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儿童时代杂志5月

2023-12-11 19: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儿童时代杂志5月

不一样
月刊 5元/月 《儿童时代 快乐苗苗版》适合小学低年级。月刊 5元/月 《儿童时代 幸福宝宝版》适合幼儿园的孩子。月刊 5元/月

儿童时代杂志怎么查看自己订刊时间

可以打电话给客服进行查阅。儿童时代杂志部份杂志出刊时间较早,需隔月预订,提前两个月预订,请关注商品标题月份。

儿童时代在哪里订

儿童时代一般都是去邮局订阅,或者去当当网买。儿童时代,是一份富有想象力和成长指数的月刊,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及互动活动于一体,呈现了极具魅力的灵感阅读,也呈现了儿童时代的天真与无邪。

儿童时代简介

儿童时代,由宋庆龄女士创办,创刊56年来累计读者已达到3亿。儿童时代在第一时间捕捉第一亮点,在第二课堂延续读者的快乐时光。1950年,宋庆龄女士亲手创办了全国第一份少儿综合期刊儿童时代,她执笔题写刊名,撰写创刊词。

儿童时代一本青少年文学文摘类,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休闲类的杂志,适读人群,7至12岁小学生们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及家长。让孩子在动手中愉悦身心,在思考中启迪智慧。儿童时代的主要栏目,脑力操、经典故事、童谣叮咚、童话小屋、幼儿迷宫、小眼睛大发现、连环画、教师观察日记等。

五十多年来,有无数少儿和师长读过儿童时代,在几代人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许许多多现已肩负重任的建设者们,都怀有这份温暖记忆,我们是读着儿童时代长大的。

请问六一国际儿童节歌是什么时候创作的?有详细资料吗?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这一节歌,相信上个世纪50年代过来的人,都非常熟悉。为了写这篇文字,问过几位出生于此时间段的中年人,只要唱出第一句,大家都是异口同声:“《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其实,这还不是最初的歌名。1949年10月,新政权为少年儿童建立了全国的统一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0年7月,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谱曲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问世。1953年,组织改名“中国少年先锋队”。这首歌,也便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大家广泛传唱。
  郭沫若是位极富童心的诗人,一生为少年儿童作了相当数量的诗歌。这些作品,一部分被音乐家谱上曲,在少年儿童中传唱,产生了广泛影响。郭沫若这样做,是基于他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需要的深入认识。1950年5月,他参加了全国少年儿童干部大会。在《在春天抢着来播种》的发言中,郭沫若希望作家和少年儿童的作者,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以优胜劣败的形象来淘汰那些不良的作品,解救少年儿童精神上的饥饿。”“努力培养他们有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郭沫若这样说,也身体力行这样努力去做。就在5月,他作了一首《“六一”颂》,向儿童们祝贺节日:
  小朋友们,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是你们的节日,太阳照耀的这样辉煌,/这六月一日和正月一日的元旦一样。/我诚恳地祝你们健康,健康,健康,/祝你们自由自在地在自由的天地中成长,/祝你们一个个都长成为人民中国的栋梁,/祝你们一个个都成长为人类社会的栋梁。
  从引录的这一节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衷心祝愿和对孩子们的期望。不久,受委托,他创作了那首影响过一代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之后的许多年,一遇到“六一”节,郭沫若就常常为少年儿童作词写诗,以示祝贺。1951年5月31日,由郭沫若作词、吕骥谱曲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歌》在《人民日报》发表;当天晚上,郭沫若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少年儿童作了题为《献给儿童节的礼物》的演讲。当月,一首《向儿童们献花》的诗作,又发表了出来。
  1954年6月,郭沫若到苏联出席会议,会后到黑海避暑胜地加格拉休息数日。在此期间,一位四岁的苏联小女孩玛娜娜,拿着一束红蔷薇,和一个鹦鹉螺,来向这位中国诗人敬献。当郭沫若见到这位手执礼物,等了他两三个小时的可爱的小妞妞时,情绪非常激动。他一口气写出了一首长达134行的诗歌,题名直接用了女孩的名字:《玛娜娜》。此诗后来发表在1955年1月的《人民文学》上,算是给中国儿童们一件异乡的礼物吧。
  1955年5月,为祝贺儿童节,也从当时少年儿童的教育情况触发,郭沫若以儿童的口吻,创作出一首《孩子们的衷心话》:
  我们喜欢那些小蜜蜂儿呵!/它们在田地里飞绕着菜子花,/每朵花里它们都争着去采蜜,/飞来飞去,做了工作多好耍。
  我们喜欢那些小燕子儿呵!/一大清早便扑着翅子学爹妈,/开头都好像还有些儿害怕,/一下子便成了独立的飞行家。
  我们要去爬山,要去把船划,/请你们也一道去吧,一道去吧!/不是说太阳是生命的源泉吗?/多去和太阳见面,咱们不要怕。
  我们不怕摔跤,不怕风吹雨打,/就只怕把我们死死地关在家;/像只笼子里的小鹦哥一样呵,两只翅膀儿都要被人们关麻。
  这首诗,语调是活泼的,但以孩子口吻提出的问题,却值得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思考。这表达了郭沫若对孩子们的深入体会和真切关爱吧。这首诗发表不久,郭沫若又写出一篇文章,大声呼吁:《请为少年儿童写作》。有感于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稀少状况,郭沫若列举了大量中外实例,说明儿童文学对人少年时期的重要性。呼吁之余,郭沫若还热切祈望:“朋友们,我向你们请求。假如你们赞成,就请把这订在创作计划里面吧———一二年内,至少要为少年儿童写一篇东西。”
  郭沫若这样呼吁,自己也认真落实。1956年5月,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他作诗一首《永远的春天》。不过一个月,郭沫若又以《红旗迎风飘》为名,作了一首《少年运动员之歌》。当时,郭沫若的工作及创作任务十分繁重,但为少年儿童写诗作歌,他总格外“偏爱”,尽力优先。
  1958年6月1日,郭沫若发表诗作《小时好》。勉励儿童们积极参加学习、劳动、锻炼。当天,郭沫若访问张家口,但是,他没有忘记孩子们,即刻作诗《在张家口迎儿童节》:
  适逢儿童节,/我来张家口。/途遇少年和儿童,/锄锹抱在手。/时代大跃进,/少年出英雄。/人人都是张狗丢,/领巾分外红。
  “张狗丢”,是当时一个少年劳动模范。这首诗,比较先前所作,显得有些简单化。可当时,人人都在“大跃进”,郭沫若每天都要作诗多首,精力难免应付不下来,质量当然就要打折扣了。
  1959年6月1日,为祝贺儿童节,郭沫若又在《人民日报》,发表诗作《小朋友,你们好!》。之后几年,大约因为政治经济形势,郭沫若较少为少年儿童写作诗歌了。直到1963年“六一”节前夕,郭沫若才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长远保持儿童时代的精神》的文章。文章以真挚的感情表示要向儿童们学习。他说:“儿童时代对于客观的新鲜事物最敏感,每时每刻在不知不觉之间都在进行着学习,把客观的新鲜事物不断地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增加自己的认识和知识,就像蜜蜂很勤快地采集花蜜和花粉来酿成蜂蜜的一样。”
  几天之后,为《儿童时代》杂志创刊15周年,郭沫若在6月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红领巾的祈愿》一诗:
  敬礼!我们宣誓:我们是红领巾,/我们要做红色的接班人,/红旗的一角,/紧贴着我们的心。/热爱生产劳动,/热爱科学实验。/我们要做大寨人,/我们要做大庆人。/做一切都要专心,/四处都有学问。
  此诗后来收入《沫若诗词选》时,改题为《红领巾的宣誓》。之后,除去极偶然地题字外,郭沫若几乎就没有再为他所爱的少年儿童写诗了。
  但是,追溯起来,郭沫若为儿童写作诗歌,还不仅是1949年后。在此前,这位充满童心的诗人,也曾多次为少年儿童写作,尤其抗战时期。郭沫若当时除去为小学校、幼稚园写过几首校园歌,还写出了多首轻快活泼的儿歌。在诗人的创作生涯里,这是不多见的。
  1941年4月4日,郭沫若在重庆,写出一首名为《满天星》的儿歌: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铜钉。/你说这是什么子?/我说这是满天星。/满天星,星满天,/天河流在天中间。/东有牛郎西织女,/隔河相对泪涓涓。/满天飞,鸦鹊叫,/天河上面搭了桥。/牛郎织女会桥头,/天下女儿争乞巧……
  这首儿歌,显然借用了旧有儿歌形式,添加了改进的内容和诗人的心情,读来是颇有味道的。大约是到了四川,临近家乡,乡音惹人亲近,作这首儿歌后不久,郭沫若童心大发,又先后写出几首可喜的儿歌。同年8月17日,郭沫若又作了一首名为《燕老鼠》儿歌。当年9月1日,郭沫若乘兴又作儿歌一首《鸡公是号兵》:
  鸡公是号兵,/清早就吹号。/大家快醒来,/太阳出土了。/鸡公是号兵,/中午又吹号。/大家快鼓劲,/太阳当顶了。/鸡公是号兵,吹号吹得勤。/不管风和雨,/不怕热和冷。
  “鸡公”即公鸡。郭沫若连续作出几首儿歌,也许不仅仅是童心大发。当时适合儿童心性的儿歌、童谣太少,使郭沫若这样的大诗人深感有责任、义务,来从事这项在一些人眼里属“小儿科”的创作。这当然是诗人心胸宽阔和不凡见解的展现。
  儿童,是世界、人类的未来,这是我们常常高声颂赞的。可是,儿童该如何成长,在怎样一种良好空间生长?读什么,唱什么?一般人想的、做的,却相当有限。郭沫若,一位杰出诗人,他的《女神》是现代文学一座令人瞩目的高峰。可同时,在其一生中,他又多次呼吁,并亲自动手,为孩子们写作诗歌。以这样的方式,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心灵、精神,这是十分值得珍视的功绩,也是后人们应注重继承发扬的良好传统。当然,这不仅仅对于舞文弄墨的诗人而言,每一个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成年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思考,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因为这不仅仅为孩子,也是为自己,为社会,为中国的未来。

儿童时代杂志的创办人

儿童时代社是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少儿报刊社,成立于1950年4月1日,同时创办了《儿童时代》月刊,1965年宋庆龄为《儿童时代》题写刊名。《儿童时代》历经半个世纪,伴随了几代人的阅读和成长,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好朋友。自1956年起便向海内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读者累计超过3亿。

参考资料:百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