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画廊杂志订阅

2023-12-11 22: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画廊杂志订阅

说起画廊,可能大家对于画廊的印象只是一个买卖画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廊在当下,已经悄然的走进我们的身边,很多城市也都有了各色各样的画廊,它们的功能也由原来的单一性变到如今的多样性。然而,关于画廊的起源,以及画廊的发展,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它前世今生的由来。今天,小兔我就在这里简单的介绍和 翻开画廊的记忆。

最普遍的说法是在16世纪,西方将搜集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府邸的回廊,这是画廊的起源。

19世纪以后,画廊指观众鉴赏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在展览的属性上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可能比美术馆规模小,但更有作品或艺术流派的针对性。另外,随着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艺术商品化趋势加强,以专营美术品为业的画商也 应运而生,画商陈列和销售美术品的场所也称画廊。

西方的画廊业是最早存在的艺术市场形式之一,在艺术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代意义上的画廊通常要求有相对固定的代理艺术家或者经纪一定类型的艺术品。

它不仅仅作为销售艺术品的场所,还包含陈列和审美功能;它依靠经纪制度的完善确保其经营形态的稳固,画廊通过系统地运作、宣传,使有价值的艺术品的市场价值的合理上升;并与拍卖行、艺术博览会构成了艺术市场的三足鼎立的格局,特别是对于新画家,画廊看中作品的升值空间,有计划地推荐给美术馆等机构增加知名度,并介绍给适合的收藏家,极大地推动了新人的发展,使整个市场真正良性循环。

中国画廊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的普及,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各类画廊。

1985年,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先锋画家汇聚成一股潮流,开启了中国美术向世界潮流靠拢的大门,画家们也开始渴望有相应的画廊机制来开辟独立的中国艺术市场。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的画廊主要分为签约、代销和买断三种类型。

1.签约

签约是画廊与画家之间通过订立合约的形式来固定双方关系。画家按事先约定的种类、质量、价格定期向画廊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使用签约方式运作的画廊中的作品,全部由画廊的经营者从签约的画家那里精选而来。因此,它们的题材、档次和水平都较高。

2.代销

代销是画家将其作品放在画廊展示,价格通常由画家决定,但不少画家还是接受画廊的建议价格,因为画廊比画家更了解市场。作品销售后,画廊从中提成,通常提成的比例幅度为30%—50%。比较而言,代销是画廊中的初级经营方式,某些新画廊经常开始时采取这种方式,画廊只管销售,而不会对画家进行宣传,对方展示单纯的商业关系,缺乏长期的合作。

3.买断

买断是画廊与画家进行所有权的交换,画廊以一定的价格将画家的作品收入,然后再以自己定的价格向外出售,这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经营方式,需要经营者敏锐的眼力、丰裕的资金、专业知识与鉴赏能力。画廊买断的作品通常是在当前市场中价值不高或不被看好的画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作品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在如今,很多的人都喜欢在自家显眼的位置挂上自己心仪的画作,这也表明画廊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不再仅仅是艺术家的竟艺场,而我们,如果对之有热情和喜欢,除了更多的关注外,还应该更多的去了解、认识。画廊,说到底其实是一种文化,无论中西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这些差异也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

国内画廊的经营方式

  很多人走进画廊无所适从,墙上挂着画,常没人搭理,画也没标价,也不敢问价钱。画廊的外观会唬人,空间或规模大小不代表运作实力。那么画廊的经营模式是什么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国内画廊的经营方式,希望能帮到你。
  国内画廊的经营方式
  1、 代理合作,这类画廊属于一级市场。画廊推出精心策划的展览,首卖艺术家的作品,独家帮艺术家办展览。与拍卖不同,拍卖只要把拍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画廊却要负责代理艺术家的创作生涯。有些画廊与艺术家的关系,不只是作品的销售,甚至并肩成长、有深厚的友谊关系。一个成功的画廊老板,可能同时得扮演经纪人、出资人、顾问与朋友。画廊会与艺术家签订长期 代理合同 ,对艺术家进行长期扶植,是较正规的经营方式。画廊帮艺术家办展览,带艺术家参加艺术博览会,制作画册,或请重要的评论家评论,或提供生活费。售画收入通常是由画廊和艺术家按合同分成,最常见的是五五对分。但也有因艺术家材料花费多或是画廊投入宣传过大,而出现六四分成或四六分成的比率。

  2、 寄售合作,这也属于一级市场。画廊帮艺术家办展览,寄售作品,艺术品售出后,画廊再按约定的分成数额将销售所得收入支付给艺术家。此种方式不须画廊垫压资金,风险较低。

  3、 有些画廊接受藏家委托转卖作品,这种画廊属于二级市场。很多一级市场画廊也在二级市场交易,他们买回旗下艺术家的作品,然后再卖给对这艺术家感兴趣的藏家。还有些人在二级市场炒作,哄抬价格,迅速转卖。
  画廊的市场图景
  在欧美的许多国家,衡量一个画家的身价不是看他获过什么奖,而是看与他签约的画廊到底是哪一家。画廊 国画 精品赏析(16张)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画廊在艺术品市场的作用任重而道远。

  1981年初,靳尚谊的一幅早期作品《小提琴手》,被香港一家画廊 收藏 ,价格为7000港币。这条消息传遍了整个美术界,一间“画廊”这个词带上了光环,在画家们心中唤起了梦想,他们隐约感到了从事艺术创作还有另一条出路。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画廊。

  1985年,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先锋画家汇聚成一股潮流,开启了中国美术向世界潮流靠拢的大门,画家们也开始渴望有相应的画廊机制来开辟独立的艺术市场。恰在此时,美国哈默画廊的老板哈默夫妇访问中国,带来了陈逸飞在海外由哈默画廊包装成功的消息,这个成功案例极大地刺激了美术界,激发了一大批美术家奔赴海外,这些人不断地将海外画廊的零星消息传递回来,为有志于在国内开画廊的人们送来了启示,他们是播种者。
  画廊的艺术市场
  1984年前后,北京使馆区出现了几个特殊的身影,他们在小巷里摆地摊卖画,这些画多数都是原作。买主都是外国人。当时也只有这里有愿意买原作的极小的艺术市场。有个外国人也来凑这个热闹,他叫布朗,日后红门画廊的创始人,他当时靠在使馆区倒画挣钱。他无意间做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初步尝试。

  当时的经济状况,注定了要产生完全符合商业运作的画廊还为时尚早。因为画廊业完全是经济行为,它必须是在经济发展到非常好的状况下,人们有钱消费,而且必须是生活消费已经得到极大满足之后,还有余钱来买艺术品时,画廊才能迎来赖以生存的客户。也就是台湾画商饶大经说的:“画廊业是经济好到极致的产物。”虽然经济条件还不成熟,还是有一些人开始凭着对艺术的热情尝试经营画廊,大多数都不成功,没多久就关门了。

  1986年前后,南方经济飞速发展,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家庭装修中挂几副真正的绘画作品悄悄时兴起来,不过,他们对艺术价值要求并不高。有了少量的需求,卖画开始变得有利可图了。
  国内知名的画廊
  Galerie Artodrome Berlin、Dvorak Sec Contemporary、Zeit-Foto Salon、JMA GALLERY、Gallery Miroonamu、阿特塞帝画廊、VIEKEILY、Gallery J.Chen、宝胜画廊、第雅艺术、秋刀鱼艺术中心、大未来耿画廊、新时代画廊、一趣斋画廊、传承艺术中心、旻谷艺术、索卡艺术中心、天画廊、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贵点艺术空间、Vanguard画廊、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北京798万世典藏画廊、荣宝斋、通翰斋、张大千画廊、墨雨轩平民画廊、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北京公社、东站画廊、聚玉斋画廊世纪翰墨画廊、红星画廊、Boers-Li 画廊、华氏画廊、海派画廊、空白空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格纳画廊、艺·凯旋艺术空间、空间站、南画廊、艺术 ISSUEProjects、对画空间、航美艺术沙龙、竹篱馆收藏、漓江美术馆、长征空间、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维他命创意空间、东轩艺术、精艺画廊,沈学仁画廊,宝庆斋画廊、牡丹海画廊。

猜你喜欢:

1. 项目代理寻找哪些加盟商

2. 2017创业项目点子

3. 过去加盟热门创业点子

4. 现在年轻人创业点子

5. 思南县创业项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