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棉花网的文章

2023-12-08 11: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棉花网的文章

国际周评|世界杯很热闹 棉花很萧条
中国棉花网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2022-11-28 共0条评论
中国棉花网专讯:感恩节这周(11月21-25日),ICE棉花期货交易时间缩短,价格震荡下跌,主力3月合约勉强收于80美分,一周下跌3.60美分,跌幅2.24%。当周,世界杯小组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国的义乌再次扬名海外,不管是否掀起一波体育消费热潮,都和冷清的棉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受国内疫情管控影响,当前棉花消费预期仍然看淡,纺织产业链仍在努力渡过难关。从近期国外的一系列大型行业会议获悉,无论是ICA年会还是美棉采购峰会,都进一步确认了各国工厂用棉需求非常低迷的状况,实际情况甚至比预期还要差。目前,全球多数纺织厂的开机率都比正常情况降低了20-50%,有些工厂预期明年1月份以后情况或许有望好转,但恐怕更多的是一种愿望而非事实。由于终端消费需求持续低迷,现在很多工厂的纱布库存都是正常水平的2-3倍,给整个产业链都带来的巨大压力。如果把棉花和纱布库存算在一起,整个产业链的棉花库存是非常大的。

从国外情况看,通胀和经济下行导致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采购改善生活的棉制产品,消费者现在已无力继续采购家纺和服装,而是把钱用在吃住行等方面。从国内看,受疫情影响,当前各类消费需求均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因此,当前全球消费者都没有强烈意愿进行纺织品和服装消费。据国外行业机构估算,如果消费者的采购减少10-15%,工厂的棉花消费将会减少1200-1800万包,主要国际机构的棉花消费预测还有很大的下调空间。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截至11月17日一周,美国陆地棉净签约量为-2.64万吨,其中中国占到了94%,给信心不断下降的市场又一次打击。受其影响,当日ICE期货收盘再次大跌,3月合约重新回到80美分以下。鉴于中国在纺织品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外界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社会情况,对中国市场的增长报以很高的期待,一旦紧缩的消费松动的迹象和信号,市场必将出现较大的行情,而从现在的情况看,棉花市场只能继续蛰伏。

目前,12月合约已进入交割,ICE主力合约已转到3月,投机资金又有了三个月的时间去做空,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些空头也不会轻易平仓撤出市场。因此,期货价格大幅上涨的难度不小。从另一方面看,随着棉价再次跌破80美分,多空双方又一次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没有完全撤出的强烈意愿,

我国棉花 演变

棉花产区分布及区划

1.我国棉花产区分布。我国适宜种植棉花的区域广泛,棉区范围大致在北纬18-46度,东经76-124度之间,即南起海南岛,北抵新疆的玛纳斯垦区,东起台湾省、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带和辽河流域,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全国除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少数省(自治区)外,都能种植棉花。2003年棉花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省有:新疆(160万吨)、河南(37.67万吨)、山东(87.7万吨)、江苏(29.1万吨)、河北40.9万吨)、湖北(32.5万吨)和安徽(29万吨)。

2.我国棉花区划。我国棉区范围广阔,根据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结合棉花生产特点,以及棉区分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植棉历史,将全国划分为三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江西、湖南8省市,近年来种植面积稳中有减(见表五)。

黄河流域棉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6省区,近年来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见表五)。

新疆棉区。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新疆棉花以纤维长、色泽洁白、拉力强著称,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辟棉区。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少雨,种植棉花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很快(见表五)。从种植区域看,新疆已初步形成了3个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和东疆棉区。南疆棉区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其棉花产量约占新疆棉区产量的80%,也是我国最适宜的植棉地区,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其次是北疆,再次是东疆。新疆棉花连续8年在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外调量等方面居全国首位(见图一)。

除三大主产棉区外,京、津、甘肃、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分散种植,但其产量合计占全国棉花总产不到1%。

表五:我国棉花产区变化统计表

时间 1988 1998

新疆棉区 2% 4% 3% 7% 31%

长江流域棉区 60% 44% 47% 60% 35%

黄河流域棉区 38% 52% 50% 33% 34%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中国棉花网

图一 :1996/1997年度以来我国棉花主产省产量及所占比例

作 者: 姬广坡 郭淑华 姚祥 焦辉

工具箱

【 · 发布:eaglecanfly 2004-09-14 21:06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5)

【2004.03.16 13:18】期货日报

--------------------------------------------------------------------------------

4.花铃期。花铃期是指从开花至吐絮这一段时间,一般从7月上旬到8月底、9月初。花铃期处于经济产量形成过程中,占有决定性位置,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根据其生育特性又分为初花期和盛花结
铃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棉株对水反应敏感,如水分失调,代谢过程受阻,大量蕾铃脱落,并引起早衰,严重影响棉花生育进程。

5.吐絮期。吐絮期是指开始吐絮到枯霜来临、生育结束的一段较长的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9月初开始吐絮,持续70-80天,是棉纤维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此期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阴雨连绵加重棉花烂铃、冷秋年份使棉花贪青迟熟,纤维发育不良等。

棉花是陆续开花、结铃,陆续成熟、吐絮。在开始吐絮时,伏桃正在逐渐成熟,秋桃正在形成、长大,棉株的营养生长已衰退,生殖生长逐渐缓慢,根系吸收能力日渐下降,这时需要有充足的日照、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以加速碳水化合物的转化,促进脂肪和纤维素的形成,并加速铃壳干燥,有利于棉铃开裂,吐絮。

由于我国宜棉地区广阔,各棉区的气象条件差别较大,以下三个表格(表七、表八和表九)列出了各棉区棉花生长月份温度、水分和光照基本情况。

作 者: 姬广坡 郭淑华 姚祥 焦辉

工具箱

【 · 原创:eaglecanfly 2004-09-14 21:07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6)

【2004.03.19 09:10】期货日报

--------------------------------------------------------------------------------

3.干旱。黄河流域棉区由于常年冬春干旱,因此在播种出苗期对棉花影响较大;长江流域棉区,对棉花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新疆棉区常年降雨量偏小,棉田干旱经常发生,需灌溉植棉才行。

4.病虫害。在棉花生长过程中,有很多病虫害随时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在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病虫害的种类也不一样。

低温阴雨是导致棉花苗期病虫害发作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发现的苗病有20多种,如立枯病、炭疽病等,造成棉田缺苗断垄,严重时会影响棉花的产量。棉花成株后主要受以下病虫害的影响:

(1)棉花枯、黄萎病。在棉田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易发生枯、黄萎病。一般在6月,棉苗4、5个真叶时发病,7、8月份现蕾到花铃期加重,造成病叶大量枯落,并伴有蕾铃脱落。多雨年份,夏季湿度大,气温偏低,枯萎病发病迅速,病株成倍增长,危害严重。

(2)棉花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由花期和结铃期肥水失调,营养不足,特别是缺钾肥造成的。一般在蕾期初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吐絮期成片死株。

(3)棉花铃病。我国棉花铃病发生普遍,造成烂铃、僵瓣。多雨年份,长江及黄河流域棉区烂铃率可达10%-30%,烂铃与健铃相比,籽棉重量减轻40.8%,衣分降低22.8%,皮棉减少53.5%,棉花绒长缩短23.4%,强度下降49.3%,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铃期久雨高温是造成棉花铃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连续下雨3-5天或10-20毫米以上降雨3-5天,田间就会出现大量烂铃,8-9月份的雨量和雨日是决定全年铃病的关键。调查表明,烂铃率随这个时期降雨而变化,雨日多,降雨量大,烂铃严重,反之则轻。

黄河流域棉区,7-8月份正值第一批棉铃成铃后40-50天,汛雨集中,温度高,湿度大,烂铃极易发生。长江流域棉区,秋季阴雨多出现在8-9月份,所以烂铃开始及盛期较北方迟,但因湿热环境持续天数较多,烂铃往往比北方严重。新疆棉区此期降雨较少,热量充足,因此正常年景不易发生烂铃灾害。

除了以上介绍的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外,还有许多因素如大风、沙尘和冻害等也会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待续)

作 者: 姬广坡 郭淑华 姚祥 焦辉

工具箱

【 · 原创:eaglecanfly 2004-09-14 21:08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8)

【2004.03.19 09:31】期货日报

--------------------------------------------------------------------------------

(五)我国棉花产量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供求矛盾一直比较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生产条件落后,棉花单产水平较低,总产量基本在250万吨以下(1973年产量256.2万吨),由于
产量较小,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年进口棉花量较大,1979年棉花进口量曾达91.89万吨。这一时期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80年代以后,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棉花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产量迅速提高,到1984年,棉花产量创历史之最,达626万吨,而当时的消费能力只有300万吨左右,市场出现了相对过剩。1985年以后,我国棉纺工业发展很快,到1989年,年棉花消费量达到400万吨左右,而同时棉花生产出现滑坡,1989年棉花产量只有379万吨,当年棉花进口量达40万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生产比较稳定,除了特殊年份的1993年和1999年,其余年份棉花产量均在450万吨左右,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见表十一)。

表十一: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情况统计表

年份 播种面积(万亩) 单产(公斤/亩) 总产量(万吨)

1990 8382.20 53.80 451.00

1991 9808.00 57.90 568.00

1992 10253.00 44.00 451.00

1993 7478.00 50.30 376.00

1994 8292.00 51.30 425.00

1995 8132.00 58.50 476.00

1996 7083.40 59.30 420.32

1997 6736.80 68.30 460.28

1998 6689.10 67.30 450.10

1999 5622.50 68.10 382.80

2000 5400.00 81.80 441.70

2001 7214.61 73.89 532.35

2002 6720.00 78.47 492.00

2003 7665.00 63.54 487.00

资料来源:1990年-200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1991年-2002年版;2002年数据来源于200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待续)

工具箱

【 · 原创:eaglecanfly 2004-09-14 21:09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9)

【2004.03.23 09:48】期货日报

--------------------------------------------------------------------------------

(六)转基因棉花介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棉铃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持续性大发生或爆发,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棉农谈“虫”色变,仅1992年一年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
,间接损失超过100亿元,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棉铃虫的大爆发,防虫治虫使棉花的生产成本增加,植棉的比较效益降低。

国内外多年研究与实践表明,棉铃虫食性杂、危害广(包括棉花、玉米、花生、豆类、瓜菜等),并具有很强的生殖潜能,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可导致抗药性增强,大量杀伤天敌,生态失衡,步入恶性循环。泰国和越南是历史上的植棉国家,由于多年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难以控制,近些年已基本取消植棉计划,且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前苏联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的次数在15次左右,在主要植棉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病虫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及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都试图寻找防治棉铃虫及其他病虫害的有效办法。1990年,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棉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棉”研究在“七五”期间开始进行,“八五”期间,在“863”计划资助下,人工合成的CryIA(b)和CryIA(c)杀虫基因导入我国棉花主栽品种获得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的国家。“九五”开始,“抗虫棉”的研究又被国家“863”计划立为重大项目,进一步开展单价基因、双价基因及多价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同时还将根据目前单价抗虫棉可能存在的棉铃虫产生抗性的问题,在生产中使用的持久性问题,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遗传分离与稳定性问题等作深入的研究。总之,培育持久性双价抗虫棉或既抗鳞翅目又抗同翅目害虫的多价抗虫棉,使之产业化,应用于棉花生产,以解决棉花害虫给棉花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已有多个品种通过审定。1998年5月和7月,GK95-1和GK-1分别通过品种审定,被定名为“晋棉26号”和“国抗1号”。1999年1月,GK-12也在山东省通过品种审定,被定名为“国抗12号”。2000年11月,GK22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国抗22号”。2001年年初,GK19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3月,SGK321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02年1月27日通过了国家抗虫棉品种审定,成为目前国内惟一通过品种审定的双价抗虫棉品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在此之前,SGK321已经通过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并获准在晋、冀、鲁、豫、皖进行了商品化生产。

综合2000-2001年两年国家组织的生产试验结果:SGK321早熟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生育期仅128天,植株较高,株型紧凑,透光性好,抗虫性突出。叶片大小适中,叶色较深,茎杆坚韧,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整齐性好,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衣分高,丰产性好。果枝始节位6.8,霜前花率90.8%,株高91.0厘米,铃重5.17克,衣分39.8%。霜前皮棉亩产75.4公斤,相当于对照抗虫杂交种(第一年为中棉所29,第二年为中棉所38)的93.4%。纤维品质:颜色洁白,平均长度为29.2毫米,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

除了转基因抗病、抗虫棉的研究外,目前我国还进行其他方面的转基因研究,如最近报道的由中国科学家陈晓亚教授为首发明的动物角蛋白转基因棉花,即将兔、羊毛的角蛋白转入棉花纤维中,目前已获国家专利。将动物角蛋白基因导入棉纤维中,使之特异表达,从而使棉纤维得以改良,具有光泽好,手感柔软,弹性好,保暖性强等特性,既保留了传统棉花的天然本质,又具有了兔、羊毛的品质。 (待续)

棉花检验检疫

样品传递和检验流程
第十条 仪器化公证检验包括感官检验、常规仪器检验和HVI仪器检验三部分。感官检验项目为品级、轧工质量(指定机构验证项目),常规仪器检验项目为含杂率,HVI仪器检验项目为色特征、长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短纤维指数。
第十一条 承检机构需使用由中纤局统一确定规格的样品盒、样品架及样品车,用于检验样品的流转。
第十二条 检验部门领样后,按检验批号将样品袋移至样品周转间,逐样出袋,样品出袋时以及每袋样品出袋完毕后,需依据《样品交接单》对样品条码卡和只数进行清点。
第十三条 在样品出袋过程中,每取出一只样品,先使用读码器读取条码信息,再按照《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重量结算规范(暂行)》相关要求,抽取适量棉花,以组成该检验批含杂率检验样品,之后,对照品级实物标准对该样品进行品级检验,品级检验结果输入到样品周转间的计算机终端上。
第十四条 每个检验批的样品感官检验结束时,应完成该检验批的含杂率检验样品抽取工作,之后按照《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重量结算规范(暂行)》相关要求进行含杂率检验。检验结果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信息系统管理员在承检机构信息系统中输入该检验批含杂率检验结果。
第十五条 每只样品经感官检验后,需将条码卡重新夹入样品,装入样品盒,每一样品盒最多装十只样品,同一样品盒中的样品必须属于同一检验批并应在盒中标注检验批号。
第十六条 如发现某一检验批的样品数量与《样品交接单》内容不符、缺少条码卡或条码卡与样品分离,应立即予以登记,并将样品单独存放,查清原因,及时通知受检棉花加工企业,协调处理。
第十七条 将同一检验批的样品盒移送到样品平衡间进行平衡,对于回潮率很高的样品,应做预调湿处理,再进行平衡。样品平衡执行先入先出原则。
第十八条 样品平衡24小时后,应在样品平衡间使用快速回潮率探测仪检测,判断样品是否符合HVI检验要求(即样品的吸放湿平衡点在6.5%-8.8%之间),符合要求的,使用样品车按检验批将样品送至HVI实验室,进行HVI检验。不符合要求的,须对样品再平衡24小时后进行HVI检验。
第十九条 HVI操作员按盒逐样使用读码器读取条码信息后进行HVI检验。
第二十条 每个样品在HVI检验完毕后,需将条码卡重新夹入样品,放回样品盒。
第二十一条 样品自进入平衡间直到HVI检验完毕须处于恒温恒湿环境中。
第二十二条 HVI操作员在开机后和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HVI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校准规范》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检查。HVI检验须严格按照《HVI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操作规程》进行。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检验完毕后,样品移送至样品周转间码放整齐,等待中纤局抽验。抽验样品选出后,剩余样品装袋进入样品仓库,按规定处理。

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棉花工业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GB /T 6498-1992
Test method for micronaire 代替 GB 6498—86
value of cotton fibres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to 2403-1972《棉纤维马克隆值的测定》。
l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过测量由松散、随机排列的一定量棉纤维组成的纤维塞在指定条件下的透气性,从而测定棉纤维的马克隆值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从棉包、棉卷、生条或其他来源皮棉中取出的随机排列的棉纤维。

2 引用标准
GB 6097 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GB 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 术语
马克隆值:一定量棉纤维在规定条件下的透气性的量度,以马克隆刻度表示。马克隆刻度是建立在已由国际协议确定其马克隆值的成套“国际校准棉花标准”的基础上的。

4 原理
气流通过由试验试样组成的纤维塞,在刻度尺上指示出透气性的变化,以通过纤维塞的流量或纤维塞两端的压力差表示。试样的质量和体积对确定型式的仪器是常数。指示透气性变化的刻度可以用马克隆值单位标定,亦可用流量或压力差的适当单位来表示。并用预先确定的换算曲线或统计关系,把观察读数换算成马克隆值。

5 设备和材料
5.1 天平:称量足以称出气流仪要求的试样,准确度为被称量的±0.2%。
5.2 气流仪,其主要部件为;
5.2.1 压缩样筒:有两个多孔板,放人指定质量的试样,经压缩后,试样密度为0.16~0.30
g/cm3。
5.2.2 测量试样透气性的器具,包括:
a. 一只适用的气泵
b. 一只或几只阀门或其他器具:用于控制通过压缩样筒内试样的空气流量或试样两端的压力差。
c. 压力计:用于测量试样两端要求的空气压力差; 流量计;用于指示通过试样的空气流量。
5.3 校准棉样:国际校准棉花标准或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

6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6.1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应符合GB 6529的规定,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3%。
6.2 在标准大气中调湿试验样品,时间不少于4h。
6.3 在标准大气中称样和试验。

7 试验试样
7.1 按照 GB 6097的规定或有关方面事先的协议,取出足够的试验样品。
7.2 抽取的试验样品,用原棉杂质分析机除去杂质,调湿后按该仪器指定的质量称取2~3份试样,称重准确度为试样质量的±0.2%。

8 程序
8.1 试验前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作必要的调整。取覆盖待测样品范围的高中低三种不同马克隆值的校准棉样校准仪器,每种校准棉样至少试验两个试样,以检查仪器的调整是否正确,给出的试验结果是否在正确水平。
8.1.1 如果每种校准棉样两个试样的平均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不超过±0.10马克隆值刻度单位,则认为仪器的性能符合要求。
8.1.2 如果两个试样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超过土010马克隆值刻度单位,则按照上述程序复试,如果这种棉花复试的两个新试样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不超过 i 0 10马克隆刻度单位,则结果是合格的;如果其差异继续大于上 0 10马克隆刻度单位,那就或者再次调整仪器,并重复上述校验程序,或者在已确定的差异的基础上,对以后试验的样品的试验值加上适当的修正值。
注:修正值二被测量样品的标准值一测量结果。
8.2 将试样分几次均匀装人试样筒,切勿丢失纤维。插人压缩活塞锁在固定位置。
8.3 使气流以适当的流量或压力通过试样,在仪器流量计或压力计的刻度尺上记下读数,精确到±1%左右。
8.4 一份样品试验两个试样,如果这两个试样的马克隆值差异超过 0.10,则从同一样品中再试验一个新试样,由三个试样计算平均值。

9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9.1 对于刻度尺以马克隆值分度的仪器、计算同一样品试验的所有试样的读数的平均值。 如果必要,考虑8.1.2条的修正量。报告的结果修约到0.1马克隆值。
9.2 对于刻度尺不是以马克隆值分度的仪器,把直接读数由预先确定的换算曲线或统计关系换算成马克隆值。再按9.1条所述进行计算。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a 棉样来源、品种;
b 试验的试样个数,每个试样的读数次数,所用的样品份数;
c 计算的平均值;
d 仪器的型式和型号。

用校准棉样校准棉纤维试验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棉花工业网

--------------------------------------------------------------------------------

【打印】【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用校准棉样校准棉纤维试验结果 GB/T 13776-1992
standardizing cotton fibre test
results by use of calibration cottons

l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使各试验室的棉纤维试验结果得到校准。
本标准适用于棉纤维。
2 引用标准
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 术语
3.l 校准棉花标准样品 calibration cotton standard samples
简称校准棉样。经过专门制备的、混合均匀的棉花,由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可后作为标准样品,它给出了一项或几项物理特性的标准值和相应的精密度。
3.2作校准棉样 working standard cotton samples
专业试验室自制的一批混合均匀的棉花,限于本试验室使用的标准样品,其一项或几项特性已经确定。它是在与校准棉样进行了大量的比对以后确定的,且其结果通常与特定的仪器、试验员和操作技术有关。
4 原理
同一棉纤维样品的试验结果,可能会因测试仪器、环境条件、试验员及操作技术、取样误差等原因而造成一定的差异。通过使用校准棉样,可以检查试验结果是否准确。只要对校准棉样试验结果是准确的,则在同样的条件下,以固定不变的手法测试待测样品,就有可能按本试验程序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
5 标准样品
本方法确认三种类型的校准棉样: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S 国际校准棉样标准委员会的校准棉样和美国农业部校准棉样;各试验室自制的工作校准棉样。
6 试验程序
6.1 试验准备
6.1.1 将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与待测棉样一齐放在同一标准大气条件的环境中进行调湿平衡。
6.1.2 根据仪器操作规程或有关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校推测试仪器。
6.2 校准试验
6.2.1 在日常测试开始前,至少要用一个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按有关的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校准试验。校准试验中,每个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按试验方法标准至少做一完整的单次试。
6.2.2 如果校准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与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的标准值的差异在允许范围内,则可开始正式试验。
如果校准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的差异超出允许范围,则应分析原因。进一步校准仪器、设备之后,再按第6.2.1条的要求重新进行校准试验。若其试验结果可以接受,则可开始正式试验。若试验结果仍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可通过第6.2.3条或6.2.4条所述的方法解决。
6.2.3 改变操作者的操作手法,使试验结果的差异在允协范围内。但要求在正式试验时,能保持改变后的手法稳定不变。
6.2.4 仍以习惯的操作手法进行正式试验,采用修正系数使试验结果校准到正确水平。
6.3 正式试验要求
6.3.1 正式试验时,应保持仪器状态和环境条件不变,且以固定不变的手法进行试验。
6.3.2 在6.2条中,如果仪器做了调节或操作者的操作手法做了政变后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水平,则在测试未知的试样前应对一个校准棉样按试验方法标准要求再做。完整单次试验,看所得的结果是否仍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6.4 试验结果的修正,
6.4.1且 为求修正系数,要求在日常试验开始前和过程中都空少用一个校准棉样进行一次完整的单次试验。
6.4.2 根据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的测试结果,按式(1)计算修正系数。
K=Vs/V。 …………………………………(1)
式中:Vs——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的标准值;
V。——一个操作者在同一仪器上对该棉样所做的所有观测值的平均值;
K——修正系数,计算到三位小数。
6.4.3 日常样品的测试,按式(2)计算试验结果:
A=K•Vt/…………………………………(2)
式中:Vt——试验样品的观测值;
K——按式(1)求得的修正系数。若使用两种以上校准棉样时,K为各种校准棉样求得修正系数的平均值;
A——试验样品修正后的结果。
6.5 对于费时的试验项目,试验程序按附录A(补充件)的规定进行。

附 录A
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A~D的使用方法
(补充件)
A1 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 A、B、C、D是为配合 GB 6097—6103 棉纤维试验方法(一)》
的实施而制作的。
A2 GB 6097~6103井有 10个试验方法标准。其中大部分试验方法都比较费时,不可能要求试验员每天在测试开始前和过程中多次试验校准棉样,只能用本附录提供的方法,通过使用校准棉样使试验结果统一到标准水平。
A3 每个从事棉花试验的试验员,每天用几个校准报样.按有关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看自己每次试验的结果与校准棉样标准值的差异是否在允许范围内D如果超出允差要求,要分析造成超差的原因,通过重新校准仪器、设备或改变自己的操作手法,使试验结果准确。
A4 通过A3章的反复练习,使自己对校准棉样试验结果有95%的概率不会超差,此后便可正式出具棉花试验结果。
A5 每个正式出具棉花试验结果的试验人员,要至少用两个校准棉样周期进行校准试验。每个棉样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单次试验,并做好记录,以此来检查自己的试验结果是否还处于被校准的水平。如果仍处于被校准的水平上,便可直接出具试验结果。如果试验结果超差,应分析原因予以纠正,使自己的试验结果重新处于被校准的水平上。
A6 如自己的试验结果一贯地存在某种系统性偏差,则可使用修正系数来校准自己的试验结果。而修正系数的计算要用自己在一段时期中,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对各种校准棉样进行试验中所积累的试验资料。
A7 其他费时的试验,也可采用本附录的程序,使试验结果得到校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棉花国家标准

棉花 细绒棉
Cotton—Upland cotton GB1103-1999
代替GB1103-197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细绒棉的质量要求、分级规定、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检验证书、包装及标志、储存与运输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收购、加工、经营、储备、使用的细绒棉。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102.1-1985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烘箱法
GB/T6102.2-1985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电测器法
GB/T6498-1992棉花“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GB/T6499-1992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
GB/T6975-1986棉花包装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13783-1992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的测定 平束法
GB/T13786-1992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主体品级( cotton modal grade):含有相邻品级的一批棉花中,所占比例80%及以上的品级。
3.2 毛重 (gross weight):棉花及其包装物重量之和。
3.3 净重( net weight):毛重扣减包装物重量后的重量。
3.4 准重(conventional weight):净重按棉花标准含杂率折算后的重量。
3.5 公定重量(conventional weight):准重按棉花公定回潮率折算后的重量。
3.6 籽棉准重衣分率(conventional lint percentage of seed cotton):从籽棉上轧出的皮棉准重占相应籽棉重量的百分率。
3.7 籽棉公定衣分率 (conditioned lint percentage of seed cotton):从籽棉上轧出的皮棉公定重量占相应籽棉重量的百分率。
3.8 危害性杂物 (danger foreign matters):混入棉花中的对棉花加工、使用和棉花质量有严重影响的硬杂物和软杂物,如金属、砖石及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异性纤维或色纤维等。
4 质量要求
4.1 品级
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棉花品级分为7个级,即一至七级。三级为品级标准级。七级以下为级外棉。
4.1.1 品级条件
棉花品级条件见表1
表1 品级条件
品级 籽 棉 皮 辊 棉 锯 齿 棉
成熟
程度 色泽
特征 轧工
质量 成熟
程度 色泽
特征 轧工
质量
一级 早、中期优质白棉,棉瓣肥大,有少量一般白棉和带淡黄尖、黄线的棉瓣,杂质很少 成熟好 色洁白或乳白,丝光好,稍有淡黄染 黄根、杂质很少 成熟好 色洁白或乳白,丝光好,微有淡黄染 索丝、棉结、杂质很少
二级 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有少量轻雨锈棉和个别半僵棉瓣,杂质少 成熟正常 色洁白或乳白,有丝光,有少量淡黄染 黄根、杂质少 成熟正常 色洁白或乳白,有丝光,稍有淡黄染 索丝、棉结、杂质少
三级 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有少量雨锈棉和个别僵瓣棉,杂质稍多 成熟一般 色白或乳白,稍见阴黄,稍有丝光,淡黄染、黄染稍多 黄根、杂质稍多 成熟一般 色白或乳白,稍有丝光,有少量淡黄染 索丝、棉结、杂质较少
四级 早、中期较差的白棉和晚期白棉,棉瓣小,有少量僵瓣或轻霜、淡灰棉,杂质较多 成熟稍差 色白略带灰、黄,有少量污染棉 黄根、杂质较多 成熟稍差 色白略带阴黄,有淡灰、黄染 索丝、棉结、杂质稍多
五级 晚期较差的白棉和早、中期僵瓣棉,杂质多 成熟较差 色灰白带阴黄,污染棉较多,有糟绒 黄根、杂质多 成熟较差 色灰白有阴黄,有污染棉和糟绒 索丝、棉结、杂质较多
六级 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白棉,杂质很多 成熟差 色灰黄,略带灰白,各种污染棉、糟绒多 杂质很多 成熟差 色灰白或阴黄,污染棉、糟绒较多 索丝、棉结、杂质多
七级 各种僵瓣棉、污染棉和部分烂桃棉,杂质很多 成熟很差 色灰暗,各种污染棉、糟绒很多 杂质很多 成熟很差 色灰黄,污染棉、糟绒多 索丝、棉结、杂质很多

4.1.2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见表2
表2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
品级 成熟
系数
不低于 断裂比强度Cn/tex不低于 轧工质量
皮辊棉 锯齿棉
黄根率%
不大于 毛头率%
不大于 疵点
粒/100g
不大于 毛头率
%
不大于 不孕籽
含棉率
%
一级 1.6 20 0.3 0.4 1000 0.4 20-30
二级 1.5 19 0.3 0.4 1200 0.4 20-30
三级 1.4 19 0.5 0.6 1500 0.6 20-30
四级 1.2 18 0.5 0.6 2000 0.6 20-30
五级 1.0 18 0.5 0.6 3000 0.6 20-30
注:
1、疵点包括:破籽、不孕籽、索丝、软籽表皮、僵片、带纤维籽屑及棉结七种。
2、轧工质量指标也是对皮棉的质量要求。
3、断裂比强度隔距3.2mm,国际校准棉花标准(ICC)校验水平。

4.1.3 根据品级条件和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制作品级实物标准。品级条件也是籽棉“四分”(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的依据。
4.1.4 品级实物标准
4.1.4. 1 品级实物标准分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
4.1.4.2 同级籽棉在正常轧工条件下轧出皮棉产生同级皮辊棉、锯齿棉基本标准。
注:符合表2轧工质量参考指标要求,视为正常轧工条件。
4.1.4.3 基本标准分保存本、副本、校准本。保存本为基本标准每年更新的依据;副本为品级实物标准仿制的依据;校准本用于仿制标准损坏、变异等情况下的修复、校对。
4.1.4.4 皮辊棉、锯齿棉仿制标准根据基本标准副本的品级程度进行仿制。
4.1.4.5 皮辊棉、锯齿棉仿制标准是评定棉花品级的依据。各级实物标准都是底线。
4.1.4.6 黄棉、灰棉、拔杆剥桃棉,由各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基本标准副本的品级程度制作参考棉样。最高品级不高于四级。
4.1.4.7 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应每年更新,并保持各级程度的稳定。
4.1.4.8 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使用期限为一年(自当年九月一日至次年八月三十一日)。
4.2 长度
4.2.1 棉花纤维长度(简称长度,下同)以1mm为级距,分级如下:
25毫米,包括25.9mm及以下;
26毫米,包括26.0~26.9mm;
27毫米,包括27.0~27.9mm;
28毫米,包括28.0~28.9mm;
29毫米,包括29.0~29.9mm;
30毫米,包括30.0~30.9mm;
31毫米,包括31.0mm及以上。
4.2.2 长度规定
4.2.2.1 28毫米为长度标准级。
4.2.2.2 五级棉花长度大于27mm,按27毫米计;六、七级棉花长度均按25毫米计。
注:1毫米长度分级及其规定于2000棉花年度开始实施,1999棉花年度长度标准按GB1103-1972《棉花 细绒棉》标准执行。
4.2.3 棉花长度实物标样
根据长度分析仪测定的棉花主体长度结合手扯尺量长度确定棉花长度标样的长度级。
4.3 马克隆值
4.3.1 马克隆值分三个级,即A、B、C级。B级为马克隆值标准级。
4.3.2 马克隆值分级范围如图1所示:
3.4及以下 3.5--3.6 3.7—4.2 4.3—4.9 5.0及以上
A
B
C

图1 马克隆值分级范围
注:马克隆值分级及其有关规定于2000棉花年度开始实施。
4.4 回潮率
棉花公定回潮率为8.5%;棉花回潮率最高限度为10.5%。
4.5 含杂率
棉花标准含杂率,皮辊棉为3.0%,锯齿棉为2.5%。
4.6 危害性杂物
4.6.1 棉花中严禁混入危害性杂物。
4.6.2 采摘、交售棉花,禁止使用化纤纺织袋等非棉布口袋,禁止用有色的或非棉线、绳扎口。
4.6.3 收购、加工棉花时,发现混有异性纤维、色纤维及其它危害性杂物的,必须挑拣干净后方可收购、加工。
4.6.4 棉花加工过程中,不得混入危害性杂物。
5 抽样
5.1 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5.2 抽样数量
5.2.1 收购籽棉每500kg抽样数量不少于1.5kg,不足500kg的按500kg计。
5.2.2 籽棉大垛以垛为单位抽样,抽样数量:10t及以下大垛抽样10kg;10t以上,50t及以下大垛抽样20kg;50t以上大垛抽样25kg。
5.2.3 成包皮棉每10包抽1包,不足10包的按10包计。每个取样棉包抽取检验样品约300g,,形成批样;抽取回潮率检验样品约100g,形成回潮率检验批样。
5.3 抽样方法
5.3.1 收购籽棉取样
5.3.1.1 收购籽棉采取多点随机取样方法。
5.3.1.2 籽棉大垛采取在不同方位、多点、多层随机取样方法,取样深度不低于30cm。
5.3.2 成包皮棉取样
5.3.2.1 成包皮棉从棉包包身上部开包后,去掉棉包表层棉花,抽取完整成块样品供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和含杂率检验;再往内于棉包10cm~15cm深处,抽取回潮率检验样品,装入取样筒内密封。严禁在包头取样。
5.3.2.2 轧花厂出厂检验可以从皮棉滑道上抽样。在整批棉花的成包过程中,每隔10包抽样一次。每次抽300g样品供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和含杂率检验,抽100g样品供回潮率检验。
6 检验方法
6.1 品质检验
6.1.1 品级检验
6.1.1.1 检验品级,以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决定。
6.1.1.2 检验品级应在棉花分级室进行,分级室应符合GB/T 13786标准或具备北窗光线。
6.1.1.3 对批样逐样检验品级。检验时,手持棉样,压平、握紧,使棉样密度与品级实物标准密度相近,在实物标准旁进行对照确定品级,逐样记录检验结果。
6.1.1.4 计算批样中各相邻品级的百分比,其中占80%及以上的品级定为主体品级。
6.1.1.5 检验结果按主体品级和各相邻品级所占百分比出证。
6.1.2 长度检验
6.1.2.1 棉花长度检验用手扯尺量法。
6.1.2.2 对批样逐样检验长度;每份样品检验一个试样。检验时,取有代表性的棉样,双手平分,抽取纤维,反复整理成没有丝团、杂物和游离纤维的平直棉束约60mg,棉束宽度约20mm;置于黑绒板上用纤维专用尺在棉束两端切线,切线位置以不露黑绒棉为准,量取两切线距离(两头齐方法,直接量取纤维长度,以不露黑绒板为准),量取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以毫米为单位),逐样记录检验结果。
6.1.2.3 计算批样中各试样长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各长度级的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数。长度平均值对应的长度级定为该批棉花的长度级。
6.1.2.4 棉花长度实物标样作为校准手扯尺量长度的依据。
6.1.3 马克隆值检验
6.1.3.1 收购检验
收购时可以感官检验,感官检验结果应经常与GB/T 6498标准进行的检验结果相对照。马克隆值不作为考核指标。
6.1.3.2 成包皮棉检验
6.1.3.2.1 从批样中,按批样数量的30%随机抽取马克隆值试验样品,逐样测试马克隆值。马克隆值测试方法按GB/T 6498标准执行。
6.1.3.2.2 每个试验样品,根据其马克隆值确定马克隆值级。计算各马克隆值级所占的百分比,其中百分比最大的马克隆值级定为该批棉花的主体马克隆值级。
6.1.3.2.3 检验结果按主体马克隆值级和各马克隆值级所占百分比出证。
6.1.4 异性纤维检验
6.1.4.1 在各环节中异性纤维检验采用手工挑拣法。
6.1.4.2 棉花使用中,发现混有异性纤维或色纤维的,可向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申请检验。检验中,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对未开包棉花随机抽取5%棉包,逐包开包挑拣异性纤维和色纤维。根据检验结果出具检验证书。检验中,未发现异性纤维的,在检验证书“异性纤维”栏注明“未发现”;发现混有异性纤维或色纤维的,根据数量,作降级处理。
6.1.5 断裂比强度检验
断裂比强度检验方法按GB/T 13783标准执行。
6.2 公量检验
6.2.1 含杂率检验
6.2.1.1 收购时可机检或估验,估验结果应经常与按GB/T 6499进行检验的结果相对照。对估验结果有异议时,以按GB/T 6499进行检验的结果为准。
6.2.1.2 成包皮棉含杂率检验方法,按GB/T 6499执行。
6.2.2 回潮率检验
6.2.2.1 回潮率批样取样后即验或批样密封后待验,待验须在24h内完成。
6.2.2.2 回潮率检验使用电测器法或烘箱法,以烘箱法为准。
6.2.2.3 回潮率检验方法,按GB/T 6102.1或GB/T6102.2执行。
6.2.3 籽棉公定衣分率检验
6.2.3.1 每份试样称量 1kg。籽棉试样用衣分试轧机加工。要求不出破籽,不带油污棉,轧工质量应符合表2轧工质量参考指标要求。将轧出的皮棉称量。称量都精确到1g。
6.2.3.2 按式(1)、式(2)计算籽棉准重衣分率:

100—Z
Gn=G´ ———— ………………………………………………(1)
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