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北华大学学报点评

2023-12-07 15: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北华大学学报点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北华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社科院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它不是核心期刊。

该刊常设栏目有语言、文学、史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教育教学等10个。特色本刊精品专栏暨全国文科学报特色栏目有两个:“语文现代化”和“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

拓展资料

投稿要求

该刊实行开放式办刊,该刊对来稿有以下要求,来稿《投稿指南》如下:

1、来稿格式规范,项目齐全,按顺序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作者简介;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和电子信箱。

1.1 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1.2 作者姓名:署真名,多位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

1.3 作者单位:单位全称(到二级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名,邮政编码。

1.4 摘要:概括陈述论文主要内容或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150-300字。

1.5 关键词:选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1.6基金项目:若是课题或项目成果,请标注项目种类、名称和编号。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成果,本刊将优先发表。

1.7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和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不同单位的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单位(如工作单位和学习单位),要分别注明,用序号和分好隔开。

1.8正文:层次结构分明,论述严谨,用语精当。正文层次标题序号采用:一、(一)、1.、(1),不宜用①。字数8500以上。

1.9参考文献:位于正文之后。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排列序号与正文中的引文序号一致。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8项。

关于引文页码:若一个文献只引用一次,页码标注在文末参考文献条目的末尾,正文中引文序号后面不不标注页码;若同一文献引用两次及两次以上,则正文中的引文序号相同,在每个引文序号后面分别标注引文的起止页码。电子出版物和报纸等文献无须标注页码。注录格式详见下文的“排版格式说明”,或下载本刊提供的论文模板:

1.10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用圈码标引。采用脚注形式,不要尾注。

1.11 英文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工作单位和中文摘要、关键词等的英文;作者姓名,姓和名分开写。复姓连写。双姓中间加连接号。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双姓两个首字母都大写。如Huang Xiaoshan、Dongfang Shuo、Gheng-Yang Guoshen。

1.12 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表的序号和表题写在表的正上方,表格用三线制;图的序号与图题居中写在图下方,图中文字用印刷字。

1.13 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图表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千位以上数字小数点左右每隔3位空1/4格,5位以上数字以“万”、“亿”作单位。

2、稿件采用word文档形式,并在我刊投稿系统(网址)上注册投稿。

3、稿件应为未公开发表过的,经学术不端软件检测引用率不能高于20%。文责自负,但编辑部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4、勿一稿多投, 否则后果自负。投稿在1个月之内未收到刊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电子来稿一律不退。

5、该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有关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支付于作者。如作者不同意论文入编数据库,请另投它刊。

来稿注明:联系人详细地址,邮编,电话和电子信箱。

本刊地址: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滨江东路3999号,北华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132013

本刊电子邮箱:       电话:

参考资料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指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什么级别期刊?是核心么?

刊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主办: 北华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吉林省吉林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9-5101
CN: 22-1319/C
邮发代号: 12-180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用刊名: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2000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不是核心期刊

吉林北华大学的学历国家承认吗 可以在教育网上查到不 学校怎么样 请具体介绍一下

当然承认 北华大学是1999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总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在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170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39人,其中教授149人、副教授69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为我校兼职教授、林学学科首席专家。

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现设有16个学院,6个教学辅助单位,8个科学研究所。现有16个硕士点,45个本科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农、医、文、史、法、教育、管理9个学科门类、其中医学检验诊断学、生化制药、古籍整理与东北地方史研究、自动化技术、长白山森森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

学校的教学设施行先进,功能齐全。图书馆藏书115万册,《北华大学学报》等4种学术刊物,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教育与交流工作,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9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开工,经过2_3年的努力和建设,北华大学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美丽的松花江畔,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使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学科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北华大学有多好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市。

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和一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79.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3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1亿元,馆藏图书280万册。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2448人,其中本科生19958人,研究生1011人,留学生495人。

学校设有1个医学部、31个教学院(中心)〔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交通建筑工程学院、林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工程训练中心〕;13个学术科研机构〔学报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吉林省特色文化(吉林市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长吉图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特色文化(长吉图旅游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地方经济研究所;林业与生态环境实验室;木质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吉林省采育林科技创新中心;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智能电力电子装备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学辅助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分析测试中心、教学质量督导办公室、就业工作督导办公室〕;4个附属机构〔后勤集团(友好会馆)、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校医院、教育基金会〕。

学校现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现有38个硕士二级学位点,新增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林业工程、林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辐射1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翻译、农业推广、临床医学、林业工程、制药工程);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6个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临床检验诊断学、专门史、内科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课程与教学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2个省重点实验室(森林与生态环境实验室、木质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4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吉林省特色文化(吉林市城市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长吉图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特色文化(长吉图旅游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智能电力电子装备吉林省高等教育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采育林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与测试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国家大学英语改革示范学校和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9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35人,博士、硕士825人,共享3名两院院士和60名高级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高级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9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17人,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

学校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贡献率。近三年,学校共承担世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35项,盛部级科研课题近400项,市(厅局)级科研项目210项,企事业委托项目24项。已通过国家、盛市(厅局)鉴定的科研成果124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盛部级科技进步奖62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累计获得纵向、横向科研经费近1亿元,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近20亿元。教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267篇学术论文被收入SCI、EI、ISTP、CSSCI等检索;出版教材、著作近300部,专利授权30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立项78项;省优课程76门,省精品课程19门。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攀升,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达到100%。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于省属高校前列。在国家和省各类大学生竞赛中,先后有百余人获国家级奖励,354人获省级奖励。

学校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办学空间,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加拿大等10个国家的38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合校以来,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200余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与管理骨干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访学、科研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40余人次。学校与国外姊妹院校及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先后开展本科2+2中韩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2中日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本科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美MBA1+1硕士学位项目。向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派遣各类留学生近700人。2006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7年学校与韩国江原大学校共建孔子学院。经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我校成为首批接收孔子学院奖学金院校。学校形成了以临床医学英语授课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交换项目学生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协调发展的留学生工作格局。

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综合办学优势,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成人与继续教育,形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面向多种对象的办学模式。学校是吉林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基地,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外语等级考试、全国物流考试、韩国语考试、吉林地区自学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考试中心。近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成人本专科毕业生,实现了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健康发展。

学校萃取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原四校办学积淀的底蕴,办学条件和校园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办学层次日益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设备、设施较为齐全,国际教育和学术交流深入开展。当前,全校师生正遵循“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为把北华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高,科研实力强,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努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