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城市问题研究论文

2023-12-07 09: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城市问题研究论文

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研究城市交通的现状,分析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城市交通管理中以人为本、规划先导、多元
参与、公交优先的指导理念,提出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提高交通管
理水平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

城市交通是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体的动
脉,维系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随着人口的增多、科技
的进步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方式由原来简单的车马舟
船,演变为现在的火车、汽车、地铁、飞机等各种综合型的
运输方式。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见证着
每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明、发展与兴衰。城市交通不仅仅
是一个市政工程问题或交通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综合性
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
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
体系。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交通发展提供了
物质保障;人口与就业岗位急剧增长,市区人口进一步集
聚;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以北京市为例,近
10年来,全市建设用地平均每年扩展50平方公里,市级开
发区已批准用地达210平方公里。在这些背景条件下,我
国城市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机动化的实
施、交通设施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
机动车一方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
城市交通发展现代化的最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汽
车产业异军突起,生产数量以每年12. 7%的速度增长。目
前,汽车已成为全国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公共汽车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最主要的载客工具。
2004年末全国公共汽车运营数量为28. 2万辆,出租车数
量为90. 4万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私人
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22. 6%。特别是在东部
经济发达城市,私家车增长异常迅速。城市私人汽车拥有
量的增长,一方面给居民生活出行等提供了极大便利;另
一方面,私人交通的发展造成了交通堵塞等一系列交通问
题。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交通工具也有了一定发展。
(二)交通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充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增
长很快,道路容量的增长可以满足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的需求,保障了城市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支撑了城市社
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显
示,城市道路长度由1990年的9. 5万公里,增加到2005年
的22. 3万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由1990年的8. 9亿平方米,
增加到2005年的35. 3亿平方米。
(三)交通需求变化显著
交通设施规模的扩张、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环
境的改善,反映了我国交通供给与投资的增加,此外,交通
需求也表现出一定的发展变化。交通需求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范围内一定时期必须发生的运输和运输周转,通常包
括出行者的出行总量、出行次数、出行特征、出行方式等。
北京从1986年第一次出行调查以来,全市日出行量年
均递增4%, 2003年已达到2 100万人次(不含步行出行
量),增长了87%,一次出行平均行程也由6公里增长到8
公里,出行周转量增加了1. 49倍;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由
42万车次/日发展到345万车次/日。未来交通出行需求
增长的突出表现在出行距离的增长和机动车出行总量的
大幅度上升。预计到2010年,平均一次出行距离达到10

我要写论文,选题是“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大概8000字左右,希望有朋友能给个提纲或者框架。

  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要素集成研究

  摘 要:从要素互动、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城市化问题,采用集成和系统研究的方法,将城市化环境划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并构建了系统的组成要素。由于内外影响力有机结合且相互平衡才能促使城市化车轮正常运转,所以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问题是由于内外影响力不协调、要素增长错位所致。同时,也应看到世纪的新动态对中国城市化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城市化;要素;环境系统;城市化车轮
  城市化的实质是资源和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再配置的过程。城市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阶段城市化的违度、规模、结构不同,是影响城乡资源和生产力配置的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城市化的环境系统
  城市化作为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要素配置过程是周围复杂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所指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概念,城市化的环境系统是指对城市化过程有影响的所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总和,它们构成城市化的边界条件。
  (一)城市化环境系统的结构分解
  对城市化有影响的所有因素构成了城市化的环境系统,这是—个复杂、动态的发展系统。进行系统结构分析可以防止对有关内容的遗漏,明晰城市化的一个过程和阶段都是受内外部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通过环境系统的因素分析,还可找出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揭示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将城市化的环境系统分成外部环境子系统和内部环境子系统。外部环境子系统是指城市化中非流动要素自身衍生的因素之和,一级分为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技术环境,一级以下又分为二级,详见表1。内部环境子系统,多数是与城市化过程中流动要素自身密切相关的因素。一级分为:社会、人口、意识等,详见表10由于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的互动过程,某些内外因素之间在某些阶段可能是无法区分的,某些阶段可能有特殊的因素,表1所描述的为一般情形。
  表1 城市化环境系统结构

  (二)构造城市化车轮
  外界环境的综合作用对城市化产生影响,可称之为外生力量。内部环境的各因素综合结果也对城市化产生一个影响力——内生力量。内生力量与外生力量之间并不是简单、线形的关系,而是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动的综合过程。某个阶段某个因素的作用可能比较明显,而它又通过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反应综合作用于整个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之间非互相孤立,而是相互联系和有机互动的关系,使得外生力量的作用只有通过内部系统的回应和吸收才能对城市化本身产生影响。同时内外力量之间只有保持平衡、协调一致,才能推动城市化的平稳、快速发展。

请问《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发表论文,哪一个杂志容易发表一些?二者都是核心期刊吗?

是的。二者不仅是北大核心,而且是CSSCI核心期刊。
但城市规划是核心中核心,发表难度较大,在我们学校视为A类期刊。城市问题只接受纸质稿,发表难度也不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