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2023-12-10 00: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时间:1-3个月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快捷分类:医学中药学
出版地区:江苏
国际刊号:1672-0482
国内刊号:32-1247/R
创刊时间:1959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A4
审稿时间:1-3个月
所在栏目:医药卫生科技
综合影响因子:0.444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的投稿须知

一、投稿要求  1 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逻辑性,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图表简明。文章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2 本刊已开通网上投稿,请注明稿号及第一作者姓名。本刊不接受纸质投稿或邮箱投稿,基金项目和专利需提供相关证明复印件。  3 作者在投稿时,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6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可联系本刊退稿,不得私自一稿多投。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  4 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彩图需付彩图印制工本费。  5 本刊优先发表下列文章:①属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的文章;②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的文章;③有重要指导性意义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引用价值的文章;④有重大发现,发表后准备报奖的文章。  6 本刊暂不接受综述类稿件投稿。中医经验类稿件要求是国医大师,或国家级,或江苏省名老中医未发表的临床经验。  二、撰稿要求  1 标题、作者及单位:来稿列出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二级单位)、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该文能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通讯作者应加注 * 号上标。  2 脚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出生日期,性别,籍贯,职称,学历等)。[通讯作者](Tel, Fax或E-mail)  3 摘要、关键词: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应附摘要(200~500字)、关键词(3~8个)。实验性文章摘要为四要素式摘要, 即分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专论、综述为叙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4 正文: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1”,“1.1”,“1.1.1”等表示。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  1)前言:简明扼要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附上必要的参考文献。  2)实验材料:应说明主要材料来源、品种及规格。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为准,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  3)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4)图表: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题目。要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图不宜过大,最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左右。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5)统计学: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6)医学名词:以1989年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  5 参考文献:依在文中出现的顺序于上角方括号内标明序号。应尽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二次文献。综述性文章应尽量使用 10年以内文献。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的收录情况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被CA等国外权威文摘及检索系统收录。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徽及校训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徽及校训

我导语: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等历史时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徽

南京中医药大学整个校徽为椭圆图形。底色为蓝色,象征地球与海洋。图案为白色、变形的“中”字。图形左端为飞翔的和平鸽口衔人参草和针灸针;“中”字上端出头部分为字母,乃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拼音缩写。全图意喻学校事业的`腾飞以及为中医药事业走向世界而奋斗!

校训:

自信;敬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等历史时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建校60多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为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现有各类在校生近2万名,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心理学院共10所直属学院,28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6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2个、重点序列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3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具有博士生导师自审权和主干学科专业的教授评审权。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33部,国家级教学成果4项。现已建成27所附属医院、4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是国家科技部新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国家发改委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中心、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8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学校构建形成了“一个中心、四大板块”的科技平台布局,即江苏省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中心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药产业园区、中国医药城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生命科技园,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校有国医大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

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中国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010年6月20日,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全球首家中医孔子学院。学校目前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交流和联系,并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面向未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办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通过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积极创建“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努力跻身于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行列。(数据截止时间为2015年9月)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主要收藏医学文献,特别是中医药文献、兼顾社会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文献的专业性图书馆。截止2014年6月,馆舍面积29800平方米,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79万册,其中古籍图书3000余种4万余册;电子图书95万册;中外期刊、专利、学位论文等35种数据库。古籍资源以明初刻本、明孤本、明稀见刻本、未刊稿本、珍贵抄本、日本、高丽早期刻本等为主。阅览座位3000席,电子阅览座位200席。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江苏省政府命名的“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科研工程的重点参与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成员单位。

由学校牵头编撰并担任总审定的《中华本草》,是对中医药几千年发展成就的系统总结,被李鹏同志誉为“当代《本草纲目》”。

学术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是国际连续出版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和江苏省一级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季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中医文化、哲学、史学、文献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专栏,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中医学史、中医文献、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