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审一般3个月,录用结果如果不打回修改的话半年能出来。我们实验室发地球物理学报的基本都是这个时间。外审如果遇到拒审的话可以让导师协调推荐审稿人。
刊名: 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主办: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英文;
开本: 16开
ISSN: 0001-5733
CN: 11-2074/P
邮发代号: 2-571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地球物理学报
创刊时间:194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复合影响因子:2.686
综合影响因子:2.191
可以投稿,但是审稿通过率就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
可以试试
美国科学家在2004年6月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报》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在距地球非常遥远的星系中有一个古老的黑洞,形成时间在127亿年前,即在形成宇宙的大爆炸之后大约1亿年。因此科学家为之惊奇,它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聚集了如此大量的物质成为黑洞。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天文台李致森、韩延本等人对春秋时代到初唐1400多年间的88次中心食记录做了系统分析。他们用历书时标准逐一计算出每次食的中心线,定出每次食中心线上与观测地点纬度相同的点,该点的经度与观测地点经度的差化成时间差,就是所求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时间累积差值ΔT。这是因为历书时标准的古代日食中心线与实际发生日食时地球表面上的见食中心线之差主要表现在经度方面,纬度方向的漂移较小。
他们绘出了88次日食的ΔT值随时间的变化图,可以看出越到古代Δt值越大的趋势。这一趋势就表示了地球自转变慢的累积效应,据其平均值就可以求出地球自转长期变慢的速率。将这一结果同最近200年来的天文观测相比,发现同现今的值接近(参见《天体物理学报》4卷2期,第107页)。
笔者曾从古代记录的见食地点方面分析,发现笼统地定为都城所在地会带来ΔT值弥散过大的毛病,因而提出一种修正方案。经修正后可以降低弥散,改善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