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青年报刊发表时间

2023-12-08 23: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青年报刊发表时间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杂志。

《新青年》,首刊名《青年杂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报刊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1926年停刊,历经十年,始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新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杂志为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到1922年7月止,共出刊9卷54号。作为其创办者和主要撰稿人的陈独秀也因此声誉鹊起,成为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版,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又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之一,后期成为中共早期的宣传刊物。

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

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20年代出版的机关刊物。周刊,1923年10月发刊于上海,后迁广州﹑汉口等地出版。《中国青年》是“五四”以后最早提倡“革命文学”的刊物。它的前身《先驱》,早在1922年2月就设置“革命文艺”栏。《中国青年》创刊后,陆续发表有关文学问题的文章近30篇,引导文艺青年关心社会现实,接近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培养革命感情,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反对个人享乐与颓废悲观的倾向。

新青年杂志的主要历史影响

新青年的创办的历史意义:

1、《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2、《新青年》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杂志,也是党早期的重要理论刊物之一。

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和发展具有一定贡献。

3、《新青年》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所营造的“中国化”历史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定思想氛围。

4、《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5、《新青年》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萌芽

6、《新青年》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尝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7、《新青年》杂志激励现代中国实现由封建文化到包含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文艺、现代传媒在内的现代文化的重大转型,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扩展资料:

《新青年》创办过程

1、《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

初名为《青年杂志》。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3、《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

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5、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

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6、1922年7月休刊。

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7、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