层主管的管理专业月刊。自1991年创刊以来,《中外管理》在国内首倡官、产、学联手办刊,以“开拓视野、理念领先”为特色,一直致力于在提升管理境界方面为广大企业服务。至今,《中外管理》已成为国内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行量已逾10万,在企业界、管理学界树立了较好声誉,形成了务实、有用、精炼、前瞻的品牌和美誉度,并得到了李鹏同志、田纪云同志等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支持。
  2、《销售与管理》(1年共12期)
  《销售与管理》杂志是国内第一份传播最新营销观念、刊载最新营销实战案例,介绍最新企业管理知识的经管类大型月刊。本刊每期30万字,具有信息量大、案例适用、知识专业的特点,集适用性、知识性、可读性、系列性于一体。传播最新营销观念,刊载最新营销实战案例介绍最新企业管理知识的经管实务类大型月刊。
  3、《经营与管理》(1年共12期)
  《经营与管理》杂志是一本综合性经济管理月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曾获得“全国企业管理优秀期刊、中国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等称号。是国内经济管理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且仍然保持着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
  4、《企业管理》(1年共12期)
  《企业管理》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本面向企业的专业刊物,杂志以其实用性、前瞻性和权威性而深受广大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和专家的喜爱。
  5、《人力资本管理》(1年共12期)
  《人力资本管理》(Human Capital Management)月刊致力于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传递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观点、方法、技巧和资讯。杂志的内容囊括了招聘选拔、人才评鉴、培训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激励、外包、领导力、eHR、企业文化、职业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话题和深度报道。杂志的读者来自众多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经理、CEO、总经理、部门直线经理、人力资源专家及其他策略性商业决策人士等。《人力资本管理》由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媒体与互联网公司HR管理世界(HRoot)编辑出版,杂志的前身是《世界管理评论》。
  6、三联《竞争力》(1年共12期)
  《竞争力》杂志自2003年10月号起改刊,加入《三联生活周刊》的编辑记者力量,重新组织资源,以发挥三联书店的整体优势,面向广大白领阶层,针对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潮汐变化,提供最丰富的有关经营管理、投资理财的前瞻观念与高层面分析报告和实用的资讯数据,以满足广大白领阶层在一个市场经济越来越左右一切的时代,把自己从一个社会人、文化人转向一个经济人的启蒙需求,为个人在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提高竞争力,积累与放大财富提供实用的决策与操作支持。
  7、《易友》(1年共12期)
  《易友》是企业老板、经理人和喜欢管理的个人的“管理类读者文摘”。普通图书般大小,便于随身携带,随时翻看;每期厚达90页,包括按管理者成长的七个阶段设置的栏目(榜样篇、方法篇、励志篇、做人篇、领导力、人生篇、社区),50篇左右的文章,内容短小朴素,易读易学易用!
  8、《老板》(1年共12期)
  《老板》杂志读者群集中于民营企业决策层,辐射各部门主管及核心员工。《老板》以决策层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切入点,专注于为核心决策层提供最快的市场信息、最新的经济趋势、最翔实的的实务案例。此外,还关注企业界人士在工作和生活中角色的切换,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化、生活化的管理者杂志。

  这些不知哪种更适合您。年纪大的喜欢看〈企业管理〉,年轻的看〈销售与管理〉,我喜欢看〈易友〉,浅显易懂,方便携带。您自己挑吧,订之前最好先买本看看是否喜欢。

公司战争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公司战争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一本应时有用的好书《中外管理》杂志社总编辑杨沛霆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在当今环境巨变、快变且难以预测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变的好书。当前,大家的心情都有些忐忑不安,对未来一两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谁心里都没底。在国际金融海啸的洗劫之下,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以自保安全、顺利?这里显然有很多学问,此书恰当此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战略突围”的计划,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书特别关注的是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的未来命运。现状是,许多以出口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已遇到困难,停产、倒闭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其原因不只是国际形势和国际市场紧缩,也受到国内前一阶段抑制通胀、借贷紧缩的影响。总之,我国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近年来少有的市场、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今后可能出现更大的顺差、恶账以及货币的外升值、内贬值的隐忧也日益加重。企业在商业模式、专业化、品牌建设以及多元化经营的选择等诸多方面都面临考验……

彭罗斯:企业如何成长?《中外管理》杂志网站

关于企业成长的问题,从宏观上而言,是一个经济学的话题,而在微观上,它显然是一个管理学的话题。尽管彼得·杜拉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相对系统地提出了“企业成长问题”,并由此引发了理论界与实践界探讨企业成长问题的关注,但遗憾的是,杜拉克并没有在这个领域作更为深入的探讨。推动这一理论形成并逐渐完善的,是一位叫伊迪丝·彭罗斯(Edith Penrose)的英籍女经济学家。作为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界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伊迪丝·彭罗斯首次将企业成长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企业成长的动力之源来自于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驱动,从而开创了从企业内部探究企业成长机理的先河。1959年,彭罗斯出版了著名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编者注:此书中文版由本刊专栏作家赵晓教授翻译),自此有关企业成长特有的规律性与系统性的理论探讨,开始成为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企业成长的本质 与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化与劳动分工所引发的报酬递增现象,为企业成长和扩张提供了必要前提,从而认为企业成长在于外部力量驱动这一观点不同,彭罗斯第一次从纯粹内因角度剖析了企业成长过程,强调了管理能力对企业成长的核心作用。而成长的源泉,是企业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各类资源集合。企业对此资源集合的运用能力,决定着企业所能够挖掘到的特殊机会,从而形成各种生产性服务,以促进企业成长。特别要指出的是,彭罗斯认为:这种生产性服务所提供的机会,可以与企业的规模毫不相关。换而言之,小企业也可以拥有与大企业相同甚至更高的成长速率。有关企业成长的内涵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指纯粹数量上的增加,例如:销售、产量的增长。而另一种是指企业“质”的改变,如: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知识技能的积淀,以及更为细化的专业分工所导致产品质量的提升,并最终引发组织机构的变革等。这一质变过程与自然界生物的成长相类似,生物内部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体型与外部特征的不断改变。彭罗斯所关注的企业成长,就是这样一个内部特征所引发的动态复杂过程。其中的规模,只是对企业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客观描述。彭罗斯首先假定了管理者热衷于企业可赢利性业务的扩张,因而管理者对利润的追逐为企业成长和扩张提供了重要前提。随后,彭罗斯分析了企业成长中的三个限制因素:管理能力、产品和要素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三个限制因素分别涉及了企业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以及两者的综合。彭罗斯认为:企业是构建在一定管理框架之内的一组资源组合。企业运用其管理职能将其自身拥有的独特资源转变为各种服务,是企业突破三个限制因素,最终实现成长的核心推动力。通过分析资源的不可分割性、不均衡性以及管理能力的有限性,彭罗斯指出:企业中的资源总有部分未被利用,从而导致剩余的生产性服务,而这正是企业成长的根源。她认为企业成长的本质,就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在管理能力的匹配下所开展的一系列动态演化过程。 企业家概念的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彭罗斯特别强调了人的能动作用,并将“企业家”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泛指在企业中能够提供企业家服务的一切个人或团体,不论这些人在企业中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别,也不论他们职位的高低。而企业家服务则是指一切能够创造性匹配内部资源与外部生产性机会,从而对企业运营和发展有价值、有贡献的服务,例如:提出对企业发展有帮助的新策略、产品技术上的变革、客户群体的重新定位,以及管理组织机构的改变等——这就将企业家的概念扩展至企业的整个管理层。彭罗斯进一步将企业家分为“帝国缔造者”类型企业家和“生产型思维”企业家两类:前者热衷于用收购以及击溃竞争对手的方式实现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并且立志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而后者喜欢致力于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的改善,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帝国缔造者”类型的企业家往往具备相对“生产型思维”企业家更为卓越的进取心与更加强劲的冒险精神,他们往往肩负着设计企业未来发展宏伟蓝图的重任,并且极具创新精神,不断推动企业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与企业核心业务的重组,从而促使企业实施一次次的飞跃式扩张。而“生产型思维”的企业家往往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并倾向于规避风险与不确定性,他们热衷于对利润的攫取,致力于促进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稳步推进。“帝国缔造者”类型企业家好比是企业这艘“大船”的“船长”,而“生产型思维”的企业家就好比是“舵手”,“船长”负责制定“船”的最终目的地,“舵手”则确保“船”沿着正确的线路航行。领导者对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正如马克斯·韦伯曾经提到的:“超凡魅力的领导人的影响力往往来源于超乎寻常的洞察力和想像力”。毫无疑问,企业的成长历程同样是受到管理者的理性指引,高层管理群体的喜好、决策以及判断力,常常决定了企业成长速度以及扩张方式上的差异。高层领导人对企业成长的作用相当强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当人们谈论起苹果公司今天的辉煌时,它必然与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密不可分。乔布斯是苹果公司当之无愧的“救世主”,他超凡的领导魅力以及伟大的创新天赋将苹果公司推向了事业的巅峰。而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利用积累的各种知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供给消费者“意想不到”的产品,持续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而不是仅仅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这种领导人卓越的进取心,以及超凡的管理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使得苹果公司进行的生产性服务与环境中所蕴含的新“生产机会”不断相互匹配,其结果就是苹果公司现在强劲的市场表现。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企业家进取心的强大能动作用,对企业在环境中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的重要影响,强调了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知识积累以及经验继承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认为伴随着企业成长在管理实践中得到提升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会导致企业在处理外界不确定信息与应对一系列复杂决策问题的能力大为提高。这一系列不断挖掘企业自身各种资源的动态不均衡过程,使得现实中的企业能够源源不断释放管理资源,并通过具有非凡“进取心”的企业家创造性的发现和利用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生产机会。最终引导企业打破各种瓶颈,进行持续的成长与扩张。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